更新时间:2023-01-04 11:30:08点击:
张智忠烈士传略
昌邑县党史资料征委会 昌邑县民政局
张智忠是昌邑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是昌邑县抗日武装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1943年在招远县华山地区被敌人逮捕,不久壮烈牺牲,时年35岁。
张智忠,昌邑县集东村人。1908年出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8岁开始在本村读小学4年,1928年到烟台先志中学读书。1930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中国学院”教育专修科。在北平期间,他攻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书籍,看清了旧中国的黑暗、腐败,坚定了投身于革命的决心。“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民心激愤,他积极投入了逼蒋抗日的学生请愿运动。他亲眼看到了反动政府残酷镇压爱国学生,封闭学校,搜捕进步学生的暴行,他义愤填膺。1932年,张智忠怀着满腔抗日的热情回到家乡。
一
1933年,为了唤起民众,掀起抗日浪潮,张智忠与在北平读书时的同学孙朋乐、宁推之经多方筹措,集资在青岛开办了“荒岛书店”。书店所售之书,除了应时的刊物、书籍外,主要是秘密出售宣传马列主义的进步书籍和上海“七君子”的著作。因而小小书店成了“荒岛”上的一盏明灯。当时青岛市的四大书店——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成文堂和成和堂买卖萧条,唯“荒岛书店”读者盈门,大批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从这里找到了真理的窗口,掌握了战斗的武器。“山大”著名教授沈从文、闻一多、洪琛、舒舍予以及著名作家肖军、臧克家等经常涉足其间,阅读、购买进步书刊。张智忠与他们交为知己,过往甚密。肖军寄居青岛,他与鲁迅先生的来往信件,皆由书店秘密传送;臧克家的处女作《烙印》,就是该店接治承印的。1934年,山东党内出了叛徒,青岛市的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进步作家肖军的处境也很危险,张智忠等便资助以盘缠,掩护他离开青岛。
“荒岛书店”的进步活动,深得青岛地下党组织的重视。青岛市委青年委员乔天华经常以购书为名到书店开展革命工作。他与市委负责人老王巧妙地在书店接头,并经常在书店阁楼上召开党的秘密会议。书店遂成了市委的秘密活动地点。他们的活动,在张智忠等人机智地警戒、掩护下,虽特务多如牛毛,但从未暴露过。为了扩大宣传,张智忠还经常按乔天华的指示,将进步书刊和革命传单藏在运送书籍的牲口驮子下面,通过敌人的层层封锁线,出售散发到各地。通过严酷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张智忠更加坚定成熟。就在白色恐怖严重,党组织处境危险的1934年,他却由孙朋乐同志介绍,毅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张智忠等人的努力工作,“荒岛书店”的名声和影响渐大,但也深为国民党当局所注目。国民党社会局长褚镇曾气愤地说:“‘荒岛书店’是青岛共产党的大本营”。1935年夏,青岛国民党党部会同宪警,以搜查共党刊物为名,深夜入店逮捕张智忠、孙朋乐,幸亏我内线人员及早通知,张孙二人提前转移,才未落入虎口。此后张智忠、孙朋乐倏来忽往坚持工作,又使特务们先后两次以查书为名企图逮捕张、孙二人,均未得逞。在这种形势下,书店进步书刊难以继续销售,张智忠、孙朋乐处境极不安全。为了保存革命实力,经青岛市党组织研究决定,书店于1936年秋停止营业。张智忠受组织委派,到昌邑担任县委书记,挑起了领导昌邑人民进行抗日救国的重担。
二
昌邑县地方党组织自1927年建立以来,同反动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1932年,由于省委出了叛徒,昌邑县地方党组织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党员有的被捕、被杀,有的转移外地坚持革命斗争。直到1936年,党的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昌邑完全被国民党地方军阀控制。在这样的形势下,张智忠开始了更加艰苦细致的工作。
1936年冬,张智忠与进步医生周伯安在东冢街办起了“文化书店”,出售进步书刊,联络进步青年。1937年9月,张智忠联络夏店村的进步知识分子王炳亮、王绍络等人在集东村的大庙里创办了“后防医院”(对外叫“红十字会”)和“新文字训练班”。创办“后防医院”主要是为以后建立抗日队伍准备充足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并顺便解决当地贫苦农民的就医困难。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称赞。创办“新文字训练班”是为建立和发展“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和建立抗日武装做准备。参加训练班学习的都是当地的一些进步小学教员和在外地学习的中学生。这些有志青年集聚在一起,以学习拉丁文为掩护,共同商讨抗日救国大事;印发传单,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随之正式成立了“民先”组织,张智忠兼任“民先”组织的领导人,训练班成员都是“民先”组织的骨干分子。随着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民先”队伍迅速扩大。不久以西董村为中心,北到李刘村,南到围子、北孟等地先后建立了“民先”组织。1937年秋后,张智忠又与河西以东逄村、瓦城等为中心的“民先”组织连成一片,成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由张智忠负责领导。
1937年10月,张智忠根据鲁东工委书记季方华的指示,首先在“民先”队伍中发展党员,然后以党员为骨干建立抗日武装。10月10日,张智忠发展西董村董书香等三名同志入党,成立了昌邑县第一个秘密党小组。11月下旬,张智忠在天成店村召开全县党员会议,(当时共有10余名党员,因种种原因,只到会5名),改选了昌邑县委。因当时张智忠的身份已暴露,为敌人所注目,为了工作上的便利,张智忠主动要求担任了县委宣传部长(实际仍起县委书记的作用)。县委会议决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这年冬天,张智忠顶风冒雪,走疃串村,到处撒播革命的火种。至1938年春节前后,潍河以东的夏店、李家庄、湾崖、姜家泊、张戈庄、沟崖、曹家店和潍河以西的瓦城、白塔、逄翟、郭疃、马渠、十字路、虫埠、陶埠、北兴福、潮海等村都相继建立了党的秘密组织。各村以党组织为核心,发展了大批“民先”队员。不久在组建抗日武装“第七支队”的时候,这些“民先”队员纷纷参军,成了这支抗日武装的中坚。
1938年4月,由中共鲁东工委书记季方华主持,在昌邑县瓦城小学召开了昌邑、潍县两县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会议。成立了中共昌潍县委,张智忠担任中共昌潍县委书记,具体负责处理“七、八支队”东进后,昌潍两县地方上的有关事宜和领导两县地方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抗日武装“七、八支队”东进蓬(莱)黄(县)、掖(县)后,当地日伪顽势力十分猖獗。日寇100余人盘踞昌城;国民党鲁苏战区游击第四梯队横行于昌南;更有地方小股伪匪霸占县内重镇,给我抗日军民造成很大的威胁。为了打开局面,张智忠决定重拉地方抗日武装。他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带“民先”队员到地主家要枪,并亲自到各村收集土炮,弹药,很快在东冢一带以党员为骨干拉起了一支二三十人的队伍,尔后迅速发展到60多人,定名为“北海大队”。这支队伍人数虽少,但战斗力很强,在同日、伪、顽的斗争中屡立战功。
在对敌斗争中,张智忠很注意对伪军的分化瓦解工作。驻东冢的国民党四区队胡鹤亭部有100余人,这伙匪徒依仗人多,武器精良,在这一带烧杀掳掠,无恶不作,闹的民不聊生。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为了迅速消灭他们,张智忠通过深入细致的政治瓦解工作,成功地争取了胡部的两个分队长——董京平、冯丕志。1938年7月,“七、八支队”西进邹(平)、长(山)、桓(台)时,董、冯二人,深夜带出伪军61人,携枪59支,全部加入了“七、八支队”,从而大大削弱了敌人的力量。
1938年10月,根据中共清河特委指示,张智忠在昌邑县集东村自己家里召开昌邑、潍县两县党的主要负责人会议,成立了中共昌潍联合县委。张智忠当选为县委书记。年底,胶东区党委派梁辑卿来昌邑组建中共胶北特委,张智忠被任命为胶北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三
1938年底,日寇第二次侵占昌城。敌人为控制我昌北地区,实行了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残酷地迫害和屠杀我抗日军民,疯狂逮捕共产党人。县抗日军民领导人张智忠,自然也成了日伪重点缉捕的重点对象。在白色恐怖面前,张智忠不避艰险,日夜奔忙,进一步加强了与各村党组织的联系,具体研究布置对付敌人的措施,人累瘦了,眼熬红了。
1939年7月22日,张智忠在他的村里被捕,随后押往昌邑县城内伪监狱。在法庭上,敌人对他使用了种种酷刑逼供,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他始终严守党的机密,没有暴露组织和同志。在狱中,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念念不忘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他教育争取了看守张永林,通过张永林多次给狱外的同志们捎信,要同志们注意隐蔽。他利用放风和上厕所的机会,教育被捕的其他共产党员要坚强起来,并教给他们对付敌人的办法。在他的教育下,共产党员张玉岱,在敌人审讯时,有时说名叫张玉岱,有时说名叫张玉祥,过堂三次,被敌人打得浑身鲜血淋漓,敌人没有得到一点东西。
面对坚贞不屈的张智忠,刑罚毫不生效。狡猾的敌人见阴谋一时难以得逞,就采取了放长线钓大鱼的办法。1939年9月的一天夜晚,日伪利用换防之机,将张智忠押上一辆全副武装的军车,秘密带到潍县。驻潍县日寇头子雪秋原把他安排在日寇特务严密监视下的城里南寺庙维新小学当一名小学教员。(这时,张智忠化名李华春)
维新小学的校长加藤是日本老牌特务。此人心狠手辣,诡计多端,是一个十分难对付的家伙。他在张智忠身边暗插了特务,严密监视。在这种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张智忠同敌人展开了机智勇敢的斗争。他故意西装革履,埋头教课,并学起了日语,装出不问政治的样子,用以麻痹敌人,暗地里却秘密发展进步势力。他的宿舍是潍县城里一所低矮破旧的房子,成了他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他经常与进步教师和工人们秘密地学习《唯物论》、《辩证法》、《论妇女解放》等进步书刊。用昌北人民抗日救国的英雄事迹教育他们,并教他们唱“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国际歌”等。在张智忠的影响和教育下,这些人进步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张智忠首先发展了郭钟嵌、郭钟岚兄妹入党。
在学校张智忠对出身贫苦的学生,总是加倍体贴爱护,耐心启发教育。学生杜祖荫,母亲去世,父亲生病,生活相当困难,张智忠经常从经济上帮助他。为了给杜祖荫的父亲治病,他把自己的一身西服和一条裤子拿去当了,使杜祖荫父子大为感动。张智忠经常对他父子讲革命道理,杜家父子成了他进行地下工作的可靠助手。1940年春天,杜家父子把张智忠接到自己家里住。小祖荫为他站岗放哨,传送文件。在张智忠的授意下,杜祖荫还多次搞出加藤的信件,从而随时了解加藤的动向。
为了与潍县地下党取得联系,张智忠多次冒着风险,到西关果园基督教医院等处寻找接头人,终于同潍县地下党的组织接上了关系。此后,他多次在杜祖荫家里开会,秘密开展党的地下活动。1940年9月,张智忠遵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花了一千多元钱,托我内线人员从潍县城里聚兴印刷局买了一台石印机,在曹煜、张明之的帮助下,趁夜晚用绳子送到城墙外,然后,将石印机安全转移到解放区。
四
1941年2月,张智忠以母病为由,要求回家探亲。日军头子雪秋原以为顺藤摸瓜的时机已到,便假装慈悲地答应张智忠一周的假期。暗地派遣便衣特务六七人跟踪,并通过驻东冢的汉奸中队长张惠东严密监视张智忠的行动。
张智忠回家后,机智地通过内线与昌邑县委和胶东区党委取得联系。在党组织的巧妙安排下,用返潍途中被我县大队劫走的手法,瞒过了特务的眼睛,安全到达胶东。张智忠向区党委如实地汇报了自己被捕、受审和开展地下工作的情况,表示愿意接受组织的审查,在接受审查期间,张智忠拼命地工作,先后担任西海各救会民训、文协主任等职。1943年下半年又担任了西海印刷厂厂长的职务。此时,日伪扫荡更加频繁,形势恶化,张智忠带印刷厂的同志在招远县华山一带坚持斗争。1943年11月,由于印刷厂一工人叛变,张智忠在招远县梧桐夼村再次被捕。
在招远城北十里堡附近的田野里,张智忠被捆绑在一根电线杆上,周围是被日伪军用刺刀逼来的老百姓。敌人妄图用惨杀张智忠来威胁当地的群众。张智忠在敌人面前,表现了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中共招远县委为张智忠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沉痛悼念张智忠烈士。
张智忠是昌邑县党组织和昌邑县抗日武装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在严酷的环境中,为恢复和发展昌邑地方党组织,组建抗日队伍,开展武装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那火热的革命热情,废寝忘食的革命精神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励着千千万万人民的优秀儿女走上抗日的最前线,用自己的热血谱写了抗日救国的壮丽篇章。
(本文原载《昌邑英烈》收入本书时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