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3 11:30:08点击:
生命不息 冲锋不止
——记张勉生烈士
刘忠仁
在漫长而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有无数爱国志士,赴汤蹈火,浴血奋战,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生命。许多烈士连名字也没留下,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却永远闪耀着光辉,张勉生烈士就是其中的一位。
1946年8月7日晚,在陈毅指挥的泗县战斗中,身为八师一旅二团营长的张勉生,为了掩护战友们撤退,被敌人子弹击中胸部跌至桥下,卷入急流,牺牲时年仅27岁。
一
张勉生,原淄川县第九区白沙村(现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白沙村)人。1919年正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叫张克福,母亲姓韩,都是自食其力、勤劳朴实的庄稼人。他们吃尽了不识字的苦头,于是夫妻俩决心节衣缩食,供张勉生上学。从小就很听话的张勉生,不负双亲的期望,起早贪黑,勤奋学习,经常把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文化知识讲给父母听。勤劳而忠厚的父母,尽管生活贫苦,但从既懂事又聪明的小勉生那一双天真的眼睛里看到了希望,从内心里感到了安慰。1934年秋,张勉生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瓦村高小,家里却因苛捐杂税弄得债台高筑,生活极度困难,已无力继续供应勉生升学深造。
“自古雄才多磨难”!已步入少年时代的勉生更加懂事了,他不忍心再让双亲为自己上学而继续负债、操劳,毅然放弃了校园求学生活,决定回家帮父母干活,立志半耕半读。农事之余,张勉生始终没有忘记读书学习,如饥似渴地阅读了《精忠说岳》、《文天祥的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民族忠义小说。他白天在地里干农活,田间地头休息时间都手不释卷,晚上读起书来经常熬到深夜。父母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早点休息,他总回答说自己是在吃精神饭,是在养身体。他经常给父母讲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郑成功、邓世昌等抗敌御倭的故事,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愤恨不已的同时,也慢慢地悟出了“男儿当自强”的道理,决心立志干一番事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和知识的不断丰富,张勉生越来越关心国家大事了。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的长城抗战、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等事件,对张勉生影响很深。他经常找周边的进步人士和他的老师谈论时局,苦苦思索国家兴旺与个人前途问题。他借来书籍对照历史,认为国民党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何梅协定”是丧权辱国的行为,与晚清政府割地赔款求和的卑鄙勾当是一样的。和许多进步青年一样,他对国民党在日寇大举入侵、国土沦陷、山河破碎的情况下,坚持推行同室操戈、倒行逆施的政策深恶痛绝,对日寇在中华大地横行霸道而义愤填膺。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日,军事上一败涂地,致使日寇长驱直入。驻山东省的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匆匆南逃,至是年12月,日寇的铁蹄由济南践踏到淄川地区。
这年冬天,日军侵占周村、张店、淄川等城镇不久,以淄川县河东村张荣修为总首领的道会门组织“铁板会”,即以“抗日保家”为口号,发动会员反抗日军侵略。1938年1月1日,马尚村“铁板会”首领李镜玉乘周村大集之日,带领部分会员出其不意地杀死看守东门的两名日军哨兵,冲入城内。但是终因装备落后、众寡悬殊被逐出城门。翌日,张荣修经李镜玉求救,立即组织淄川县河东村、彭家庄、杨家寨、法家庄、金马店等村镇的“铁板会”会员400余人,再次攻打周村城。他们喝符念咒,挥舞大刀长矛,几次击鼓助威,呐喊着冲向周村城东门,却都被日军机枪轮番扫倒,伤亡惨重最终失败。
“铁板会”攻打驻周村日军虽遭失败,却震动了日本侵略者。日军为了达到其“以华治华”的目的,便授意淄川县“维持会”会长高福斋派人到河东村招抚“铁板会”。“铁板会”会员对“周战”惨败余恨未消,纷纷要求为父老报仇。淄博矿区工委书记张天民、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四中队队长韩寿堂等也先后向张荣修讲明了投靠日军后果不堪设想的道理。张荣修不仅未答应日军的要求,反而扣留了派来的人,并扬言为报周村一战之仇,已将“维持会”派来的人杀掉,不日将攻打洪山、淄川。高福斋闻讯后,慌忙报告日军中队长冈奇。冈奇见阴谋未得逞,立即调动驻洪山日军及矿警队共200余人,偷袭河东村。在该村“铁板会”会员奋起抵抗之时,张荣修却乘机逃走,日军便在村内大肆烧杀。邻村“铁板会”会员赶去支援也皆被打退。次日,日军又派飞机在河东村、罗家庄上空盘旋投弹,并窜入牟家庄、罗家庄进行烧杀,两天共杀害村民300余人(其中河东村276人),烧毁房屋2000多间,烧杀大牲畜200多头。
1938年2月2日,正月初三的早晨,寒凝大地,人们忧心忡忡、惶恐不安地煎熬着国难中的新年。突然,“哒哒哒……”的机枪声打破了寂静,刺鼻的烟火味在阴霾沉沉的天空中扩散着。刚满19岁的张勉生从床上一跃而起,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出大门,跑到村外瞭望。他从惊慌的逃难者口中得知,日寇又血洗了杨寨村。富有正义感的张勉生气得直跺脚,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冒出了愤怒的目光,民族责任感使这个高大的汉子不由自主地向杨寨村奔去。
当张勉生看到无辜的村民尸横街头,血流遍地,受伤者、幸存者抚尸痛哭的悲惨情景时,这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眼泪夺眶而出。他忍着愤恨随着救火的人群扑灭了残火,心事重重地回到家里,思谋着向日寇讨还血债的办法。
日军制造“河东惨案”时,发现邻村“铁板会”会员丢弃的武器上铸有宝塔图样,于是,1938年2月2日窜到建有宝塔的杨家寨村烧杀一天,枪杀、烧死村民169人,烧毁房屋近80%。2月4日,日军借口龙口村有“铁板会”会员,先后两次前去烧杀,共杀死群众58人,焚毁房屋2300多间,烧杀大牲畜200多头。在日军疯狂制造的河东、杨家寨、龙口三起血腥惨案中,520余名无辜同胞惨遭杀害。“铁板会”从此自行解体。日军的暴行进一步唤醒了淄川民众,张勉生和青年伙伴们一致认为:从“三大惨案”看出,敌人最怕最恨的是青壮年,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参加抗日军,与日寇拼个你死我活。于是,勉生用目睹的事实说服了年迈的父母,又向妻子讲述了日寇在杨寨打死一个小学教师的事实,由此做通了年轻的妻子张秀英的思想工作。张勉生把家事委托给了3个弟弟,毅然参加了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四中队。
二
张勉生加入十四中队后,在队长李光祥、指导员张天民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军事知识,苦练杀敌本领。
日本侵略军占领淄川后,国民党省参议员高福斋出面,在淄城建立了汉奸组织——治安维持会。他们依仗日军的势力,向群众要粮、要款,作恶多端。为了打击日本汉奸的嚣张气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司令部决定,由三、四、十四、二十三中队攻打淄城捣毁维持会。
1938年3月14日,上级正式决定由十四中队攻打淄川城,消灭汉奸政权——维持会。张勉生心想为罹难同胞复仇的机会到了,杀敌报国的夙愿该如愿以偿了,于是他第一个抢先报名参加了登城队。
淄城自明、清以来,几经整修,城墙高耸,城门坚固,加之南有般河、西有孝妇河护围,是易守难攻之地。担任主攻任务的十四中队,其成员大都是淄城附近村庄人,对淄城情况很熟。
3月15日深夜,待各攻城部队隐蔽城下后,由张勉生等3名身强力壮、机智勇敢的勇士组成的尖刀班,在李光祥的指挥下架起云梯登城。他们在城门下摸掉了两个哨兵,迅速砸掉铁锁,打开城门,联合在城外的战士杀进淄城,向旧县府冲去,直捣日伪维持会本营。战士们砸开监狱,放出被汉奸关押人员,打开粮仓救济群众。攻占淄城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司令员廖容标、政委姚仲明签署布告,号召人民抗日救国,警告汉奸改邪归正。
十四中队初战告捷,捣毁了日伪政权,解放了淄川城,又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莱芜城。由于张勉生战绩显著,于是年7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根据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张勉生所在的十四中队被改编为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第三营第十二连,张勉生也被提升为排长。
1941年5月,部队奉命在太河地区休整,这时驻朱崖的日寇,为了破坏我军民关系,经常换上便衣,窜到淄河流域南部村庄,冒充八路军,他们学着八路军的语气,大娘、大爷地叫群众的大门。群众信以为真,应声开门,轻则遭受毒打腿断臂折,重则被抓到据点,勒索巨款,群众被逼得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村中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一个月残云黑的夜晚,东下册村一片寂静,家家户户都大门紧闭,熄灯睡觉。张勉生把二排的战士们悄悄地布置在隐蔽的位置,步枪上好了寒光闪闪的刺刀,手榴弹拧下了盖子,静静地等待着野兽日寇的到来。勉生唯恐战士们隐蔽不好,暴露了目标,又反复检查了两次,叮嘱了一番。这次与敌人真刀实枪地肉搏,勉生不免有些紧张,但想起“三大惨案”无辜群众受害的情景,杀敌复仇、保护群众的激情又涌上心头,我在暗处,敌在明处,我们有准备,敌人没有准备,攻敌不备,胜利在握,勉生这种胆壮心细的气度,也鼓舞着每个战士。大家屏气凝神,做好了与敌人交手的准备。
这时的夜,显得更静了。忽然,只听敌人的脚步声由轻逐渐变重,距离也越来越近了,30米——20米——15米——只见日寇像往常一样,背着枪,敲打着老百姓的大门,用生硬的中国话言不由衷地叫喊“大娘”、“大爷”。说时迟,那时快,张勉生见时机已到,发出了战斗的命令。这时张勉生身旁的一个敌人正要伸手敲门,他一个箭步冲了上去,从背后顺手掐住了敌人的咽喉,不久,这个日本兵便软绵绵地倒下了。张勉生刚要摘下敌人的大枪,另一个日本兵挺枪从侧面刺来,此时用枪招架已来不及,他连忙侧身一闪,飞起一脚,将敌人踢倒,一个战士跃步上前将其刺死。日寇见势不妙,抱头鼠窜,逃上山顶用机枪盲目射击起来。此时,东方欲晓,为了保全百姓,张勉生下令“还击撤退”,引开敌人。从此,敌人不敢轻易到村中骚扰了。
同年6月,四支队在“反扫荡”战斗中,转移到莱芜县的王庄一带,不料,敌人也正向这里推进。据侦察员报告,敌人前哨马上就到,我四支队司令部身边只有张勉生所在的十连。这个连队担负着保卫司令部和掩护群众转移的重要任务。张勉生主动向连长请缨,讲明自己所带的排与敌人打过交手仗,有对付敌人的经验,连长随即命令张勉生排作后卫。
情况紧急,张勉生向全排战友讲明了这次战斗任务的艰巨性,十二连不能被动地防御,要变防御为主动出击,采取攻击与防御相结合的战术,才能取得胜利。他部署两个班作正面防御,两个班埋伏在侧面,等敌人与我正面接近后,从背后打击敌人,迫使敌人后退或不敢冒进。当敌人前哨窜至村边,畏缩不前,向村内作试探性射击时,张勉生见时机已到,果断地大声命令道:“打!”随之,战友们一齐将手榴弹冰雹似的砸向敌人,顿时,轰雷滚滚,硝烟弥漫。听得侧面也射来了密集的子弹,敌人顿时懵了,以为遇上八路军主力部队,怕腹背受围全部被歼,忙退后等待援兵。张勉生精确把握司令部需要突围的时间,待阻击任务胜利完成,就抓紧时间带着全排撤出战斗,沿有利地形追赶大部队去了。
部队首长根据张勉生在王庄战斗中的突出表现和在军事上的组织指挥能力,经研究提拔他为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三团二营二连副连长。
三
张勉生任排长时,从作战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团结的重要性,团结就是战斗力。他对战士亲如兄弟,对伤病员在饮食、医药救治方面关怀备至。任副连长后,他更加注重做好战士们的思想工作。当时部队生活极度艰苦,环境恶劣,战斗频繁,少数战士产生了离队回家的情绪,张勉生主动找这些战友促膝谈心,推心置腹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他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教育大家:“自己家在敌占区,父母年迈,弟兄年小,妻娇子幼,生活困难,音信断绝,思亲念子之情,经常涌上心头。敌伪经常搜捕抗日人员,不要说回家,就连信也不敢捎,怕落在敌人手里,连累家庭。因此,离队回家就是自投敌网。这种想法一对抗战不利,二对家庭有害,三是毁了自己,只对敌人有利,这种念头千万要不得。”发自肺腑的话语,使得战友们口服心服,大家团结起来,更加坚定了共同抗战的信心。
1942年秋,部队奉命来到鲁南,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11月上旬的一天,忽然收到“汉奸刘黑七(刘桂棠)血洗天宝山以东的四彦庄”的报告:全村男女老少400余人被枪杀,无一人幸免,房屋全部被纵火烧毁。军区决定:由五团、三团奔袭刘桂棠老巢——费县柱子山,歼灭刘贼,为民申冤。三团的指战员们于当日夜里急行军80余里,于午夜时分到达柱子山,出其不意地发起了进攻。张勉生率领全连战士突进山寨围墙,与匪徒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敌人万万没有料到我军来攻,仓皇应战。我军以先发制人之势,奋勇杀敌,敌人无以抵挡,急忙退至第二道围墙。匪徒魂飞魄散之时,第二道围墙又被轰开了多处缺口。张勉生一马当先率领战士们紧紧咬住敌人尾追不舍,直捣刘桂棠的司令部。这时,突然从正面冲来200余人组成的敢死队,他们手持鬼头刀,赤着上身,冒死窜来保护刘贼。张勉生见势忙命令战士急投手榴弹,一阵轰响过后,炸得匪徒们死的死伤的伤,喊声一片。为了防止刘贼出逃,团部组织轻重火力,配合向刘贼司令部猛烈射击,敌人大片地倒下。经过激战,残匪全部被歼,刘贼也在逃窜中被击毙,战斗取得了全胜,张勉生被提升为连长。
时至1945年,张勉生参加革命已经8个年头了。战火的洗礼,使他由一个进步青年逐步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八路军指挥员,他带的连队也成为部队主力。
是年2月下旬,天气还很冷,张勉生所在的连队却热火朝天。原来,战士们为了攻打泗水县城,都争先恐后地大练攀登技术,矫捷得如履平地。
敌人自诩为“金城汤池”的泗水县城,城墙又高又厚,筑有许多碉堡,易守难攻。我军为了分散敌人的兵力,选准了两个突破点:一个是南门,一个是西门。为了迷惑敌人,我军又故意将兵力集中在东门和北门外,做好攻城的态势。
入夜,星斗满天。突然间,两发信号弹腾空升起,随之泗水县城的东门和北门外,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和攻城的喊杀声,果然敌人忙从西门、南门城楼上抽调兵力去应挡。就在此时,三发炮弹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南门和西门前,立时轰陷了两个大豁口,等候在南门外的张勉生,忙命令战士把云梯搭在了突破口。当敌兵弄清是怎么回事时,战士们早已登上城头,占领了南门阵地。开了城门,敌人慌成一团,“八路军进城了!”他们一边喊,一边向守城司令部撤退。
张勉生与从西门攻进来的一营一连会师后,一齐追击伪逃兵。伪守城司令荣子恒把兵力都用在城东门和北门上,身边没有多少兵力。见势不妙,他慌忙换上便衣正准备带着护兵逃跑,谁知迎面撞上了我部。慌乱中应战,护兵纷纷倒下,荣子恒被张勉生当场击毙。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张勉生身经百战,南征北伐。1945年7月,张勉生任副营长后,出色地完成了解放滕县的后勤保障任务;为了解放峄县城,他亲自化装成商人到敌占区侦察情况;为了消决津浦铁路上邹县城内的土顽、日、伪1000余人,他带领战友攻取了火车站。
四
1945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为抢夺抗日战争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准备发动内战。为此,党中央制定了斗争策略。
为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民主,我军对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以山东纵队一旅三团、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五团为及鲁南地区地方部队为基础,组成山东解放军第八师。张勉生被任命为第八师第一旅第三团第二营代理营长。
1946年7月,国民党调集深受桂系首领白崇禧宠爱的“钢七军”等,以31个旅(师)组成三个集团,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分三路向苏中、淮南淮北解放区进攻,妄图切断山东、华中两解放区的联系。
7月19日,中央军委致电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和参谋长宋时轮:徐州附近之作战关系全局,歼灭蒋军东进主力,则我军可以南打九十九及五十八等军,配合刘邓大军发展新局面。
27日,山东野战军发起朝阳集战斗,毙伤俘敌5000余人。国民党第七军乘虚东犯,至30日,相继占领我泗县、五河,两个师的兵力分布于泗县、蚌埠等地区。
陈毅决计攻打安徽省北部的泗县,主攻部队是人称“陈军长袖子里小老虎”的八师,正是张勉生所在的部队。
1946年8月初,八师奉命南下,急行军直挺皖东北的泗县。战士们冒雨赤足进发,在泥泞中跋涉,重武器及军用物资都无法按计划同步运抵,部队急行军五六天,进至泗县城边。泗县城被石梁河等五条大小河流环绕,县城周围原为湖泊沼泽地,由于连日降雨,水位猛升,城外壕沟水深达两丈,宽达五丈。城门修建了炮楼,城墙上每隔100米设有火力点,四角上设有碉堡,城外布下鹿砦。泗县县城,如漂浮水上的孤立战舰,形势对我军极为不利。
部队首长经研究认为: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定能速战速决。随即命令各营按战斗部署,马上进攻。
8月7日晚,八师的两个营冲锋在前,张勉生和战友们不顾行车中的疲劳,奋勇冲杀,迅速占领了通往城内的桥梁,夺取了敌人的桥头堡。敌人且战且退,缩进城内紧闭城门。战士们乘胜攻至城下,张勉生指挥战士们选定位置,集中用手榴弹在10分钟之内将大北门和西北门炸开了突破口。张勉生身先士卒,鼓舞了士气,战斗在泗县城区的街道,同守敌展开白刃战。子弹、手榴弹打光了,战士们就上刺刀进行肉搏战。翌日,敌人从陆路运来了援兵,敌我力量悬殊,我方因补给困难,弹药不足,形势急转直下。敌人把我军挤出了城外,封锁了突破口,又派出了三架敌机,轮番向地面轰炸。为了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张勉生命令战士们迅速撤出战斗,已备再战。下达撤退命令后,他拿过一挺机枪亲自断后,掩护战士们撤退,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胸部,身体失去平衡,跌至桥下,卷入急流,光荣牺牲。
张勉生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