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4 11:30:04点击:
碧血洒异国 丹心照中朝
一张端胜烈士事迹
马洪喜
张端胜,1916年9月出生于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山镇博山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端胜兄弟四人,姐妹八人,一家十几口,全靠父亲一把瓦刀糊口。端胜9岁那年,全家省吃俭用,送他上了私塾。时间不长,因家境艰难,辍学回家去给地主放牛羊。
一天中午,端胜正在山上放羊,霎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这时山洪暴发,一只小羊落在后面被洪水冲走。端胜只顾照看前边的羊群,没有发现丢失小羊。
他把羊群赶到一块岩石下边避雨。浑身上下湿的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被风一吹,瑟瑟发抖。大雨过后,天色已晚。端胜不顾雨淋路滑,急忙把羊群赶回圈内。
端胜回到家中,因受凉发起了高烧,两腮烧得通红,昏沉沉的一头倒在炕上。地主发现少了一只小羊,随即找上门来,满脸怒气地高声吆喝着: “小胜子!你给我丢了羊一声不吭就跑回了家,赶快起米给我去找羊。”"
端胜的母亲看着发烧的孩子,连忙向东家求情说: “天又黑,孩子又小,正在发烧,等他爹回来,让他爹去找就是。”
地主恶狠狠地说: “不把小羊给我找回来,就得赔我一只大羊。”
端胜的父亲回家后,只好把在外干了半个月的工钱赔了地主的羊才算了事。端胜病好后,发誓宁可跟着大人去打短工,再不给地主放羊了。
端胜后来又给另一家地主当了长工。从此,他一年到头早起晚睡,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生活的煎熬使少言寡语的端胜更加沉默,他把对黑暗的旧社会的仇恨深深藏在心里。
抗日战争初期,南博山一带青年农民纷纷奔赴抗日战场,参军杀敌。 1939年2月,张端胜满怀抗日救国的心情去临朐县三叉店参加了八路军山东抗日纵队一支队,成了一名光荣的抗日战士。不久,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节前夕,一支队司令部为让战士们过个欢欢乐乐的春节,提高战斗情绪,更好地打击口寇侵略者,决定集中三个团的兵力,在除夕之夜,趁日伪军过节,防守松懈之机,分兵袭击盘踞在临朐城西南的冶源,二郎庙,米山,于家河四个日伪据点。
这次战斗,张端胜在特二连任二班副班长。特二连的任务是奔袭距离最远的于家河日伪据点。这个据点是日伪的仓库重地,存有大批武器弹药和粮秣,有一个日军小队和一个伪军中队看守。
午夜,部队从驻地出发。在崎岖的山路上,在刺骨的寒风中,特二连像一支利箭射向于家河。张端胜带领特二连尖刀班在前面开路。经过5个小时的急行军,他们巧妙地通过敌人的六道封锁线。拂晓前,特二连赶到于家河村外。张端胜带领尖刀班摸掉了敌人的哨兵,迅速抢占了哨所。随着连长一声枪响,全连战士立即冲了上去,仅用1个小时,消灭了7名鬼子兵和100多名伪军,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面粉、猪肉、粉条等物资。
这次战斗,不仅消灭了敌人,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争情绪,而且部队过了一个胜利,愉快的春节。张端胜在这次战斗中,机智勇敢,带领尖刀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首长的表扬。
1940年秋,张端胜在一支队教导队学习结业后,被派往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二地委特务连任连长。他刚到职不久,原连指导员带领全连叛变投敌,将张端胜捆绑起来,威逼他一块投敌叛变。张端胜对叛变分子的劝降严词拒绝,并晓以大义,但叛变分子执迷不悟,仍坚持把部队拉往早与敌人约定好的地点。当我二地委发觉后,立即命令一个武装班抄近路前往截击,途中与叛变分子遭遇。张端胜瞅准时机,挣脱绳绑,一脚踢倒一个看押他的叛变分子,夺过他手中的步枪,向叛变分子开火。这时,我后续部队赶到,迅速平息了叛乱,惩治了为首的叛变分子。张端胜又回到了一支队特二连。
当时,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与我制造摩擦,并利用反动的“大刀会”袭击我地方抗日武装,杀害我抗日军民和地方干部,严重地扰乱了我抗日军民的抗日活动。
1941年春天,为了打击反动道会门“大刀会”的破坏活动,决定派特二连去解决“大刀会”。
“大刀会”多数道徒是受反动道首蒙骗的,只有少数上层反动分子顽固地与我抗日军民为敌。为消灭这股反动力量,部队制订了严密的作战方案,决定由张端胜带领一个班的战士先引敌“出洞”,然后再一举围歼之。
这时,张端胜在特二连任排长。他带一个班到达“大刀会”的巢穴附近,便虚张声势,一边大喊大叫,一边鸣枪射击。“大刀会”首领果然上钩,命令道徒倾巢出动,向张端胜
他们蜂拥扑来。张端胜带领战士且战且退。“大刀会”的道徒们一个个赤膊上阵,口中念念有词,跟在我军身后穷追不舍,很快进入了我早已布好的“口袋”中。我指挥员一声令下,
“打!”"霎时,机枪,步枪一齐向敌群打去,一颗颗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开花。“大刀会”“刀枪不入”的“仙身”在我八路军战士的强大火力打击下,死的死,伤的伤,战斗不到20分钟,“大刀会”的反动骨干队伍被一举歼灭。
1941年冬,我部队在沂北县的麻峪驻防。一天晚上,我哨兵抓获一敌勤务兵。经审问,他供出于家河驻有一个伪军中队的情况。这股伪军是奉命“扫荡”我根据地,天黑前才到达于家河的。他们也不知道邻村驻有八路军,因此防守比较松懈,刚住下就在屋内喝酒,赌钱。这时张端胜已调鲁中军区特务营一连任副连长。领导决定派张端胜率一个排出其不意地消灭这个伪军中队。在夜幕掩护下,张和战士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先摸掉了敌人的两个岗哨,然后冲入院内,堵住了各个房子的门口。在战士们“不许动!把手举起来!”威严的喊声中,伪军们乖乖地举着双手做了俘虏。我军一枪未发,解决了一个伪军中队,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扫荡”我抗日根据地的阴谋。
1942年初特务营整编,张端胜调任鲁中二团三营八连连长。这年夏末,日伪军分八路向我抗日根据地抱犊崮山区扫荡。我鲁中军区二团根据反“蚕食”斗争的形势,决定给驻
在沂南岸堤一带的顽军吴化文部以严厉打击。
吴化文部队,除在岸堤驻有重兵外,四周据点、碉堡林立。在岸堤的外围高户北山上驻有敌人一个营,武器装备较好,是吴化文部中战斗力较强的一个营。该营踞守北山顶,工
事坚固,并筑有大小暗堡十几个,有四五米高的围墙,墙外是壕沟。要消灭岸堤的顽军,必须首先拿下高户北山,切断敌人的增援和外逃的道路。团部命令张端胜率八连在一小时内消灭高户北山之敌,以保证整个战斗的胜利。
张端胜接受任务后,立即对敌情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动员全连作好了战斗准备。
夜幕降临以后,八连悄悄地运动到敌人据点的围墙外,由张端胜和副连长各带一个排分别从东西两侧搭“人梯”爬过围墙,指导员带另一个排在外接应,约定以枪响为号对敌发起攻击。
凌晨三时许,敌人一个个还在熟睡,岗哨也都抱着大枪迷迷糊糊地歪倒在墙角。我两个排的战士们迅速地进入敌人的院内,待张端胜的匣子枪一响,战士们向敌人居住的各个房内甩进了一颗颗手榴弹。一阵巨响,房内一片鬼哭狼嚎,敌人被炸得蒙头转向,乱作一团,迷迷糊糊地做了俘虏。敌营长负隅顽抗,向院内打出一梭子匣枪子弹,一颗子弹正打在张端胜的脚上。张端胜不顾疼痛,指挥战士们向房内甩进十几颗手榴弹,消灭了敌营长和敌营部官兵30余人。这一战,出奇制胜,干净利索地歼灭了高户北山之敌,为全团全歼岸堤之敌创造了条件。战后八连受到了团首长的表扬。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在蒋介石亲自策划下,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指挥其驻济南、昌潍、青岛的5个军约10万人,向胶济铁路沿线我解放区大举进犯,声言“半个月打通胶济线”。7月5日,东西两路敌人在张店会合,继续南犯淄川,博山。
国民党193师的一个加强营占领博山城东20华里处的煤炭重镇西河坡地村。我鲁中9师25团奉命解决敌人这个加强营,三营为主攻营,副营长张端胜亲自指挥突击队。 30日晚,全团发起总攻。张端胜指挥突击队率先冲入村内和敌人展开肉搏。
经一夜激烈战斗,敌人这个加强营全部被歼灭,无一漏网。这次战斗,首创鲁中军区在解放战争开始后,一举歼灭敌人一个建制营的胜利。
1947年1月2日,鲁南战役打响,我华东和山东野战军在陈毅等指挥下,集中2 7个团的兵力,分两路对侵占鲁南之敌包围进攻。 8纵23师69团在团长子步血率领下,奉命于2日20时向盘踞在临(沂)枣(庄)方向的太子堂外围制高点石城崮、北大窑之敌发动进攻。三营营长张端胜指挥全营指战员向敌人发起多次冲锋,激战一夜,于3日晨4时攻占石城崮,歼敌一个连。首战告捷,士气大振,三营又从太子堂西南角直插敌人心脏,至4日战斗胜利结束。我23师一举全歼敌44旅全部,旅长蒋修仁以下2000余人被俘。三营出击迅速果断,打得勇猛顽强,受到师团首长的表扬。
太子堂战斗结束后,三营又加入了歼灭敌第一快速纵队的战斗。这时,天气突变,时雨时雪,道路泥泞,行动不便,敌快速纵队机械化装备的优势难以发挥,在我军打击下,向峄县狼狈溃逃。我69团三营作为全团的先锋营对敌紧追不舍,凭着革命战士的两条腿和美式机械化装备的国民党第一快纵纵队的四个轮子赛跑,一夜过18道河,磨透一双鞋,许多战士光着脚追击敌人。张端胜把马让给伤病员骑,他和战士们一样赤脚追击敌人。 1月11日我军攻克峄县,活捉敌26师师长马励武。至20日,我军相继攻克郭里集,齐村和枣庄,生俘敌51师师长周毓英。整个战役历时18天,共歼敌19000余人。三营在营长张端
胜的指挥下,在追击敌人的战斗中英勇顽强,被团首长誉为“打不烂,拖不垮”的英雄营。
1947年2月20日晨,莱芜战役打响了。 69团三营按计划进入阵地,等待进攻的命令。上午9时攻击开始。三营指战员在张端胜指挥下,个个如下山猛虎直扑敌群。敌人在我强大攻势下,溃不成军,向普通方向撤退。三营首战凤凰山,控制了普通外围的制高点。敌人退守普通后,固守顽抗,妄图等待援兵。21时,我集中兵力向普通之敌发动总攻,敌我双方激战两小时,我军未能攻入镇内。张端胜便指挥三营在我炮火支援下,首先选择正东方向攻入,其他团队则从南面攻入敌防地,迅速将敌人分割包围成几个孤立点。这时,张端胜率三营左右穿插,英勇战斗,在21日拂晓前,打退了普通之敌最后一次反扑,敌人见大势已去,便仓皇往东北方方向逃窜。我军乘胜追击,将敌大部歼灭,俘敌剐团长以下500余人。
23日,三营随全师向敌46军后侧腰部攻击。我军像潮水般地涌向敌群,敌官兵互不相顾,指挥失灵,自顾逃命。我指挥员冲到那里,哪里的敌人就跪倒在地上纷纷缴械投降。莱芜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5万余人。
1947年4月下旬,敌人屡次侵犯我鲁南解放区,以求寻找山东主力部队进行决战。为了掩护我主力部队机动作战,69团奉命于26日攻击泰安城。
泰安城,城墙厚而高,非常坚固,城墙外是两三丈宽,一两人深的壕沟。在研究攻城方案时,营的其他领导干部提出了两个战斗方案:一是派爆破组用炸药把城墙炸开,二是用木梯硬性爬墙。张端胜充分发扬民主,召开“诸葛亮”会,让战士们讨论作战方案。经群众讨论,大家一致同意用“人梯”翻越城墙,这样既简便易行,又可缩短攻城时间,减少伤亡,较前两个方案更切实可行。张端胜最后决定采用这一方案攻城。战斗打响后,三营用“人梯”迅速翻过城墙,冲入城内,比上级命令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突破内城,胜利完成战斗任务。
1947年秋,我军转入外线出击。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部队连日行军打仗,三营指成员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情绪。 9月21日土山集战斗打响,师长陈宏命令6 9团攻击牛王庙,限一个小时拿下这个村庄。据侦察报告,牛王庙驻有国民党整编11师的一个营部和两个连的兵力。团长于步血把主攻牛王庙的任务交给了三营。张端胜接受任务后,亲自到前沿阵地观察敌情。经过火力侦察,他判断敌人在牛王庄不是一个营而是一个团的兵力。后来,又抓到了敌人的两个通信兵,进一步搞清了牛王庄驻守的是国民党的一个整编团。团长根据张端胜得到的真实情况,修正了作战方案,组织全团对牛王庙发起攻击,经过激战,全歼牛王庙之敌。张端胜认真观察判断敌情,而不是盲目执行命令,为我军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受到了团长的表扬。
1948年6月,我华东野战军进军豫东,于17日拉开了豫东战役的序幕。1 7日7时向开封外围守敌发起攻击。 69团的主攻目标是飞机场,火车站,邮电局的守敌。攻击开始后,三营在张端胜营长的指挥下,人人奋勇杀敌,一路冲锋在前。激战到18日中午,将敌人压缩在邮电局的大楼内。全团集中火力,全歼邮电大楼之敌。 23时全线发起总攻,在炮火支持下,三营和一,二营连续爆破,于19日凌晨l时突破小南门。张端胜营长立即指挥冲入城内的先头部队与守敌展开了激战,打退了敌人数次反扑,坚守并巩固了自己的阵地。 24时我军全部攻入城内,三营又向鼓楼进攻,20日9时攻下鼓楼,至22口4时,我军浴血奋战五昼夜,全歼三万守城敌军,解放了开封城。
1948年11月6日,在淮海大战中张端胜指挥三营参加了围攻国民党黄伯韬部的战斗。
1949年5月2 7日,我军解放了上海。这时,张端胜已升任2 6军7 7师230团团长。奉命警卫繁华的南京路和火车站。
1950年10月19口,张端胜随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77师230团全体指战员,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同朝鲜人民一起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者。
11月27日,按照上级的命令,230团随大部在平壤,元山一带同美军陆战第一师展开激战。战至12月7日,敌军支持不住,向南古土水方向溃逃,我230团奉命追击敌人。 230团前进的道路非常崎岖,地形复杂,军需供应极端困难。美陆战第一师是机械化装备,物资供应充足,而我志愿军战士,身穿单薄的棉衣,使用的是“三八”大盖步枪,几天几夜的连续行军作战,不少战士脚趾手指被冻坏,有时冻得连枪栓都拉不开,机枪灌上酒精都打不响,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有的战士在冲锋时,连饿带冻就自己倒下去了,全团除三营作为团的预备队外,连团直机关人员在内能够参战的战斗成员已不足百人。团政委又因病不能上阵。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张端胜既当好指挥员,又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他利用战斗间隙组织战士们控诉美帝罪行,揭露控诉美帝侵略朝鲜,屠杀朝鲜人民的滔天罪行,激发指战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12月8日,230团接受了攻击黄草岭1350高地的任务,张端胜亲自率领全团能够参战的官兵,发扬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向敌高地发起奋勇攻击。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张端胜身旁爆炸,他左腿受伤,流血不止,当即昏了过去。警卫员和几个战士迅速将他背下战场。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34岁。
正是:
白雪皑皑埋忠骨
一衣带水系英魂
中朝友谊传千古
英雄美名万古存
(本文原载《博山英烈》第一辑,编入本书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