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4 11:30:04点击:
碧血洒疆场 壮歌传胶东
——记战斗英雄张干卿烈士
王可鹏 曲光进 张可昌
张干卿原名张钧吉,荣成市斥山镇东泊子村人,1918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兄弟4人,他排行第二。父兄一年到头,又晒盐又种田,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仅能维持全家人的温饱。张干卿上高小那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全国人民不愿甘当亡国奴的吼声四起。学校里,教员们怀着满腔的民族仇恨和爱国热忱,在课堂上愤怒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和蒋介石投降卖国的罪行,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教学生唱《流亡三部曲》等抗日歌曲。张干卿在学校受到爱国思想教育,初步树立了抗日救国的志向。
高小毕业后,张干卿回到家里,跟着父兄终年在风吹日晒下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磨炼出坚毅的性格。这期间,张干卿与本村地下党员张民夫有了接触,以后俩人的关系日渐密切。在党的不断培养教育下,张干卿懂得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奋斗纲领,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打日本、救中国,并萌发了入党的愿望。1938年经张民夫介绍,张干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
入党后,张干卿便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那时,党组织为了扩大党的影响和宣传抗日救国,在张干卿的母校——寨前于家高小办起《每日快报》,张干卿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这份小报的刻印工作。他每天晚上总要工作两三个小时,有时材料多了,就一直忙到深夜。
1939年,我兵工厂制造枪支子弹需要大量铜材,上级党组织下达了回收废铜的任务。张干卿积极响应,马上行动起来,和妻子乔玉爱共同努力,收集了百余斤铜材,有力地支援了我兵工厂的生产。
1940年2月,日寇占领了石岛。荣成县国民党保安旅旅长王兴仁不仅不抗击日寇,反而乘机横行无忌,祸害百姓,使荣成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一天,王部的一排匪徒,窜到东泊子村,把一条主街道的群众驱逐出村,占为营房,并惨无人道地杀害了不让房子的两名群众,将其头颅挂在村西树上示众;还抢走了群众大量家畜家禽、粮食、财物,全村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张干卿目睹匪徒的暴行,肺都气炸了,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把这些坏蛋全部除掉。一天黄昏,张干卿从邻村回家,在村头遇上一个匪哨兵,正用枪托猛击一个群众。这人被打得鼻青脸肿,嘴角流血,叫苦连天。见此情景,张干卿顿时火冒三丈,冲上前去厉声喝道:“狗养的,给我住手!”愤怒的拳头随着喝声雨点般地落在匪兵的头上、脸上、脊背上,把匪兵打瘫在地。接着,张干卿背起受伤的群众,大步流星地离开了这里。这件事很快传开了,村里群众都说:“张干卿吃了豹子胆,敢揍‘油饼队’,真了不得。”
1940年4月间,在抗日战争烽火中,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拉起了人民抗日武装——县大队(1941年秋县大队奉命改编为独立营),同年,张干卿的家乡第十一区,也成立了区中队。张干卿被区委调到区中队担任指导员,实现了他多年来抗日救国的夙愿。
张干卿到区中队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他大力扩充人员和增添武器,加强军事训练和实地演习,很快地提高了战士们的军事、政治素质,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他本人也致力于军事理论学习和战略战术研究,逐步学会了指挥打仗的本领。
1941年5月22日,太阳落山的时候,他接到营部的情报:驻石岛的伪军中队长姬九钦,明天带领着50余名伪军,到宁津一带抢劫老百姓的财物。营部命令十一区中队参战,在夏家村西山打阻击,共同消灭这股敌人。张干卿接受任务后,立即在部队里进行战前动员,然后连夜赶赴附近各村庄组织发动民兵和自卫团参战。他整整忙了一夜,回到部队时天已渐亮。他不顾疲劳,马上指挥部队、民兵和自卫团进入阵地,在夏家村西山摆开了2里多地的长阵。上午9时许,当返回的伪军带着抢劫的财物进入我军的伏击圈——夏家村北时,独立营当即发出了战斗信号,并发起了猛烈射击。当场击毙了几个伪军,活着的伪军晕头转向,丧魂落魄,抱头鼠窜。有20几个伪军像兔子一样朝着西山脚下奔来。这时,十一区中队阵地上,号声、擂鼓声、呐喊声、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震天动地。这些伪军见势不妙,又扭转屁股向南逃遁。张干卿料定敌人企图沿着南海边夺路西逃,他立刻带了20几名战士,迅速赶到南海边的青木寨村,严严实实地堵住了伪军的去路。结果在我军的三面夹击下,活擒了伪中队长姬九钦,全歼了这股伪军,缴获了长短枪50余支及弹药等军用物资,夺回了被抢劫的群众财物一宗。胜利的喜讯迅速传开,整个荣成沸腾了。夏家村周围的群众杀猪宰羊慰劳部队。战后,县政府在夏家村召开了庆捷大会,十一区中队受到县政府的嘉奖。
夏家村战斗不久,张干卿被调往山东抗大胶东分校学习。由于学习勤奋,多次被评为学习模范。毕业后,张干卿被分配到荣成县独立营一连任副指导员。由于他在抗大受到专门训练,军事指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多次向营首长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作战方案,这些方案在实战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942年7月,张干卿得到桥头据点的大部分鬼子要外出进行抢劫的消息,他立即向营部建议,乘敌内部空虚进行一次远程奔袭。领导同意后,张干卿迅速带领二排战士在青纱帐的掩护下,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走如飞,两个钟头行程50里,直扑桥头集。到达敌据点后,张干卿亲自干掉了敌人岗哨,随即战士们冲进岗楼内。留守伪军做梦也没想到八路军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个个呆若木鸡,不知所措,束手就擒。这场奔袭战,他们用了不到半小时,没费一枪一弹就结束了战斗,而且俘敌10几名,还缴获了大宗枪支弹药等战利品。当外出抢劫的日伪军得知时,张干卿他们早带着队伍和战利品回到了驻地。
同年12月,日寇对荣成实行了空前残酷的“铁壁合围”大“扫荡”,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崂山惨案。为迅速反击敌寇的“扫荡”,张干卿和于排长带领二排战士在高落山一带,利用夜幕的掩护,用手榴弹连续消灭了几个火堆旁的敌人。打开了一个“网口”,率领着百余名被围的部群众胜利地突出了封锁线
1943年10月,营部号召各连开展捕捉敌人的竞赛,一连在此期间连续打了3次伏击,共俘敌100多人,缴获轻机枪一挺,长短枪90余支,取得了全营第一名。经过战斗的洗礼和实践的锻炼,张干卿指挥作战的能力不断提高,如在黄埠战斗中,有七八个伪军在小山上的掩体里负隅顽抗,张干卿指挥一班正面进行佯攻,二、三班绕到敌人身后,出其不意冲上前去,迫使这些敌人举手投降。
张干卿作战英勇顽强,又会指挥打仗,独立营营长王子明很器重他,评价说:“张干卿是一位难得的基层指挥员。”
张干卿不仅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基层军事指挥员,而且是一个很出色的政治工作者。他经常讲,要做好军队政治工作,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把群众看成是自己的父母,是把战士当作自己的兄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张干卿在抗大学习期间,学员们每到一地,都严格遵守纪律,处处维护人民的利益。群众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子弟兵,让房子给他们住,送最好的粮食给他们吃,还争先恐后地送子女当兵。战时,人民群众自动组织起来支援前线,抢救和掩护伤员。学校的教育,实践的感受,使他牢固地树立了群众观念。所以,他到独立营后,经常向战士们说:“人民群众是水。军队是鱼,鱼水远离不开水”不断教育战士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群众多办好事,密切军民关系,部队每到一地他总是带头帮助群众铺路、挑水、打院子;还经常和群众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农忙季节,他还抽时间带领战士,帮助群众干农活。为了宣传发动抗日救国,张干卿自编了若干“顺口溜”,如“日本鬼,野心狼,占我领土烧杀抢,想把中国来灭亡”;“日本鬼,太猖狂,抬着炮,扛着枪,耀武扬威来扫荡;中国人,逞豪强,放石雷,打上枪,打得鬼子喊爹娘。”他把这些“顺口溜”教给战士,让战士在驻地大街小巷打着竹板进行宣传,群众很愿听,也很受教育。每当部队转移时,张干卿总是到附近群众家里检查战士对群众纪律的执行情况。他检查得非常认真、严格,就连借用群众的锨锹工具擦没擦干净、群众的水缸满不满都要一一检查落实,使群众很受感动。当部队临行时,群众站在街道两旁抹着眼泪,依依惜别。
张干卿不仅热爱群众,还非常关心战上。他待人热情、温暖,像冬天里一盆炭火。行军时,他总是帮体弱有病的战士背背包、扛大枪。一次行军路上,有位战上不慎把脚扭伤,走路一瘸一拐很吃力,张干卿见了,二话没说,硬是把他背着走了十几里。这个战士流着感激的眼泪,握着张干卿的手,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张干卿说:“这算什么,咱们是亲兄弟呀!”到了驻地,张干卿不顾劳累,忙着检查落实战士的食宿问题。有一次,他发现一个班的战士没有洗脚水,就马上到伙房帮助烧水。每到晚上,不论是阴雨天,还是风雪天,他都深入到班、排看望战士。他还经常给战上剃头、写信,给病号端饭、喂药。他对自己却要求很严,战士没睡,他不睡;战士吃不饱,他不吃。原在一连三排当排长的孙传同回忆当年的情景时,感慨地说:“张干卿真是一位好指导员,有一次,饭不够了,他自己宁肯饿着肚子,却硬逼着我把最后的一碗饭吃下去。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张干卿关心战士,更表现在帮助战士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上。他除了开会讲话外,还利用空闲时间,组织战士学文化、学时事政策。发现战士有思想问题,总是耐心地说服教育,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直到战士心悦诚服为止。他对同志们要求也很严,不过很注意工作方法。对犯错误的同志,一是要批评,二是自己勇于承担责任,使犯错误的同志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因此,张干卿在连队的威信很高,深受战士们的爱戴。
1944年,伟大的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日伪军慑于抗日军民的威势,龟缩在据点里,陷于缺粮断炊之境。6月间,荣成城厢据点的日本鬼子,得到威海30个日军的增援,壮了胆子,又纠集了张家口子、埠柳、俚岛等据点的伪军,组成200多人、30多辆大车、百余头骡马的抢粮大队,在日本军官佐滕的指挥下,企图到城厢以南各村进行抢粮。我独立营于前一天即农历六月十九日下午得到了情报,马上作出消灭日伪抢粮大队的作战计划。二十日,鸡叫头遍,夜色朦胧,万籁俱寂。王子明营长带领全营指战员,埋伏于城厢以南十里的翻眼井准备迎击敌人。拂晓时分,我侦察员气喘吁吁地向营首长报告:狡猾的佐滕,改变了行动计划,带着抢粮大队向西进发,现已从上埠村向东抵达庙院村,并占领了村北的三山子、老官顶等制高点。王营长听后,沉思片刻,当即作出新的战斗部署,命令一连打主攻,直扑老官顶敌人指挥阵地;二、三连沿山岭迂回前进,强占三山子,而后二连坚守三山子,三连继续向西进击,夺取敌人的车辆、骡马,切断敌人的退路。王营长布置完任务后,对一连连长鞠振福、指导员陈树福、副指导员张干卿郑重地说:“你们连这次担任主攻,任务可十分艰巨啊!”他们共同表示:“请营首长放心,保证坚决完成战斗任务!”上午7时许,在激昂嘹亮的冲锋号声中,庙院战斗打响了。我军战士个个赛猛虎,吼声如雷,杀声震天,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猛冲。张干卿一马当先,领着二排战士冲在最前头。没等敌人展开火力,我军一举攻占了三山子、老官顶以及庙院村西大道。日伪军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慌乱起来,大部分仓皇向山北坡逃窜。我军随即奋力追杀。就在这时,佐滕恼羞成怒,像输红眼的赌棍,率领30个日伪军慌忙退到三山子以南的老茔地负隅顽抗,并把一挺重机枪架在一颗老松树下,向我部队猛烈扫射。在这危急关头,二排的战士们毫无惧色,冒着敌人的火网向老茔地勇敢冲锋。冲在前头的王秉显、刘玉秀相继中弹牺牲,第一次进攻受挫;第二次进攻又伤亡了几个战士。副指导员张干卿面对凶残的敌人,看着英勇牺牲的战士,他双眉紧锁,两眼喷火,大吼一声:“给我狠狠地打!”全排十几颗手榴弹几乎同时在敌阵前沿开花。在浓烟笼罩下,张干卿一闪身冲进敌人火力区,跃身向前猛力一刺,捅死了敌机枪手,敌机枪顿时成了哑巴。战士们趁机冲了上去,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张干卿和战士们左冲右杀,打得敌人鬼哭狼嚎,一片混乱。一个又一个鬼子兵死于刺刀之下,横七竖八倒在阵地上。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残酷。正在这时,日本军官佐滕,像一只疯狂的野兽“哇啦哇啦”吼叫着,挥舞着指挥刀猛扑过来,仇敌相见,分外眼红。张干卿决心用刺刀拼掉鬼子的凶焰,杀出我军的威风。便奋力向佐滕刺杀,佐滕也挥起大刀向张干卿砍来。刀枪相搏,杀声震天,张干卿愈战愈勇,步步紧逼;在张干卿威逼之下,佐滕慢慢地只有招架之功,无有还手之力。张干卿把千仇万恨凝在刺刀尖上,急速闪身避开佐滕的刀锋后,闪电般向前来了一个突刺,刺刀正好插进了佐滕的胸膛。这个杀人成性的具有十八年军龄的武士道军棍,终于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严厉惩罚。
在战斗即将结束时,张干卿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多处负伤,血如泉涌,终因伤势过重为祖国、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战士们见张副指导员不幸牺牲,心如刀绞,悲愤至极,高喊着:“坚决消灭敌人,为副指导员报仇!”经过激战,敌人丢下了几十具尸体,狼狈逃回城厢据点。这次战斗,我方缴获一挺重机枪,40支长枪,全部车辆和骡马,以及数万斤小麦等大宗战利品。庙院战斗后,城厢和附近各据点的日本鬼子龟缩在炮楼里,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
战后,为了表彰张干卿的英雄业绩,胶东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家乡人民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荣成人民高唱着《战斗英雄张干卿之歌》,踏着英雄的血迹,继承烈士的遗志,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