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辛冠吾烈士传略

更新时间:2022-11-08 11:30:03点击:

辛冠吾烈士传略

牟平县党史征委会

辛冠吾同志,名可汉,字冠五,后改冠吾。1908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莱山镇金村一个农民家庭里。他从小学习刻苦,好学上进。1931年考入牟平师范讲习所。在上学期间,他目睹了官府的腐败无能和社会的愚昧落后,立志走教育救国的道路。他刻苦研读进步书籍,努力寻求救国之道。毕业后,他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踏上了教育岗位。

辛冠吾起初任教于牟平县立一小。一小是牟平县人才萃集的地方,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很快就在教育界崭露头角。1932年,他任系山小学校长,力主改进教学方法,废除体罚,深受师生爱戴,并得到教育局长于镇西的赏识,1933年被任命为教育局视导员。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把东北三省拱手让给日本帝国主义,在全国人民中,特别是知识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辛冠吾怀着极大的热情,借查学之便,四处奔走,抨击社会的黑暗,宣传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参加抵制日货的爱国行动。

1934年春,经王甫同志介绍,辛冠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牟福边党委成立后,王甫任书记,辛冠吾任宣传委员。1935年,辛冠吾受组织委派,以教学为掩护到福山珠玑村开展工作。这期间,他创办了《新路》刊物,宣传革命主张;在教员中发展党员,成立支部,撒下了革命的种子。1936年,因组织暴露,他被迫离开珠玑村,到牟平上庄小学任教,负责党的交通联络工作,并继续办《新路》。

“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侵略中国。1938年春,日寇侵占烟台。辛冠吾眼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沦入敌手,愤怒的烈火在胸中燃烧。“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他响应党的号召,毅然于1938年秋,冲破顽固派的重重封锁和阻挠,到达蓬、黄、掖抗日根据地。

辛冠吾到蓬、黄、掖根据地以后,起初任职于北海公署,1939年转至蓬、黄战区指挥部,历任班长、中队指导员、北海独立营教导员、特务大队政委、团宣传科长、支队敌工科长等职。1943年调东海军分区任敌工股长。

敌工政策性、保密性很强,加之东海军分区敌工部门刚刚建立,既缺少干部,又没有经验,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困难极大。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他倾注了全部心血。他作风严谨扎实,办事一丝不苟。对于本区一些敌伪骨干分子的姓名、籍贯、性格、爱好、主要罪行以至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他都掌握得清清楚楚,建立了详细的档案。各县来的敌工人员,互相不能会面,他就一一单独接见,分别进行指导。在他的领导下,东海地区的敌工工作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1944年秋,我军向敌人发动了强大的秋季攻势。8月24日,在攻克牟平重镇水道据点的战斗中,辛冠吾通过喊话,使驻水道西山据点中的伪军一个中队缴械投降。

8月26日,我军乘胜包围了牟、水之间的玉林店据点。为了瓦解敌军,减少伤亡,他再一次亲临前沿阵地喊话。当时辛冠吾的名字已经广为传开,东海地区的伪军差不多都知道有个很厉害的辛股长。玉林店的伪军听到喊话后,在碉堡里答话:“要我们投降得请辛股长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战斗的胜利和同志们的安全,他决心只身入虎穴,迫降敌人。他当即挺身而出:“我就是辛冠吾!你们既然看得起我,请打开门让我进去,我们共同商量。”他进入碉堡后,伪军中队长石一民点头哈腰道:“请辛股长指教。”辛冠吾先向他们介绍了我军秋季攻势中取得的巨大胜利,接着又说道:“玉林店据点比水道怎样,石队长怕是心里也有数,我们不到一天工夫就把水道的敌军全部歼灭了,西山的伪军也弃暗投明,你们怎么办?水道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他在指出牟平日军不过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不要对他们抱有任何幻想之后,接着说:“你们现在放下武器,我担保按‘反正’待遇。要是迟疑不决,等战斗打响之后再缴枪,那可就当俘虏了。”他逼视着石一民。“关键时刻,千万不能走错一步,何去何从,石队长表个态吧!”石一民见他说的句句在理,事实上也别无他路,只得带着一个中队的伪军放下了武器。

11月6日,东海军分区接到报告,威海刘公岛伪军600余人,在教官郑道济率领下反正,在双岛港登陆时,被我地方武装阻挡于双林前村,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形势紧张。辛冠吾奉命赶到双林前村,立即同他们举行会谈。见到郑道济的代表连城后,辛冠吾开门见山地说:“你们在刘公岛杀死日军、汉奸,我们深为钦佩,请问今后有何打算?”连城答道:“我们出来是为了抗日,欲向贵军借道。”辛冠吾微微一笑说:“抗日这是件大好事。现在,胶东也和全国一样,真正抗日的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共产党领导下,胶东抗日根据地已连成一片,而所谓国民党领导的正统军队,有的早已溃不成军,有的已和敌伪同流合污。在这种情况下,‘道’我军可以借,只怕你们无处可走。如果真正要抗日,只有参加八路军这一条路。”辛冠吾诚恳的态度,透辟的分析,使连城深为折服。经过磋商,双方达成协议:这支部队保留原编制,开赴根据地整训。不久被编为胶东军区海防支队。就这样,辛冠吾依靠党的崇高声望和正确的政策,引导这支举棋不定的队伍走上了抗日救国的光明大道。

1944年底,辛冠吾调任胶东军区敌工部副部长。不久接受了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就是打入平度城伪军绥靖第八集团军王铁相部。平度城为胶东西部的门户,是青岛、潍县、烟台的连结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除了伪军外,还驻有日军一个中队,是日军“蚕食”、“扫荡”大泽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据点。辛冠吾打入王铁相部的任务,一是摸清平度敌人的工事布局,兵力部署等重要军事情报;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伺机争取王铁相部投诚。深入敌人心脏策反、索取情报,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但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毅然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取得了王铁相的信任,被任命为副秘书长。日寇投降后,在王铁相感到大势已去、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趁机做王铁相的工作,并透露了自己的身份。王铁相也有投降我军的意向。但就在这关键时刻,蒋介石派人给王铁相送来一信,任命他为第九军中将军长,要他坚守平度,迎接“盟军”和“国军”在青岛登陆。王铁相如同捞了一根救命稻草,立即召开会议,宣布改变番号,并准备暗害辛冠吾。

辛冠吾见劝降已无可能,机智地返回胶东军区。许世友司令员见到他非常高兴,并根据他提供的情报,制订了作战计划,决定武力解放平度城。1945年9月8日,我军向平度城发起总攻,全歼守敌6000余人。王铁相被俘后见到辛冠吾,他喃喃地说:“悔不听你的良言相劝,才弄得今天头破血流。”辛冠吾不无嘲笑地回答:“这就叫自作自受!”

辛冠吾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不管调到哪里,他都愉快地接受组织分配,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他的身体较弱,为了工作,他总是白天东奔西走,黑夜埋首案头。同志们劝他注意身体和娱乐,他却说:“我何尝不想娱乐和休息,只是工作忙,不允许。”1944年秋对敌开展攻势期间,他从牟平跑到荣成,又从荣成跑到威海,往返奔波,有半个多月没有睡过安稳觉。以致咽喉发炎,说不出话来,他仍然不肯休息。1946年2月召开联络会议时,他头痛病很重,就用冷毛巾包着头,一直坚持开完会。他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使同志们深受感动。

辛冠吾在工作中都能以身作则,一丝不苟,对同志要求也很严格,但又很注意工作方法。有个青年同志,在一次抄写信件时字迹潦草,考虑到这是个新同志,辛冠吾没有对他进行批评,而是自己工工整整地把信件重抄了一遍,然后坐下来和这个青年促膝谈心。他说:“写信的目的在于达意,字写得好坏还在其次,首先要写的端正清楚,才能使人不浪费时间,不产生误解,这才是对革命负责。如果一味图快,写得潦潦草草,就会贻误工作,给革命造成损失,可万万不能把抄抄写写当成小事啊!”一席话说得这个青年心悦诚服。后来这位青年在回忆这件事时说:“这是我踏上革命岗位上的第一课,他使我懂得了怎样对待工作。冠吾同志的教诲,使我终生获益。”

辛冠吾在生活上克己奉公,一尘不染,对自己要求很严。早在他担任“互济会”领导成员时,就节衣缩食,把自己微薄的收入用做组织活动经费。到东海后,由于敌人的封锁,根据地的生活非常艰苦,而敌工部门由于工作的需要,经费比较充裕。但他严以律己,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工作上,从来不沾公家一点便宜。按规定辛冠吾应吃中灶,但他很少单独开饭,瞥卫员每次把饭打回来,他总是抢着吃粗粮,最后把馒头掰开,和同志们分着吃。有个青年干部要到敌后去,辛冠吾担心他在敌后穿着太寒酸,不易隐蔽活动,就把自己的毛衣送给他。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妄图摘取抗战的胜利果实,并积极准备发动内战。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亲自飞往重庆,和蒋介石进行谈判,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双方同时发布了停战令,并在北平成立了军事调处指挥部。“军调部”二十一小组高密小组,负责调处胶东国共两党的矛盾。三方代表是:国民党的黄靖(正)、李先良(副),共产党的武可久上校(正)、辛冠吾中校(副),美方的逖克(正)、摩尔(副)。从此,辛冠吾为国内和平事业,朝夕奔波在胶济线上。唇枪舌剑,与美蒋代表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6年5月10日,三方首席代表飞往北平汇报,军调事宜由三方副代表负责。辛冠吾在参加的第一轮会谈中,就遇到了美蒋方面代表的严重挑衅。会谈开始时,照例由美方代表从中介绍。摩尔介绍说:“这位是国民党代表李先良将军”,“这位是共产党代表辛冠吾中校。”当辛冠吾与李先良礼节性地握了手后,摩尔又介绍说:“这位是国民党代表赵保原师长。”赵保原戎装笔挺,抢先一步,向辛冠吾伸出了手,但他得到的是辛冠吾的冷遇。

赵保原是什么人?他是胶东最大的汉奸,欠下了胶东人民累累的血债。1945年他的老巢被我军一举捣毁狼狈逃窜,如今又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暂编十二师的师长。美蒋两方竟然把这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塞到谈判桌上,真是荒唐之极。

辛冠吾不露声色,对赵保原不屑一顾,转而严肃而又不失礼仪地质问摩尔:“请问今天是谁跟谁谈判?”“当然是国共两党举行谈判。”“谈判的主题是什么?”“双方共谋和平。”“既然如此,这个大汉奸赵保原有什么资格参加?把这样的民族败类推为代表,国民党将自己置于何地?”辛冠吾穷追不舍,咄咄逼人。“这……这……”,摩尔理屈词穷,无言可答。辛冠吾庄严声明:“如果美蒋双方节外生枝,就是破坏谈判,我马上告辞,一切后果由贵方负责。”摩尔无可奈何,只好把赵保原“请”了出去。

摩尔本以为辛冠吾只不过是一个书生,不会有什么政治斗争的经验,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岂知第一个回合就吃了败仗。在以后的谈判中,辛冠吾又以他坚定的立场,锐利的言词,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美蒋的阴谋,维护了我党的严正立场。但是,那个被驱逐出谈判会场的赵保原则对辛冠吾恨之入骨,阴谋对辛冠吾下毒手。

1946年5月20日,天色阴晦,辛冠吾由高密乘火车返部述职,路经蔡家庄赵保原驻地时被卑鄙地绑架了。敌人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英勇地就义在敌人的屠刀下。

1946年9月10日,胶东军民万余人,在莱阳召开追悼大会,沉痛悼念辛冠吾烈士,大会号召全体军民努力学习辛冠吾烈士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继承他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辛冠吾烈士永垂不朽!

(原载《胶东英烈颂》第一辑,收入本书时作了一些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