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生命的价值——记优秀共产党员青年英雄朱文奇烈士

更新时间:2023-02-05 11:30:01点击:

生命的价值

——记优秀共产党员青年英雄朱文奇烈士

山东《支部生活》记者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那么,生命的价值以什么为标准来衡量呢?用寿命的长短吗?用地位的高低吗?用财富的多寡吗?用生活的舒适程度吗?……诚然,有的人对这些是孜孜以求的。但是,对真正的共产党员来说,这样一些标准是不足取的。他们在衡量生命的价值方面,独具慧眼,胸怀阔大,高瞻远瞩。请看优秀共产党员朱文奇为自己规划的人生线路吧:“把全部精力用在革命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这闪光的语言有力地启示着我们:人的生命只有全部献给人类最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才是最有价值的,才是永生的!

1981年1月21日,山东电影洗印厂工人、共产党员朱文奇为抢救掉进冰窟的儿童光荣牺牲。他以自己的勇敢行动,实践了自己的光辉誓言。他不愧为一个最懂得生命价值的人。虽然他的身体陷入冰水之中,但是他的生命之舟是永远不会沉没的。他正高唱着壮丽的生命之歌,引导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破浪前进!

“用火红的青春续写英雄们没有写完的日记”

朱文奇同志于1957年出生在济南市一个革命干部家庭。当他开始背起书包上学时,祖国大地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那时,雷锋的故事使他入迷,“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使他激动,许许多多学雷锋,做好事的事迹使他钦佩和敬仰。是啊,党的阳光雨露,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肥沃土壤,最适宜培养一代新人。人与人之间充满同志式关系的崭新的社会风尚,象强劲的春风,在朱文奇天真、纯洁的心田里,吹燃了学英雄、做英雄的火种。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党的优秀儿女赵一曼、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邱少云、罗盛教的传记。英雄的事迹教育着他,英雄的品质陶冶着他。他决心以英雄为榜样,锻炼自己,经受考验,长大了做雷锋那样的人,参加自己所崇敬的英雄的行列。

但是,就在新的幼苗茁壮成长的时候,却遇上了一场摧残文化、毁灭文明的政治台风。林彪、“四人帮”一伙制造的空前浩劫,把美与丑、是与非、真理与谬误、文明与野蛮颠倒过来。那动乱的岁月,曾使不少青年磨掉了身上的锐气,失去了前进的信心,有些人心灵上的创伤,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仍然迟迟不能愈合。然而,我们的国家毕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先辈在长期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理想、信念,已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土地上扎下了牢固的根基。这是林彪、“四人帮”想毁掉而毁掉不了的。相反,对他们一伙的种种倒行逆施,广大党员、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始终在以各种方式,进行着力所能及的抵制和斗争,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政治信念和道德情操。这种斗争在许多青少年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在这种影响下,在党团组织、老师、家长、工人师傅和广大群众的教育、引导下,朱文奇像一只矫健的雄鹰,在与浓云密雾、狂风暴雨搏斗中,迅速成长了起来。中学时期,他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下乡期间,三次被评为先进知识青年、生产标兵。领导的表扬、奖励,使他受到鼓舞,但不满足。他的目标大着哩。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庄严地向党组织保证:“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他立下了光辉的誓言:“决心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努力按周总理题词中提出的四个方面去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火红的青春续写英雄们没有写完的日记。”

1977年2月7日,朱文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方向更明,标准更高,时刻思考着如何用自己的行动,为党增光添彩。他谨记姐姐来信的告诫:“组织上入党不是目的,千万别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离大目标还远着呢,要奋斗一辈子啊!”“为共产主义奋斗一辈子”,是朱文奇终生的格言。入党以后,他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智慧、汗水,甚至用鲜血实践自己的誓言,续写英雄的史册。

朱文奇牢记党章的规定:“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应当力求作群众的榜样”。他想,如今是建设时期,虽没有战争年代枪林弹雨的考验,但是在平凡的工作、劳动中,也必须坚持党员的标准,坚持全心全意为周围的群众服务,自觉地做他们的榜样。他深知:只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肯出力流汗,舍己为公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锋陷阵。这种思想指导,使他在许多貌似平凡的问题上,作出了不同凡响的答案。

知青小组里,他年龄并不算大,可他既是组长,又是“兄长”。清晨,常常当别的知青尚在梦中酣睡时,他已悄悄来到菜地浇水、除草;傍晚,当劳动一天的伙伴回宿舍休息时,他又挑起水桶把水缸挑满;然后,又在灯下为战友们缝补衣服……

知青组的伙伴们记得,有一天,村里来了位年过半百的盲艺人。一群不懂事的孩子跟在后面嘲弄他。文奇赶忙走过来,向孩子们说明这样做是不道德的。然后热情地把这位盲人领到自己宿舍,一边倒水,一边拿出母亲捎来的点心,用开水泡给盲人吃。这位老人,感到这位陌生人比自己的亲人还亲,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在工厂里,繁忙的工作,紧张的学习,就像两副重担压在他的肩上,但他对“分外事”仍是那么热心。上班,他常常到得最早,把车间和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下班,他又常常走得最晚,把机器擦拭得油光铮亮,把工具收拾得井井有条。厂里组织青年利用业余时间修路,别人还没到,他已拉了十几车土。同志们到市里理发不方便,他用自己的钱买来理发用具,抽时间为大家理发。……

1980年3月,朱文奇到烟台学习安装电梯的技术。他三天跑了三个单位,白天参观学习,晚上整理学到的技术资料。等他从烟台踏上归途的火车,已经非常疲劳。当时,车内十分拥挤。他想到回厂后需要马上投入工作,便到列车长办公室购买卧铺票。但就在列车长刚要把最后的一张卧铺票售给他时,他回头看了看身后一位也在排队买卧铺票的年迈体弱的老大爷,便毫不犹豫地把票让给了老人家。可老人身上带的钱不够,和他一起上车的女儿又不知在哪个车厢。文奇不顾疲劳,热情地替他去找女儿。他艰难地在拥挤的人群中穿行,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呼喊查找,但没有找到。为了让老人休息好,他掏出自己的五元钱,交给了大爷。有位旅客不解地问:“这位大爷是你的亲戚?”朱文奇笑笑,没有回答。

当朱文奇把老大爷送到卧铺车厢,回到自己的座位时,周围的旅客们看到他那虽然筋疲力尽却十分欣慰的样子,心里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伟大的名字——雷锋。

1977年初春,国家决定恢复大学招生考试制度。这对一些多年来盼望能上大学的青年来说,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喜讯!当时,文奇所在知青组的伙伴都想回济南复习功课。但知青点不能没人,谁留下呢?朱文奇毅然向组织提出:“我留下!”他送走了战友,嘱咐同学们回城安心学习,自己白天和社员一起下地劳动,晚上回来在灯下复习功课到深夜。由于时间紧、条件差,高考成绩虽接近分数线,但未被录取。可他毫无怨言,更不气馁,仍然精神饱满地劳动着,学习着。

1977年11月,朱文奇所在的知青组分到了三个招工名额。消息传开,知青点沸腾起来。特别是一些年纪稍大的同学,更希望尽快回城参加工业建设。他们纷纷找带队干部和大队领导,叙说自己的要求。这时,朱文奇也在考虑:姐姐下乡在黄河农场,妹妹年纪还小,父亲经常出差,母亲身体多病,家中多么需要有人照顾啊。但正在这时,带队干部找他谈话了:“文奇,你是知青组长,大队团支部副书记,你一走,知青组的工作势必受到影响。从大局考虑你是否放弃这次招工?”他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便爽快地回答:“行,我服从组织安排。”

朱文奇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决心向先进人物学习,甘当共产主义大厦的一木一石,做雷锋式的战士,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做党需要我做的‘零碎事’,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为共产主义甘作“一木一石”,为人民乐于做“零碎事”,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啊!正是这些数不清的“零碎事”,像一粒粒闪闪发光的石子,铺出了他攀登共产主义思想高峰的阶梯,使他的青春年华时时迸发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革命的火花!

“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

入生的道路如同革命的征途,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坦,象在月光下散步那样轻松、惬意。特别是我们的祖国还一穷二白,人口多,家底薄,科学文化落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但是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辛勤的劳动。因此,祖国的每一个儿女,特别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自觉地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主动为国家分忧,为革命事业挑重担。在这方面,青年英雄朱文奇也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对于迎面而来的工作、劳动、战斗的一副副重担,他豪迈地表示:“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迎着困难上,顶着风雨走。”

1975年初冬,18岁的朱文奇与十几名青年伙伴一起,从省城济南来到曲阜县陈庄公社(现王庄乡)裴庄大队“安家落户”,在新的熔炉中锻炼自己。

开始,文奇凭着一股子热乎劲,不管干什么农活,都像一只小老虎。没过两天,两手都磨起了血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浑身酸痛,但是,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迎着困难上。

冬天的黎明,寒星眨着眼睛,他第一个从暖和的被窝里起来,叫醒同伴们上工。水利工地上,他经常忍着十二指肠溃疡的阵阵疼痛,推起六七百斤重的小车爬坡上岭。在与天夺粮的打麦场上,他抢着站到打麦机旁,不顾烈日晒、尘土扬、麦芒扎,精神抖擞地从清晨干到夜晚,又从夜晚干到清晨……

有一次,在修建跃进渠的工程中,队里听说邻村在爆破土方时出现了伤亡事故,有些人对点炮任务就有点怵头。队长正为难时,朱文奇挺身而出,沉着地说:“让我试试吧。”说着,便知险而上。他胆大心细,勇闯险关,出色地完成了爆破任务。

1977年初冬的一个夜晚,文奇和伙伴们正在屋里休息,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救火”呼喊声。他们立即向失火的地方——二队地窖跑去。只见麦秸搭的窖顶正在“劈劈啪啪”地燃烧着,火舌伴着浓烟,一阵一阵地向外冒。地窖里储存着队里的3000多斤春地瓜种;紧靠地窖旁就是代销店,如果火势蔓延开去,将会给国家和集体财产带来严重损失,文奇觉得比火烧在自己身上还难受。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一齐向窖顶奋力泼水,终于把窖顶的火扑灭了。但是,浓烟继续从窖门大股大股地冒出来,地窖随时都有到塌的危险。文奇和战友王跃奋不顾身地往地窖里冲,跑到窖门口,文奇抢前一步,把王跃推到一边说:“这里有一个人就行了!”说着就纵身钻进滚滚的浓烟中。这时地窖里的火已经把支撑窖顶的柱子烧着了,浓烟呛得他喘不过气,睁不开眼,脑袋阵阵眩晕,好像要炸开一样。但他仍然坚持着,接过战友们从窖外送来的一桶桶水,向熊熊的火焰泼去,直到王跃硬把他拖出来,代替他继续救火为止。可是,当他出来稍微喘了口气,便又冲下去把王跃推出来……

就这样,在文奇成长的道路上,生活不正一次地把公与私、安与危的抉择推到了他的面前,而每一次他都以共产党员的气魄、胸怀和意志,作出了令人钦佩的答案。

近三年的农村生活胜利结束后,朱文奇来到了山东电影洗印厂当工人。他以主人翁的态度,忘我地工作,勤奋地学习,很快担任了机修班长。这个班人手少,任务重,技术力量薄弱。为了维修、安装好全厂的设备,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厂领导考虑到机修班的实际情况,曾决定把安装空气过滤器的活儿包给安装公司。为了节约资金,文奇硬是把任务争回来,带领全班同志日夜连续奋战,提前完成了任务。厂里决定安装运送化学药品的电梯,只有半年多徒工工龄的文奇,和同志们一起,查阅资料,请教内行,设计方案,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使电梯按照人们的指挥上下运行。

朱文奇就是这样为四化建设流大汗,出大力,用全部心血创造着第一等的工作。但每次评奖时,他总是把一等奖获得者中自己的名字悄悄地划去,执意拿最末一等的奖金。为革命付出得多,为自己领取得少,这在某些“向钱看”的人们看来是多么“傻”啊,但在朱文奇这个充满朝气的共产党员身上,表现得却是这样和谐、自然。

恩格斯曾经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朱文奇就是这样一个立志有所作为的人。他鄙薄那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口头革命派,也反对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的庸人哲学。为了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大显身手,做出贡献,他脚踏实地地刻苦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知识和本领。早在“四人帮”鼓吹“读书无用”、学校教育遭到严重破坏时,14岁的朱文奇就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无论做什么工作,文化是有用的。”下乡插队期间,文奇利用劳动空隙和休息时间,以蚂蚁啃骨头的顽强毅力,自修了中学没有学完的数理化基础知识。进了工厂以后,他更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分夺秒地学文化、学技术,并且自修两门外语。他在日记中写道:“树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的雄心大志……为革命刻苦钻业务,努力攀登技术高峰。”他说到做到,几年来,他多次参加全厂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1980年底,他领了年终奖后,照例一分不留地交给母亲。母亲望着朴实、勤奋的孩子,心疼地说:“你也大了,这钱你就拿去做身像样的衣服吧!”文奇笑着对母亲说:“衣服我不用买,这钱你给我保存着,等考上业大交学费用吧。”原来,文奇已报考了山东工学院业余大学,打算以四年的业余时间,更多地掌握科学技术,为四化事业做贡献。谁料到,山东工学院业大机制专业发来录取通知书时,他已经牺牲了!人们噙着眼泪望着那份通知书,谁不深切地怀念这位为了党的事业甘愿洒尽全部心血的年轻共产党员啊!

“有人落水我先下”

1981年1月21日,北风阵阵,寒气袭人。冰封雪冻的大明湖,宛如一面明镜。湖畔的游人虽比往常稀少,湖面冰层上却吸引了一些龙腾虎跃、矫健多姿的滑冰爱好者。下午一点多,朱文奇和同厂的刘跃辉、王跃等一起来到大明湖。他们把宽阔、平整的冰面,做为施展滑冰技巧的用武之地。突然,湖南边传来一阵“救命啊!快救命啊!”的呼救声。他们不约而同地一齐向呼救的地方奔去。他们边跑边看到,一位先到的同志甩掉棉衣,“扑通”一声跳进冰水中,一把抓住正在下沉的儿童,拨开浮冰,奋力向南岸游去。等他们赶到,孩子已经得救了。湖面很快恢复了平静,可是刚刚发生的涉冰水救儿童的动人情景,却在朱文奇、王跃、刘跃辉三人心中掀起了波澜。王跃见湖面上还有几个小孩在乱跑,便说:“要是再碰到孩子落水,咱们下去救。”朱文奇毫不犹豫地说:“有人落水我先下。”

“有人落水我先下。”声音不高,却是字字千斤!它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勇于为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的革命责任感。说明朱文奇为抢救落水儿童义无反顾,英勇献身,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下午四点多,风更紧了,天更冷了,滑冰场上的人越来越少。朱文奇与伙伴们正准备返回。这时,“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喊声,随着凛冽的寒风在湖面上传开。朱文奇听到呼救,与伙伴们不顾冰面滑险,象高弦的箭,一齐向孩子呼救的方向飞奔。跑在最前面的朱文奇首先发现,掉进冰窟的孩子正在奋力挣扎,生命处在万分危急之中。朱文奇心急如火,麻利地脱掉棉衣和皮鞋,一边对孩子高呼“撑住,我来救你!撑住,我来救你!”一边竭尽全力向孩子扑去。可是薄冰无情,在他离孩子还有六七米远时,“扑通”一声,自己也陷进了冰窟。冰窟与冰窟之间坚冰相隔,可望而不可及。这时,他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救上来。他迎着锋利的冰碴,用双臂和胸膛向坚冰猛压。冰水冻麻了他的全身,冰碴刺破了他的双臂和前胸,鲜红的热血与寒冷的冰水混在一起。可他全然不顾,仍在奋全身之力破冰前进。他知道用双臂和前胸每压一下冰块,就可以前进一步;每前进一步,落水儿童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就这样,压一次,前进一步,再压一次,再前进一步,一米、二米、三米……我们年轻的共产党员朱文奇,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开拓着生路。当他终于冲开坚冰,在水深四米的地方伸手抓住正在下沉的孩子时,共青团员刘跃辉、王跃也破冰踩水,一起赶到他的身边。朱文奇把孩子递到刘跃辉手中,不顾双腿麻木,胳膊僵直,又同王跃一起,奋力破冰开路,以便让刘跃辉带着孩子顺利登岸。这时,朱文奇已感到筋疲力尽,全身几乎失去了知觉,再也无力破冰开路了。可就在生命垂危的严重关头,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儿童。他拼出最后的一点气力,恳切地嘱托战友:“我不行了……快救孩子!”随着这一低沉、微弱而又响彻高空,遏止行云的呼喊,优秀共产党员朱文奇以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自己却沉入了冰水之中……

刘跃辉、王跃一人抱着孩子,一人破冰开路,继续艰难地向岸边前进。可是,随着时间的延续,他们也感到四肢僵直,浑身无力,喘息困难。为了孩子和战友的生命安全,他们几经沉浮,拼命搏斗,在岸上同志们的协助下,终于把落水儿童救上岸。可是当他们回头去救文奇时,好战友朱文奇却不见了!他们睁大满眶泪水的双眼寻找着,呼喊……他们多么想再次扑进冰水中,救出自己的战友啊!可是他们的四肢冻僵了,双双跌倒在冰层上。他们吃力地呼喊着战友的名字,望着冷酷无情的冰湖,心似刀割,泪如泉涌……

当大明湖水产队的青年工人隗振东同其他工人同志一起,经过一场奋战,找到朱文奇时,这位年仅23岁的共产党员已经停止了呼吸……

夕阳斜挂,寒风呜咽。大明湖畔,松柏肃立,柳丝低垂。

朱文奇的战友和被救儿童孙亦斌(济南阁子后小学学生)、大明湖的工人及在场的众人,围在朱文奇身旁失声恸哭……

朱文奇同志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到了山东电影洗印厂、烈士的母校和插队的农村,人们热泪盈眶,万分悲痛地回忆着和朱文奇一起工作、战斗、学习、劳动的幕幕情景……

2月20日上午,省和济南市党政领导机关联合举行表彰优秀共产党员、青年英雄朱文奇同志大会。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和济南市委的负责同志及省级机关和济南市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机关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各界群众代表参加了大会。省人民政府授予朱文奇同志“革命烈士”称号,山东省省级机关党委授予朱文奇烈士“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朱文奇烈士“青年英雄”称号。朱文奇同志的光辉事迹、崇高精神谱成的壮丽的生命之歌,越过黄河,飞过泰山,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启示和鼓舞亿万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学习英雄精神,继承英雄遗志,创造英雄功勋,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赋予青春和生命以充实的内容和更高的价值!

(本文原载山东《支部生活》1981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