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历险创业 奋斗不息——记马毅之烈士

更新时间:2022-07-23 11:33:15点击:

历险创业 奋斗不息

——记马毅之烈士

禹城市民政局

马毅之,原名马云祥,字凤元,1912年2月28日出生在鲁西北徒骇河畔马家桥村一个中农家庭。父亲马凌汉,敦厚、诚实,除种田外,为度荒年,还学得了捞粉皮的手艺,全家就靠着父亲的这一副串乡担子,过着连年糠菜拌粉渣的生活。因穷困所迫,马毅之很小就随父亲参加劳动。

1921年,马毅之考入禹城第一小学。当时正值京、津、济各大中学的学生们,高举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帜,到禹城街头进行宣传讲演,这时马毅之也召集起一群小学生,站在街头,列队欢迎,共同高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的口号。

1924年,马毅之转入禹城第一高级小学,因他聪明好学,很受共产党员李洪儒(字宗鲁,当时任艺体教师)的器重。在李老师的指导下,他经常阅读《新青年》、《民众之路》、《科学大众》等一些具有新思想的启蒙书籍,思想进步很快。1926年光荣地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平原中学。

1927年秋,马毅之于平原中学在同学中发展刘书林(刘子蔚,恩县人)、霍金城(字仙洲,禹城辛庄人)、李振山(平原人)入党。并以此为核心,团结同学继续发展党的组织。当时,他的宿舍经常挤满了追求真理的年轻人,谈形势,谈前途,谈马列主义彻夜不散。

1930年,马毅之在平原中学毕业,因家庭困难无法升学,便考入山东实业厅度量衡鉴定人员训练班。两个月后结业,被任命为禹城县度量衡鉴定所主任。此间,他以鉴定所主任的公开身份作掩护,积极从事党的工作。特别是禹城党的领导人李宗鲁被捕后,马毅之便担负起了全县党的领导工作,不断奔走营救被捕的同志,同时与禹城南店党支部的杨中一、杨瑞亭、杨世荣;安仁镇支部的庞正峨、孟庆和(孟一同)、李安亭;车站支部的秦吉和(朱儒)等接通了组织关系,共同组织群众打盐巡、斗地主、“吃大户”、反侵吞,鼓舞和提高了群众对敌斗争的觉悟。

1932年,马毅之考入济南市山东省立第一高中。当时,省立第一高中的学生党员徐运北、马凤元、孙善帅、王石钧等人,正组织开展以济南为中心的反读死书、反会考的罢课运动,马毅之积极参加了这一运动。1933年7月,山东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使山东省委和各地党组织再次遭到了破坏。在此重要关头,马毅之用暗语写在明信片上巧妙地通知了刘子尉(当时正在聊城三师学习)和其他同志,及时采取了转移措施。1934年1月,国民党警察突然进入省立第一高中搜捕马毅之,他闻风越墙而出,后转移到淄博悦升煤矿,经张巨涛介绍到即墨县蓝村小学任教,暂避通缉,等待时机。

马毅之在蓝村教学期间,经常秘密回平(原)禹(城)与尉景平、马凌俊(马波生)、谭怀思(字锡三)等联系,分设宣传网点,培训武装骨干,积极开展党的工作。

1936年7月,马毅之又考取了北平宏达高中。此时,国民党下令“睦邻”、“取缔排日”,准备签订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对国民党的卖国行径,北平学生奋起反对,纷纷成立学联、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团体,不当亡国奴的呼声充满街头。尤其东北流亡学生们的声泪控诉,使马毅之义愤填膺,他满怀爱国热忱,毅然离校回到家乡,决心在鲁西北积极宣传,唤起民众。确定,首先在青年中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发展武装,坚决抗日。于是,他刚放下行李,就到平原县去找老同学李振山和在聊城三师刚毕业的刘子蔚,以及以小学教师作掩护的党员郭长龙等,商量在鲁西北恢复党的组织活动,计划把“平中”、“平师”毕业的老同学们组织起来,团结当地青年,为抗日救亡大干一场。

1937年春节,马毅之以拜年为由到董屯与王克寇联系,此时王克寇是平原乡师的学生。1936年在平师入党,当时正利用假期在家乡组织“青年读书会”。马毅之见到王克寇后,说明自己是禹城地下党的负责人,并对王克寇说:“现在鬼子快打来了,你在家乡作何打算?”王克寇表示将在莒镇一带建立党支部发展青年救国会,开展农村宣传发动工作。马毅之非常支持王克寇的想法,鼓励他做抗日救亡的先锋。

“七七”事变后,日寇占领了平津,沿津浦路大举南犯,继而德州炮响,日军入鲁,国民党军队仓皇逃过黄河,鲁西北陷于混乱和苦难之中,迫于人民的抗日呼声和我党联合抗日的声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不得不故作姿态,在济南与我党合作办了个抗日政工人员训练班,以充实抗日军队政工骨干力量。参加人员是我京津爱国流亡学生。禹城党组织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名义,先后派出得力干部马毅之、尉景平、马凌俊、谭锡三前去参加训练班学习。到济南后,马毅之与省委取得了联系,他们与40多个爱国青年一起在省立第一师范教学楼下听取了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张霖之关于我党在山东统战工作主要任务的报告。当听到张霖之在报告中指出“省委计划尽力争取韩复榘的部属将领参加抗日,抽得力干部与韩复榘共同建立‘抗日干部政治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将派一部分干部到韩复榘的部队——三路军十三集团军工作,争取他部下的爱国将士共同抗日,我们要在山东特别是鲁西北第六战区支持聊城驻军范筑先将军联合抗日,建立敌后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时,马毅之等深感责任重大。在训练班,他们按省委的要求认真完成了学习任务。训练结束后,马毅之、尉景平立即回禹城,发动地方武装,组织游击队。

1937年10月12日,日军飞机轰炸了禹城车站,禹城沦陷即在眉睫,鲁西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马毅之与杨中一、杨瑞亭联系,商定在安仁镇召开抗日活动分子会议,发展武装,联合抗日。在马毅之等积极组织之下,很快就组成了一支由20余人为骨干的武装队伍,命名为鲁西北抗日游击第七大队,确定金谷兰为大队长,张同海为副大队长,张祝华为参谋长。从此这支队伍便活动在安仁镇、油坊桥一带。10月下旬,日寇侵入鲁西北,金谷兰、张同海带领抗日游击第七大队开往高唐县,埋伏在城西北马桥,准备伏击正在高唐抢渡马颊河的日军,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冲散。冲散后的队员又被地主武装——“玄门会”包围,武器多被掠去,副大队长张同海返回,金谷兰被地主杂团势力暗害于郝金庄。不幸的消息传来,大家悲痛不已,受此挫折,有的同志情绪低落。此时,马毅之坚毅沉着,他说:“要革命,就要想到有牺牲,光悲伤有什么用,我们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为金谷兰报仇!”

1937年10月底,禹城县党员在五高庄召开了会议,推选马毅之为中共禹城县委书记。从此,禹城县委正式成立。为更好地发动群众,组织武装,马毅之组织县委领导认真研究形势,总结经验教训,决定采纳王克寇的建议,联合民团李惠民部共同抗日。于是,县委随即决定派杨瑞亭、王克寇等骨干进入李部,深入基层,教育士兵,开展党的工作。

1938年,根据党中央和山东省委的指示,为联合抗日,帮助范筑先将军将鲁西北新建的民团改编为三十五游击支队。马毅之被调往鲁西北特委,派到范筑先的政训处工作。5月,任抗日第五游击支队主任,五支队原是冠县拉杆聚盐民组成的武装,群众称为“北杆”,下属官兵多有阶级仇恨,但也有少数军官沟通国民党。为改造这支武装,马毅之奉命将五支队调离冠县,进行严格整顿,使之军政素质有很大提高。整顿后,这支部队在濮县、东阿等地的战斗中,打得出色。

同年9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鲁西北和冀南根据地组织320名干部去延安学习,编成一个营。这一批干部男女老少都有,战斗力不很强,为保证这批干部顺利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组织上抽调马毅之带队。在马毅之带领导下,他们昼伏夜出,在敌人的碉堡间隙避实就虚穿插行进。一次,队伍在准备渡黄河时,不幸被敌人发现,在这危急时刻,马毅之果断地指挥大家巧妙地从永和关渡河,胜利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到延安后,马毅之在抗日军政大学五大队学习。他系统地学习《论持久战》等著作,进一步领会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毕业后,马毅之任总校政治部总支书记。1940年6月在抗大六分校任组织科长兼学员四大队政委。1943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起了重大变化,日本帝国主义失败已成定局,但日寇妄图打通中国南北交通线,做垂死挣扎。为此,党中央提出巩固和发展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派遣八路军一部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华北,继而进入华中。1943年1月,马毅之奉命离开延安,随军东渡,被派往太行军区八分区任组织科长,10月又调任豫西三十五团(支队)政委。1944年3月,日寇发动河南战役,在短短的8个月中,国民党军队损失兵力50多万,溃不成军。而三十五团在豫西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仍坚持斗争,给豫西人民带来了希望。1944年10月,马毅之调任河南军区二十五团政委,翌年4月,提升为河南军区六分区三旅副政委,同年10月又调任中原军区鄂北分区任政治部主任。此间,他为开辟和扩大鄂豫皖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46年,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企图夺取八年抗战的胜利果实。6月6日,撕毁了国共重庆谈判的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发动了大规模的内战。此时,因工作需要,马毅之从中原军区调往东北,任辽宁军区独立一师副政委,兼通化地区副书记。当时,东北的斗争形势很严峻,蒋介石派杜聿明率美式装备机械化部队,占据了辽南和辽西以及辽东的吉安、通化、安东等地,我军只剩下临江、长白、抚松、蒙江四个县的地盘。东北局决定:主力部队转到长白山,留下独立一师副政委马毅之,副司令员李长宽领导地方部队,保卫临江这个战略要地。马毅之欣然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提出了誓死保卫临江,坚决打垮国民党进攻的口号。他与李长宽同志周密计划,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当时战斗频繁,马政委日夜奔波于作战前线,生活非常艰苦。由于国民党的洗劫,临江地区群众已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支援部队了。为解决军队粮食供应问题,马毅之与李长宽副司令员商定,抽出了几个连队,在后方从事生产、开荒,这个办法很奏效,秋后,粮食丰收了,不仅保证了部队生活自给,还拨出一部分粮食支援灾区老百姓。主力部队撤走后,马政委带领地方部队以游击战的方式,把围剿临江的敌人拖得筋疲力尽,他们还不失时机地抓住敌人,集中兵力在新开岭打了一个漂亮仗。接着,又打响了临江战役,这一仗打得更漂亮,干净、彻底地消灭了临江守敌。1947年又解放了重镇梅河口。在梅河口战斗中,马政委指挥3个团的兵力,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以小胜集大胜,使敌人疲于奔命,首尾难顾。1947年7月,马毅之被调回独立一师。1948年率独立一师参加了辽沈战役,继而奉命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关内,参加了天津战役。马毅之率部随第四野战军,直趋湖北,3月,调任中南军区一五三师副政委,率部队主攻武汉。武汉解放后,任武汉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1950年冬,调任四十六军一三八师政委。1951年初,带领该师转战湖南长沙、深圳、海陆丰一带,驻防东南海疆。1952年5月,马毅之调武汉中南兵工局任局长,接替吴运铎同志的工作。年底,又调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任党委副书记。马毅之同志从参加革命后,不论是在禹城建党,还是在鲁西北组建抗日武装;也不论是带兵打仗,还是负责军工、机械工业生产,他都是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直到1954年2月病逝。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病逝后被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