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3 11:30:04点击:
干希宇,又名干素,中国共产党灌县(今都江堰市)地方组织创建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灌县地方组织历史上的第一位县委书记。
1896年农历9月10日,干希宇出生在郫县一个城市贫民家里。母亲为人和善,诚恳勤俭,以打草鞋和编织线帽线袜补助家庭生活。父亲禀性刚直,不阿不谀,有一定的民主思想,也颇识些文字。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因参与革命活动,避难至波川水磨沟出卖苦力,帮人搬运货物,后来迁往灌县定居下来,曾带头反对中药材捐税被捕入狱。
干希宇在父母的影响下,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生活俭朴的优良品质。他聪慧上进,刻苦好学,虽只念过两年私塾却很有一点文墨。1923年,他参加曾古愚发起组织的“导江书会”,先后阅读到了《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资本论》等进步杂志和书籍。新思想的启迪使他很快由一位政治上无知的青年成长为一个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活跃分子,与王用全、陈益帆等先后组织了进步社团“青年合群会”等,并开办了平民夜校,扩大了新文化、新思想的广泛传播。他组织夜校学员座谈救国救民的道理,谈论国家大事,抨击时政。1925年下半年,他组织土布商人反对江防军没收“大烛会”财产的斗争,触犯了邓国璋,被邓国璋密令逮捕。这样,干希宇被迫逃离灌县,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进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在农讲所学习期间,他仍不忘家乡进步青年的学习,常常寄去一些进步杂志,引导家乡进步青年学习革命理论。每当农民运动讲习所征求学员对生活学习方面的意见时,他常常被推为代表,代学员们陈述。1927年,“七一五”宁汉合流后,农讲所被迫停办,干希宇学习结业,被分派回四川工作。1928年初,受中共川西特委派遣,同广州农讲所学员张子玉(叙永人)回灌县组建党的组织,先后担任党小组长、特支书记、县委书记等职,领导了城关建筑工反对成立黄色工会的斗争,反对封建礼教的“曾皮之战”和崇义乡农民反对征派“亩捐”的斗争。与川西特委搞工运的同志一起,深入到独轮车工人中,了解独轮车工人的疾苦,参与了川西特委领导的川西坝子独轮车工人的罢工斗争。1930年,广汉“汉州兵变”失败后,反共高潮在全川掀起,白色恐怖笼罩灌县,党组织工作被迫停止。1931年初,干希宇撤离灌县,调成都负责省委交通工作,以“中西教育用品社”经理身份为掩护开展联络工作。是年,党组织借国民党庆祝“双十节”的机会,安排了一次“飞行集会”活动。活动开始时,负责演讲的同志因其他事情耽误,干希宇登上凳子口若悬河地演讲起来,使这次活动圆满完成。
1933年,干希宇被组织调到中江,参加县委工作。后来,县委负责人罗洪恩被捕,形势变得非常紧张,但是,为了工作的开展,干希宇不顾个人安危,继续肩负起县委工作的重担,他说:“罗洪恩同志被捕以后现在县委的工作就暂由我来负责,待请示省委后再作决定。”他带勿司志继续战斗,积极发动农民抗粮抗捐,开展农民运动。不久,省委批准另组中江县后,干希宇负责军运工作,在省委指示下,干希宇深人群众,筹集武器,准备组织暴动。是年冬,文家场农民在党组织领导下手拿锄头、钉耙、大刀暴动了。暴动队伍烧田契,开仓分粮,声势浩大。军阀田颂尧闻讯后,派队伍赶来镇压,由于干希宇指挥得当,暴动群众迅速转移,没有造成伤亡。
1934年冬,干希宇被迫转移去重庆隐蔽。1935年春,干希宇被捕,被迫参加特务组织侦缉队,但是没有出卖同志和组织。不久,干希宇又脱离侦缉队回到成都。
1938年秋夏之际,省工委副书记邹风平交待朱芳淮与干希宇联系的任务,邹凤平说:"干素(即干希宇)被捕过,没有党的关系了,被捕之后,特务强迫他作了侦缉员,我了解他,他没有做坏事。他提出来要恢复党的关系,但是我们暂时不能,因为这个人太红了,哪怕当了侦缉员,人家还是说他是共产党。你去给他联系,你们熟,是老熟人,他有什么事情给你汇报,我们有什么消息,你给他转达,跟他单独联系。"1939年秋,邹风平又对朱芳淮说:“你去通知干素,特务要抓他,叫他好好隐蔽。”年底,干希宇去《民声报》社对朱芳淮说:“我没有职业,生活无着,再则也确实有人跟踪我,我又没有恢复组织关系,叫我怎么办呢?这样好不好?我跟李家钰部队里的几个连排长熟,坐他们的汽车到山西去,我的妹妹在山西打游击,只有去找我妹妹(干玉梅),抗日嘛,人人都可以去,你给组织上汇报一下,同不同意我这个办法,我走了如能把关系给我介绍到山西去就好了。”朱芳淮表示同意,并向邹风平作了汇报,但是后来一直未与干希宇碰上头。
干希宇到山西后,在晋东南军粮运输处垣曲县同善镇站民夫第四大队担任队长。1940年11月,被阎锡山军阀政府逮捕。1941年5月,垣曲沦陷前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垣曲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