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01 11:30:03点击:
刘鸣皋,生于1921年,大邑县敦义人。少年时就读私塾,14岁便开始务农,农闲时随父经营油、米小生意,后被迫与别人背枪当随从。在地方势力的相互仇杀中,他被迫外流。在这期中与中共地下党员孟鹤松结识,孟鹤松考察刘鸣皋对恶势力具有很强的反抗性,便指引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6年8月,肖汝霖、周鼎文接受党组织的指示,组建地下反蒋武装,刘鸣皋、曾松盛等担负设法从刘文彩家搞武器的任务。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勇敢机智地从刘家搞出一批武器,装备了大邑县第一支50多人的反蒋地下武装。1947年初,这支地下武装开赴大邑山区活动,建立游击据点。刘鸣皋是这支武装的小队长之一。
1947年4月,双河乡大土匪郭保之奉刘文彩之命,在双河乡天车坡袭击这支地下武装,曾松盛小队牺牲12人,刘鸣皋带领余下的地下武装转人宝兴、懋功活动。同年7、8月间分散撤回大邑。1947年11月,大邑地下武装又开赴宝兴“宰烟帮”,以解决活动的经费问题。刘鸣皋带领一个小队20来个人枪随队前去,从大邑到懋功来回途中,受到国民党县、乡当局和土匪恶霸的许多阻拦堵截,由于刘的机智勇敢,他所带领的地下武装顺利闯关,没有受到大的损失。战斗中,刘鸣皋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一次,在宝兴县硗碛乡打击郭保之匪部四五百人的战斗中,双方对峙两天两夜,最后由刘鸣皋带队打冲锋,他出其不意直捣郭匪指挥地点,一鼓作气将郭保之匪部冲垮,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1948年上半年,经组织同意,刘鸣皋回乡组织武装,与新新乡、敦义乡的反动乡团对抗。这时,大邑县自卫总队副总队长、民盟大邑县分部负责人王安拟委任刘鸣皋为县自卫总队下属的第二巡回检查组组长,使地下武装得以合法化。刘鸣皋便以“剿匪缉私”的名义,打击反动势力,拦截、扣留国民党熊区长的烟帮等。1949年6月,敦义乡乡长张及塘伙同匪首孔立川纠集300多匪众包围打击第二巡回检查组所在的刘鸣皋家。党员裴瑛、盟员白开茂等同在刘家院子,与刘鸣皋他们坚守了三天两夜,没让匪众占一点便宜。后由第三巡回检查组长、党员杨仲篪派来武装里应外合,打破匪众包围,接出刘鸣皋的那支队伍。在此期间,刘鸣皋由在该队作政治工作的盟员白开茂、杨安荣介绍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
1949年的9、10月间,按照党的统一布置,刘鸣皋在三岔乡一带参加了“二五减租”斗争。10月下旬,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陵基派出保安团和上千地主乡团武装“清剿”地下党领导发动的“二五减租”斗争。在清剿与反清剿斗争中,刘鸣皋和组员刘汝祥被保长谭燕如出卖,于10月28日在谭燕如家被捕,次日,与党员田载重等人被反动县长徐元勋杀害于王泗乡场口。1950年8月8日,川西区人民行政公署批准刘鸣皋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