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8 11:30:07点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记张文祥烈士
韩富生 吴宗光
张文祥,原名张玉兴,系原中共夏津县第五区政委(区委书记)。1947年9月(农历八月十四日),在平息地富分子操纵的小红门反革命暴乱中,不幸以身殉职。终年30岁。
1917年4月,张文祥出生在与清平县(现属临清市)搭界的拐里村(现属朱庙乡)较富裕的家庭中。张文祥出生不久,一场伤寒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张文祥的伯父张大德,视文祥如己出,盼望着他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对得住早死的弟弟。
懂事的张文祥,同张大德的儿子玉美、玉富、玉贵,情同手足,相互礼让。
1928年,张文祥在拐里村初等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夏津县城南关的县城小学(原名夏津第一高等小学)。他与胡文瑞(原名侯连昆)是最要好的同学。
1931年,他与胡文瑞一起,考入临清县第一中学,师从臧克家先生。此时,陈达(原名王友钦)在临清师范学校读书,他们与之交往甚密。
在临清读书的4年里,受臧克家等进步教师的影响,他经常偷偷阅读《新青年》、《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知识》等禁读书刊,接受马列主义思想的熏陶。他逐渐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人民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才能遏制日本侵略军的大举入侵,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假期里,他经常同陈达、纪照青(原名徐宗福)、芦庆云、胡文瑞、徐敬民等进步学生聚会,谈时事,论政治,讲人生,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他很欣赏南宋抗金名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随后,把自己的名字改作文祥。
张文祥的母亲为了笼络住儿子的心,免得生是非,按照封建礼俗,让他与齐庄(现属香赵庄乡)的李文玉完婚,后生下一子两女。
1935年,张文祥从临清十一中学毕业,先后在张东吴村、张里长屯、拐里、宋里长屯教书。他积极向学生灌输革命理论,让族弟们秘密传阅宣传革命的油印材料。这为张玉贵等人日后参加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节节后退。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令军政人员一律撤过黄河。1938年11月中旬,日军先后占领了武城、高唐、夏津、临清等地,鲁西北陷入日军的铁蹄之下。
夏津县的土匪、杂团打出抗日的旗号,纷纷拉杆子;地主、地痞控制了“小红门”、“黄沙会”、“八卦拳”等会道门,武装起来护村抗匪;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也逐渐发展壮大。当时的夏津县,各种力量真是真假难辨,鱼龙混杂。
盘踞在夏津一带的杂军张八师(张栋臣),名为抗日,实为招兵买马。他们到处烧杀奸淫,抢掠老百姓财物,无所不为,群众敢怒不敢言。
在这兵荒马乱时期,日伪军经常出兵扫荡,民不聊生,学校只好暂时停办。
张文祥和胡文瑞的家所在的四联乡伪乡长李德生,是胡文瑞的亲戚。他俩利用胡文瑞的关系,担任了乡文书。
他们经常向李德生宣传:只要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就不能对日军侵略中国袖手旁观;日军在中国的嚣张气焰,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等道理,渐渐唤起了李德生的民族自尊心、正义感,使李德生成为了抗日的一分子。他对敌人布置的工作敷衍了事,把敌人的活动情况及时送给抗日游击队,使游击队重创敌人,为抗日作出了贡献。
张八师鉴于李德生一再完不成下达的任务,又知悉他与抗日游击队有联络,为杀一儆百,派张志岭(解放后被判无期徒刑)将其杀害。
1941年,为了同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地下斗争,根据形势的需要,夏津县分为夏东、夏西两个县委。陈达为夏东县委书记。是年,他根据张文祥的一贯表现,发展他为中共党员。从此,张文祥为传播革命的理论,发展党组织,护送干部,为党上传下达情报殚精竭虑。
1943年8月,夏东、夏西合并为夏津县委,同年9月,张文祥奉调县委组织部,任组织干事,协助高敬望部长工作。他们食无定时,宿无定点,经常随抗日武装活动于夏津与武城、恩县一带打击敌人,保护百姓。
1942年到1943年,夏津县遭受到百年不遇的旱灾,饿殍载道,有的村庄的老百姓成群结队闯关东,下河南,逃荒要饭。张文祥头蒙毛巾,身穿土布衣,夜以继日地为党工作。他以树叶、野菜等充饥,人虚弱得不成样子。有时,趁夜晚回到家,侄子见了不敢相认,女儿吓得直往娘怀里钻。就是这样,他们带领着全县党员和进步力量,坚持与敌斗争,积蓄革命力量,紧紧依靠群众,胜利地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1944年和1945年上半年,张文祥协同高风芝(组织部副部长兼四区政委),主办了县委组织的两期干部训练班,学习的内容是如何开展减租减息,增资倒佃等,对指导全县的土地改革运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45年9月,夏津解放后,张文祥投入到恢复政权、参军参战、镇压反革命分子反攻倒算等一系列的斗争中。他同军民共欢乐,同休戚。
1947年6月,张文祥受组织部委派,任夏津县五区政委。区政府驻地设在孙家窑。
第五区处于夏津县与武城县、恩县的交界处。自日伪时期,第五区的会道门活动就很猖獗,另外,受国民党反动派的纵容,地主还乡团也不断骚扰,杀害我干部和土改积极分子。
张文祥根据这一情况,召开了全区干部紧急会议,强调在土改复查运动中,严格掌握政策,依靠村党支部和贫农,团结中农,充分发动群众,将斗争的矛头主要针对地富分子。
为控制局势,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将五区的50多个村庄分为北、中、南三片。张文祥同区委会主任王香亭带领着组织干部唐殿宋、公安助理员杨新春,负责复杂的北片的领导工作。
9月初(古历八月初),据村党支部的消息,地富分子和会道门头子有串联活动,并在部分村庄散布恫吓人心的谣言。是时,宋里长屯少数反动会道门头子,蒙骗群众,蛊惑人心。小红门头子李风山自组朝廷,同时,还封了丞相、总管等反动官职。古历八月十三日,宋里长屯小红门头子李风山首先发动了暴乱,杀害了区委组织干事唐殿荣,村农会主任刘林雪,民兵李玉杰、卢文泽、刘庆林。随之,前堂、后堂、郎寨等近20个村,相继发动了暴乱,并向宋里长屯集中,很快就集结了千余人,妄图破坏我刚建立的人民政权。
暴乱分子反穿马褂的不足200人,其余均属胁从和不明真相的群众。暴乱首领欲将队伍带回济南。济南国民党方面,也派队伍接应,当到达高唐时,被夏津、恩县、武城三县联防痛击回去。
8月13日夜,张文祥、王香亭等在才庄村发动群众斗地主,清查浮财,直忙到半夜才休息。
凌晨2点多钟,突然传来了枪声,接着,毕庄又敲起告急的鼓声。
张文祥一跃而起,经过与王香亭等人的分析,认为可能毕庄有敌情。此时,阴云密布,细雨霏霏,他们各自带好枪,一行4人直奔毕庄。到达毕庄后,知宋里长屯出了事,他们在毕庄公安助理员毕先美的带领下,5个人又直扑宋里长屯。跑到宋里长屯村南一岔路口,张文祥令5个人分两股从不同方向进村,他同王香亭、张玉贵一路。
他们奔到村头,影影绰绰地发现有手持粪叉、梭标的人,即端手枪大声喊道:“我是张文祥。不要看热闹,都回家去!”这些受蒙骗的群众,都乖乖地散去。
张文祥带着两个人继续向村中走去,当行至村中大街向东拐时,前面人声嘈杂,发现几个人抬着东西(唐殿荣尸体)。由于天阴落雨,张文祥驻足大喊:“我是张文祥。大家不要乱。”
暴乱分子发现张文祥他们后,立即刀光剑影地冲上来。
张文祥怕误伤群众,端着枪未射击,边喊边退,在后撤中被土堆绊倒,暴乱分子便在他身上乱砍乱剁……
地主老财操纵的小红门反革命暴乱,后经我军民的努力,终于被镇压。善后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区政府驻地孙家窑,举行了张文祥等7名烈士的追悼大会,枪决了暴乱分子12名,以告慰英灵。
张文祥同志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