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烈火中永生的钟淑华

更新时间:2023-07-17 11:30:03点击:

1937年8月,在清河乡的一户姓钟的普通农家,一个女婴降临到人间,父母亲给她起名为淑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淑华,少有女孩子的娇柔、胆小、爱哭的习惯,却具有男孩般的坚毅、勇敢、遇事不畏首畏尾的性格。解放后,12岁的钟淑华经常随父母亲参加斗争地主分田地的大会和抗美援朝的宣传活动。土改中,钟淑华家分得了农民最珍爱的生产资料—土地,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深深地埋在钟淑华幼小的心灵中。1951年秋,小学毕业的钟淑华考入郫县女中。课余时间,她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积极靠拢团组织,终于光荣地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团组织的教育下,钟淑华的思想和学习进步更快,她经常表示要学习刘胡兰铡刀架在脖颈上面不改色心不跳,学习丁佑君枪口指在胸前不动摇,学习黄继光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胸口堵机枪眼。

1954年7月,中共阿坝州委(当时称茂县地委)到温江地区招收青年干部,当时还不满17岁的钟淑华刚刚初中毕业,她毅然报了名。父母亲听说自己的女儿已经报名要到远离自己的灌县山里面(当地人都把现在的阿坝州地区统称为灌县山里面)去,很不放心,竭力劝阻道:灌县山里面是少数民族地区,那里土匪又多,又没有白米饭吃,尽吃玉米糊糊窝窝头,连菜都吃不上,吃水都要跑几里路远去背,山又高,路又险,你这个平坝头长大的姑娘怎么受得了啊。可钟淑华立志为党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的意已决,她耐心说服自己的父母亲,用共产党来了咱们穷人翻身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父母。1954年8月,刚满17岁的钟淑华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川西平原,去到了川西北高原的大山里。自然条件、生活条件给这个初来山区的姑娘带来多么大的困难啊!可是,面对这诸多的困难,钟淑华没有流泪,更没有叫苦。玉米糊糊、窝窝头吃不饱,她强咽下;走高山险路脚上磨起一串串血泡,她从不吭一声。背起背包攀登山路跟上男同志从不掉队,艰苦的环境炼就了这年轻人的坚强意志。

在刷经寺民族干部学校集训后,钟淑华被分配到马尔康县委任见习干事。她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为了深入了解藏族同胞的情况便于工作,她又刻苦攻读了藏语。当她了解到草登区是边远地区,那里山高路远,条件最差,是马尔康县最艰苦的地区后,便主动向领导请求到草登区工作。1955年4月,钟淑华被调到草登区担任文教干事。一接手工作,她便和领导一起翻山越岭起早摸黑地深入到藏胞家中,动员组织辍学小学生返校读书,亲自把辍学在家的孩子送到学校。自从钟淑华到草登区后,草登区的小学教育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1956年春,草登区开展民主改革,钟淑华被派到达维乡民主改革工作队任材料员。她经常深入藏胞村寨访贫问苦,和藏族同胞促膝谈心,用党的民族政策启发藏族同胞们的觉悟,组织群众开展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斗争。民改工作得到广大藏汉同胞的拥护,却遭到一小撮上层反动分子的反对。5月8日,与达维乡相邻的日部乡的反动头人,欺骗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发动武装叛乱,数以百计的武装叛匪将达维乡民族工作队驻地的寨楼包围起来。其时,工作队队长和部分干部去县城开会未归,队部仅有干部、民兵八人。钟淑华和工作队秘书组织干部们坚守岗位,一方面做安定群众的工作,揭露敌人的阴谋;一方面作好抵抗叛匪的战斗准备。就在这斗争极其尖锐的严峻时刻,钟淑华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她在申请书中写道:“在敌人面前,我决心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匪徒在寨楼外高声嚎叫,要藏族干部劝汉族干部一起缴枪投降。钟淑华沉着冷静地对大家说:“敌人的猖狂吓不倒我们,他们看起来人很多,但是其中有不少的人是受苦的藏汉同胞,他们是受匪徒的欺骗胁从而来的,真正的反动分子并不多。我们要做好喊话的工作,唤醒受骗群众离开,孤立真正的反动分子。”于是,工作队的同志分散开来,凭借寨楼的窗户向外喊话。叛匪头目听见工作队的喊话,惊恐万状,生怕他们的反动本质被广大藏汉同胞识破,迫不及待地命令匪徒们向寨楼开火,同时疯狂地向寨楼发起冲锋。在敌人首先向我开枪的危急形势下,工作队的同志被迫开枪还击,并一次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就在这个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担任临时指挥的秘书中弹牺牲,仅存的七人中有人表现出慌乱情绪。钟淑华见状,立即站出来对大家说:“我是县委干部,秘书同志牺牲了,我来代他指挥。”大家在钟淑华的指挥下又组织成战斗队形,凭借寨楼作掩护继续战斗,坚持到黄昏。狠毒的匪徒在寨楼的四周放起火来,呛人的浓烟布满整座寨楼。形势十分危急,这时的钟淑华考虑的是如何保护其余的6位同志,要保护那六位同志,自己就必须留下来作掩护,让他们突围出去,否则将会全部牺牲。黑夜已经来临,钟淑华决定自己留下来作掩护,命令其余六位同志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突围,她却端起枪往敌人多的地方猛烈射击。大量的敌人都集中过来向钟淑华进攻,密集的子弹打在钟淑华守卫的那间房子附近,钟淑华随时都有被子弹击中的可能。面对这血与火的考验,钟淑华没有丝毫畏惧,她心里明白,敌人的子弹越是朝她这边放得多,那边突围的同志就会少遇到敌人的堵截,那么,他们突围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此时此刻的钟淑华只有一个愿望:敌人把所有的子弹都朝她一个人打,她不顾个人的安危,在寨楼内继续与敌人周旋,匪徒摸不准寨楼里的情况,只是凭借人多,向寨楼胡乱放枪、放火……直到半夜过后,寨楼烧光了,寨楼内枪声也停息下来了。

9日清晨,几名土匪试探着靠近寨楼残垣,一下看到钟淑华仍然提着枪站在那里,吓得他们一片慌乱,急忙卧下开枪射击。见钟淑华还是没有动,匪徒们心惊胆战地朝前靠,才发现钟淑华身倚在底楼大门墙边,早被浓烟呛死了。这位还不满19岁的年轻姑娘,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倚墙屹立,把枪紧紧握在手中,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学习刘胡兰、丁佑君、黄继光英雄事迹的誓言。

突围出去的六位同志,很快向上级报告了日部乡土匪暴乱的情况,解放军很快就平息了这次暴乱。1956年12月12日,马尔康县召开了平叛烈士追悼大会。会上,中共马尔康县工作委员会根据钟淑华生前的愿望请求,决定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遗体安葬于马尔康县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