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彭雄烈士传——赵良师 同廷

更新时间:2022-08-05 11:32:20点击:

彭雄烈士传

——赵良师 同廷

在华东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堂内,陈列着1块大型浮雕,上面展现的是一幅激烈海战图:1只大型帆船,漂浮在浪涛汹涌的大海里,正遭受着日军如雨枪弹的射击。甲板上一位负伤的指挥员,坚强地指挥着战斗。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有名的小沙东海战,而那位指挥者,就是被肖华称之为“孤浮海面,弹尽粮绝,壮烈殉国”的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彭雄。

彭雄1912年生于江西省永新县自来桥村。他的家乡早在928年就成了革命根据地。1929年春,刚满17岁的彭雄报名参加了湘赣边区的独立团,担任通讯员。9月,又到三军团六师当通讯员。那时,他经常背着一支比自己还高的大枪,精神抖擞十分神气,人们亲切地称他小鬼。

1931年,彭雄调任二师师部通讯排长。翌年8月,他随部队活动于江西宜黄、乐安县境,遭到国民党陈罗纵队的突然袭击。二师各团因驻地过于分散,失去联络。政委彭雪枫率师直属队及七团转移到苏区边境。阴谋叛变的郭炳生趁机挟持五团北入白区,彭雄当时亦随郭炳生行动。为了挽救第五团,彭雪枫将师直及七团进行安排后,亲自带领15名武装人员跟踪追赶。5日后的一个傍晚,他们一行终于找到五团。指战员见到彭雪枫政委,普遍要求:“回主力去!回主力去!”黄昏之后,彭雄把彭雪枫拉到一个僻静处,小声对他说:“郭炳生对大家说你已经牺牲了。他这几天的行动令人怀疑。赣江以西的地图,他自己背在身上,谁知道他打的什么鬼主意!我们不能久留,得马上回去,明天就走!”第二天彭雪枫召集干部会,宣布了回主力部队的决定。黄昏后队伍冒雨出发。叛徒郭炳生见阴谋败露,乘黑夜潜逃到乐安县城,投靠了敌人。这次事件,彭雄坚定的革命意志受到一致赞扬,他被提升为连长。不久,又提为营长。翌年10月,彭雄晋升为第四军三一团团长。

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40万重兵对我中央根据地进行“围剿”。27日,彭雄随部队埋伏在乐安县东南、宜黄南部的磨罗嶂一带,布下一个大伏击圈,等待歼击敌人。当天,敌人的五九、五二两个师,果然按照我军的“调遣”,钻进了“口袋”。这时指挥作战的军团政委聂荣臻一声命令,埋伏在两边山上的红十师、十一师、七师、九师一齐发起猛烈攻击,杀得敌军尸横遍野,纷纷举枪投降。彭雄所部在这次战役中,生俘敌五九师师长陈时骥。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彭雄奉调到一军团第三军第九师担任师长,不久,又调任七师师长。

1933年5月,彭雄入中央红军学校学习,10月,他所在的高级军事班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4年10月,彭雄随红军大学参加长征。当时,红大和原彭杨步兵学校、公略步兵学校、特科学校组成军委第一野战纵队第四梯队,通称干部团。5月1日,红军到达昆明以北的金沙江畔,彭雄和干部团特派员龙潜等登上7只小船,强渡金沙江,给部队开通了渡江道路。战斗中彭雄表现神勇,被称为强渡金沙江的英雄。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彭雄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参谋长。9月25日,彭雄随军参加了震撼中外的平型关大战。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一一五师主力由陈光代师长和政治委员罗荣桓率领挺进山东。翌年3月2日到达鲁西郓城地区,部队在樊坝歼灭伪军1个团。中旬,彭雄在泰西参加高干会议,听取罗荣桓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着重解决坚持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权等问题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此后,罗荣桓政委分派六八六团团长兼政委杨勇率一部主力留运西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发展武装。彭雄随罗、陈首长与山东纵队六支队一部会师泰西。

5月11日晨,济南、泰安、兖州、东阿等17据点的敌军共5千余人,“扫荡”泰、肥山区,包围了肥城以南一一五师驻地陆房及其周围的十几个村庄。彭雄奉命率东进支队与敌展开激战,数日后,我军终于胜利突围。

1939年5月27日,一一五师主力一部,由彭雄、周贯五、彭嘉庆率领,进驻费县、泗水地区,并在呈村、侯家寨、华村一带击溃日军两次进犯,收复了费县西北重镇仲村。6月21日,根据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的指示,一一五师师部、六八六团及肖华一部开进鲁南,巩固鲁南根据地。

当日,一一五师在鲁中军民配合下粉碎了日军2万余人的第一次大“扫荡”,彭雄率部于仲村附近击退了费县城等地来犯之敌。继而改造了费县旧区乡武装,共编13个游击队,总数达3千余人。不久,统编为路东支队,彭雄任司令员。

接着,彭雄又协助中共费县工委做好开辟根据地工作。在中共尼山特委政治部主任靳怀刚等配合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抗日武装。他在流峪东部的谭家庄,主持召开了1200余人的大会,成立抗日游击四大队,由唐绍典任大队长,鲍天仇任教导员,王保胜任副大队长兼三中队长。这支部队后来和费县的一、四、六区的游击大队合编为八路军津浦路东支队第五团三营。然后,彭雄率部向东发展,带领李鹤轩抗日游击大队和挺进纵队第七团的两个连开至费北,主要在临(沂)滋(阳)公路以北地区一带活动。他关心爱护群众,军纪严明,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和爱戴。部队所到之处,群众纷纷赠送军鞋、猪羊等慰劳品;地方党组织也送来给养,热情慰问人民的抗日军队。

在费北,彭雄率领部队驱逐了鱼肉百姓的王树人和徐云龙匪部,帮助建立了东自紫荆关、西至白马关的一片抗日根据地。有一次,李鹤轩大队在地方镇截击日寇汽车3辆,从敌方谍报人员身上搜出一封密信,交给彭雄司令员。此信原是费县伪县政府写给伪省长唐仰杜的,大致内容:

“北路共军司令彭雄现驻东庄,人枪均千余,大肆活动。请求省长及时派兵前来剿除。否则,将不堪设想。”

彭雄看后哈哈大笑,风趣地对张若林、李鹤轩等人说:“看来敌人也知道八路军的厉害了。”

当时,由于日伪及顽固派对抗日根据地的骚扰和封锁,部队给养和经费一度发生严重困难,战士只好以红薯和野菜充饥,有时甚至开不了灶。彭雄和费县工委书记张若林研究后,便带人到仲村为部队募捐。他通过唐绍典,操办了几桌酒席,宴请仲村各大商号的老板及开明士绅。席间大家捐款2千块银元,解决了部队缺粮缺衣问题。当地群众也纷纷效仿,省出粮食,支援抗日军队。

是年5月7日,一一五师师直机关、教导大队及挺进纵队七团进驻马家峪。29日,日寇进犯仲村,彭指挥七团健儿众志成城,奋勇杀敌,将敌击退。6月6日,平邑、泗水、费县、兖州据点的日伪军纠集千余人,再犯仲村,结果又被彭雄指挥部队打退,此战毙伤敌50余人。从此,敌人对彭雄又恨又怕,他们在费县城门上悬挂了彭雄的照片,悬赏:捉住彭雄者赏银元1万。

1939年夏秋之际,八路军一一五师即将开赴鲁南抱犊崮山区。为迎接一一五师的到来,津浦支队奉命提前开赴抱犊山,他们的任务是摸清情况,扫除障碍。当时彭雄任津浦支队司令,周贯五任政委。他们了解到当地有许多开明士绅、地主,对国民党排斥异党的政策愤愤不平,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凭着一股抗战热忱,为抗击日军,纷纷搞起了武装。为了对付土匪兵痞,各村镇还修建了炮楼围墙。但这些围墙炮楼,对于我军开展游击战十分不便。尤其是大炉村的万春圃。此人是临(沂)郯(城)费(县)峄(县)四县边联支队长,在抱犊山区是颇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此人为人豪爽,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感。彭雄和潘振武、周贯五决定从万春圃这里打开局面。3人来到万春圃家说明代表八路军一一五师的来意之后,万春圃把自家的客厅让出来,特地安排夫人摆下宴席,为彭司令3人接风。席间谈得非常投机。彭雄他们缺乏枪支弹药,万春圃写张字条,不仅从自家库房领出部分枪支弹药,还把国民党撤退时存放在他家的几百支步枪和几万发子弹连同两门八二迫击炮全部捐献出来。当彭雄提到要求各村拆掉炮楼时,万春圃毫不犹豫,当即命家人将自家炮楼拆掉。群众得知后说:“万三爷都不怕,那我们还怕什么?”由于万春圃带头,没几天工夫四邻五乡的防匪炮楼很快便全部拆除了。

翌年秋,罗荣桓政委和陈光代师长率一一五师顺利进驻抱犊山区。彭雄又奉命率部返回费县。

10月,彭雄指挥路东支队在费县武台的黑山一带打了一个漂亮仗。激战一日,毙敌伪40余人,日军中队长田烟被打伤。接着,彭雄率领挺进纵队七团和津浦支队三团一部,对破坏抗战的十八村一带的“红枪会”反动道会武装进行了反击。经过四昼夜的激烈战斗,将其这股反动武装彻底解决。

彭雄之所能克敌制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十分重视情报工作。他通过张若林、唐绍典等人的社会关系,把部队侦察员平殿西送进平邑镇酒店当店员,后又通过关系使平殿西打入秦启荣部队鲍一山的内部。因而,彭雄能够随时了解敌人的动向,处处掌握战斗的主动权,搞得敌人惶惶不可终日。当时费县、平邑一带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有趣的民谣:

涝怕阴,

旱怕晴,

鬼子汉奸怕彭雄。

听到彭雄来,

鬼子汉奸跑掉了鞋。

听说彭雄到,

鬼子汉奸不敢笑。

1940年10月下旬,彭雄担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黄河支队司令员。为配合百团大战,他和政委张国华带领黄河支队及滕、沛、鱼、肖、铜五县大队,不断袭扰津浦沿线的日军,牵制敌人的兵力。五县大队根据彭雄司令员的部署,在津浦路滕县至徐州一线,及津浦路临城至枣庄的支线,配合铁道游击队,对日伪展开军事打击及政治攻势。他们印制了大量的宣传品,贴满了滕县城、南沙河、官桥、临城、沙沟直至徐州的大街小巷。就连日军营房也出现我黄河支队的传单,闹的敌人人心惶惶,不敢轻举妄动。人民群众为之振奋。

日寇为了报复,用大炮掩护,乘坐新式橡皮筏子扫荡微山湖面。彭雄带领五县大队,用钢板船击溃日军的橡皮筏子,日军仓皇逃至东岸。入夜,我军在官桥车站西20华里处的霸陵桥宿营,滕县六、七区党政组织,送来了大批物品慰问部队,有肥猪10头,老酒10余坛,粉条数十捆,还有月饼等食品。官桥据点的日伪军闻讯后扑向霸陵桥。彭雄率部沉着应战,指挥二营营长李德顺带领一个加强排,以坟头作掩体,用机枪猛烈射击,压得敌人抬不起头来。最终敌惧怕被我围歼,仓皇败退官桥。霸陵桥战,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同年11月中旬,湖西区党委书记潘复生以及湖西派往参加山东省参议会的代表等人,夜行军至欢城宿营,因不知何故走漏了消息,临城守敌集中强大兵力,拂晓向我进犯。与此同时,湖西顽军冯子固也率部登船出发,东进配合,情况十分危急。彭雄考虑当时微山湖芦苇已割,对我军隐蔽不利,决定将教导队拿上前沿,利用几条民船,在敌人眼皮底下,渡过运河,登岸到大王庙敌人背后,发起猛烈攻击。两面夹击迫使日伪军仓皇逃窜,有伪军官竟吓得从马上坠下摔死。这一出色的战斗,使黄河支队和五县大队的声威大震。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彭雄调任新四军三师参谋长,佑助黄克诚师长,坚持在洪泽湖和盐阜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43年春季,新四军抽调51名团以上干部赴延安学习。他们组成“赴延安干部队”,由彭雄担任队长,新四军三师八旅旅长田守尧担任副队长,张赤民任党支部书记。在彭雄的带领下干部队迂回穿行盐河、淮海一带,躲开敌人的据点,穿过敌人的层层封锁。特别是他们过盐河时,彭雄机智果断,使干部队化险为夷。当时沿河的船只一到天黑就被迫停在据点附近,同时,敌人的骑兵还不断地来往巡逻。彭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仍沿着原定的盐河、淮海、陇海这条线去延安已经行不通了,便决定改从海上走。当他们走到黄河故道东坎时,遇到我军的两个连。于是彭雄留下这两连人掩护干部队。这时日军两千多人,尾随而至,敌人配有2门大炮,在3架飞机的掩护下,将干部队包围在李圩村。彭雄指挥干部队和两连战士顽强抵抗,从上午8点一直到暮色降临,打退了敌人的6次冲锋。入夜后,彭雄指挥干部队突出重围,渡过义河。3天后,他又率队转移到蔡桥以东,甩开了敌人,安全到达了黄河故道的六合庄,准备搭乘民船到山东滨海区的柘汪,取道山东解放区转赴延安。3月16日早晨,他们在当地找到一只民船。彭雄向船老大询问了海上航行情况,并说明去山东的意图。

当天下午,正当干部队要出发之时,涨潮了,彭雄带头脱下衣服,跳到水里,帮助船老大把船摇动起来。在彭雄等共同努力之下,船顺利启航了,前来送行的海防队的同志高兴地拍起掌来,高喊着:“祝你们顺风平安!”

船行30多海里,已经看见海口上那座灯塔了。彭雄劝同志们躺下休息,他自己却一会儿坐在船老大身边,一会儿去看看担任瞭望哨的警卫员。夜深了,彭雄拿出干粮饼子来,送给掌航的老王吃。凌晨3时许,海上忽然风停了,帆船没了动力只好在海上漂泊,老王对彭雄说:“看样子,短时内不会有风。”彭雄询问他现在的位置,老王说,那边就是敌人的据点岚山头。日本的海上巡逻船常常出来。就在这时,突然传来嗡嗡的声音,船老大不禁大声叫了起来:“敌人的巡逻艇!”人群一阵骚动。彭雄镇定地说:“同志们,不要乱动,隐蔽好,看清楚再说。”

彭雄用望远镜仔细看了看,的确是敌人的巡逻艇。便立即到各个舱里去布置战斗任务。他叫大家把子弹推上膛,把手榴弹准备好,动员大家:“敌人不来,都不要动;敌人不靠近我们的船,也不准开枪!”

刚部署完毕,对方船上传来两声枪响。船老大说,这是敌人示意我们停船,船老大和水手们按海上的规矩把帆篷放了下来。巡逻艇上的日寇叫喊:“我们要查船,船老大出来!”彭雄临变不惊,他安排两个同志化装成船老大和水手出面和敌人交涉,并嘱咐:“敌人只要不上船来检查,要钱要物可以给他们;如果敌人硬要上船,就坚决打死他们!”敌巡逻艇慢慢靠近了帆船。一个日寇小队长和一个翻译官跨上帆船,问:“你们要上哪儿去?船上的东西要登记。”这时,化装成船老大的团政治处主任和装扮水手的同志猛一用力将两个敌人推进海里,又连打两枪,送这两个家伙见了阎王。紧接着,同志们把4颗捆成一束的手榴弹向敌艇抛去,“轰”的一声巨响,甲板上10多个敌人被炸得死的死、伤的伤。敌巡逻艇慌忙离开帆船,在离开一定距离后,躲在钢板后面用机枪向帆船扫射。帆船的船头、船尾被打得弹洞累累,指导员老马及几个警卫员在抗击敌人中先后牺牲,船舱里也有数名同志中弹。彭雄气愤地跳了起来:“跟我走!”供给部长武瑞卿连忙把他拦住:“彭参谋长,不能上去!那里太危险!”

“正因为那里危险,我才要去!”彭雄坚定地说。他不顾切,带着警卫员穿过敌人密集的火力网,来到船头,指挥同志们集中火力一阵猛射,迫使巡逻艇又离远了一点,这样敌人的射击火力就弱了一些。突然一颗子弹飞来,击中彭雄大腿,鲜血直流。大家让他下去,但他仍继续坚持指挥战斗。“格格……”又是几声枪响,彭雄胸前又中了弹。警卫员把他扶进舱里,大家默默地围着他,给他包扎伤口。他焦急地说:“不要管我!你们去抵抗敌人,快去!”同志们含泪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

这时,敌人的机枪一阵紧一阵响个不停。保安处长黄国山看了看仅有的10多颗手榴弹和20多发手枪子弹,心中十分着急,便把10多颗手榴弹的导火线拉出来,想把船炸掉。他说:“宁死也不做敌人的俘虏。”彭雄说:“不能炸船,我们要和敌人拼到底!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这场激战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敌巡逻艇大概是子弹打光了,这才带着10多具尸体,向连云港方向退去。这时,海风刮起,木船扬起风帆,向西北方向急驶。不一会,从连云港方向又开来了3只敌巡逻艇,迅速驶近我帆船,并用6挺机枪轮番扫射。

帆船离柘汪还有20多海里,田守尧旅长果断地让船迅速靠岸,准备从陆地到滨海根据地去。水手小张把舵转过来,船立即向岸边驶去。“对!上岸去。上了岸,敌人就占不了优势了。”彭雄强忍伤痛,坚定地说。接着他又断断续续地说:“你们上岸后,可以到一一五师师部去。我是不行了。我和陈、罗首长在一块工作很久,你们把我的尸体抬到师部,我也就安心了。”田守尧安慰他说:“不要紧,你好好休息,不会有事的。”同志们望着弥留之际的彭雄,心如刀绞。

船已到达水深只有4尺的小沙东海域。田守尧命令下船登岸。敌艇因水浅不能靠岸,从不远处,用机枪向我登陆人员射击。就在这最后的激战中,彭雄和田守尧壮烈牺牲。彭雄时年31岁。

小沙东海战不久,滨海地区将彭雄等在黄海小沙东海域战斗中牺牲的16位英雄的遗骨安葬在马鞍山上,并建起了一座宏伟的“小沙东海战烈士冢”

彭雄等殉国后,黄克诚同志曾撰文悼念:

彭雄、田守尧同志,均为我军优秀的青年高级指挥员,对党忠实;作战坚决勇敢,战争与工作经验积极丰富。此次于海上遇敌,奋勇指挥作战,壮烈牺牲,真是重大损失……他们英勇果断顽强作战的精神永垂青史,作后死者之模范。

1944年“七七”前夕,“小沙东海战烈士冢”落成。各党政军机关和各界人士,纷纷送挽幛、挽联,寄托哀思。黄克诚送的

挽联写道:

十余年甘苦共尝,患难相处,破浪矢忠贞,遥望云天哭战友;

数万里河山犹碎,水火益深,卧薪期素志,誓除寇贼慰英魂。

张爱萍同志题写的挽词是:

追悼彭、田同志,就要学习彭雄同志作战的勇猛特神!就要学习田守尧同志为革命斗争十余年的坚决精神!

安息吧!彭雄。浩瀚的大海永记你不死的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