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捐躯莘县城 壮歌冲九霄——记吕世隆烈士

更新时间:2022-07-10 11:30:36点击:

捐躯莘县城 壮歌冲九霄

——记吕世隆烈士

王奎龙

吕世隆,字道宏,1909年9月3日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城西李家庄一个地主家庭里。他幼年丧母,7岁丧父,家境日趋贫困潦倒,依靠年迈的祖母抚养成人。

吕世隆先在本村读了几年私塾。1924年考入泰安县立高等小学,1926年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泰安山东省立第三中学。1929年秋,他考入济南“山东省立高级中学”。这个学校的校长张默生是个倾向民主自由的人,他聘请了革命作家胡也频和进步教师楚图南来校教书,为学生传播新思想,使吕世隆深受教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的大中学生掀起了反日爱国的高潮,纷纷到南京请愿,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要求蒋介石出兵东北,收复失地。济南的大中学生也举行了罢课、示威、游行,并到南京向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请愿。吕世隆也参加了这次反日爱国请愿运动。

这次请愿运动虽然没有达到促使蒋介石政府真正抗日的目的,但却使吕世隆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使他认清了蒋介石政府卖国求荣的真正面目。

1932年夏天,吕世隆在济南高中毕业,经过近一年的补习功课,于1933年秋天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次年改为政治经济系)。吕世隆在这里得到了许多进步教师的言传身教,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提高,使他突破了空洞的政治经济理论的圈子,拓宽了政治视野。

1935年,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吕世隆毅然投入到爱国学生的行列。12月8日晚上,中国大学代表董毓华召集吕世隆、王大彤等积极分子,研究第二天的行动计划。吕世隆欣然接受了保存转运宣传品,并交游行队伍散发的任务。

12月9日,吕世隆在游行的队伍中,不仅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分发宣传品的任务,而且和学生们一起,迎着警察的大刀、水龙头,勇敢地呐喊,前进。

他们要唤醒受难的同胞,他们要掀起一个时代的巨浪。“一二·九”学生反帝爱国运动是吕世隆以实际行动投身革命的开始,也是他在革命道路上更加成熟的标志。到12月16日第二次游行示威前,他所在的中大学生宿舍,已成为北平学生运动的重要联络点之一。他巧妙地躲过白色恐怖下敌人的明察暗访,勇敢地完成了传递革命信函和文件的任务。

1936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北平爱国学生500多人,组织了南下宣传队,由北平出发到固安一带进行抗日宣传。吕世隆以高昂的革命斗志参加了这次南下宣传活动。他与同学们风餐露宿,备尝艰辛,把抗日的种子撒在冀中平原,推动了华北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2月,蒋介石反动政府为了限制全国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颁布了《维持治安紧急治罪法》,并指示军警特务逮捕各地爱国青年。警察局按照这个反动命令,对北平爱国青年进行大逮捕。吕世隆等8名中国大学的学生先后被捕,关押在天安门前的公安局。后来校方迫于广大进步学生的压力,不得不将他们保释出来。

不久,北平学生建立起青年抗日救亡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吕世隆担任了中国大学“民先支队”训练部长和西城区“民先纵队”训练部长,在白色恐怖下,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主动地向组织靠拢接受党的教育指导。1937年上半年,在中国大学毕业之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8月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平津一大批不愿做亡国奴的爱国学生,由天津乘船跨海到山东,从烟台辗转到济南。9月初,他们在济南组织了“平津流亡同学会”,收容北平、天津流亡到山东的大中学生和部分留日学生,从事宣传抗日救亡和动员群众的工作。当时,吕世隆担任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山东队的秘书。他以充沛的精力,高昂的热情,夜以继日的工作。他积极组织学生们到济南火车站接待抗战负伤的将士并到医院慰问伤员;在街头和公共场所演出街头剧,给群众教唱抗日救亡歌曲等。他们在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剧场演出的《放下你的鞭子》、《张家店》、《打鬼子去》、《烙痕》等抗日话剧,给济南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时,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设立了第三集团军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这个训练班虽是以韩复榘的名义开办的,但教育权实际掌握在我党手中。班主任是主张联共抗日的国民党进步人士、第三集团军政训处处长余心清,教育长是随流亡中国学生来济南的北平大学进步教授黄松龄,其助手又是左派文化人士齐燕铭、陈北鸥等。进步教师许德瑷、张友渔、张郁光、于毅夫、邢西屏(徐冰)等担任教官。为了拓展山东的抗作,吕世隆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平津流亡同学会”负责人陆平等,动员平津流亡学生中的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和进步学生500余人,先后考入这个训练班,培养了一批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分子。吕世隆也以他勤奋学习的态度和较高的组织才能,很快成为训练班学员中有影响的人物。

10月,韩复榘把山东各区行政专员分别加委为“地区抗日游击司令官”,并相继成立了政训处。吕世隆和训练班的冯基民等12名共产党员,受中共山东省委委托,被第六区专员范筑先聘请到聊城政训处任干事。各县政训处的办事处设立后,吕世隆调任茌平政训处办事处干事。他到茌平县后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组织抗日救亡团体。他的出色工作颇得范筑先将军赏识。1937年底,范筑先委任他为莘县抗日政府县长。

当时,日军已相继占领了临清、大名等地,直接威胁莘县。国民党莘县县长王嘉猷早已于10月闻风而逃。强敌压境,地方土匪蜂起,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面对内忧外患的残破局面,吕世隆欣然受命,与同时调莘县的张炳元等人走马上任。他们首先同莘县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然后由吕世隆、政训干事张炳元和特别区委书记冯子华组成了中共莘县三人领导小组,并迅速确定了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指导方针。

吕世隆上任伊始,雷厉风行,大胆地改编旧武装,建立新的抗日政府。他一面着力整顿县政府旧有武装,一面收编地方民团,扩充壮大抗日队伍。1938年初建立了县保安大队,吕世隆亲任大队长。为了早日改造好这支队伍,吕世隆先后为各连队委派共产党员担任政治指导员,加强我党对抗日武装的领导。

县大队成立后,吕世隆亲自带领部队首先打击了城南张洼和城北燕店一带的土匪,维护和安定了地方社会秩序。

在建立武装的同时,吕世隆还加强了县政府的自身建设。对政府各科室进行整顿,设专职人员,明确任务。同时还安排了不少共产党员到县府各要害部门工作。县府秘书由共产党员刘泮溪担任。司法科长由共产党员曹大成担任,这样使政府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正常。县府成立后,又在全县六个区相继恢复了区公所,县区村组织农民互助会,从贫雇农中吸收会员,选拔积极分子,为党组织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吕世隆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工作方针、政策,经常深入到各区、村了解情况,充分发挥农民互助会的作用,通过这些组织,召开农民群众大会,宣讲抗日救国道理。他关心群众疾苦,在农村推行合理负担,开展济贫赈灾。

1937年,莘县发生了特大水灾。次年春,大部分农户缺粮断炊,而地主富农却囤积着大量的粮食。吕世隆积极组织各区村干部强制地主、富农纳粮纳款,发给广大缺衣少粮的贫苦农民。莘县五区地处西部边缘,土地贫瘠,灾荒频繁,不少人常年在外讨荒要饭。吕世隆就深入到五区,向当地干部和群众宣传:“贫雇农有了自己的农会组织,不仅在政治上、生活上要相互帮助,在生产上也要互相合作。”他选择贫困落后的一个村庄,想方设法帮助困难户耕田种地,搞生产自救。在五区,他曾把部分酒税买成粮食,由农会先后五次对困难户给予救济。这些措施使五区的贫困面貌大大改观,也赢得了广大群众对抗日政府的信任和拥护。

吕世隆体察民情,善理县政。在政府内专门设立了“人民来访登记处”,以便及时了解民情,调解各种民事纠纷和处理刑事案件。他受权农民互助会对一般的民事纠纷,可自行加以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也可以直接找“县太爷”评断,当面解决。这在当时是一项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措施,表现了他在工作上的远见卓识和为民理政的创造精神。

1938年2月,中共莘县县委成立,吕世隆被选为县委委员,参加县委领导。4、5月间,他在城内东街原第一高小先后举办了两期农村干部培训班,集中讲授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抗日政府的性质、任务以及减租减息政策等。为了培养人才,吕世隆还注意发展教育事业。他配备了得力的教育科长,收回学校田地归教育科,并拨出专款发展教育事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县就增设了两处抗日完小和80多个班的抗日初小,新增教师100多人。

1938年4月,在中共莘县县委的领导下,莘县抗日动员委员会成立,吕世隆被选举为主任。在抗日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莘县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出现了高潮。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妇女联合会,各区、村自卫队,儿童团等群众抗日救亡团体相继成立,农民纷纷加入农民协会。1938年秋后,在城东北广场举行了农民抗日武装力量大检阅,万余农会会员扛着红缨枪、大刀片、锄头等武器,排着整齐的队伍,昂首阔步,高呼抗日口号涌进会场。在这次空前的盛会上,吕世隆代表抗日政府作了慷慨激昂的讲话。他号召广大农民群众行动起来拿起武器与敌人斗争。会后,农民武装队伍又在城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充分显示了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的中国农民的巨大力量。

吕世隆任县长期间,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廉洁奉公,躬行县政,与同志们吃一锅饭,穿同样的军装。他一心致力于抗战事业,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颇有政绩。不仅把莘县地方治理得很好,深得当地群众的拥戴,而且能以抗战大局为重,支援鲁西北的抗日斗争。他曾派人向聊城第六专署一次解款达4万元,在经济上给范筑先领导下的鲁西北抗日部队以很大支持,受到范筑先专员的嘉许,被誉为抗日模范县长。但是,吕世隆的抗日爱国行动却触动了莘县地方反动势力的利益。他们对吕世隆恨之入骨,千方百计对莘县的抗日救亡运动加以阻挠和破坏。

1938年10月,莘县的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积极反共的迹象愈加暴露,隐蔽在抗日政府的反动分子在国民党莘县分部的指示下蠢蠢欲动。县保安大队一连长刘建堂(刘人骏)专横跋扈,独断专行,认为政治工作人员侵害他的权力,对吕世隆的一切安排经常抱抵触态度。他到处散布不满情绪,拉帮结伙,架空指导员,并且唆使传令兵殴打县政府的政务警,故意挑起事端。为此,吕世隆果断地将刘建堂撤职,派共产党员曹斌任一连连长。

1938年11月14日,日军进攻聊城。吕世隆闻讯立即派一连援助,队伍走到孙屯附近,刘建堂旧部煽动士兵哗变。吕世隆预感情况异常,为防意外,传令哗变士兵原地待命次日,聊城失陷,鲁西北形势突变。刘建堂等便策划于密室,阴谋在莘县制造混乱,乘机杀害吕世隆,搞垮抗日政权。他们先是派人回城报警,诡称“日本鬼子大部队直扑莘县而来”,企图使吕世隆仓皇撤离。但是吕世隆临危不乱,一面指挥部下作好撤离准备,一面派人动员和帮助群众撤到城外,同时传令各连进一步侦察敌情,加强城防,应付危局。

接着,刘建堂又勾结莘县城北白马庙一带的土匪进城,在城里制造混乱,妄图借兵匪之乱杀害吕世隆。

17日上午,刘建堂等人以“吕县长扣发军饷”①为名,煽动其死党及部分不明真相的县保安大队士兵围攻县政府。吕世隆的住室、对面的南屋和东屋房顶上爬满了荷枪实弹的暴徒。有的叫嚷:“放火烧县长办公室!”有的竟向办公室院内开枪。齐燕铭、王惠卿和其他警卫员冲出去要看个,刚出院门便被匪徒下了枪,吕世隆独自一人威严地站在院子当中,对着房顶上的人挥手高声说:“有什么事下来讲!”刘建堂、张腾魁带着数百赤膊光膀、杀气腾腾的暴徒翻墙而下,冲进县府大院。吕世隆愤怒地斥责刘建堂等人,“你们还承认我是县长吗?”他们回答:“我们承认。”“你们既然承认,就站队听我训话。”这时,三个歹徒假惺惺地说:“请县长屋里淡。”但当吕世隆刚要转身进屋,张腾魁从后面打了一枪,正中吕世隆左股。吕世隆负了伤,仍挺身瞋目大喝“你们敢把我怎么样?”罪恶的张腾魁又连发数枪,吕世隆倒在了血泊之中。

①县府于事变前三天已令保安队赵军需催各连领款,各连迟迟不办,以激众怒。

吕世隆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那为党的革命事业兢兢业业,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本文原载《鲁西英烈》(一)编入本书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