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一名退伍军人的壮歌——记姜云胜烈士

更新时间:2022-04-17 11:38:42点击:

一名退伍军人的壮歌

——记姜云胜烈士

烟台开发区社会事业管理局

姜云胜,男,1975年9月4日出生,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扒头张家村人,生前系烟台加宝食品有限公司仓库保管员。2010年7月5日,在两名单位同事突然遇险的情况下,姜云胜见义勇为,英勇救出一人后,在再次营救第二人时,因缺氧窒息壮烈牺牲,年仅35岁。2010年10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姜云胜同志为革命烈士

万分火急,两名同事同时遇险

7月5日上午,加宝食品职工崔兆询例行检查污水池。他发现排水池抽水泵管脱落,影响排水。

中午12时,崔兆询打开井盖换气。下午2时20分,开始抽池内的污水。一小时后,一切看似很正常。崔兆询换上工作服,带上工具,招呼同伴徐炳智准备下池维修。

此刻,正是一天最热时。凶狠的太阳拷打着大地,滚滚热浪咄咄逼人,还没下井,崔兆询便已汗流浃背。

下到井底,崔兆询仰头看看距离地面五六米的高度井口,同伴正在看着他,还是一切正常。于是,崔兆询便按照惯例,向西面的抽水泵走去。

突然间,崔兆询猛地发觉自己呼吸困难,职业的敏感让他立即意识到危险——极度缺氧。他丢掉工具,撒腿就向井梯跑去。当跑到井梯前,崔兆询已经喘不上气来了,他咬紧牙关,拼命向井口爬去。

刚爬过一半,崔兆询便觉得自己不行了,浑身一丝力气都没有了,原本轻松自然的胳膊此时也变得重逾千钧,最后的五六级梯子仿佛变成了万丈高山。已经完全窒息的他,在失去意识前的最后一瞬间,将自己的左腿塞进梯子横梁与墙面之间卡住,便完全昏迷了。

就这样,崔兆询腿上头下地挂在了梯子上。

与此同时,看到同伴遇险,徐炳智挥动胳膊朝远处大喊:“快来人啊!救人啊!”便立即踩着梯子下去救人,刚下到同伴身边,徐炳智也因缺氧窒息,挂在梯子上,不能动弹。

万分火急,一瞬间,两人同时遇险!

徐炳智的呼救,让附近卸货的姜云胜听到了。

说来巧合,本应当天休班的姜云胜,知道公司最近活多,便放弃了休假。就在崔兆询下井前,姜云胜还在冷库旁的室内小憩。看到公司拉杏的货车开来,姜云胜便立马和同事赶来卸车。姜云胜在下面开叉车,同事在月台上搬运托来的一筐筐杏子。

听到水池边呼喊声后,姜云胜大喝一声:“快去救人”,跳下车就奔跑过去。

首当其冲,两次舍生英勇救人

时间就是生命。

“当时大家都在月台上搬东西,由于有楼拐角挡着,我们没看到什么。只听姜云胜大喊一声,便跳下车朝西跑去。我知道出事了,就立刻招呼大家跑过去。”第二个冲向事发现场的闫仲强回忆说。

“姜云胜反应特别快,我们听到喊声回头看时,他已经跳下车子跑老远了,他甚至没来得及熄火。”同事乔忠奎回忆道。他是第一个跳过院墙栅栏,冲到隔壁消防队呼救的。

闫仲强跑到井口时,看到姜云胜正在营救挂在梯子上的徐炳智。姜云胜左手抓着梯子,右手拽着徐炳智使劲向上拉。感觉左手太滑,快抓不住了,他朝闫仲强大喊:“我拽不住了,快来帮我!”

闫仲强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攥紧姜云胜的手腕,紧紧拉住他。有了闫仲强的帮助,姜云胜调整了一下左手,抓紧梯子后,又使劲向上拉徐炳智。可是,时间长了,加上手太滑,姜云胜没能拽得住,徐炳智脱手跌落在井底。

见状,姜云胜立即又顺梯子向下,开始营救崔兆询。这次,他一直下到了崔兆询的下方,肩手并用,向上推举他。

接应的闫仲强同时也下行几级,拽住崔兆询的衣服向上拉。在二人的合力下,崔兆询被救出了井口。过了一会,崔兆询恢复了正常呼吸,他得救了。

肥胖的闫仲强,全身脱力脸色苍白地坐在地上大口喘气,他已经不能动了。事后他回忆,“没有姜云胜在下面顶,我无论如何也拉不上崔兆询。等我回头看时,姜云胜又下去救人了!”

还有一个兄弟在下面!

来不及喘口气,姜云胜立即顺梯再下井底,抢救徐炳智!他边下边喊:“快拿大绳来,快拿大绳来!”

同事司成成,闻讯拿来大绳子,顺到了井底。

姜云胜将绳子打了一个活扣,套在同事身上,无力地喊了一声:“往上拉。”这一声,竟成了英雄的绝唱!身体虚脱的姜云胜,终因过度缺氧,一头栽倒在地……

闻讯赶来的消防队员背着氧气瓶,下到井底,将徐炳智和姜云胜救了上来。

120急救人员立即对两人开始人工呼吸和救治。10分钟过去了,徐炳智得救了;20分钟过去了,姜云胜没有反应;30分钟过去了,我们的英雄还是没能苏醒过来……

时间永远定格在2010年7月5日的那个炽热的下午。

英勇的姜云胜,危急关头,用自己青春和热血,挽救了同事;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见义勇为的感人篇章!

侠肝义胆,惯常乐于助人

英雄从不问出处。

但英雄自有出处。

“遇到这种事,我知道他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但不知道他会这样……”一向坚强的妻子黄海燕说到此,已泣不成声,“他体格好……对他人古道热肠。”

三年的军旅生涯,磨砺和熔铸了他面对危险往前冲的优秀品格;一贯的做人风格,培养和造就了他将助人视为人生乐趣的坦荡心胸。

大冬天,他主动招呼同事,开车转着圈送大家回家;同事于海翔家里装修,经常找他借车,他从不犹豫,从不提一点要求;自己经济拮据,听说同事借钱买房,慷慨解囊;过年放假,他拉着聊城同事回老家。

二哥姜庆胜清晰记得,他唯一次到军营看望弟弟,还是因为姜云胜扑救老人而受伤住院。

入伍第二年,一天晨练时,姜云胜看到一辆拖拉机急驰而来,眼看就要撞着路边的老人。他冲过去扑救老人,自己却被刮倒在地,全身严重被擦伤。为此,他被部队通报表扬,并被安排进医院疗养。

当个人的点滴行为汇集起来,就是一股博大的情怀。

1998年8月,松花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灾害。姜云胜所在部队接到命令,开赴抗洪前线。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姜云胜和战友们浴血奋战,坚守在江岸大堤上。最后,姜云胜和战友们被记集体三等功。

多年后,从电视中,他每看到战士们扛着沙袋冲向江水中时,总会转过身深情地对妻子说:“我很自豪,今生参加过这样的战斗。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能尽出一份力,这就是我的荣耀。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还会听从召唤,冲到最前线的。”

一个平凡的人,却在日常平凡中书写着不平凡。

这就是英雄!

身边小物,见证责任之心

一把锁、一把笤帚、一张地图,足以见证一颗责任之心。

熟悉姜云胜的,都说他最有责任心。“他内心很细,做事认真、含蓄。”二哥姜庆胜如是评价。

妻子黄海燕回忆,7月初姜云胜就说,连休三天回老家一趟,因为单位比较忙,“等过几天,忙完收杏子有空闲了再回去。”

7月4日晚上,姜云胜加班至深夜1点多才回家。原本他可以晚点上班,结果5日早晨,他又早早起床,按照正常上班时间赶到了单位。

“没想到,这一去竟成了永别。他竟丢下了我和才满两岁的孩儿。”黄海燕泪流满面。

“他太热心了,对什么事情都很细心。”同事刘秀艳未语泪先流,她数度哽咽,泣不成声。

“你看看,这把铁锁,出事前他还帮着我修理来,因为年数太久,这把锁不好开,他就找来铅笔,削了一些铅笔屑,倒进锁眼,想把它修好。”

“还有这把扫地笤帚,出事头一天,他到处借笔,工工整整地写上‘仓库专用勿动!’,因为此前我们这里笤帚老是丢,他热心地替我做记号呢。”

“这墙上的交通地图,是他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为的就是让我们知道货车要去哪里,走到了哪里。前些天,墙上要贴5S管理内容,大家说地图不要了吧,他却说,别扔,别扔,还有用。他自己找来胶带,重新把地图贴到了那边。”

“还有这把转椅,下面坏了,是他主动卸下来,跑老远去焊接好了,又装上。他说,大家休息还得靠它呢。”

刘大姐说起身边的一事一物,几乎到处都有姜云胜的影子。她说,自己这几天特别受不了,看到这些就不由自主想起姜云胜,就不由自主地掉眼泪。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带头捐款;回到家里,社区组织捐款,他也毫不犹豫再捐一份。

每次看到同事站在还未绑好的货车厢架上,他都提醒“注意点,小心点”;每次看到高高的水果框子不整齐,他都停下来细心码放整齐。

……

草木含泪,大海呜咽。

姜云胜,他甚至没来得及跟同事话别,没来得及亲吻自己的孩子,没来得及看一眼父母妻儿,就骤然离去。

是什么力量使他第一时间冲向事发现场?是什么力量使他忘记了自己的生命安危?是什么力量使他救起第一人后又再临险境去救第二人?

当我们浸着泪花去回忆姜云胜生前生活的点点滴滴,当我们怀着敬意去品味姜云胜生前一串串感人肺腑的故事,当我们带着震撼去感受姜云胜的英雄壮举时,泪眼蒙眬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一种道德操守的力量,一种传统美德的回归,一种理想信念的坚定……

美丽的金沙滩,永远为壮士歌唱。

浩瀚的黄渤海,永远铭记着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