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广州起义蒙尘英烈张万选

更新时间:2023-04-26 11:30:02点击:

当五四运动的新文化思潮从北京传至成都之后,成都的青年学生便有了马列主义的滋养,不少人就此走上革命道路,当时在成都就读的双流青年张万选即是其中之一。1926年,张万选沿长江东下寻求革命之途,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后又南下广州,再后即音讯消失;虽然传闻张万选在武汉时即加入了共产党,但多年一直未能证实。“文化大革命”时,竟将张万选在武汉着军装的照片,当作他是“国民党”的证据,而查抄没收。误使革命烈士背上“残渣余孽”的罪名。今天,张万选参加“广州起义”并英勇牺牲的真相,已经由当年和他同连同排的战友追忆出来,笔者义不容辞将张万选烈士的生平整理为传略,以慰烈士英灵,并光耀乡里。

张万选又名文儒,学斋,双流县东门外接待寺人(今属金花乡),生于1904年。其父张佐卿系前清秀才,生平以教育为业。家有田产10余亩,自耕自食,算得上一个典型的耕读人家。张佐卿共养了五个儿子,张万选行二。因其长兄和三弟均早逝,张万选便更得佐卿先生的精心教养。

张万选幼年就读于双流县立第一模范小学,其时张佐卿在这所学校教修身课。据张万选当时同班同学舒汉民回忆:张万选生性浑厚,沉静寡言,待人和蔼可亲,学习又很认真,从未受过老师的责罚,真正算得上品学兼优的学生。当时双流全县官办学校仅七八所,每年要会考一次,成绩张榜,榜文由县长朱笔签发,前五名的学生家庭得红报,学生本人获奖励。他和校内的王尊道、万博斋、向体仁、熊俊等同学经常都在前五名。有一年会考,张万选进场考试时因过分紧张,成绩只列为第六名。虽然情绪受到些影响,但并不灰心,仍言“今后要加倍努力。”

看上去,张万选温文尔雅,但他的秉性中却蕴藏着勇敢机智,舍己救人的一面。那时候学校是没有游泳甚至禁止这一活动的,学生们将到河中戏水游泳谓之曰“洗澡”。因为学校不提倡,学生们“洗澡”只好偷偷地去。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前后,张万选和几个同学一起到距校半里路的徐家堰河里“洗澡”。有个同学尚未学会,不敢到深水处游,只在堰门上及膝深的水里玩耍。殊脚下一滑,被水冲下堰门,又被回水旋进麻柳树岩腔里。由于事情太突然了,同学们一时不知所措,面面相觑。游技尚不很熟练的张万选同学,很快反应过来,潜入水底从岩窟窿里拖出学友,用头顶出水面,才得同学协助,相救上岸。此时人已昏迷,万选也呛了几口水。好在救得快,那位同学不久便清醒过来了。

1920年,张万选因家庭经济力量不足,只得去投考不用缴学费的四川省成都第一师范。与县人骆德荣、甘国志、杨先柳等同学在第九班。张万选在校时不仅认真读书,还爱好足球运动。在足球活动中受到前几班爱好马列主义同学的影响,接受了不少五四运动所带来的各种革命思想,并参加革命活动。1921年成都一师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成都开展争取教育经费独立活动并成立“学生联合会”;1924年成都声援重庆发生的“德阳丸惨案”;1925年,成都声援“五卅惨案”,这些革命活动张万选都是参加了的。

1925年6月,张万选从该校毕业,回到双流,当年秋天即到双流县第二模范小学任教。尽管他不是学音乐的,但为了宣传革命思想,他主动教学生唱广东北伐军的革命歌曲。    

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后所组建的北伐军已挥师北上。张万选打算出川参加革命。行前,曾到骆德荣家中询问骆德荣投考黄埔军校和到苏联留学的情况。是年夏,张万选与成都一师钟炳骥、李永梧、罗大增等结伴出川。为了避人耳目,他们假称去南洋找陈嘉庚介绍,到华侨学校教书。出川后,因形势变化,未能到广东,便到了南京住在老虎桥。秋天,考入南京大学就读。后来,当北伐军攻占武汉后,张万选立即赶到武汉投笔从军,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受训。1927年4月武汉政府抽派武汉分校六期学员(一部分)参加二次北伐,赴河南迎击张作霖部南犯的奉军,张万选也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6月,二次北伐结束,张万选随军返回武汉。此时因政治局势发生巨变,武汉分校改为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后又改为第四军官教导团,由叶剑英率团南下,十月抵广州,驻“四标营兵房”,张万选编在教导团三营九连。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广州起义,以第四军教导团为主力部队,教导团全部共产党员组成行动小组,张万选是共产党员,理所当然被编入行动小组。张发奎派到教导团的原团长朱勉芳,因反对起义被行动小组处死。14日上午,张万选所在第三营进攻沙面、下角、白鹅潭和“宝壁舰”之敌。张万选平日戴一副近视眼镜,主要搞文化宣传工作,但在战斗时他也参加突击战斗,勇敢作战,不幸中弹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