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19 11:30:03点击:
1986年3月的一天,成都军区第十侦察大队二连在南疆前线,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破袭战斗。撤退途中,敌人炮弹打燃了大片两米多高的茅草,使方圆数公里的战区霎时变成一片火海。
这时,一名战士迎着烈火冲了上去,奋不顾身救出了3名战友,当他第四次冲进火海时,无情的火浪吞噬了他……
大火过后,在烈火燃过的灰烬中,这位已经变成焦炭般的战士怀中还紧紧抱着一位战友。两位战友像一尊雕像屹立在老山山头。
这位在烈火中为抢救战友而壮烈牺牲的战士叫孟永安,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侦察二连给养员。在他牺牲后不久,部队给他记了一等功,追认他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中共大邑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仪式,英雄的骨灰安放在苍松翠柏掩映的大邑烈士陵园。
1965年11月14日,孟永安出生在大邑县蔡场新寿村一个农民家庭。
1983年大邑县的征兵工作开始了,初中毕业不久的孟永安很想当兵,他整天围着接兵的解放军打转转。但他才16岁,不够资格。他和哥哥谈妥当,跑到征兵登记处,写上了比自己大两岁的哥哥的名字,填上哥哥的出生年月。
征兵登记检查开始了。体检时,孟永安怕身体不够重量,早晨往肚子多装了许多鸡蛋和一大碗稀饭,称重时仍未达标。体检医生对他说:“你的身体不合格。”孟永安急得和医生争了起来:“我身体怎么不合格?瘦是瘦,有肌肉,胖子肉多跑不动!别看我现在个子矮点,比战争年代红小鬼我还高不少呢!”一席话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接兵同志看着这位瘦小精干、倔强聪明的小伙子,满意地点了点头。16岁的孟永安穿上了绿军装,走进军营,从此,他的名字变成了孟永超。
孟永安毕竟年纪小,身单力薄,虽能吃苦,但行军、操练他却要比别人多付出成倍的气力。1984年,部队精简整编,让他提前退伍了。
孟永安回到家乡心中一直不快,闷在家里一个星期连门都不出,一连给部队党委、连队党支部、连长指导员和班里战友写了十八封信。这一封封信件,表达了他立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他在给连队党支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敬爱的党支部:离开连队二十多天,就好像过了好儿年。我人虽回到家乡,心却一直和你们在一起。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参了军,为的是保卫祖国,履行一个青年的义务,服役期未满怎么就中途离队?现在,敌人天天对我边境军民开枪开炮,部队需要人,我一定要返回连队,履行我没有尽完的义务……”
信寄出五六天,他等不及回音,赶到四十多里外的县城给部队挂长途电话,又去找县人武部、民政局,再三要求帮助他重返部队,他得到的却是劝慰和挽留。
回到家里,孟永安收拾自己的行装准备赶回部队。母亲、哥哥劝他,他听不进去,执意要走。“知子莫如父”,入党多年的父亲理解儿子,他对孟永安说:“去吧,家里的事你别担心,部队有部队的规矩,如果实在不收,你就回来,千万别瞎闹。”他把儿子送上了汽车。
孟永安昼夜兼程,下了汽车赶火车,到部队驻地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他又摸黑步行十多里地赶到了他的老连队。一踏进指导员的房门,他“扑通”一声跪在指导员的面前,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了下来:
“指导员,我回来了,我要当兵!”指导员被他的真诚感动了,当即召开了支委会,报请上级批准了孟永安的要求。
1985年8月,上级决定组建侦察大队赴滇参战。消息传开,孟永安在连队第一个写了请战书,但他不在挑选之列,但他硬是软磨硬缠,争得了上前线的资格。部队经过临战训练,开赴南疆。不久,连队逐步推进到一线阵地,孟永安摩拳擦掌,准备和敌人大干一场。然而,连队却决定让他到炊事班当给养员,把连队伙食搞得更好。开始他想不通:“我参战是为了报效祖国,当给养员怎么杀敌立功?”指导员张新奎再三做工作,使他明白了“连队一百多号人的吃喝是战斗胜利的首要保证”。他对指导员说:“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坚决执行党支部的决定,只要对作战有利,叫我干啥都行。”
1986年3月18日,孟永安所在连队在前沿对敌实施破袭战,歼灭敌军160多名。下撤途中,敌人炮火打燃了一大片两米多高的茅草,风助火势,刹那间方圆数公里的一片山林顿成火海。前沿阵地告急,要求组织人员接应。刚从县城买菜归来的孟永安,立即扛起担架,一口气跑了20来里山路,冲进火海。在二号区,孟永安一眼看见指导员张新奎背着伤员艰难地向外撤,他从指导员背上接过体重比他重50来斤的大个霍建平,背起就往外冲。当他第二次冲进火海时,头发和衣服全部烧焦,他昏倒在地。战友们一边喊着“永安,永安!”一边把他往下抬。他苏醒后,挣扎着从担架上滚下来,步履踉踉跄跄地又向火海冲去。
在四号区,他背起一个伤员往下撤,一条火龙袭来,他把战友推入一旁仅容一人的小土坑,自己却被火浪扑倒了。在硝烟大火中,孟永安发现距自己五六米远的地方躺着炊事班长曹光荣。他忍着剧痛,咬着牙关,拼命为班长扑打身上的火苗。这时,一股山风舔着火舌又向他俩凶猛扑来,两位战友你护着我,我护着你,紧紧抱在一起,被无情的大火吞没了……
孟永安,祖国的好儿子,人民的好战士,你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将热血洒在边陲,你在烈火中得到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