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17 11:30:02点击:
上川南抗捐军总司令孟光远,虽然离开人世已70多年了,但他的事迹至今仍在群众中传颂。尤其是王店、夹关、临济、道佐一带的群众,一说到孟光远,大家就会争先恐后地摆起来。他们各按各的意愿讲述,特别是摆到两摆“拦腰阵”时,简直是讲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那么,两摆“拦腰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33年6月26日,“上川南抗捐军总司令部”在王店正式成立,同时抗捐军镇压了当地几个罪恶累累的团总、恶霸。抗捐军的成立,既像黑夜的闪电,照亮了穷人求生的道路,又如晴天霹雳,震动着军阀政府的县乡政权。夹关区团总李明发对此十分惊慌,一面派人绕道飞报县政府,一面又战战兢兢地去向当时国民党二十四军驻夹关催捐逼款的王营长报告。
6月27日早饭后,王营长集合散驻在夹关附近的大约一连士兵,和李明发的区团队一道。由区团队走前面,从夹关出发,气势汹汹地向王店扑来。谁知,他们还未到王店,就遭到了抗捐军警戒的阻击。战斗一打响,区团就往后溃退,王营长则率兵前行,军队一冲上来,抗捐军的警戒就按孟光远事前的部署,佯装后撤。王营长见抗捐军边打边退,以为是抗捐军敌不过他这支正规军队,于是就更肆无忌惮地往前冲。当敌军冲得正得意的时候,抗捐军的伏兵便拦腰痛击。先前佯装后撤的抗捐军战土们,这时又生龙活虎般地向敌军返压过来。敌军在刹那间就接连死伤了10余人。恰在这个时候,白沫江两岸的山坡、地埂上,又出现了不少自发拿起鸟枪、长矛、大刀等各色武器前来参加战斗的群众。一时间,两岸喊声四起,火枪、雨炮齐鸣,打得敌军晕头转向。他们弄不清抗捐军有多少人马,而李明发的区团队又已不知去向,于是王营长便随着大部分溃退的敌兵向夹关龟缩,其余部分则散窜中锋、大塘、临济等处,然后连夜逃进了邛崃县城。
李明发、王营长被打败后的第三天,即6月29日,时任邛崃县长兼六县清乡司令的陈少夔(刘文辉部属,大邑人)外号“陈猫毛”,亲自带了约两个连的清乡军和200多名团防队,乘坐一抬轿子,小心翼翼地向王店开来。一到王店,抗捐军连一个影子也没有。于是他便坐着轿子直驱夹关。他在夹关台子坝召集乡民训话说:“本县长,此次专为王店的啥子抗捐军而来。有人说王店有好多好多抗捐军,那我沿途咋没碰见一个呢!我看即使有,亦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罢了。你们的团总报告说,抗捐军好凶好凶,我看纯属无稽之谈!大家不要听信刁民的蛊惑之言,还是以早完国课为是……”其实在台下的人群中,就有不少是抗捐军战士。这位县长兼清乡司令,满以为抗捐军已被他的威风吓跑了,殊不知抗捐军早已按孟光远的部署,伏兵于要路等待了。
6月30日,陈猫毛领着长长的队伍大摇大摆地由夹关返邛城。行至肖河坝,当陈猫毛的轿子刚涉到河心时,突然枪声大作,“活捉陈猫毛”的喊声四起。其轿前轿后的贴身卫兵,纷纷被抗捐军的排枪击毙。抬轿的轿丁一听枪声丢轿便跑,清乡军和团防队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打伤,大部分是一听枪声便惊惶逃窜。陈猫毛本人则是从落入水中的轿内爬出来,狼狈地溜到肖水碾龙窝内的水车下面藏起,直躲到天黑以后,才侥幸地只身逃脱。这两次战斗,便是被群众称誉的“孟光远两摆‘拦腰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