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13 11:30:03点击:
我家世居蒲江松华乡街上(一村)。我家是大家庭,从先祖父起,没有分家,直到解放。先祖父周光成,四子二女。鼎铭公居三,我叫三爸。谱名周伟勋。大伯父周建勋,字道隆,
民国初期曾任蒲江县团练局局长,县临时议会议长。三爸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在松华乡出生。自幼聪颖,才思敏捷。五岁就读于乡文昌宫私塾,诵读诗书过目不忘。八岁即能吟诗作文,塾师红笔圈点,惊夸不绝。十三岁考入蒲江县高等小学堂。1917年(民国六年),毕业后又考入邛崃大邑浦江联合中学(设在邛崃县城,简称邛崃联中)。在邛崃联中读书期间,酷爱文吏,博览古今中外文史名著。我在读高中时,整理家中藏书,曾见过三爸在邛崃联中毕业前后写的日记一本,里面有三爸写的古诗新诗,还有撰写的短篇小说和读吏随笔。日记里充满了三爸对清庭腐败、丧权辱国、列强侵略,外患纷争的愤慨和痛惜,也洋溢着三爸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好本领,报效国家的愿望和激情。
三爸在邛崃联中毕业后,目睹军阀混战,国事日非,立下报国救民建功立业之夙志,于1920年,毅然投笔从戎,考入刘文辉主持,设在宜宾的军官养成所。1923年,刘文辉除驻防宜宾一带外,又分兵同邓锡侯、田颂尧部共驻成都,成立“三军办事处”控制成都。三爸的族兄周岐夫(松华乡一村人)是刘文辉保定军官学校的同期同学,时任成都三军办事处交际处处长。三爸在军官养成所毕业后,经周岐夫介绍在成都三军办事处任副官、参谋。1927年,刘文辉部改编为第二十四军。三爸被调至第二十四军邓和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邓和字蜀才,第二十四军独立师师长,邛崃人)。1932年,三爸转人乡人李家钰为总司令的四川边防军,在师部军部任参谋副官。
三爸投笔从戎,原想报国救民,没想到反而充当了军阀混战残害百姓的工具,何去何从,很是苦闷。三爸在邓和部任军职时,通过师长邓和和族兄周岐夫的关系和当时任第二十四军整编第一师师长的张志和即有交往(张志和,邛崃人,任第二十四军整编第一师师长时,秘密加入共产党。张志和、邓和、周岐夫和刘文辉是保定军官学校同期同学)。1932年,“二刘大战”后,张志和离开军队,常住成都。时在李家钮部任副官、参谋等职务的三爸干的是交际联络后勤等工作,也常来成都(李家钰总部当时设在遂宁)和张志和过从甚密。在张志和的帮助下,三爸读了些进步书籍,思想受到很大启发,在苦闷中看到曙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家钰请缨杀敌,率部出川。三爸奉命为第四十七军军需补充作交际联络工作,留驻成都。(1936年11月李部整编为第四十七军)年底,经张志和介绍,三爸秘密会见中共地下党四川省委军委负责人车耀先,并持车耀先的介绍信,和邛崃联中同学王伯高一起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王伯高,邛崃人,曾任川军第二十八军团长,十二桥烈士)。1938年7月,学成毕业。毕业时,三爸和王伯高都曾申请参加八路军到抗日前线工作,但当时党组织认为三爸和王伯高都已年岁较大并有家室(当时三爸37岁,王伯高41岁)最好返川作抗日救亡高层统战工作。于是三爸返回成都。1939年夏,李家饪晋升为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三爸奉李家钰电召,回抗日前线总司令部。
1940年春,李家钰部奉命南渡黄河,担任灵宝至绳池的黄河防务,总部驻陕县。面对日寇,李家钰一方面要应付蒋介石的“防共反共”命令,一方面又必须和紧邻的朱德总司令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继续友好合作。三爸返抵总司令部后,李家钰即升任三爸为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副官长。1941年春,李家钰接重庆方面密电,国防部二厅将派一姓汤的特派员率四人来河南总部督察,目的是核查李部有无“通共容共”行为。李家钰对蒋介石在大敌当前,仍然坚持消灭异己,打击削弱非嫡系部队的作法非常恼火。为了抗日胜利,也为了自保,果断决定消灭这个特务组。李家钰把这个任务交给三爸,嘱咐要干得干净利索,上下不疑。三爸奉命后,挑选可靠的蒲江藉上尉戴明伦为助手,率一排精选的战士,在防区边沿灵宝县属的某场镇设卡“恭候”。一日下午,姓汤的率领4人,连司机共6人乘一军用吉普车到达。三爸以总部副官长身分代表李总司令迎接,并报告有小股日军侵扰,正清剿中,为安全计,今晚暂宿此地,明日拂晓护送去总司令部。当晚,在设宴款待时,将其全部杀掉,并速即率全排士兵乘车将6具尸体抛入黄河,然后回陕县总部复命。一月后,国防部二厅曾向当时驻洛阳的第一战区司令官卫立煌查询汤特派员下落。(李家钰部属第一战区)卫立煌和李家钰通电话后上报“未见汤特派员到达;最近李部防区常有小股日军侵扰,曾掳去我军政人员10多人,是否被掳受害,待查。”
1941年冬,李家任部东移,改守绳池—新安—孟津沿黄河防线。由于蒋介石的打击削弱非嫡系部队的方针,李部的军铜和械弹等军需物资的拨付,常受刁难。同时李家钰认为必须联络川军各部,捐弃前嫌,团结一致,才能抵制蒋介石的排挤打击。李决定在成都设立第三十六集团军驻蓉办事处。年底派三爸回四川主持其事,运筹协调各方,保证前线军需,并谋川军各部的通气和团结。第三十六集团军驻蓉办事处设在成都文庙前街85号,李家钰成都公馆的右侧,有前后2个大院,前院由连长卢联三率2个排驻守,三爸全家住在后院。三爸到成都后,利用其在第二十四军任军职时的老关系,迅速与时任西康省主席兼第二十四军军长的刘文辉沟通。并与当时住成都的原第二十四军师长邓和、张志和等取得联系,展开了“抗日救亡,上层统战工作”。当时,张志和任民盟四川省支部主任委员,邓和是省参议员。三爸利一用这些关系,以第三十六集团军驻蓉代表的身分,活跃于军政各界。1942年2月,经三爸策划,由张志和联系,刘文辉在重庆机房街会见周恩来,使对川康高级将领的统战工作由一般联系进入实际配合阶段。同年底,三爸赴雅安和刘文辉密商后,由张志和联系,经周恩来审定,中共南方局秘密派人携电台一部,潜藏在雅安刘文辉的一旅司令部内,一直工作到解放。三爸在成都的这段时间,还大力协助张志和,动员爱国民主人士加入民盟。三爸的好友十二桥烈士、曾同赴陕北学习的王伯高,就是在这段时间成为民盟战士的。
三爸大半生是在军队中渡过的。军旅生涯,戎马倥偬,但仍然苦读不懈。当时南京的陆军大学是军队的最高学府。三爸曾几次申请入陆大学习,均因军务不能脱身,未果。(陆军大学每年各军有保送名额)于是,三爸购买陆军大学将官班的全部教材自学。这些教材,装了几个箱子。我在整理家中藏书时,出于好奇曾经抽阅数本,每本上都有三爸的批注和圈点,可见三爸自学之刻苦认真。1939年,三爸赴抗日前线前,因不便携带,把读过的书托运回蒲江家中收藏,我见过的有全套明史、清史、资治通鉴和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的著作。三爸对子侄辈的读书升学非常重视,常给我们下一辈讲:古时候是学得惊人技,售与帝土家。现在要学好新科技,为民报国家。三爸的姐姐,我的刘娘,家贫,有三个儿子,老大我家供给已在四川大学读书。老二、老三小学毕业后,刘娘怕增加我家负担,不好再开口,令老二辍学务农,老三:降送去学理发,谋生糊口。三爸从前线返川知道此事,很生气,责怪刘娘目光短浅,误了儿子的前程。立即叫当时正在乐山牛花溪中学任训育主任的我的大哥周仁楷将刘娘的老二、老三带到牛花溪中学从初中开始继续升学。解放后,老二高中毕业参加教育工作,曾任青龙小学校长,老三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在省文联工作。三爸住成都时,对当时在成都读书的我家下一辈,管教督促很严,每学期的学习成绩,升学考什么学校,都亲自过问。迄至1949年,我家下一辈除年龄尚小,在读小学初中的以外,高中毕业的6人,全部均考入大学。
1943年秋,三爸赴西安找军政部后勤司令和第一战区西安办事处负责人,催拨军需物资。在西安住了2个多月,完成任务后,接到李家钰“速返总部”的电令。年底,三爸即由西安返抵驻河南新安的李家钰总部。1944年5月,洛阳会战开始,第一战区司令官蒋鼎文判断指挥失误,又率先西逃,群龙无首,各部队失去统一指挥,各自后撤。在西撤途中,在翟涯(一小地名)李家钰与撤退诸将领会晤,被公推指挥友军西撤,并主动承担后卫掩护任务。S月21日,李家钰在指挥所部掩护友军撤退时,在河南陕县秦家坡遭日寇伏击,李家钰和一直伴随着他襄赞戎机的三爸同时壮烈殉国。三爸时年43岁。
1944年6月,在蒲江县松华乡家中,为三爸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当时送挽联祭幛、致唁电的有四川省主席张群,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等政要。挽联中有两副嵌有三爸名字“鼎铭”、“伟勋”的,印象较深,联文是:“鼎悲一跟,铭记千秋”、“伟绩著秦坡,勋猷光史册”。当时的四川省政府向三爸的家属颁发了抚恤令,每年由蒲江县政府按将官级抗日殉国将士发抚恤金。
1986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证书,追认三爸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