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27 11:30:02点击:
洒尽一腔热血 唤起民众抗日
——记庄国瑞烈士
刘在明
1940年春天,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入侵胶东,地处胶东腹地的莱阳县,更是腥风血雨,一片白色恐怖。国民党投降派赵保原一次就同时杀害我南海特委和莱阳县委的两位军事部长。其中一位就是莱阳早期的共产党员、莱阳县第一支抗日武装的创始人和领导人、南海特委军事部长庄国瑞。
人小志大
庄国瑞,原名庄有庆,曾用名庄扶吾。1904年3月17日出生于莱阳城西任家疃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庄家世代以种地为生,祖业留下的几亩薄地几乎难以维持全家人生活。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其父庄之栋万分着急,因自己饱尝封建势力的欺凌压迫,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们念书识字。于是,倾其所有,把他送到了本村的私立小学读书。庄国瑞不负父望,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接着升入高小,继续攻读。父亲见庄国瑞懂事用功,满心欢喜。但随着时局的变化,家中越发入不敷出,父亲庄之栋整日为孩子们的学费发愁。经过苦思冥想,他筹措了二升麦子作本钱,推磨开锅做火烧卖,以微薄的收入供孩子们读书。
庄国瑞随着年龄增长,已虑世情。晚上,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心想,父母为了供自己和弟弟上学,竭尽心血,累断筋骨,村里还有更多老百姓的孩子根本就没钱上学。为什么穷苦人没有地种,没有饭吃,没有学上,而地主富户自己不劳动,却整日穿金带银,游手好闲,横行乡里,世道太不公平了!一次课堂上校长探讨学生的志向问:“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多数同学吵吵着回答:“念好书,当大官,出人头地。”而坐在后排的庄国瑞开始默默不语,待大家一阵吵嚷过后,举手站立说:“老师,我长大以后要像您一样当教师,教穷苦人的孩子识字懂道理,以实现您对我们的‘救民救国,为劳苦大众’的教导。”庄国瑞的回答使校长出乎意料,心中暗暗钦佩:“真是人小志大,与众不同。”高小毕业后,庄国瑞于192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济南第一师范学校。
投入革命洪流之中
庄国瑞来到省会济南,看到城市资本家剥削工人比农村地主压迫农民更烈,所以他在第一师范读书,除渴求书本知识外,还特别关注时事政治,一心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主动与进步师生交谈,还经常接触社会。一师是山东早期的共产党员邓恩铭所在的学校,因此,校内经常流传着《山东劳动周刊》、《晨钟报》等进步报刊,庄国瑞争相阅读,从中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随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北伐浪潮兴起,山东军阀张宗昌见日暮途穷,愈加倒行逆施,疯狂镇压群众的革命活动。庄国瑞和同学们再也不能安于学校静心读书了,他们纷纷走上街头,加入到反帝反封的游行行列。1925年夏,他和几个同学认真阅读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和对三民主义的解释并一起加入了国民党。翌年初,为发动工农迎接北伐,他受省党部派遣,返回家乡莱阳以第二小学为基地开展活动。此时,他结识了自济南潜回原籍莱阳水口村的共产党员宋海艇。通过交谈,他第一次听到了不少有关共产党的主张和共产主义理论,经过对比分析,认识到共产主义较三民主义更富有革命的彻底性,因此,他非常向往共产党,非常想为革命做些事情。
1926年夏,庄国瑞回到济南,并考入山东省立大学法律学系,一方面继续深造,一方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他和李林等人组成活动小组多次去鲁丰纱厂、铁路大厂等开展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募捐接济失业工人;支援青岛等地工人罢工运动;带领工人、学生走上街头,高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张宗昌!”“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口号。庄国瑞苦苦地追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执着地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潮中。但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彻底失败,革命形势遭到沉重打击。庄国瑞便于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后退学回到了家乡。
经过反帝、反封建、反军阀革命斗争的洗礼,庄国瑞逐渐成熟起来,他要在自己家乡唤起劳苦大众共同闹革命。他通过关系寄身于国民党莱阳县政府任职,利用合法身份的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他冷静地思考一番,广大农民之所以世世代代当牛做马遭受压迫剥削,主要因为一是没有文化,愚昧落后;二是被封建迷信捆住了手脚,毫无反抗精神。因而他决定首先在全县掀起“拉庙兴学”,破除迷信,大肆兴办学堂的浪潮。他骑着车子到处联络国民党的左派和志同道合的老同学,一起撒传单、贴标语,到处宣传演说。他在莱阳城、水沟头等大集上设坛演讲,以自己的亲自经历,揭露控诉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人头落地、血流成河的济南“五三”惨案,激起民众的极大愤慨。在庄国瑞的带领下,全县多数村庄拉了庙办起了学堂,使许多贫苦人家的孩子上了学,念了书。同时他对莱阳的整个教育事业亦很关心,善于发现支持学校中的一些进步活动。1930年,莱阳中学的师生因校长贪污而闹学潮,他多次去校视察,支持学生成立自治会,有组织地向县长、向省教育厅视导员控告校长的罪行,迫使省、县当局接受了师生的呼吁,将校长撤职,使学生斗争取得胜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庄国瑞忧心忡忡,他不顾个人的安危,积极带领莱阳中学和莱阳乡师的学生自治会发起抗日救亡活动。两所学校的师生走出校门到城乡搞宣传,又得到数十处高级小学的响应,抗日的浪潮轰动全县,因而引起了国民党莱阳当局的惊慌。因庄国瑞经常以左派面目出现,风风火火地到处点燃革命烽烟,全力支持甚至直接参加各种宣传活动,所以受到国民党当局和右翼分子的仇视嫉恨,遭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迫害打击,使他在斗争实践中越来越看清国民党的腐败反动。于当年末,他毅然退出了国民党。
为共产主义奋斗
1932年春,庄国瑞被聘为李格庄高级小学校长,潜心于教育事业。在较长时间的革命活动中,他与莱阳的一些地下共产党员经常联系,莱阳的党组织也早已注意到莱阳县伪政府内这个年轻的左派骨干,经过地下党组织的商讨认为,可以发展为我党的骨干力量。不久即由谢明钦、战倬云介绍庄国瑞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认真钻研马列主义理论及共产党的纲领,树立起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远大目标,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此间,他除自己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向导》等著作,还把革命理论糅合到教学中去。他广收贫苦学生,结合农村的阶级压迫和当局的腐败现象,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为革命培植了一批后备力量。他白天在校内教学,夜间便与左友文、李云锡等共产党员,以教师的合法身份到周围村庄开办农民夜校,在教识字学文化的掩饰下,宣讲共产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唤起农民大众觉醒,还从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建起了党的组织。1933年,他和梁辑卿、王军光等组成西南部区委,领导这一地区的革命斗争。同时,庄国瑞还暗中指导着莱阳西北部刘恒山、王子芳、赵恒坤等组织领导的游击队,与敌人开展夺枪、除霸、袭击反动势力等武装斗争。为发展壮大武装力量,他不仅献出自己家中所有积蓄,还说服其岳父李国志老人捐出一些钱财购买枪支。
随着斗争经验的丰富,加之他善于广泛结交有志之士,庄国瑞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1933年冬,他和左友文、战倬云到城北活动,在苇夼被敌人发觉遭到袭击,被迫退回到南墅一带,敌人也随后尾追过来。急中生智,他们潜到了唐家庄国民党的伪区长刘英臣家中,并通过说服教育,刘将两支匣枪献出用于革命活动。
1934年2月17日,县委军事委员贾丕钦被捕叛变,带领“捕共队”到处搜捕我地下共产党员。23日,党组织通知庄国瑞,敌人将去李格庄高小。接到通知后,他临危不惧,首先通知党员王海山等马上转移,同时抓紧时间销毁一切机密文件,然后才机警地逃出学校,逃过一劫。此时,莱阳城里一片白色恐怖,多数同志转移外地,庄国瑞亦于夏季带领妻儿到了青岛。经人介绍在四方小学任训育主任,并继续进行革命活动。随后莱阳遭通缉的不少地下党员亦相继潜来青岛,他的家成了我党地下联络站。同志们不仅吃住在此,有的连路费也是由庄国瑞准备。每月十几元津贴,实在难以应付,夫妇俩便紧衣缩食,买橡子面、豆腐渣充饥。为了在困境中坚持地下斗争,庄国瑞将全部收入用以活动经费,还动员妻子李仁秀将娘家陪送的一点嫁妆钱也拿了出来。在青岛这个城市里,形势比较复杂,随时都有暴露和被捕的可能。一次莱阳在青8名党员的合影意外落入青岛警察局长手中,组织委派庄国瑞要千方百计赶在敌人行动之前,将照片从敌人手中抢出来。庄国瑞心急如焚,坐立不安。谁能钻到敌人的心脏里,靠近警察局长呢?经过冥思苦想,他找到了王子芳在青岛纱厂上工的妹妹王瑞兰,二人精心策划,终于巧妙地将照片从敌人那里夺回,保证了8名同志的生命安全。
1936年9月26日庄国瑞外出活动,夜晚回家途中被坏人跟踪遭到逮捕。敌人从一些可疑迹象分析,认为抓到一名“要犯”,被押到济南。庄国瑞凭着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钢铁意志,经受住敌人多次刑讯考打,未暴露半点党的机密。他虽身陷囹圄,但仍秘密联络狱中党员,组成临时组织,与敌人展开斗争。借探监机会,外面党组织将指示写成纸条,做在烧饼中传入狱中。如此监狱内外保持联系,直坚持到抗战。
武装抗日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庄国瑞获释,便急速奔返家乡。此时,莱阳的抗日形势也异常高涨,庄国瑞和同志们一起发动全县共产党员、进步师生、爱国人士等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救国斗争。首先,成立了民先组织。他和张子明、张益民、李佐民、崔涛等民先队员,到集市街头演讲、贴标语、撒传单、宣传民先的性质和任务,号召民众参加民先,团结起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他的宣传鼓动下,不少思想进步的青年和有识之士登门求教,共同探讨抗日救国之路。所以,他家一时成了莱阳抗日活动的中心之一。莱阳西部村庄的民众在短时间内即被发动起来,形成了“家家有民先队员,村村有民先组织”的生动局面。
1937年12月,按照省委的指示,重新组建了中共莱阳县委和民先莱阳县队部,庄国瑞被推举为县委军事部长。随后,他积极活动,组建抗日武装。与张子明、刘恒山、王子芳等人一起想办法,搜集到短枪4支和部分手榴弹等武器,组成了一支抗日游击小组。翌年2月15日,县委决定正式建立抗日武装。当天傍晚,他将有关同志召集到自己家中,连夜研究落实县委的决议。经过集思广益,成立起由庄国瑞负责,张子明、宫维桢、刘恒山、王子芳、林子彬、牛绍文、张尧民等十几人参加的抗日游击队,对外称民先武装宣传队。接着他和刘恒山、王子芳等4人骑上自行车,带上宣传单到各地串联。他们奔波半月余,巧妙地躲过敌人的关卡封锁,周游全县一圈,既宣传了县委会议精神,又掌握了全县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庄国瑞带领武装宣传队经常到农贸集市上做宣传,耳闻目睹国民党地方当局设置的牲畜交易和猪羊屠宰等税收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对发动民众抗日是一大障碍,他们决定领导群众进行抗税斗争。楼霞解家村一位姓邢的农民到南马庄集上买牲口,在交易中所得的钱被税役敲诈去一半,牲口买不成,还挨了打。老邢找到民先要求为其撑腰。庄国瑞听后非常气愤,带着刘恒山、王子芳等队员来到骡马市,观察一下情势后,4人耳语一阵各自散去。庄国瑞在远处高坡上瞭望周围动静,刘恒山混在人群中监视敌人,王子芳等进入牲口市佯装买牲口。税役看到后,野蛮地上前强行征税,并满口恶语骂骂咧咧。3个队员一起推翻其桌子,砸劈板凳,将其税章税单踏在脚下,把其强行所征收的税款全部退还给群众。这时庄国瑞赶了过来,对税役狠狠地教训一顿,严正指出:“现今大敌当前,全民一致团结抗日,你们却乘机大发国难财,实属破坏抗日之行为!如若再犯,我们山东农民抗日救国会莱阳分会将严惩不贷!”吓得税役连连认罪求饶。这次行动,为民声张了正义,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
1938年,日本侵略者为及早在莱阳建立伪政权,派遣一特务机关长率一翻译乘车到阳城劝降,因受到莱阳当局的冷落,只好顺原路返回。路过孙受车站时,被站长于升远,站役张广义热情迎入室内,二人百般殷勤,极尽献媚。日本人通过翻译知于、张均加入了维持会,大为高兴,称赞他俩是“大大的良民”,并委任站长于升远即为莱阳县县长。日后消息传到县委,大家非常气愤,决定严惩为日本鬼子卖命的汉奸走狗。2月22日,庄国瑞带领张子明、刘恒山、王子芳前往孙受站,不巧站长于升运因事去了烟台,没有抓到,便传来站役张广义责问,在问清事实真相后,当场捆住张广义,庄国瑞对众宣判其“引狼入室,卖国求荣”的汉奸罪行后,就地正法。然后捣毁了站房,将车站的钱钞物资分给了贫困百姓。这次锄奸行动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县,吓得各处的汉奸不寒而栗,老百姓却高兴地赞扬:“武装宣传队确实是抗日的,不图钱不为财,专打日本汉奸反动派!”
夏格庄截车杀鬼子
为团结各界共同抗日,县委决定与国民党莱阳党政军等上层人物进行联络,以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凡此任务,多是庄国瑞出面。1938年初,他们想尽办法先说服了卢西乡校校长王鲁风共同抗日。2月份,为防御青岛日军对莱阳进犯,县委研究立即与夏格庄乡校联系,军民联合守卫莱阳西南前哨。2月19,夏格庄逢集,庄国瑞偕张子明、崔涛3人来到夏格庄分校会见了校长葛子明。庄国瑞对刚调来不久的葛子明说:“葛校长,听说您是为了抗日主动申请调来莱阳西南前哨的,您这种忧国忧民、勇负抗日重任的高尚行为,赢得全县民众的一致赞誉。”“那里,那里,抗日救国匹夫有责么!”葛子明满脸笑容地回答。在此和谐气氛中,庄国瑞抓住时机转入正题,说出奉民先县队部之命,特来与分校联系共同抗日,经商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庄国瑞等3人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大集上,分头展开“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旗子宣传抗日救国,赶集的人们被吸引到他们周围听其演讲。约10时许,青岛日本丰田纱厂厂主丰田(日特)等5人,乘车自即墨方向驶来。车到谓田村前时被发现,有人立即用电话报告了葛子明,葛一时拿不定主意,便速派士兵到集上请回庄国瑞3人商量对策。庄国瑞等果断表示一定要打,并率先向村南公路上跑去。葛子明见此情况,只好派了两个班的兵力随后前往。须臾,一辆飘着日本旗的小汽车徐徐开了过来,他们3人站在路中挥动手里的小旗勒令停车,车尚未停稳,3人一齐冲了上去,庄国瑞和崔涛同时打开前后车门,各自揪下一个日本人。隐蔽的乡校官兵见状也蜂拥而上,拖下车上其他敌人缴了他们的武器。民先队员同分校官兵一起押着狼狈不堪的敌人及车辆回到了分校。经过商议,决定就地处死,并将日特的尸体拖至村西古庙连人带车填入枯井中。通过这次打击日特的行动,民先队员和乡校官兵共同揭开了莱阳抗战的序幕。
发动武装起义
按照上级指示,在胶东特委政治特派员宋竹庭的帮助下,莱阳县委以武装宣传队为基础,于1938年3月11日在河崖村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莱阳武装起义,建立起“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九大队”。庄国瑞任大队长,张子明任政委,宫兼三任副大队长,下设三个中队。在河崖村西古庙里举行的建立仪式上,庄国瑞激动地对大家说:“自今天起我们就成为抗日军人了。军人要讲团结、守纪律;军人打仗要勇敢、不怕流血牺牲。希望大家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杀敌灭寇,誓死保卫国土,决不辜服父老乡亲的期望……”全体战士和在场围观的老百姓报以热烈掌声。队伍初拉起来,刚拿起刀枪的农民难免自由散漫,纪律松弛。针对这些情况,庄国瑞及时整顿队伍,严明纪律。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后,这支队伍军风端正,与民共苦,深受民众爱戴,群众赞颂说:“自古常言‘兵匪一家’,现今八路军却是‘军民一家’,有这样的军队,中国何愁没有希望!”九大队的军风声望传遍四方,不仅一些农民、教师、学生纷纷参军,楼霞的一支地方武装和招远的“白旗会”也慕名加入到九大队中来。仅月余时间,起义军就发展到150余人,拥有长短枪60余支及其他武器,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4月中旬,九大队接到胶东特委和三军总部关于北上黄县接受统一整编的命令。临行前召开大会,庄国瑞对全体战士进行动员:“同志们,我们是老百姓的队伍,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和民众搞好关系,联合一切革命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战胜利!”会后队伍整装上路,他们高举军旗,一路行军,一路宣传,于5月下旬胜利的到达目的地。九大队先是与黄县的一支地方武装合编为二十四大队,庄国瑞任副大队长,后又在姜家店与黄县的三军三大队合编为第四路,简称“三军四路”。合编过来的其他部队虽然武器充足,但士兵政治素质较差。庄国瑞一方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军纪军规,违犯者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开除。因而很快改变了军队面貌,使抗日武装牢牢地掌握在人民军队手中。8月12日,三军与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合编,三军四路编入六十一团。9月18日在掖县沙河镇召开纪念“九·一八”大会上,按上级指示,三军改称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此间庄国瑞先后任六十一团营长、团长,兼任掖县县委军事部长、县大队政委等职。他率领部队参加过掖县沙河镇、蓬莱花家等多次战斗,作战中他指挥果断,英勇善战,充分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进入1939年,五支队急需扩充兵源。为此庄国瑞奉命到地方,以南海特委军事部长的身份,陆续向胶东部队输送了数百名战士,为抗日游击大队的扩军作出了重大贡献。年末,胶东特委又派他与袁超、乔天华等同志到昌邑一带开辟根据地,组成高(密)、昌(邑)、平(度)工委,庄国瑞任工委宣传部长等职。
英勇献身
1940年春,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投降派赵保原部活动最为猖狂之时,庄国瑞奉五支队总部命令,来南海东部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游击队,进行武装斗争。4月初的一个傍晚,庄国瑞早早吃过晚饭,车子上带着一个用红包袱裹着的蓆制盒子趁夜出发,与另一同志装扮成走亲戚的样子,深入到莱阳东南乡敌占区执行任务。次日,在从姜瞳继续向东南活动时,走到高格庄与羊郡之间同国民党四区队相遇,遭到盘查。幸好区队中有他的一个学生,从中极力掩护并暗示他迅速离去,后终被匪徒报告敌区署,敌区长王文峰遂派人随后追赶,庄国瑞等行至莱阳边境的小滩村时不幸落入敌手。
赵保原早就闻知庄国瑞的胆识才略,如获至宝。他喝令左右为庄国瑞解绳松绑,亲手侍坐献茶,装作一副假仁假义的模样说:“久仰,久仰,国瑞兄,我早就想请您到这里来,咱们……”赵保原一句话没说完,庄国瑞已识透敌人的卑鄙用心,厉声斥道:“呸!你算什么人,有何资格与我称兄道弟?”赵保原皮笑肉不笑地继续说:“那好,不称兄弟交个朋友吧!我赵某是闻名的爱才之人,只要你归顺于我,旅长、处长凭你选择。”庄国瑞气得拍案而起,指着赵保原疾言厉色吼道:“我庄国瑞自幼立志报国,自参加共产党那天起就没想另走他路,岂能与你们这些民族败类同流合污?……”赵保原被骂得凶相毕露,命打手们施以重刑。皮鞭、铁棍、压杠子、吊梁头、灌辣椒水、坐老虎凳……但庄国瑞宁死不屈,始终未透露我党半点机密。赵保原恼怒至极,瘫软在椅子上。
1940年5月11日,天低云浓,凄风呜咽,万恶的敌人要下毒手了。刑场上并排着两口刀,令人毛骨悚然。几名共产党员被押赴刑场,庄国瑞走在最前面,只见他身戴镣铐,步履蹒跚,却昂首挺胸,浩然正气。他环顾左右,恋恋不舍地辞别乡亲,然后双手举过头顶,振臂高呼:“打倒投降派!”“中国共产党万岁!”……英雄时年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