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出生入死保护人民

更新时间:2022-12-30 11:30:08点击:

出生入死保护人民

神出鬼没打击敌人

——记山东民兵英雄张秀海

刘惠基 赵建华

张秀海同志原为沂水县五区东河村人(现属沂南县大庄镇),出生于1918年7月。父亲张桂田是个老实憨厚的庄稼人,靠给地主朱怀忠当长工过日子。母亲李氏给地主家办饭当“奶妈”,用奶水喂养地主的孩子,为的是换取一点点粮食。小秀海出生不久就饿得面黄肌瘦。

秀海七八岁的时候便随母亲四处讨饭。一个寒冬的下午,母子俩路过莪庄一户大地主门前,地主家的小孩见秀海穿得破烂不堪,骨瘦如柴,朝他扔雪球寻开心。秀海气愤极了,跳上前去,摔倒其中一个,举起拳头便打。地主家的大黄狗忽地蹿到秀海身上,将他的腿咬得鲜血直流。秀海虽然疼痛难忍,但他吞下眼泪,从此,仇恨的种子埋在了他幼小的心田里。

秀海10岁的时候,看到富裕人家的子弟读私塾,羡慕极了,他多么渴望自己也有机会读书识字啊!他缠着爹娘送他上学。父亲对他说:“学校是给主家开的,咱穷人家没钱,上不起啊。”秀海不听,被父亲打了一顿。从此,秀海就跟着大人下田干活,生性聪慧的他不忘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村里有个老伯会背“三字经”、“百家姓”,他就恳求老人教他。老人教得耐心、秀海学得用心,时间不长,他也会背了。

有一次,秀海伙同几个伙伴去大庄镇赶集,见一耍武艺的老艺人,刀法纯熟,不胜羡慕 回家后,便找铁匠赶做了一把大刀,刻苦练习,以备来日之需。

1939年冬,共产党的山东纵队八支队工作团进了东河村。张秀海高兴极了,他和全村老少一起敲起锣鼓欢迎。

工作团一进村,就组织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反奸除霸的运动。张秀海在工作团的启发教育下,思想觉悟提高很快。他积极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主张,并在工作团的领导下,带领群众与恶霸地主做斗争,迫使他们老实守法,交出了枪支。

1940年春,张秀海经梁发玉、朱树月介绍,郑重地在党旗下宣誓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这个穷苦出身的青年在斗争的磨炼中,成长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这年冬天,共产党领导建立了沂南县政府。翌年春,在土山区武装部的支持下,东河村成立了民兵游击小组。当时这个小组只有1支长枪和4颗手榴弹。在张秀海的组织发动下,游击小组迅速扩大到30多人,并成立了民兵队,张秀海任民兵队长。他经常带领民兵站岗放哨,传送情报,埋地雷,寻机袭击敌人,使民兵成为一支非常活跃的抗日力量。

1941年5月,日寇对我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他们到处设据点、建岗楼,以分割和封锁我抗日根据地。沂河以东的刘家店子、河阳、葛沟一带据点林立,疯狂的敌人到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一些汉奸也狐假虎威,经常窜到附近村庄,敲诈抢劫,奸淫妇女。张秀海同志对此十分愤慨,暗下决心,一定狠狠打击这些强盗。

一次,张秀海手提竹篮,身披蓑衣,腰夹菜刀,在庄头菜地里假装拔菜。一个汉奸小队长哼着淫秽小调,带着醉意踉踉跄跄地走过来,翻他的篮子,又要叫他带路。张秀海乘机拿起菜刀朝他砍去,只听“咔嚓”一声,汉奸脑袋迸裂,倒在血泊中。张秀海缴获步枪1支。两天以后,他用同样的办法,又干掉了一个汉奸。两次锄奸成功,鼓舞了游击队员胜利的信心,也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从此,零星敌人再也不敢轻易出动骚扰民众。

同年秋天,驻河阳街的日寇经常渡过沂河,进行扫荡。张秀海便带领民兵炸桥破路、割电线、埋地雷,趁机袭击敌人。到了腊月,河水冰冷,敌人不便过河,便强迫群众搭木桥。木桥刚刚修好,晚间便被张秀海带领的民兵拆除。他将桥桩和桥板变卖,缓解民兵生活困难。敌人对此十分恼怒,他们一天三次包围东河村,企图活捉张秀海,无功而返。敌人无奈,便又将他的房屋财产全部烧掉,并下令:“谁能把张秀海交出来,赏给他300万元。”觉悟了的百姓识破敌人的伎俩,敌人再一次枉费心机。

敌人是不肯就此善罢甘休的。1942年9月,他们对东河村进行疯狂报复,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并在附近的司马村和白石埠安设临时据点,加强对东河村的控制。一天,敌人把东河村的男女老少赶到村外,逼他们说出秀海的真实身份和游击队所在地。群众没有向他们吐露半点消息。丧心病狂的敌人终于下毒手了,有8名群众死于敌人屠刀之下。为了掩护自己的武装力量,英雄的沂蒙人民至死也不向敌人屈服。远在十几里外的张秀海和他的民兵队听说群众遇难,火速赶回,和敌人激战12小时。鬼子伤亡惨重,狼狈逃窜。就这样,张秀海带领民兵与日寇汉奸作战300多次,缴获了大批武器、粮食、布匹等,打击了敌人,壮大了人民武装,保卫了家乡。

1942年一天,张秀海带领30多名武装队员驻扎在交良村。刘家店子敌人据点的汉奸队长王某得悉后,夜间带领50多名伪军去交良村包围袭击他们。伪军正在向武装队员住处东面高地靠近时,被张秀海察觉。他马上叫醒队员,指挥大家沉着应战突围。就在敌人来到门前的一刹那,张秀海提着枪,机警地带领大家悄悄地顺着墙根跑去,冲出了包围圈,迅速登上村北高坡,做好战斗准备。敌人摸到房门口时,室内已经空无一人,心知不妙,拔腿就跑。张秀海带领联防队员向敌人猛烈射击,直逼他们逃回据点。

此后,张秀海经常带领队员插到敌据点附近,阻击外出骚扰的敌人,使敌人昼夜不得安宁。他还多次填平河阳据点的封锁沟,割断葛沟据点的电话线,甚至把日伪刚到店子建起的炮楼一把火烧光。有时,他和队员们到敌人炮楼下对话,对敌人进行瓦解工作。

1942年夏,张秀海响应政府劳武结合的指示,带头成立变工组,肩扛锄头,身背大枪,积极组织生产。翌年闹春荒,他和12名队员的家中都发生了困难,大家的思想有些波动。张秀海一面鼓励大家振奋精神,克服困难,一面组织队员到敌人据点运木头换钱。在其亲自带领下,全队在一个晚上就扛出木头1.2万余斤,变卖后解决了大家的生活困难。全体队员高兴地唱起了歌:

没有吃,

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

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1943年春,鲁中军区决定调沂南县一个民兵连,配合正规部队到临朐参加讨伐伪军吴化文部的战斗。张秀海得知后,立即赶赴军区司令部,要求参战。军区首长见他决心很大,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任命其为一排一班班长。在沂水县朱蔚召开的战前动员大会上,张秀海代表全体民兵表决心时说:“在沂南县,我们没有配合正规部队打过仗。这次我们参加讨吴,感到十分高兴,保证部队打到哪里,我们民兵就冲到哪里。”鲁中军区武装部部长赵西存对他这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进行了赞扬。在两次讨吴和三次讨厉文礼的战斗中,张秀海带领民兵紧跟部队,担负着拆除围墙、毁桥破路、围歼打援等任务,表现得英勇顽强。同志们对张秀海佩服有佳,连连称赞:“和老张一起打仗不会吃亏。”

1944年8月2日,山东军区在莒南县坪上镇召开战斗英雄大会,张秀海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军区首长把立功大红花亲自戴在他的胸前,号召部队和山东人民开展向张秀海学习的活动。同年冬,鲁中军区在南栗沟召开英雄大会,张秀海被评为“民兵英雄”。他谦虚地说:“我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得贡献太少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这激励我今后英勇杀敌,早日把日寇赶出中国国土,把汉奸卖国贼消灭掉。”

1945年秋,张秀海同志调任土山区武装部长兼沂河联防队长,负责北至苗家庄南至高家黄疃长达20公里的沂河联防任务。

1946年12月12日,蒋介石嫡系部队二十六师及第一快速纵队从峄县北犯临沂。此时,张秀海同志任沂南子弟兵团第一连连长,奉命攻打台儿庄以北12里的石佛寺的敌人,并全力坚守苍山卞庄东面一座大桥。这座大桥是交通要塞,我军主力战略转移需要从桥上过,蒋军向临沂进攻也要从桥上走。因此,保住大桥,既能让我方部队安全通行,又能阻止敌人前进。为了完成这一项艰巨任务,张秀海会同“高金飞行爆炸神枪射击大队”的高运成和金维三同志彻夜不眠,研究制定作战方案,并率部队开赴桥头,严阵以待。凛冽的北风夹杂着雪花疯狂地向人们扑来,不少队员身着单秋衣,非常寒冷。看到这种情景,张秀海便把身上的薄棉袄脱下来,送给衣服单薄的同志穿。衣服传来传去,最后还是传到张秀海手里。就这样,张秀海和他的队员们团结奋斗,在暴风雪中坚持了一星期。

第八天的中午,风停雪霁。敌人的坦克从西南方向开来。他们一到卞庄,先派出一支队伍抢占东面的塔子山,还未走到山顶,就遭到了我方埋设的地雷轰炸。山下的敌人听到地雷响,以为高处有我部队狙击,便集中向山上开炮。炮弹引发了更多的地雷,地雷带动了飞雷,弹片像雨点一样落向敌人阵地。敌人知道中了计,转过头来朝桥头猛扑,刚到河边,又遭到轰炸。张秀海命令爆炸组乘机拉了导火线,随着一声巨响,桥梁炸断了。敌人的坦克面对“断桥”束手无策,尾随在坦克后面的步兵,妄图涉水冲过桥来,又被高运成、金维三射击组的火力严密封锁,只好缩回老巢。几经回合,张秀海和他连队的战士,阻击了几十倍于我之敌,掩护了部队的顺利转移。

1947年1月,蒋介石不甘心全面进攻解放区的失败,派遣整编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等部队从鲁南峄城、太子堂向东北方向进犯我解放区,企图占领临沂。我华东人民解放军决定狠狠打击来犯之敌。

张秀海和其他几个连队接受了紧急任务,要迅速炸毁临沂城西南几十华里之外的所有桥梁,切断东犯之敌的退路,把敌人一网打尽。战斗任务一宣布,队员们高兴得跳了起来。张秀海带领大家带足炸药,做好准备,连夜赶到目的地,一夜之间炸掉桥梁30多座。进犯的蒋军在我军炮火的猛烈攻击下,溃不成军,向南奔命。战士们如猛虎下山,有的爬上坦克车,将手榴弹送进车内;有的用枪逼着坦克里的敌军投降。敌人的坦克、汽车想夺路而逃,结果都陷进河床黏泥里,动弹不得。战后,陈毅同志曾题诗一首:

快速纵队走如飞,

印缅归来自鼓吹。

鲁南泥泞行不得,

坦克都成废铁堆。

经过激烈战斗,我军全歼敌二十六师和快速纵队。张秀海连队在这次战斗中英勇配合解放军作战,全连无一人掉队,光荣地完成了任务。

战后,山东军区、鲁南军民在临沂的九曲店召开的祝捷大会上,军区首长宣读了对张秀海同志的嘉奖令:“由于该团某连连长张秀海一贯表现积极勇敢,历次带头完成任务,使该连成为团的突击连。给在该团所担负的各种任务中着起重要保证作用的张秀海同志,记特等功一次,并奖给‘飞机奖章’一枚。”此后,在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张秀海和他的连队一直跟着九纵一师搞火线抢救,因战绩突出,由第三野战军批准,先后记一等功两次。

1947年春,国民党重点进攻鲁中沂蒙山区。敌人在河阳街安设据点,占领沂河以东地带,“还乡团”活动异常猖獗。河西则为解放区,两军隔河对峙。张秀海民兵联防队坚持河防斗争,他们主动配合高运成民兵队,在土山、铁山两区沿沂河40公里的河防线上,团结群众,与敌人展开激战。张秀海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地沿河崖检查岗哨、布置兵力,使敌人不能向西跨过沂河一步。他还经常带领民兵越河袭击敌人,使敌人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自6月至12月中旬,张秀海率队作战50余次,毙伤敌团副营长以下官兵299名,俘敌副官等8名及“还乡团”团员90名,缴枪数支,割电线90多公斤,解放被押的群众200余名。

有一次,驻扎在河西砖埠的“还乡团”窜至土山一带抢掠。敌人刚进土山庄,张秀海即率民兵队对其猛烈开火,打得“还乡团”措手不及,弃尸丢械狼狈窜回河东,不敢再留在砖埠据点了。

还有一次,敌人组织70多人企图渡河抢粮。一个敌方军官正用望远镜向河西瞭望,被张秀海民兵队员陈西林端起机枪击毙。张秀海和联防队指导员高贵恩乘机带领10位民兵过河向敌人猛烈攻击,穷追敌人3公里,并在河东敌人必经之道埋设地雷。第二天,蒋军自河阳出动,前头部队踏响了地雷,吓得后面的匪军立即缩了回去。张秀海和他的民兵队威慑敌胆,敌人再也不敢轻易出来骚扰百姓。

1948年1月18日,沂南县独立营围攻葛沟敌人据点,张秀海奉命带领110名民兵在葛沟以北小官庄一带阻击驻河阳的国民党增援部队,分兵埋伏在益新公路两侧。当敌人接近时,张秀海接连击毙敌方一名连长和一个机枪手,敌人乱作一团,掉头就跑。张秀海和民兵连立即奋勇追击。当他奋不顾身跑上去夺敌人手里的机枪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0岁。

张秀海牺牲后,沂蒙人民十分悲痛。中共沂南县委、沂南县政府、县人民武装部在烈士的家乡举行追悼会,深切悼念这位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

张秀海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那无私无畏的崇高品质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