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将生命融入汶川的天空——记张鹏烈士

更新时间:2022-12-24 11:30:08点击:

将生命融入汶川的天空

——记张鹏烈士

滕州市民政局

张鹏,2002年12月入伍,先后3次获嘉奖,1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为二级士官。2008年5月31日下午在参加执行运送地震中受伤群众的任务中,因高山峡谷气候瞬时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不幸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6月10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6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荣誉称号。张鹏被成都军区追认为烈士,并追记一等功。

张鹏,1984年11月出生于滕州市张汪镇王格庄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张吉祥,现年55岁,在家务农;母亲高开銮,现年53岁,在家务农;奶奶吕福云,现年75岁;哥哥张永东,嫂子陈香,均在家务农。张鹏,一个自小在薛河岸边长大的英姿勃发的小伙子。2002年12月的一天,年仅18岁的张鹏兴高采烈地步入神往已久的军营。在部队这所革命的大熔炉里,他自觉投入到种种磨练中,如凤凰涅槃获得了新生。他先后3次获嘉奖,1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就在牺牲前6个月,他被确定为入党培养对象:就在牺牲前10天,他掏出身上仅有的80元钱,以一名非党员的身份交了“特殊党费”;就在牺牲前5天,他把自己的口粮,一瓶水和一袋压缩饼干送给灾区一位失去孩子的老大娘,并要为大娘当儿子……

5月31日,汶川,一个阴霾瞬息万变的午后,张鹏在机长邱光华的带领下,和机组人员李月、王怀远、陈林一起顾不得休息,立即登机,运送10名防疫专家前往理县。任务完成后,他们随即运送灾区13名群众返航。

14时56分,飞行在高山峡谷里的734号直升机突遇低云大雾和强劲气流,转瞬之间,直升机撞崖爆炸,飞机残骸坠毁在映秀镇西北的高山密林中,机组人员不幸全部遇难。这是734号直升机的第64次飞行,也是最后一次飞行……

张鹏,本来不是机组人员,在直升机将要起飞时,由于人手较少,他主动请缨,快步登上飞机……

膝州南部有条古老的薛河,薛河北岸有一个3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河水潺潺向西流淌,小村庄掩映在蓊蓊郁郁的绿树丛中。

1984年夏季的一天,张鹏就出生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他哥哥叫张永东。哥哥很喜欢这个比他小5岁的弟弟。张鹏的爸爸张吉祥和妈妈高开鸾是村里老实本分的农民,一家人在8分责任田里辛苦劳作,过着清贫安乐的日子。张鹏乳名叫鹏鹏,长得眉清目秀,平时不多说一句话,像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子,村里婶子大娘都喜欢他。张鹏的姑父杜以耐在附近的杜村小学教书。王格庄没有学校,张鹏就上了杜村小学,跟着姑父从一年级一直上到五年级。

张鹏的姑父杜以耐说:“张鹏最大的特点就是热爱劳动,不管谁值日,他都主动帮助扫地、洒水,还积极爱护公物。有次放学后,在我家,忽然刮大风了,他赶紧向我要教室的钥匙,急忙跑去关好门窗。”

张博是张鹏最要好的同学。6月17日,在济南上技师学院的他匆匆赶回滕州参加了张鹏烈士骨灰安放仪式,并向记者讲述了张鹏小时候舍己救人的英勇故事。

1997年夏天,张鹏和好友张博正在薛河岸边大柳树下玩,这时候,河中心猛然传来一个孩子的求救声。原来,一个叫张升的男孩在向对岸游泳时,被上游冲下来的水草团缠住了双脚。张鹏立即跳进了河中,迅速游到张升身边,硬是将张升拖到岸边。

初中毕业后,张鹏在砖窑厂干重体力活,苦学摩托车维修,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2001年6月,张鹏在张汪二中度过了三年初中时光,没有考高中,却考取了济南市的一所民办技校。要上技校需要3000元钱。父亲张吉祥了解儿子,儿子想尽快学一门手艺,好挣钱养家。可是家里怎么也凑不出上学的3000元钱。父亲张吉祥有肾结石的毛病疼极了才吃点药,病轻的时候,他就远赴淄博、烟台等地打工,家里地里农活全托付给妻子。

看着眉头紧皱的父亲,张鹏背着父亲撕了入学通知书,那一刻,这个懂事的少年泪流满面。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附近村的砖窑厂,干起了最苦最累的拉砖坯的活计。一车砖坯有260多块,足足有六七百斤重,张鹏的肩膀压肿了磨破了,一浸汗水,钻心的疼痛。可是,富有韧劲的张鹏硬是咬牙坚持住了。

3个月后,有老乡约张鹏离开砖窑,去枣庄学修摩托车。张鹏想了想觉得在砖窑厂也学不到技术,于是,离开砖窑,学起了修摩托车技术。张鹏吃过苦头,学起修理摩托车来特别认真,半年后就顺利结业。有了维修专业证书,张鹏和父亲商量,想在村子西边的104国道旁边开一家摩托车维修店。可是,由于缺少启动资金,只能作罢。闲下来的张鹏又在附近蒋庄的一家牛肉汤馆打起了工。

2002年11月,征兵工作开始了。想起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当兵的哥哥,张鹏心头一热,对,像哥哥那样,当兵去!他把想法跟父母一说,父母愣了半晌。母亲不想让鹏鹏再离开她们了,因为大儿子已经离开家乡5年了。最后,拗不过张鹏的执着,父母还是答应了。张鹏顺利报了名,很快就参加了体检,各方面都合格,十分幸运地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走进了成都军区某陆航团。

在乘上汽车既将告别家乡的时候,饱尝生活艰辛的张鹏回头给父亲挥手,给家乡挥手,给静静的薛河挥手,他在心中默默发誓“男儿立志出乡关,不成事业誓不还!”

在军营,张鹏如鱼得水,新兵训练刚一结束,就被派到南京学习汽车驾驶。在成都某陆航团,他是小车队司机兼安全员。平时虽然话语不多却手脚麻利,干净利索。凡事冲在前,不讲任何代价,很快就赢得了首长和战友们的喜爱。

2004年冬天,张鹏第一次回家探亲,对父母说:“我一定在部队好好干,像哥哥那样入党!”在家呆了不到两周,部队有急事,就匆匆忙忙返回部队了。

第二次回家探亲是在2006年春,当时,父亲张吉祥在滨州一带建筑工地打工,父子俩没见上面。当兵6年,探亲两次,可父子俩仅仅见过一面,而且还是在4年前。

成都某陆航团副团长蔡文江专程从成都赶来参加张鹏烈士的骨灰安放仪式。他对记者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特大冰雪灾害时,张鹏就主动申请加入了救灾的队伍。3月份,西藏发生打砸抢事件时,主动请战前去执行任务。汶川大地震后张鹏更是主动要求参加抗震救灾,这是半年内第三次主动请缨。

张鹏到灾区后,借一名战友的手机向家里打过一个电话,告诉爸爸妈妈一切平安,说任务重,没有时间再联系了,请父母不用挂念。他对战友高跃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希望收养一个灾区孤儿。

有一次,张鹏跟机前往军区运送物资,把手中仅有的一瓶水和一袋压缩饼干送给一位老大娘,大娘发现这是他的口粮后,说什么也不要。这位大娘在大地震中失去了老伴,也失去了儿子,只剩下她一人了,张鹏硬是将口粮塞到她手里,拥抱着大娘安慰说:“大娘,您一定要坚强,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您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我来帮您建个新家。”

在凤凰山机场,哪里忙他就往哪里跑,有时候一天只喝一瓶水。他说:“凭我一个人的力量并不能做太多的事情,我参加搬运物资,也许能把空运物资的时间提前那么一两分钟,而受伤群众也就会多一分存活的机会!”十几天时间里,他完成了170架次物资的装卸任务,合计60余吨。5月31日午后,张鹏匆匆踏上734号直升机,从此,将生命融入汶川的天空…

张鹏,这个年仅24岁的战士,是遇难机组成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6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批示:“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的同志们急中央之所急,办受灾群众之所需,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奋斗,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而努力奋斗”。

6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荣誉称号。

张鹏,被成都军区批准为烈士,并追认为中共党员。

6月17日,抗震救灾失事直升机遇难烈士张鹏的骨灰在家人的陪伴下返回故里山东省滕州市,滕州各界群众1万多人来到滕州烈士陵园为英雄送行。下午,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在滕州市烈士陵园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省委书记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向张鹏烈士送了花圈,省委副书记刘伟出席并讲话,副省长郭兆信、省军区政委南兵军参加了安放仪式。

刘伟首先代表省委书记姜异康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张鹏烈士表示哀悼,向烈士的亲属表示慰问。刘副书记说,张鹏烈士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奋勇救灾,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塑造了一个听党指挥、服务人民、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的新时期优秀军人光辉形象,展示了齐鲁儿女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礼尚义、勇敢坚韧的传统美德和时代风貌。不愧为党和人民的优秀儿女,不愧为人民解放军的先进典型,不愧为山东人民的杰出代表,不愧为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山东人民为有张鹏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张鹏烈士虽然牺牲了,但他的光荣事迹、高尚品德和英雄气概,永远是我们的宝贵富。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深入开展向张鹏烈士学习活动,化悲痛为力量,大力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努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举行骨灰安放仪式之间,刘伟和郭兆信、南兵军看望了张鹏烈士亲属并赠送慰问金。刘伟紧紧握住张鹏父亲张吉祥的手,感谢他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个好儿子、为人民解放军培养了一名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