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无私无畏 正气凛然

更新时间:2022-12-18 11:30:05点击:

无私无畏 正气凛然

怀念爸爸张基隆烈士

张永恩

我爸爸张基隆,1910年生于江苏省沛县城东南吴阁村。幼年在沛县实验小学读书。小学高年级时,由于受到沛县革命运动的影响,他就有了追求进步的思想。小学毕业后,升入江苏省东海中学读书。在中学时期,他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思想逐渐向往革命,决心寻求革命真理。爸爸平时特别爱结识和团结进步分子,如郝中士、郭影秋、李超然等叔叔都是爸爸的挚友。他们经常聚会,特别是一到寒暑假,我家就成了聚会的中心。他们一起讨论国家大事,探讨改造中国的道路。

1930年,爸爸进入中国大学法律系学习。当时北平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每次学生运动,他都能积极参加,白天搞飞行集会,晚上写标语、散传单等。1931年,在上海公学读书的郝中士叔叔也到北平进入中国大学学习。在中国大学时期,是他们革命思想觉悟迅速提高的时期。1931年,爸爸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那时由于学生运动不断高涨,国民党反动派也加紧了对学生运动的破坏和镇压,校园里特务活动非常猖獗。就连阅读进步的英文书刊也十分危险。在那种形势下,为了了解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形势,进一步探讨革命真理,爸爸刻苦学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基本掌握了日语。平时他注意收集进步的日文书刊,如日文版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爸爸读后,再口头翻译给一些进步的学生听。通过对进步的日文书刊的学习,使他们不但提高了思想觉悟和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也知道了许多中央苏区的消息和一些有关苏联的革命和建设情况。

1932年,受中共北平市委的派遣,爸爸和郝中士、李蔚廷等一起回到家乡沛县,在中共沛县县委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活动,建立和发展反帝大同盟组织。一年多的时间就发展了近百人入盟,并成立了反帝大同盟沛县临时工委,由李蔚廷任书记,郝中士任组织委员,爸爸任宣传委员。临时工委下设支部,支部下设小组。为了盟员们的安全,成员之间不得发生横的关系,只准进行单线联系。我的老家吴阁村也成了反帝大同盟的重要基地。

1933年,正当沛县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对沛县的革命活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沛县的党组织受到很大的破坏。中共沛县县委书记石允文被捕后自首变节,李蔚廷在形势的威迫下也自动地办了自首手续。反动派到处搜捕共产党员和大同盟盟员,沛县处在白色恐怖之下,革命运动走向低潮。为了免遭敌人的搜捕,爸爸就采用昼伏夜出的办法,继续进行革命活动。他就这样饥一顿饱-顿,苦苦地坚持了两年,才渡过了难关。为了寻找党组织,爸爸又去北平中国大学继续上了一段时间的学。但由于北平的形势也非常紧张,国民党特务冒充进步学生混在学生中,掌握了进步学生的活动情况,致使一部分革命者被捕,所以寻找党组织的愿望也未能实现。1936年爸爸从北平又回到沛县,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并于1937年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的中心工作是发动群众、武装抗日。爸爸在铜北地区(沛县南部和铜山县北部地区),一方面以讲演会、墙报、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动群众;一方面筹备经费、购买枪支,组织武装。因为爸爸在铜北地区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所以经过不长时间的准备,在1938年初就拉起了一支队伍。后来这支队伍与朱华的队伍汇合,建成了“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十三大队”。与此同时,郝中士叔叔在沛县也建立了“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五大队”。据妈妈回忆,抗战时期,经常有人拿着爸爸开的条子来家讨账(买枪用款)。为此,爸爸每次回家时,祖父都要和他吵闹,有时甚至把爸爸关起来不准再离开家。

1938年,爸爸被派到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宣传部,负责宣传、教育、印刷、出版工作。这时,他特别忙。据原山东省委监委书记李广德伯伯回忆:“我每次见到张基隆同志,他几乎都是拿着或抱着宣传品。”“特委宣传部的宣传品都是张基隆同志自己编写、自己刻印、自己发送的。”爸爸读的书多,懂得的革命道理也多,再加上他的口才好,使他成为党的一名优秀的宣传干部。李广德伯伯回忆说:“在一次党员大会上,张基隆同志风趣地说:‘日本侵略中国前,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我们共产党人不能伸展开身子活动。现在日本鬼子来了,咱们的肩膀能摆动得开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鬼子给咱共产党搭了天棚。”这段话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因为他非常辩证地说明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1939年5月,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撤销,建立苏、鲁、豫边区党委(即山东省第五区党委)。爸爸任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处长,并且是湖西干校负责人。为了搞好干部和群众的教育工作,爸爸夜以继日地阅读党的文件、报告及中央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章。爸爸还经常去湖西干校讲课和做报告,教育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员。后来,这些学员有的奔赴抗日前线,有的被分配到各级党政机关工作。原湖西干校学员孙建良同志回忆说:“在干校时,我们最爱听张基隆处长的报告和讲课。他讲课非常幽默、风趣。他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策略问题》、《论持久战》等文章分析得又透彻又易懂,真是讲活了。他的报告使我们听到不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名词,知道了许多从未知道的革命道理。”河南省委党校校长魏钦公叔叔回忆说:“张基隆同志看的书多、看的文件资料多,知道的事情也多。记得‘肃托’开始时,人心惶惶,但他却说:‘怕什么,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许多讲话,我们最初都是从基隆同志那里听到的。”

在区党委的领导下,几个月的时间,形势就急速发展,革命的红旗插遍了湖西村镇,抗日的烽火烧遍了湖西大地。但是,正当党组织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壮大和发展的时候,1939年秋,暗害分子王须仁和野心家王宏鸣,以及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者白子明等人,制造了震惊全党、骇人听闻的湖西“肃托”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党的许多优秀干部蒙受不白之冤。1939年9月中旬,原区党委书记白子明不经调查,就下令逮捕了我爸爸和其他十余名领导干部。接着因一名战士不慎“走火”,又以托派企图暴动为借口,逮捕了几十名干部,并施以酷刑。他们一面用刑、逼供,一面诱供。若不按他们的意图去说,刑罚就越加越重。但是,不管刑罚如何残酷,爸爸始终无私无畏,坚贞不屈,正气凛然。不但始终未承认自己是托派,而且也没有乱供过任何一个同志。在关押审讯过程中,爸爸对白子明等坚持了说理斗争。他一再强调:“你们这样做,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希望你们以革命的利益为重,以党的利益为重,悬崖勒马”;“白子明,我警告你,党是不会饶恕你的,历史是不会饶恕你的”。白子明等人终于黔驴技穷,在9月19日晚,将爸爸和其他46名党的优秀儿女集体枪杀在江苏省丰县的于王庄。爸爸牺牲时,年仅29岁。临刑前,爸爸和其他同志同声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

1941年2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为在湖西“肃托”事件中三百多名无辜牺牲者平反昭雪。同年冬,中共山东分局召开了被难烈士追悼大会,会上宣布爸爸为革命烈士。在解放后修建的山东临沂烈士陵园(今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中,爸爸的英名镌刻在革命烈士纪念堂内的石碑上;在湖西革命烈士陵园的墓碑上亦刻有爸爸的英名。

安息吧,亲爱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