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易良品烈士传略

更新时间:2022-11-30 11:30:56点击:

易良品烈士传略

李武祥

易良品的一生,是坎坷革命的一生。他走过了一条从青年学生到人民军队旅长的戎马生涯。他忠于革命的崇高理想,始终如坚贞不渝。

在第一、第二次大革命时期,革命力量比较薄弱。他能正视挫折和失败,在艰难险阻面前,始终保持革命必胜的信心,具有一种超凡的胆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英勇顽强,与敌人浴血奋战,为保卫红色政权作出了贡献。奔赴抗日战场第一线后,在华北战场上与日寇顽强拼杀,屡立战功。最后,这位优秀的大别山的儿子,把自己的热血洒在了冀南大地。

青年学生 向往革命

易良品,湖北省麻城县顺河乡易家畈村人,1910年9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自幼在本村读私塾,高小毕业后,考入长沙市第三师范。因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深受师生的爱戴。在学校他思想进步,求知欲望强烈,经常接近进步老师和学生,不久即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经老师王树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邱家畈、易家畈小学任教。

1926年大革命进入高潮,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开始北伐,先占领了汀泗桥,后占贺胜桥,直逼武汉三镇,威震大江南北。易良品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大革命,率先在东岳王庙、邱家畈、易家畈建立农民协会,成立农民自卫队。处决了麻城的大土豪劣绅王荟亭、牛碧山、方勉云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无数革命志士血染黄浦江畔。麻城的大土豪劣绅丁岳山蠢蠢而动,开始向革命力量反扑。易良品在农民自卫队队长吴光浩带领下,同丁岳山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多次打垮了土豪劣绅的进攻,保卫了农民的胜利果实

参加红军 英勇奋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我们党从惨痛的教训中,懂得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开始创建自己的武装,实行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927年8月1日,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树立起武装夺取政权的大旗;在后来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批判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号召各级党组织,组织民众拿起刀枪闹革命。

1927年11月3日,易良品参加了鄂东特委在黄安七里坪文昌馆召开的黄麻两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会后,深入到各区乡组织发动群众,积极打击地主豪绅的反动武装,夺取枪械,武装农民,发动武装起义。为解决武器之需,易良品在吴光浩队长的领导下,积极捉拿土豪劣绅,勒令其交款、交枪。他们还在丰古岭和十叉山办起兵工厂,为起义队伍赶制出土枪土炮、大刀和长矛。

1927年11月13日,自卫队攻打黄安城,易良品在队长吴光浩的指挥下,带领突击队架起云梯攀援而上与黄安城内前来接应的尖马班会合,从城西北方向打开了突破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摸到了城北门,接应起义的农民大队进城。数十名守城之敌,还没弄清是发生什么事,就乖乖当了俘虏。有个敌军小头目,企图反抗,被手疾眼快的易良品手起刀落,砍翻在地。自卫队冲进了县衙,活捉了伪县长贺守忠。

1928年1月1日,易良品被编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同年7月,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由吴光浩任师长,戴克敏任党代表,曹学楷任参谋长,下设四个团,易良品在九十一团任排长。九十一团在团长潘遐龄、党代表王树声带领下,南下黄麻老区开展游击战。他们在黄安七里坪、紫云,麻城乘马、顺河一带,先后消灭了四个清乡团,击退了黄麻城敌人的多次进攻。在对敌斗争中,易良品所带领的红军游击队是一支骨干力量,他们打土豪、除恶霸、筹集资金,打出了红军游击队的威风,地主老、恶霸闻风丧胆。

1930年5月,易良品所在的红一师,在师长徐向前的指挥下,参加了对六霍、广水的出击作战。战斗中,他冲杀在前,率先切断敌人的去路,歼灭敌人一个营,受到上级表扬。7月,在花园镇的战斗中,易良品所在的红一师,借敌人扑救后院仓库大火之机,混进花园镇,我军没放一枪一弹,先缴了敌人两个营的枪,剩下的敌人团部和另一个营,也被红一团全部歼灭。此战全歼守敌一个团,共毙俘敌1400余人,缴获迫击炮5门,轻重机枪、长短枪800余支。

1930年冬,易良品随红一军粉碎了敌人10个师的围攻。12月4日,红一军兵分两路迅速向皖西金家穴推进。金家穴这一仗打得干脆、利索,全歼守敌。紧接着又在东西香火岭战斗中,歼灭敌人三个团,易良品在战斗中表现勇敢,再次经受了考验1931年初,红一军第一次反围攻胜利后,继而转进至麻城的福田河,在长竹园红一军与红十五军胜利会合,按照中共中央决定,合编为红四军。合编后,易良品被编在红四军红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任连长。随后他带领全连同志参加了红四军反对敌人第二次围剿的作战,战役结束后,易良品被提升为一营副营长。

1931年11月7日,在黄安土里坪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在红四方面军粉碎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中,易良品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勇敢机智,多次带领全营的同志冲锋陷阵,无论是占领制高点,还是摧城拔寨,他始终冲在前面,奋勇杀敌,多次受到师首长的表扬。从那时起,易良品在全师因能攻善守、敢打硬拼而出了名。1932年他被提升为红四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一营营长,不久又提升为团长。

1932年6月,蒋介石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第四次围攻。大敌当前,身为党代表、总揽鄂豫皖军政大权的张国焘,被敌人的气势汹汹吓坏了,他不顾徐向前等同志的正确意见,而错误地决定:红四军攻英山,出潜山,走太湖,攻安庆,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川陕转移。

在这一连串的反围攻作战中,红四军虽然在战略上受到了张国焘路线干扰。但是,在每一个具体战斗中,广大指战员都打得英勇顽强,以一当十、十当百的气势压倒敌人。易良品作为团长仍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在一次战斗中,他不顾警卫员赵国忠的阻拦,从密林中冲了上去,他一手拿刀,一手拿枪,与敌人浴血奋战,终于守住了一线阵地,对整个战斗乃至全局起了重要作用。

张国焘放弃鄂豫皖根据地后,拉着红四方面军主力经豫陕古都,从秦岭以南山区进入汉中地区,辗转行程3000余里。易良品和许多同志都得了烂脚病,行走很不方便。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易良品咬紧牙关,告诫自己决不能掉队。他坚持行军,神态自若,以自己的行动,安慰和鼓动战士:“不要怕艰难困苦,忍过去把前边敌人消灭了,就是光明前程。”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入川北后,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很快建立起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如同一把利剑刺进了四川地方军阀的心脏。蒋介石更是坐卧不安,遂调集了28个团的重兵,向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发动了“三路围攻”。面对敌人的进攻,徐向前总指挥、曾中生参谋长排除了张国焘的错误干扰,采取了“收紧阵地、集中兵力、诱敌深入”的正确方针,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围攻。收南江、占通江、克巴中,逼进仪陕、广元、苍溪县城。此役,共歼敌2.4万多人,胜利结束了历时4个月的反“三路围攻”战役,使川陕根据地扩大了一倍以上。

在粉碎敌人“三路围攻”的斗争中,身为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团长的易良品,亲自实践了徐向前总指挥高超的指挥艺术,他通过学习徐向前总指挥关于粉碎敌人“三路围攻”的经验总结,更加明确了集中兵力、收紧阵地与英勇出击的关系,并在以后的作战实践中灵活运用,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战术水平和指挥能力。红四方面军扩编时,易良品升任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副师长。

红四方面军扩编后,掀起扩大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热潮。易良品非常重视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对革命战争的重要作用,每到一地,他都十分关注群众疾苦,把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和战士一样,亲自给老乡挑水、扫院子、喂牲口、干杂活。在易良品等师首长的带动下,九十三师走到哪里响到哪里,深受群众热爱和欢迎,广大青年纷纷要求参加红军,红军队伍迅速壮大。

国民党对川陕根据地“三路围攻”被粉碎后,蒋介石并不死心,1933年10月,四川大军阀刘湘纠集总兵力25万多人,向川陕根据地发起了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同志的正确指挥下,坚持“收紧阵地、诱敌深入、集中兵力、重点突破”的战略方针。首先集中主力于东线,一面阻击、消耗、疲惫敌人,一面主动放弃了营山、宣汉、达县、巴中、南江等县城,进行了著名的“万源保卫战”。在此次战役中,易良品与师长叶道智、政委王德安密切协作,指挥所属部队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战斗中他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敌情变化,组织小分队适时进行反击战,并控制着强有力的预备队,表现出优秀的指挥才能。“万源保卫战”中,徐向前总指挥决定以擅长夜战的九十三师二七四团突破青龙观。为确保突破青龙观万无一失,师领导干部商定,由二营出敌不意地从悬崖直立的山北攀援而上,先给敌人来一个猝不及防的山顶开花,一、三营则从两侧夹击,达到一举歼灭青龙观守敌之目的。

8月9日深夜,二七四团二营在易良品亲自指挥下,借漆黑的夜色攀藤附葛,身捷如猿,登上悬崖,爬过峭壁,悄然无声地摸上了青龙观,一举歼灭了据守在那里的敌师部和一个营,占领了青龙观。拂晓时分,易良品又亲率两个团从突破口楔入敌人的纵深,由此揭开了“万源保卫战”东西两线反攻的序幕。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取得东、西两线大反攻的胜利。至此,刘湘发动的历时10个月的“六路围攻”,以官损5000、兵折80000而告终。

1934年10月,易良品升任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政委。

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方面军会师后,易良品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一团团长。7月初跟随徐向前总指挥作为中央纵队第三次过草地。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奉命东移。敌人误以为我军惧怕而退,胡宗南的部队穷追不舍。我红四方面军撤至山城堡西北的萌城甜水堡地区,决定在此阻击敌人,掩护我军主力转移。

11月17日,当敌人的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二旅的一个团进至石梁山下时,担任正面阻击任务的九十三师,首先向来犯之敌发起攻击。二七一团在易良品的带领下迅猛向敌人的右后侧包抄,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在我军猛烈攻击下,敌死伤累累。此次战斗,共毙伤敌600多人,还击落敌机一架。紧接着二七一团又参加了山城堡战斗。在山城堡战斗中,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一个旅另两个团,取得了会师后的第一次大捷。

这次战斗后,易良品率部随四方面军东进,来到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要求再次飞往西安,强迫东北军、西北军向陕甘宁边区的红军进攻。同时,命令国民党30个师的兵力向潼关进发,威迫东北军和西北军对红军作战,从而诱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一片混乱。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阴谋借机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而取代蒋介石的地位。

党中央和毛主席正确地分析了“西安事变”后的形势,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应张学良将军之请,作为我党代表飞抵西安,使“西安事变”在有利于团结抗日的前提下,终于得到了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了贯彻党的抗日方针,制止亲日派的军事进攻,前敌总指挥部根据党中央的决定,率领一、二、四方面军主力南下关中,援助主张抗日的友军。12月16日,我四方面军由盐池地区出发南下,先进至庆阳城外的石舍、西安附近的三原、泾阳、淳化地区布防,何应钦虽有重兵集结潼关,却不敢轻举妄动。

易良品所在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二七一团等部队,直到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才奉命离开镇原,赴陕西三原地区集结待命,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敌后抗战 历尽艰险

1937年8月2日,经三原改编,易良品到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任团长不久,和军长王树声等同志一起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参加了第三期学习。在学习期间,易良品亲自听了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重要报告,用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他盼着早日毕业,到敌后抗日前线去大干一场。

1938年6月,易良品在“抗大”毕业后回到一二九师师部,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的热情接见,分配他到师随营学校任校长。

1940年5月,冀南军区将冀南地区部队主力,统一编成四个野战旅,由易良品任新七旅旅长,文建武任政治委员,邹国厚任副旅长,雷绍康任参谋长,钟汉华任政治部主任。辖十九、十、二十一三个团。易良品所领导的新七旅三个主力团,在华北敌后主战场上,转战各地,顽强搏斗,威震敌胆,屡立战功,成为冀南平原抗战的主力之一。

1940年6月,日军开始修筑德石铁路。德石路东起津浦线之德州、西至平汉线之石家庄,途经河北省的景县、武邑、衡水、深县、束鹿等县,像一道铁墙似的将我冀南五分区分割为两半,将我冀南和冀中两块根据地拦腰截断。敌人妄图以此机动兵力,消灭我军并攫取我冀南、冀中平原丰富的粮食、棉花等物质,以达其“以战养战”之目的。

敌人为加速德石铁路的修建,从德州、故城、枣强等处抽调700余人,配合新调来的铁道守备队掩护修路。7月20日,路基由德州修至景县之青兰,铁轨由德州铺至小羊附近。为了打破敌人的修路计划,保持冀南与冀中的联系畅通,冀南军民从7月22日至7月31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破击德石路战斗。

参加破路的部队有新七旅、新九旅和五分区基干部队及各县县大队等。其中,十九团、二十五团、二十七团重点破击德石路;二十一团、二十六团重点破枣强、故城、德州地区的重要公路;五分区部队和县大队袭击与牵制有关各县敌人。

易良品一面组织部队与群众一块破路,一面抽调部队围困、袭击敌人,掩护破路。十九团以三个连袭击龙华据点,以一个连及五分区青年营袭击青兰据点,牵制、消耗敌人,配合二十五团破路。二十一团破坏了郑家口至白佛寺的铁路及公路20余华里,北獐鹿至董故庄的10余华里。同时袭击了白佛寺据点之敌。

连续十天的破击战,共破坏公路180华里,铁路25华里,其间进行大、小战斗19次,有几次仗打得很漂亮。有一次,十团主力将青兰至五七庄一段路基大部彻底破坏后,估计敌人会紧跟着前来修复,团长李林便率一、二营和五分区青年营埋伏在苏正地区。7月26日早晨,衡水日军一部向我军进犯,当其进到我伏击地段后,李林指挥部队像猛虎下山一样向敌人发起攻击,给敌人以突然打击,十几分钟就解决了战斗。歼敌数十人,缴获机枪1挺,炮1门,长短枪10支,炮弹300多发,战马9匹。一二九师首长高度评价这次战斗“是创造了平原地区迅速、干脆消灭敌人的伏击战的先例”。

9月21日,敌人为阻止我军破路,由青兰出动日军百余人伪军300余人,带有八八式野炮一门,机枪五挺,经董故庄、北岭踪向杨福屯地区“扫荡”。驻北岭踪的十九团三营得知敌人向北岭踪开来后,迅速构筑工事,准备给敌人迎头痛击。不多时,敌人先头部队进入我阵地,三营营长张玉佩命令等敌人靠近一些再打。这时敌人打着“膏药旗”继续大摇大摆地前走,距离越来越近。只听“打”一声令下,我机枪、步枪向敌人猛烈开火,顿时敌人死伤一大片。等敌人摆好阵势,向我三营还击时,三营已机动转移到西高才村。

这股出来“扫荡”之敌,对我完成破路任务是个严重威胁。因此,首长下决心彻底歼灭这股敌人。部队重新作了布置。二十五团一、三营进驻东高才村,二营驻南岭踪,正面阻击进犯敌人。十九团由团长李定灼率领进驻西高才村。二十六团驻崔庄作预备队,对敌形成合围之势。战斗由新七旅旅长易良品、新九旅旅长桂子生统一指挥,指挥所一声令下,我各路部队向敌发起猛烈冲击。经激战,敌人乱成一团,伤亡惨重,大炮也顾不得要了,纷纷溃逃。这次战斗共歼日伪军200多人,缴获八八式野炮一门,还有许多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

1941年2月,冀南军区新组建了第六军分区,辖清河、武城、德州、恩县、平原、高唐、夏津等七个县。新七旅旅长易良品兼分区司令员、钟汉华兼分区政委、邹国厚兼副司令员、赵民任地委书记。

1941年3月间,敌人对冀南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扫荡”,从平汉、津浦两线出动日伪军4000余人,企图摧毁我冀南抗日根据地。我七旅部队和地方武装,积极开展了反“扫荡”斗争,敌连日遭到我军严重打击后,伤亡惨重,被迫撤走。在此次反“扫荡”中,我七旅部队在易良品旅长领导下,进行大小战斗27次,毙伤日伪军250余人,俘伪军34人,缴获长短枪34支。

同年5月,为了摧毁敌人伸至我抗战区的公路和封锁沟墙,打破敌人的“蚕食”和封锁,粉碎敌人的“治安强化”运动,新七旅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向敌人实施反击战。

5月5日,易良品亲自指挥十九团、二十团先后攻下里祥、西岳庄、前后边庄等据点,歼敌大部,只有少数窜入娄子镇和大营。我军掩护两万多群众,彻底破坏了这一带的封锁沟、墙。7日至9日,南宫、大营、枣强、德州等地敌人多次出犯骚扰,均被我打退。5昼夜共进行大小战斗55次,我军攻克敌据点8处,毙伤日伪军249人,缴获长短枪79支,掷弹筒3个,破坏敌人设置的封锁沟、墙120余里,参战群众达近6万人。

1941年5月23日,易良品指挥十九团奇袭娄子镇。娄子镇是枣南的一个大镇,驻有日军一个小分队18人,伪军70多人,配有轻重机枪和掷弹筒,弹药充足,工事坚固,不宜硬攻。为此,团长李定灼决定乔装智取。他从全团连、排干部中挑选了15名同志,组成奋勇队,全部配备手枪,由团参谋靳升云任队长。早晨6时许,维持会长魏子阳按照惯例以给“太君”请安为名,进了敌人据点大门,这时,据点内的敌人还正在睡觉,只有一个伙夫在准备做饭。魏招手让奋勇队进院,一小组长杨永昌扮作挑水的挑了一担水走在最前面,敌哨兵见是民夫送水,就让他们进去了。接着装扮扫院子的第二小组也混进了里院。按预定方案,马俊杰率第二小组首先发起战斗,马一枪打死了正在北屋门口睡熟的一名日军,把他身边一挺九二式重机枪抱起送到大门外,接着,一、二小组的同志们迅速冲进室内,向蒙头大睡的日军猛烈射击,十分钟战斗,18名日军全被击毙。住在另一院内的伪军被我突然打击吓呆了,只好乖乖投降。这次战斗共毙伤日军18人,俘伪军6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各一挺,掷弹筒一个,三八式步枪15支,子弹万余发。

在我冀南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带,有一条南起清河县的王官庄、北到南宫县的大高村、全长70多华里的公路,叫做王高路。这条公路将我根据地分成东西两片,敌人在公路旁修建了大量的炮楼工事,它严重限制了我抗日军民的活动。1941年8月27日军区决定,由七旅十九团、二十团、二十一团担任主攻,地方武装协同作战,将王高路彻底破击。易良品亲率二十团,围攻东西马固据点。这个据点位于王高路中段,是这条公路的中心据点。我军首先从中间斩断,使其首尾不能相接。其他各段则便于得手。

临别前,军区陈再道司令员对易良品说:“这次破袭,就看你们七旅的了”。易良品说:“战士们早就磨刀霍霍准备斩蛇,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陈司令员说:“这次破袭,要破得干脆,破得彻底。敌人要修复,也得叫他多花点时间。”

易良品说:“只要你说话,他什么时候修,我就什么时候破,敌修我破,随修随破,咱们来一个你修你的,我破我的。”

群众听说要大破王高路,非常高兴,他们对王高路沿线的日伪军恨之入骨,早就盼望部队消灭他们。群众纷纷要求参加破路和战勤工作。南宫、垂阳、清河、威县、武城、故城等县抗日政府,组织村民、青年参加破路队、担架队,配合部队打击敌人有上万群众上阵破路。

8月30日晚上10时,我七旅向王高路全线发起了攻击。进攻马固据点的二十团,在团长徐绍恩率领下向敌人发起猛攻。经夜战斗,扫清了据点周围的掩体工事。敌人集中在据点和炮楼内负隅顽抗。天亮后,二十团指战员向敌人发起政治攻势,劝他们赶快投降,不要再给日本人卖命了,顽抗到底,死路一条!敌人不听劝告,仍在炮楼内固守,拒不投降。

易良品找到陈司令员,问他怎么办,陈司令员说用炮轰!

我军将在东高才缴获的“八八式”野炮组装好,拉到前沿阵地,隐蔽在玉米地里。易良品一声令下,“轰”的一声巨响,将敌人据点围墙炸开了一个大缺口。顿时,敌人乱成一团。徐绍恩团长率部队猛扑过去,冲进据点。冲杀声、手榴弹的爆炸声、机枪的怒吼声响成一片。在我军强大火力攻击下,敌人死伤大半,残敌向我军投降,马固据点被我军彻底摧毁,俘敌百余人,缴获步枪150余支、机枪3挺及大批弹药物资。接着,我军拉着大炮,带着被俘的治安军副团长张锡钩,到王高路沿线的其他据点、碉堡喊话,继续开展政治攻势。每到一处,他对治安军喊:“伪军兄弟们,我是一○二团副团长张锡钧,我们马固据点,被八路军大炮轰平了,现在正对准你们,快放下武器投降吧。八路军优待俘虏,不信你们出来看看。”走一处喊一处,许多伪治安军都认识他,看到真的受到八路军的优待,于是放下武器纷纷投降。这次大破王高路之战,经过三昼夜激战,我军共攻克据点、碉堡16个,歼伪治安军两个团,毙敌500余人,俘敌450余人。缴获步枪500余枝,轻机枪27挺、掷弹筒6个和大批军用物资。当时,北平伪《新民晚报》上曾惊呼:“南宫城东南25公里处,发现八路军之重炮活动”云云。破击王高路后,由我十九团派人将炮秘密藏在垂阳六方村。在对日大反攻时,我团又将这门炮取出来,在临清战役、土山战斗中发挥了威力;邯郸战役攻南城墙时,也是用这门炮轰开的。

殊死的搏斗 严酷的考验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六个年头,华北平原斗争的环境更加残酷恶劣。就在这一年里,敌人反复进行“扫荡”,使我根据地遭受严重的摧残。特别是冀南区第六军分区,对敌斗争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易良品率领新七旅三个团和直属大队以及骑兵团部队,同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又经受了严酷的考验。

1942年4月28日,日军出动了3个独立混成旅团和一个师团的兵力,共计13万余人,统由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从傍晚开始,以轻装急行军奔袭的方法,分别从临清、武城、故城等地向我军冀南军区机关和六区机关的所在地的武城运河以西地区扑来。29日凌晨,敌人在其飞机、坦克、骑兵的配合下以网式队形向驻在武城县何柳屯一带的冀南地委、行署、部队发起大规模的“扫荡”进攻。当时被包围的机关有冀南区党、政、军机关和军区骑兵团,行署财政干校、新七旅十九团、二十团、二十一团,七旅文工团、军区警卫营等单位共有2800多人。到中午12时,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外围部队和敌人发生激战。下午两点敌人的包围圈缩小到以霍庄为中心的十余华里内,战斗部队已有很大伤亡。这时西北风突起,大风刮得满天昏黄,难辨方向。趁大风之际,在军区参谋长范朝利、政治部主任刘志坚指挥下,由易良品率领部队掩护机关干部实施突围。经一小时激战,在3时许部队冲破了两华里的缺口,车区机关、部队等从西南方向突围出去,到下午5时,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汇集于霍庄村。当时没来得及转移的七旅文工团、行署财政干校和部队伤病员及后勤人员共400多人被敌人逮捕。下午6时,凶残的日寇像一群恶狼一样对被俘的我军政人员进行了集体大屠杀。霍庄不足500人的村,就有130多无辜群众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

同年6月,新七旅与六军分区合并,易良品任六分区司令员。

9月12日,日军第四十军一师团和独立第七、第八、第九混成旅团各一部和部分伪军共万余人,出动汽车400辆,骑兵600余人,飞机3架,企图包围我活动在枣南地区的军区机关和六分区部队。

易良品详细查明了敌人动向,从敌人正在向枣强、恩察、大屯、大营、南白塔、乔村、燕家庄、孔周村、卷镇等据点增加大批军队,而判断出敌人这次行动的意图,是要合围驻里祥一带的我军领导机关和部队。当即决定从里祥瓦窑一带向南转移20余里。

几路合围之敌,妄想一举将我军领导机关和部队围歼。我军在易良品的正确指挥下,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敌人大合围扑空后,气急败坏,他们将王均附近村的千余名群众,赶到王均村,逼问八路军的去向。在场的群众一言不发,敌人便开始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

突破日军合围后,冀南区党政军机关很快转移到四分区丘县以北地区。10月上旬,宋任穷政委主持召开了区党委扩大会议,发出了《关于度过今冬明春艰苦局面的决议》。指出:一切工作要从最困难、最艰苦的局面着想。作长期打算,积蓄力量,渡过难关。宋任穷坚定地宣布:我们坚持冀南平原游击战争是不变的;党领导的八路军始终和冀南区人民在一起,大家同生死、共患难,咬紧牙关,度过今冬明春,就是胜利。

1942年10月15日,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和区党委组织部长张策到枣强以南六分区驻地传送区党委决议。六分区司令员易良品和地委书记文建武同志,立即通知各县负责同志到恩察以东大市村开会。17日,天刚亮,就被敌人包围了。刘志坚骑着马突围,不幸腿被打断,被敌人抓去,关在大营据点。

易良品接到上级一定要把刘志坚抢救出来的指示,立即布置组织营救刘主任的工作。恰在这时,得到大营据点的可靠情报:刘主任身份没有暴露,明天敌人要将他押送到枣强去,押送的敌人不太多,有日军30多人,伪军40多人。根据这一情况,为了不失时机,易良品令楚大明率领四、六两个连,迅速埋伏在大营、恩察之间的南官庄附近的公路两侧,准备打伏击进行抢救。楚大明向部队进行战斗动员,指战员斗志昂扬,表示不惜一切代价和牺牲,一定把刘主任抢救回来。

10月20日8时前后,敌人从大营向枣强出发了。待敌进入我军伏击圈后,楚大明让司号员吹起冲锋号,一阵猛打,将日军压制到公路边的沟里,接着,六连在连长稽振江、指导员赵贵海率领下,向日军展开猛烈攻击,把日、伪军分割开来。同时,四连冲向关押刘志坚的大车,同志们不敢开枪射击,怕误伤刘主任。伪军因和我们有关系,只是向天空放枪,不和我们交手,放枪是让日本人听的。纪志明率全班冲到大车旁边,几个战士将刘主任从车上抬下来,背起就向指挥部跑。

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毙伤敌19人,抢救任务圆满完成。

1943年3月25日,六分区司令员易良品,在枣强县西高庄突围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对于失去易良品倍感痛惜。他曾经回忆说:“每当想起牺牲的同志,我心里就特别难过,尤其是一些英勇善战的指挥员。易良品同志是我们湖北麻城县人,参加过黄麻起义,1928年参加红军,当过红军团长,正、副师长,师政委,在冀南任新七旅旅长和六军分区司令员,其间,率领部队打了许多胜仗。他领导下的十九团,由于屡建战功,被十八集团军总部誉为‘冀南战斗模范团’,易良品同志深受部队广大指战员们爱戴,他指挥打仗的事迹,被编成故事,到处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