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颜世彬烈士革命事略

更新时间:2022-11-27 11:30:56点击:

颜世彬烈士革命事略

曹泽三 张颜桂

颜世彬,化名尹发汤,1899年12月18日生于山东广饶县小张乡张郭村。1917年去法国当华工,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由党组织派遣赴苏联学习,1930年奉命回国,受中共中央派遣到青岛工作,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兼青岛市委书记。1931年4月在青岛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同年8月19日就义于济南纬八路刑场,时年32岁。

背井离乡下西洋

当时,颜世彬的家庭,祖孙四代,十多口人,仅有土地一亩一分,破草房两间。全家靠租种地主的田地,艰难度日。

因家境贫寒,颜世彬自幼未曾上学,他的童年是和穷人家的小伙伴们一起拾柴草、挖野菜度过的。十多岁后,他便跟随长辈下地干活,或外出打短工,还卖过豆腐。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国民政府横征暴敛,沉重的税、租压在农民身上。颜世彬目睹贫苦农民虽然拼死拼活地干,总是年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遇到灾年还要逃荒要饭,卖儿卖女;而地主官僚不劳而获,却过着奢侈的生活,这黑暗的社会,不平的世道,使年轻的颜世彬义愤填膺,他曾向同伴表示,长大成人,要干一番济世救民的事业,改改这不平的世道。

一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天旱日久,又加瘟疫流行,贫苦农家粮尽炊断,众多乡亲身染疾病。在这生死关头,狠心的地主豪绅,却借机高利放粮放债,敲诈盘剥农民。农民对此十分愤慨。为了活下去,终于在一天夜里,爆发了“吃大户”之举,饥饿的农民们涌进一家地主的三亩高粱地,边砍边收。颜世彬第一次见此情景,欣喜若狂,也兴高采烈地参加了。他帮着站岗放哨,搬运高粱穗。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我国北洋军阀政府于1917年8月对德奥宣战,参加协约。并答应英法政府,来华招募华工,去欧洲战地服务。此时颜世彬的家乡一带,连年水灾旱情严重,许多灾民,背井离乡,出外逃荒。颜世彬一方面迫于家中生活拮据;一方面抱着出去闯一闯的想法,毅然背着父母,跑到金岭镇的华工招募处,报名应招。他被录取后,没有回家告别父母,便忍着极大的痛苦,离别了家乡,和其他华工一起,由青岛上船,开往法国。

异国他乡获新生

由于战争的摧残,当时的法国,成年壮丁死伤过半,一般工人也被征到前敌战场,后方军需品的制造、辎重的运输和战地服务,均奇缺劳动力。华工到法国后,有的分散到各工厂做工,有的被派往战场修筑工事,挖掘战壕,他们苦于合同的拘禁,倍受军事束缚,还遭受管理人员的百般虐待,许多华工因德国人施放毒气弹而中毒丧生。颜世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饱尝了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战争的灾难之苦。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颜世彬进入法国的一个机械厂做工。他的收入极其微薄,为了积攒一点钱寄给父母,生活十分简朴。他每天劳作之后,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还是坚持学文化,学法语,探求新的生活道路。

自1919年开始,我国大批有识之士,远渡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救国真理。周恩来、王若飞、李慰农、赵世炎等就是杰出的代表。这些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十分关心在法的华工同胞。他们对华工进行了大量的组织教育工作,帮助华工摆脱了行会和帮口的束缚,建立起自己的统一组织——旅法华工总会,出版了《工人旬报》和《新工人》等刊物。颜世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使自己朴素的阶级思想感情产生了飞跃。他认识到,此刻,他不仅是为自己的家庭而劳动,为个人而谋生,而是为拯救祖国,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开始工作和斗争。他和王清太一起参加了华工赤色工会,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颜世彬根据党组织决定留在法国继续学习和秘密工作,中断了与家庭的联系,成了一名职业革命者。

由于国内革命斗争形势的迅猛发展,许多留法勤工俭学的党员陆续回国,投身于伟大的革命斗争。还有一些党员,按照党的部署,从1923年开始,从法国转去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深造,后来,颜世彬也受党组织派遣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颜世彬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开始,一边补习文化,一边学习俄语,后期又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当时,苏联的经济,由于国内战争,遭受严重破坏,食物和生活用品极端缺乏,学员们吃的是供应的少量黑面包,穿的衣服多是别国工人捐赠的,睡觉挤在一个通铺上,颜世彬以极大的毅力,克服困难,在学习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受命回国搞工运

为了国内革命斗争的需要,1930年秋,颜世彬奉命离开莫斯科回国,是年11月到达上海,12月即受党中央派遣到青岛工作。

那时青岛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敌人反动气焰嚣张,到处是白色恐怖,党的活动极端困难,革命工作几乎全部停顿。颜世彬到达青岛后,以高度的革命责任心,紧紧依靠省委领导,深入到工人群众之中,经过一段艰苦的工作,使党的组织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1931年2月,党中央委派颜世彬为山东省委常委兼青岛市委书记,2月16日重新组建了青岛市委。在山东省委(当时省委驻青岛)和颜世彬的领导下,先后恢复和建立了中共沧口、四方、台东区委,还在一些大工厂及郊区农村建立了党支部,并举办了党员轮训班,由省、市委领导同志讲课。同时,在轮训班里还培训了部分工人积极分子,从中吸收优秀者入党,从而提高了党员的质量,壮大了党的组织。

颜世彬同志特别注意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和纱厂工人的斗争。基层党支部开会,他经常亲自参加,进行具体指导。他结合工人的切身利益和工厂的实际情况,组织领导工人群众反对黄色工会,争取工人权利;反对资本家开除工人,要求减少工时,增加工资等。通过这些斗争,团结了工人,提高了党和赤色工会的威信,工人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

从2月到3月,在市委领导下,四方机厂、《青岛时报》馆、青岛港务局、华新纱厂等先后进行了罢工斗争。同时,青岛三千多中小商贩,为反对苛捐杂税,也举行了游行示威。

4月1日,日本人办的钟渊纱厂爆发了工人“打狗”的斗争。当日本资本家的走狗把头毒打工人时,全厂三千多工人怒不可遏,一齐关车停产,并将平时狗仗人势的把头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工人们同时提出:开除工贼,减少工时,增加工资等7项条件,迫使日本资本家当天答应了条件。但日本资本家出尔反尔,自食其言,竟在当天晚上,要青岛当局派来大批警察镇压工人。颜世彬闻讯后,立即赶到钟渊纱厂,会同沧口区委书记王清太,连夜布置纱厂工人坚持继续罢工,坚持7项条件,并发动全市工人支援钟渊纱厂工人的罢工斗争。刚成立不久的工人联合会,也分别发表了告纱厂工友和市政工友书,号召全市工人团结一致,援助钟渊纱厂工人的正义斗争,使青岛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

清贫一身为人民

颜世彬在青岛期间,为便于工作,组织安排他与市委交通员尹××夫妇一起住在桓台路5号凝德里(市委机关)。对外,交通员称颜世彬为叔父,临时结成一个家庭,因此颜世彬化名为尹发汤。当时,颜世彬已经31岁,仍过着独身生活,别离家乡亲人已13个年头,他为了人民革命事业,将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对工作,他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对生活他从不讲究。当时,省委发的经费很少,他总是告诉内勤人员(他的掩护人),一切开支从紧安排,节约出部分钱,接济更困难的同志,他吃的是素菜粗饭,穿的是普通棉布裤褂,他时常对周围的同志说:农民比我们还苦,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我们就要艰苦奋斗。他的一间卧室,也是省、市委负责同志经常研究工作的场所。室内只有床铺、木凳和书籍,陈设极为简单。颜世彬对学习十分重视,他把工余的时间,几乎全部用到学习上,经常读书到深夜。

颜世彬平易近人,对同志关怀备至,经常与同志谈心,了解同志们的生活安排和家庭的困苦情况,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给予照顾。因此同志们都把他视为知己。过去和他相处过的同志,至今记忆犹新,都称赞他高尚的品德和赤诚的革命胸怀。

浩然正气留人间

1931年4月13日,交通员到青岛港大港码头,接取从上海运来的党中央的文件和刊物,在海关卡子门口处,因惊慌失措,文件暴露而被捕。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交通员叛变,供出颜世彬的住址,致使颜世彬和王清太等同志被捕,并被抄去一批文件和书刊。接着叛徒带领敌人,连夜破坏了省、市委四处机关和印刷所,先后捕去省、市委领导干部和党员、团员、群众共24人。青岛党的组织,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

敌人得知颜世彬是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兼青岛市委书记后,欣喜若狂,以为这是破坏山东和青岛党组织的极好机会,于是千方百计企图诱使颜世彬供出党的秘密,但颜世彬义正词严,不为所动。敌人恼羞成怒,转而使用种种酷刑,进行逼供,在五十多天的折磨中,颜世彬坚贞不屈,面对敌人,慷慨陈词,怒斥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残酷镇压革命群众的罪恶行径,使敌人望而生畏,无可奈何。当时国民党青岛公安局给市政府的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颜世彬最为坚强。

在青岛,敌人毫无所获,便于1931年6月13日,将颜世彬等人押送济南最高军法会审委员会再审。酷刑用尽,颜世彬几次昏死过去,但仍然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应有的浩然正气。1931年8月,敌最高军法会审委员会,判处颜世彬等21名同志死刑。8月19日晨,敌人将颜世彬等同志押往济南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枪杀。沿途,颜世彬等同志大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