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矢志不渝 死而后已——记徐力田烈士

更新时间:2022-11-14 11:30:57点击:

矢志不渝 死而后已

——记徐力田烈士

孙文臣

1962年10月31日,原山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青岛疗养区党委书记徐力田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了。徐力田逝世后,他的家乡,他工作过的地方,人们含泪追思他的英雄业绩,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少小怀志 正义盈身

徐力田,原名李文范。1914年11月出生于莱阳县小徐格庄村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里。兄弟姐妹4人,他排行第二。

童年的徐力田,性格内向,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好学上进。他6岁上学,在学堂里不仅听讲认真,作业工整,而且多思好问,凡读过的书都密密麻麻地注满眉批,碰到疑难问题,非弄懂不可,因而学业成绩良好。

在徐力田上小学的那几年,正是中国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后,反帝反封建的怒潮席卷全国,各地学生奋起响应的时候。年幼的徐力田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宣传抵制日货的活动。

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小商人(当地称头发换针的),徐力田一见小商人卖的全是日本针,就急忙去找李老师,要把针全部没收,或折断扔掉。李老师说:“我们抵制日货是要没收大商贩的,我们要向他们讲明道理,今后不要再贩卖日本货。”徐力田听后觉得很有道理。

后来徐力田见到这种小商人,就向他们宣传抵制日货的革命道理。

1930年,徐力田在莱阳县立第一小学上学,暑假期间,他对叔兄李文著(当时在县立中学上学)说:“我们何不利用暑假期间,按照小学老师李墨园提出的男人剪辫、妇女放足的问题下乡进行宣传,破除封建礼教,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李文著听后完全赞同。于是,他俩联络了好几个男女同学,组成一支宣传队伍。他们头顶烈日,脚踩崎岖的山路,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小徐格庄周围村庄。他们每到一村,就向广大群众宣传,要破除封建迷信,推倒土偶,男人剪掉辫子,女人不要缠足。

在下乡宣传时,徐力田嗓子都说哑了,脚也磨起了泡。但他不叫苦不叫累,向女同学借个针,把泡挑破,继续走向各村宣传。

反对旧教 挺身罢考

1931年夏天,徐力田县立高小毕业后,考入莱阳城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除认真学习好各门课程外,在党组织和进步教师、同学的培养教育和帮助下积极阅读马列著作和各种进步书刊,从中寻找革命理论和救国救民的方法。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叩开了中国东北的大门。在蒋介石反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下,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东北三省,接着又开始了对整个中国的吞噬,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在白色恐怖下,徐力田积极参加了莱阳乡师党组织领导和发动的抗日爱国运动。他们采取隐蔽的方式,撒传单、贴标语,号召广大工农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同时,反对学校旧的教育制度,鼓动同学们罢课、反对会考等,在校内外造成很大影响。

1934年暑假前,学校当局按照国民党省政府教育厅的指示,对学生实行统一会考,其目的之一是诱导学生实行死读课本,安分守己地读死书,限制关心国家大事,不允许参加政治活动等。为戳穿省教育厅的阴谋,反对学校当局实行的这种旧教育制度,二级学生宋桂生和徐力田挺身而出,带领同学们实行罢考斗争。徐力田毅然搁笔不答题,交了白卷。此举惹怒了学校反动当局,学校以品行不端的罪名,将徐力田等开除学籍,剥夺了他们的学习权利。

徐力田被开除后,在白色恐怖下,他有家不能归,只好离家出走到东北躲避。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形势有些好转后,他又回到家乡小徐格庄村。此时,他并没有因受到挫折而灰心,赋闲在家,而是始终不忘革命初衷。他以在村任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极力与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联系。他与进步青年官振义、王言烈等朝暮相处,踏一路风尘,披一身霞光,奔波于莱海边区村庄,积极开展地下活动。当夜幕降临,夜深人静,家家户户熄灯进入梦乡时,唯独徐力田家透出一缕缕亮光。原来,他们几个正在研究今后的工作。这样,徐力田家实际上变成了共产党地下活动的联系站。

1935年农历十一月四日,中共胶东特委分东西两路发动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武装暴动,即闻名胶东的“一一·四”暴动。东路是文登、荣成,进攻重点是石岛;西路是海阳、牟平,进攻重点是夏村。徐力田等积极参加了西路攻打夏村的暴动。这次暴动因国民党八十一师展书堂部的血腥镇压,暴动负责人被捕被杀,暴动失败。在腥风血雨的形势下,徐力田先到烟台等地坚持地下斗争,后来又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

纵横驰骋 顽强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我国国土日蹙,人民生灵涂炭。时代的风云,时代的呼唤,救国的决心和青春的热血,使血气方刚的徐力田脱下长衫,走出校门,投身到伟大的抗日爱国运动中去。

他与从外地求学回来的进步学生和在白色恐怖下转移出来的共产党员及在家乡坚持地下斗争的同志一起,以自己的家乡为基点,发展“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员,成立“民先”组织,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12月,徐力田到孙受参加了全县“民先”代表会议。会上成立了“民先”莱阳县队部。县队部号召每个“民先”队员分头到各地开展抗日活动。徐力田被分配到自己的家乡开展工作。

有一次,小徐格庄村有一个莱阳乡师毕业的学生李蔚云,他虽然参加了“民先”组织,但他的思想倾向国民党,常说在家不行,不如去阜阳(当时有些学生不是西上延安,就是南下阜阳)国民党那边。徐力田与李显堂针对他的这种错误观点,耐心细致地做他的思想工作,用事实讲明国民党不抗日,要抗日救国必须跟共产党走的道理。经过教育,李蔚云没有去阜阳投靠国民党。

1938年2月,由于徐力田在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中工作积极,成绩突出,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徐力田入党后,更加积极地从事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他经常宵衣旰食,枵腹从公,不知疲倦地踏着山区崎岖的小路,奔波于莱海边区村庄,组织发动群众加入“民先”组织。

经过他与其他同志几个月的共同努力,于5月成立了中共莱阳县城东区分区委员会,他任书记。这是莱阳有共产党组织以来,城东部建立的第一个中共区级组织。区委成立后,在他的带领下,发展党员,扩大党组织,发动群众起来抗日,开辟和建立抗日根据地,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同年10月,他调到中共莱阳县委任秘书。翌年2月,又调到胶东党委民运部任秘书。

1940年1月,胶东区党委又派徐力田到莱阳县委工作,先后任秘书、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等职。

他在莱阳县委工作的两年,正是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阶段,环境恶劣,经济困难,斗争尖锐复杂。但是,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为建立抗日根据地,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做了大量工作。

——在任县委秘书时,他为县委起草了不少文件和文告。这些文件和文告为发动民众投身抗日,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积极作用。特别是1940年5月,他参与起草了《莱阳人民之吼声,驱逐赵保原出莱阳》的文章,列举了国民党投降派、顽固派赵保原的十大罪状。号召人民行动起来,为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为实现独立、自由、幸福的民主主义共和国,为解除莱阳90万同胞的苦难,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赵保原的反动统治而斗争。

——在任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时,在恶劣的环境下,他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扩大宣传面。号召大家认清形势,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1940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投降派赵保原勾结日军,疯狂屠杀人民。为有力地打击投降派的嚣张气焰,消灭赵保原的反动势力,徐力田与县委的其他同志按照上级的指示,召开了莱阳县临时参议会,成立了莱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罢免了县长赵保原,选出了共产党员担任的新县长。县政府成立后,与县委、地方武装一起对日伪顽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任县委书记期间,县委当时驻招莱边境村庄。为配合胶东主力部队开展反投降、反“扫荡”、反“封锁”斗争,他带领县委与招远、栖霞成立了三县联防指挥部。指挥部成立后,三县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奋战5个月,基本打垮了赵保原、蔡晋康在招莱栖边区的反动势力,保卫了抗日根据地。

1941年秋,徐力田带领县委机关人员和县大队从四区到九区开展工作,当拂晓行至前石头山村东南山上时,被夏甸的敌人包围了。由于徐力田指挥得当,使县委和县大队安全脱险。

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为提高党员素质,徐力田坚持办党训班。学习党的指示,明确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分析国内形势,做好反顽斗争;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群众纪律等。

徐力田在开展党员教育和带领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还与县政府一起抓文化教育。截至1941年7月,莱阳县恢复初级小学62处,高级小学2处,共有学生3919人;成立民众夜校48处,受教育者达1767人;建立妇女识字班51处,受教育者达1547人,并在7个区建立街头识字牌129块。

1942年1月,为加强对莱东县委的领导,胶东区党委调他任莱东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莱东自1941年2月成立县委之后未配备书记,由副书记宋云甲主持工作)。

莱东当时三角斗争极其尖锐复杂。自1939 年日军侵入莱阳城后,在交通要道和主要村镇修筑碉堡、设置据点、建立日伪政权。同时,国民党顽固派赵保原则窃据万第,并在昌山、留格庄、濯村、迎格庄等村设立据点,他们相互勾结,疯狂镇压抗日军民。

在恶劣环境下,徐力田深知斗争的残酷性。但是,天下事难不倒英雄好汉。他毅然卷起铺盖来到莱东县委走马上任。他放下行李,不顾劳累,立即召开党政军负责人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开展活动。

不久,在他领导下,县委在敌我边沿地区设立了七区和九区两个区委,并配备了武装干部,加强对区中队的领导。

5月,在他带领下,莱东县委领导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胶东八路军五旅和五支队攻克了赵保原部大夼、憩格庄等据点,缴获了赵保原的兵工厂、被服厂、印刷厂等,给赵保原以沉重打击。

1942年8月,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壮大抗日武装,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徐力田带领县委、行署(当时莱东县政府称行署)的干部和县委特务班全体同志20多人,到龙门山区开展工作,发动群众摧垮伪政权,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权。为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县大队一同前往。

12日,他们到达北寨头把保长徐子厚抓起来,在村东召开了村民大会,斗争了保长并罢了官,选出了新村长。之后,他又带领工作人员奔龙门寺,到豹础铺等村继续开展工作。

徐力田在领导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开展反投降、反“扫荡”、反“蚕食”的同时,发扬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精神,开展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和改善雇工待遇的斗争。改变了根据地的经济状况,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徐力田在莱阳和莱东工作的三年里,从巍峨耸立的旌旗山,到抗日烽火熊熊的招莱边,从滔滔奔流的大沽河之滨,到莽莽无垠的胶莱平原,从崎岖连绵的龙门山区抗日根据地,到乌云密布的敌占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重疴染身 矢志不移

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徐力田忙于工作,经常顶风冒雨,夜行晓宿,住无定处,食无按顿而积劳成疾。1943年1月,胶东区党委安排他到胶东军区医院治疗。他病稍微好转后就出院了,先后在胶东区党委党校、胶东文管会工作。全国解放后,他先后在大连市、青岛市疗养。病愈后,先后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委办公厅任秘书处副处长、处长,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在省委工作期间,他仍保持在革命战争时期那种革命精神,那种革命干劲,对党和革命事业忠诚不渝;他勤奋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参加各项领导工作;他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人民服务;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正廉洁,艰苦朴素。1959年7月,他旧病复发,省委安排他去青岛疗养并任疗养区党委书记。在疗养区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