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04 11:30:02点击:
胶东战斗英雄
——夏侯苏民同志事迹
张思衍 王世恭
夏侯苏民,原名张培礼,蓬莱县七区兴村人。一九三八年二月入伍,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队长、连长、营长、军分区参谋长、团长等职。他作战英勇,善于指挥,曾先后受嘉奖六次,被誉为“智勇双全的虎将”。后于一九四六年十月第二次高密县反击战中光荣牺牲,时年二十七岁。一九四七年二月,胶东军区特追赠夏侯苏民为胶东战斗英雄。夏侯苏民生于一九一九年,八岁入本村小学读书,后入崮寺区高小。十五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烟台省立八中。由于他聪慧伶俐,勤奋好学,性格刚毅,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烟台省立八中,本来就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九·一八”事变以后,地下党组织经常开展抗日救国、反对国民党当局投降卖国的宣传活动。该校有不少的师生是从东北流亡而来的,他们目睹过东北沦陷后人民的悲惨遭遇,常在校内用墙报、漫画等揭露日寇侵吞我东北国土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流亡三部曲的悲壮歌声震荡着人们的心弦。因而,广大师生要求抗日,要求停止内战共同对敌的呼声日益高涨。夏侯苏民一进八中,就受到了这种爱国激情的感染,积极地参加了校内的各种抗日活动。一九三五年四月,他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反对烟台公安局打死女学生徐明娥的示威游行。同年秋,又参加了驱逐学校训育主任的学潮。
一九三七年他初中毕业时,适逢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南侵,学校被迫停办,他回到家乡,在本村小学教书。他怀着满腔的民族仇恨和爱国热忱,常对学生讲述日寇烧杀抢掠我同胞的罪行,并把自己学到的一些抗日歌曲教给学生。不久,又和八中同乡的同学一起,组织了“抗日救亡服务团”,利用歌咏、话剧等形式,到各处进行宣传,以期唤起群众的爱国热情,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一九三八年春,日寇先后占领我胶东各主要港口和一些县城。国民党政府的官员们,有的携款潜逃,有的投降日寇当了汉奸,在这国难当头之时,夏侯苏民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但是,这支游击队的成分很复杂,他看不惯,后又因反对大队长腐化抽大烟而离队回家。不久,他又到我地下党在艾固山区举办的抗日联中去学习,经过两个月的短期训练,被派往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二路,担任中队长,从而实现了他抗日救国的夙愿。
一九三九年,夏侯苏民任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十五团三营二连连长时,有一次他带领部队到蓬莱二五甲去打顽军高炳旺部,他赤着脚,光着膀子,趴在敌人住的房子上指挥战斗。部队后撤时,从他家的房子后面路过,他担心家中受顽军的折磨,就不进家,他父亲追赶部队想看看他,他便把帽檐往下拉了又拉,和战士们一起匆匆而去。
然而,夏侯苏民当八路军的消息很快被敌人知道了。伪军把他父亲抓去,打得死去活来,逼着老人要把儿子找回去。以后,又封了他家的门,全家人流浪街头,乞讨度日,受尽磨难。不久,他父亲身染重病,便捎信给他,要他回家看看。夏侯苏民回信安慰老人说:“爹爹,对不起!因战争频繁,不能回家看你。你受的折磨我全知道。爹爹,好好养病吧!等杀干净了鬼子,再回家看爹爹。……”老人家看了信,很理解儿子的处境,表示很高兴。夏侯苏民入伍后在外转战近九年,从未回过一趟家。其父直到病故时,始终相信他儿子是会为他报仇雪恨的。
一九四○年春,十五团在攻打黄县黄城集时,敌人凭借坚固的碉堡拼命顽抗,攻击部队受挫。当时任二连连长的夏侯苏民,接到副营长要拿下敌中心碉堡的命令后,毫不迟疑,勇敢地指挥全连五分钟就完成了攻坚任务,振奋了部队情绪,取得了歼灭战的胜利。同年,在“六一”反“扫荡”中,夏侯苏民的连队担任团的前卫,在行军途中与敌遭遇,他指挥全连成功地抗击了数倍于我的敌人,掩护了全团安全转移。冬天,夏侯苏民任十四团三营营长,在攻打昆仑山战斗中,他主动策应友邻部队,击退敌人的反冲锋,保证了友邻部队的安全。随之,他率领全营向黄龙坝的敌人发起猛攻,深夜两点攻进村中,展开巷战,敌人依靠坚固的工事,阻住了我军的进攻。夏侯苏民立即亲自指挥战士打通墙壁,接近敌堡,用竹竿子将手榴弹送进敌堡,炸翻了守敌,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一仗,消灭了敌人一个营和一个训练大队,并打死了丛镜月部的参谋长。
一九四一年,十四团团部和一营、三营在南招县篮和庄驻防,突然遭到莱阳城日伪军一千余人的袭击,情况十分危急。三营营长夏侯苏民冷静沉着,指挥全营机动灵活地守住阵地,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使我军转危为安。同年,在平北黄童战斗中,他指挥灵活,俘虏日军两名,并缴获武器一宗。
一九四二年一月,夏侯苏民升任十五团团长。一九四三年十五团与南海军分区合并,夏侯苏民任军分区参谋处参谋长。一九四四年,他奉命带领一支小部队,插入敌人心脏要地——崂山。这支小部队的出现,使青岛市和即墨城的敌人感到不安,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必欲消灭而后快。夏侯苏民在崂山地区远离领导,孤军作战,处境困难。但他时刻想着党和人民的委托,紧紧依靠全体指战员,利用有利的地形,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伪多次的“围剿”、“扫荡”和袭击,坚持斗争十五个月,为开辟崂山地区创造了条件。
一九四五年,党组织派夏侯苏民到胶东党校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十三团任团长。同年八月,日寇宣布投降,我胶东军民开始全面大反攻。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军相继解放了威海、烟台、莱阳、蓬莱、福山、招远等县城,至九月上旬,只有平度尚未解放。
平度城驻有伪绥靖军王铁相的三个团和伪自卫军四个团,还有从外地逃来的保安队共六千多人。
九月九日晚,我军向平度城发起攻击,十三团主攻西门。团长夏侯苏民带领部队爆破成功。王铁相见事不妙便亲自督战向我军反扑,我一营营长王景昆、三营营长牛凤山先后负伤。在这紧急关头,夏侯苏民亲自率领二营冲进城去,向敌纵深猛插,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时至黎明,唯有王铁相的伪司令部和城墙上的大阁楼还在顽抗。夏侯苏民又指挥二营进行强攻,很快占领了伪司令部,并活捉了王铁相。
一九四六年春,我军按照上级指示开展百日练兵运动,夏侯苏民感到军队要达到正规化,必须迅速提高政治、军事素质。本来他就善于抓紧点滴时间进行学习,在这次运动中就更加积极,每天晚上都学习到深夜,而且坚持写日记,写心得体会。
一九四六年初夏,夏侯苏民参加了胶(县)高(密)战役。战役打响前,他带病步行一百多里,去侦察地形,访问群众,回家以后,连夜不睡,反复研究作战方案,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在攻打胶县城前夕,他先在沙盘上研究胶县的地形和打法。然后,手里拿着地图,一面看,一面强记胶城里的街道和一些重要房屋与制高点。在战斗中,当他指挥的两个连攻进内城时,他也奋不顾身地冲进去了,一会儿在电话上指示部队的进攻路线和需要占领的制高点,一会儿又出现在阵地前沿,观察地形,寻找新的发展道路。打到天亮时,我城内部队遭敌火力封锁,和外面断了联系。于是,他又指挥城外的部队从他指定的地方打开了突破口,又攻进去两个连,既解决了内外联络问题,又使城内部队转危为安。最后,解放了胶县城,击毙了大汉奸赵保原。在第一次高密攻城战中,十三团三营九连经一夜激战,已接近城南门。天亮时,敌人依仗高大坚固的城墙工事拼命顽抗,战斗形成僵局。夏侯苏民来到九连阵地,了解了情况,并冒着弹火到城门附近侦察了地形。他动员九连战士们:“我们宁死在上面,不死在下面;宁死在里面,不死在外面!……我和你们一起打进城去,为胶东人民报仇,为死难烈士报仇!…”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个指战员的心。他立即将干部分配到各战斗小组,并选择了进攻路线,还再三强调攻击火力要集中,各组动作要迅速、勇猛。攻击信号发出后,不到十分钟,九连就突破了两道坚固的城门,爆破组没有一个伤亡,全连顺利地冲进城内,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在这两次战斗之后,他都不顾疲劳,深入到干部和战士当中去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教育部队,提高军事素质和指挥艺术。
从此之后,他把理论学习和战斗实践结合起来,写出了一些宝贵的战斗经验。如《对顽村落作战的几点初步经验》、《攻城战斗的几点经验》、《兵团作战指挥上的几点经验》、《平原地隐蔽伏击战》、《白天攻坚战斗的几点经验》。这些经验,都曾在我军报纸上登载推广过。
夏侯苏民身为团长,但他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经常穿着旧军装,补了又补。他常说:“有饭吃,有衣穿,这就很幸福了。”他患有痔疮,走路困难。由于连续作战,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身体一天天地衰弱,他不休息,不叫苦,也从无怨言。
一九四六年十月九日,我胶东部队第二次攻打高密城。十日晨,夏侯苏民在城东娘娘庙观察地形,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伤,壮烈牺牲。
噩耗传开后,部队上下都很悲痛!饲养员辛玉镯听到团长牺牲了,悲痛地哭起来,把马拴在树上,拿起一支伤兵的枪,就要向敌人冲去。经大家劝说,好不容易才阻拦下来。广大指战员们听到夏侯团长牺牲了,胸中燃起了复仇的怒火,紧握手中枪,踏着烈士的血迹,投入了战斗。最后,终于第二次攻克了高密城。
一九四七年春,在胶东军区追赠夏侯苏民为“胶东战斗英雄”的同时,蓬莱县人民政府决定,将英雄的故乡兴村改名为“夏侯村”,以示对他的怀念。
夏侯苏民同志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他的青春,他的名字和英雄业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史册上永放光辉,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