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龙泉人民的好儿子董朗

更新时间:2023-07-02 11:30:02点击:

1925年6月19日,广州数十万工农兵群众为声援上海人民的“五卅”反帝斗争,在中共两广区委和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举行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23日,身着各色服饰的10万工农兵群众,手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打倒军阀!”“支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的旗帜,在广州的大街上举行了反对英帝国主义的示威大游行。在示威游行队伍的前后左右,一支2000多人的工人武装纠察队,雄赳赳气昂昂地担任着巡逻和安全保卫工作。看见这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威武雄壮的队伍,知情者都从心眼里佩服训练他们、组织他们的黄埔军校教官,1923年入党的共产党员董仲明(董朗)。仲明的卓著成绩,曾出席了“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并荣获了“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纪念章”。

1925年11月,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成立,叶挺任团长,改名董朗的仲明调任团参谋,并担任党支部组织干事。

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正规军,直属中共两广区委、军委领导,直接向周恩来汇报、请示工作。

1926年5月,独立团奉命作为北伐军的先锋,从广东开赴湖南北伐战争前线。

董朗协助叶挺取得了攸县、平江战役的胜利,先后占领了宾阳、汀泗桥、湖北咸宁城和贺胜桥,打开了武汉最后一道大门。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下武汉,建立了国民政府。

1927年春,独立团进行整编,组成第二十四师,叶挺任师长,董朗调任第七十团一营营长。5月14日,第二十四师第七十团在河南上蔡县西南与奉系军阀张作霖部的富双英旅接战。激战两天,第七十团占领了上蔡以北的战略要地西洪桥。

北伐军利用北岸河堤作阵地—线型阵地,抵抗奉军的反攻。

为了夺回西洪桥,奉军调来了第六旅、骑兵团及炮兵增援。16日下午,奉军步、骑、炮三兵种联合反扑,战斗异常激烈。入夜,西北风卷着泥沙呼啸着袭向北岸河堤,猛烈轰击的敌炮,炸得北岸尘土飞扬,七十团将士难以睁眼。一整夜,奉军的进攻都非常猛烈,第七十团伤亡很大,三营长阵亡,团副负伤。为了保住阵地,董朗率一营英勇作战,主动出击,亦不幸中弹负伤。    

次日拂晓,上蔡与西洪桥之敌形成夹击之势,向第七十团阵地步步逼进。两百米、一百米、八十米……只离五六十米远了,董朗神色坚定,沉着地指挥着战士们坚守在阵地上,还不断地用洪钟般的声音鼓舞战友说:上好刺刀,我们决不后退半步!人在,阵地在!随时准备和敌人作最后拼杀!

在这紧急关头,第七十三团援军赶到,第七十团官兵士气大振,同援军一道发起反攻。董朗不顾伤痛,率战士们勇猛冲杀,消灭了敌援军,直逼富双英投降。

西洪桥战斗刚结束,身负枪伤的董朗又指挥部队前进,与兄弟部队一道包围上蔡之敌,很快攻占了上蔡县城。

6月初,北伐军回师武汉,董朗受到嘉奖,旋即升任第七十团团长。

1927年7月25日,董朗率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第七十团由九江开赴南昌,准备参加南昌武装起义。

7月30日下午2时,董朗奉命到师部参加军事机密会议。他与全师四十多位团、营级军官与师部成员聚集在一起,聚精会神地静听叶挺同志传达中央决定:国共分裂了,只有举行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才是唯一的出路。接着,董朗与大家一起认真研究了徐参谋长部署的作战任务。

散会后,董朗回团作了传达,他要求全团指战员战前严守机密,战斗中人人当先、个个奋勇消灭敌人。接着,董朗按师部的部署,对本团的兵力作了具体安排:把重兵放在对付百花洲敌宪兵营上,抽调部分兵力协助兄弟部队警卫师部左翼。

晚饭后,各营、连、排按董朗指示给战士们分发了起义的标志—白天用的红领巾、夜晚用的白布巾,还准备了大量照明器材。部队还按董朗的要求,小睡后进入了特级战备状态。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整,“叭!叭!叭!”清脆的枪声划过南昌城的夜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爆发了!

刹那间,南昌城枪声大作,喊杀声震天。董朗亲率第七十团主力神速扑进百花洲敌宪兵营:“叭!叭!”“叭!叭!”枪声炒豆似的响起来,酣睡中的敌人还未清醒过来,就被缴了械。就这样,董朗指挥的七十团粉碎了固守在百花洲的敌宪兵营。

与此同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领导我党直接掌握和影响的约3万人的起义军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扑向1万多敌人,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起义军分别解决了当面之敌,共歼敌5个整团2个新兵团共3000余人,缴获步枪5000余支。

8月1日6时许,胜利的红旗在起义总指挥部的五层大楼上高高飘扬。董朗和身着蓝灰色军装、颈系红领巾的起义将士,迎着曙光,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在南昌的大街上。

8月5日,起义军按中央原定计划离开南昌,南下广东,希冀恢复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重新举行北伐。

身为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第七十团团长的董朗率自己的团队随起义军南下。在无挑夫、少给养而又战事不断的情况下,溽暑行军,军队疲惫不堪,伤病相继,部队严重减员。这时,董朗不仅要率兵行军打仗,还不时赶前跑后,发动干部、骨干,做士兵的思想工作,稳定部队情绪。

......

1927年1O月3日,起义军主力—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一四师,第二十军第十二师经揭阳到达流沙镇(今广东普宁),前委在天后庙召开紧急会议(流沙会议)。周恩来虽生病发着高烧,仍抱病传达了中央指示,并根据起义军实际,作出决定:集中武装人员进行整顿,撤退到海陆丰……

会议刚结束,起义部队就在普宁的乌石地方遭敌陈济棠的十一师和徐景唐的十三师的联合伏击。跟随前委的机关和部队也被敌人压在一个四面皆山的小盆地里,情况万分危急。恩来同志抱病从容地与贺龙、叶挺等同志一起指挥部队迎敌。就在这紧急关头,董朗挺身而出,大喊一声:七十团的战士跟我往外冲啊!只见身材魁梧的他挥动驳壳枪,指挥部队迅速展开,并带头向敌人发起了冲击。

一场恶战后,领导机关与部队突出了重围,部队损失严重,余下的大部被打散,并与首脑机关失掉了联系。怎么办?董朗果断地作出决定:根据流沙会议的精神,收集余部,高举义旗,向海陆丰前进。

途中,董朗义正词严地训斥和处决了敌军派来的劝降者,带领收集起来的第二十四师1200余人的部队艰苦转战,甩开了敌人的追击,到达了海陆丰的东江农民自卫军防地激石溪根据地。接着又参加了攻打封建堡垒南岭的战斗,并进驻海、陆、紫3县边区根据地中峒。      

在中峒,东江特委整编了部队,按广东省委指示,整编后的部队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不久,又改称为工农红军第二师,简称红二师,任命董朗为师长(兼第四团团长)。

这期间,南昌起义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到达陆丰南塘。当恩来同志听到陆丰县农会负责人说董朗率部到达激石溪根据地的时候,高兴地说:“这就好了,革命军队和革命群众相结合,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又要在海陆丰燃烧起来。”

......

董朗抵达海陆丰后,与海陆惠紫八县军民一道艰苦奋战,取得了海陆丰第二次武装起义的完全胜利,建立了总人口为两百万的苏维埃政权,镇压了反革命,打击了反动地主豪绅;开展了土地革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获得了解放。董朗还指挥红二师指战员与根据地人民一道创立劳动银行,发展工农业生产,统管盐业运销,开办学校、医院,修筑道路,出版书报,驳斥敌人对红色政权的造谣低毁,充分发挥了枪杆子改造社会的首创作用。

最使海陆丰人民难忘的是董朗指挥红二师攻打南岭的战斗。

南岭是群山环抱的盆地,纵横50余里,地势险要,山上遍植松杉,土地肥沃,农产品很丰富。盆地里有一个圩市,很多姓钟的农户,约一万人聚族而居,俨然成为一个小王国。这里在大地主、族长的统治下,恃“山高皇帝远”,不缴粮(交通不便,谷米不易出售,故南岭有五十余年陈谷),不纳税,百多年来,清朝的暴官恶吏和凶狠的军阀陈炯明亦无奈他何,并且和他们勾结起来。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后,小王国还是压制着当地的贫苦农民,不让他们参加工农运动,而且用恐吓、利诱、欺骗手段,煽动贫苦农民组织反革命民团对抗革命,还收容罪大恶极的从海陆丰逃窜去的革命分子。

为了摧毁这座封建堡垒,为了筹集军粮,起义军到海陆丰的第三天,就参加了攻打南岭的战斗。

由于起义军长期转战极度虚弱疲惫和董朗因病未参加指挥,加上大地主钟坤记和反共老手钟汉平的拼死抵抗,南岭未克。

1928年初,董朗按东江特委拟定的东江“暴动计划”,率红二师向海陆丰西北的惠阳、紫金、五华边区发展,先后攻占了漏子里、磜(qi)头寨。这时,被红二师围困近一个月的大茂乡地主江达三派喽啰潜出大茂乡,到南岭民团呼救。南岭民团派100多人于1月18日清早赶到大茂乡。

董朗得知情况后,即令部队攻打南岭民团,一直尾追至南岭。1月19日凌晨进驻砾头袁百桃屋。早饭后攻陷南岭大地主钟坤记的德先楼。

根据情况的变化,董朗改变了原进军黄布的作战计划,命令进军黄布的部队回师南岭。1月18日进驻南岭兆泰楼。

18日晚,董朗在南岭第一分区农会会长钟子文的兆泰楼召开军事会议。红二师营以上干部,紫金县委干部,各区乡赤卫队、自卫军队长参加了会议。

会上,董朗认真分析了敌情,并作了如下战斗部署:先打黄泥湖钟汉平的裕福楼和钟坤记的德馨楼;分兵钳制溪口、东溪和天锡楼等地主;派岳坑的赤卫队控制洋头民团,炮子赤卫队控制紫金一带。

会上,董朗严肃地说:“我们作战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一定要有严密的组织性和严格的纪律性。上一次进攻南岭的教训我们应好好记取。这次我们一定要取得全胜,解放南岭的劳苦大众。我们要共同努力完成这一任务。”

1月19日,天还没有亮,红二师按计划同时行动,围住了钟汉平的裕福楼和钟坤记的德馨楼。董朗采用白天围而不打、夜晚火把齐明、通宵达旦军号声冲杀声枪炮声震天动地的战术,迅速占领了裕福楼右侧的裕燕楼。裕燕楼的守敌撤到裕福楼,董朗指挥红二师随即攻到裕福楼墙脚下。

董朗认真观察,见裕福楼石砖墙坚固,令工兵挖墙设法爆破。因楼建在湖洋地段,墙根全是大松木并排钉人地下作基,且到处是水,无法挖进。加上我军用的火药,非在墙根下无法奏效,裕福楼竟一时难以攻破。

董朗令运输队四十多人到海丰碣石溪抬火药大炮。因该炮重四百多公斤,路道狭小,运行艰难,结果只抬了一尊大炮到南岭。红二师战士用大炮攻打。因用火药,开一炮,炮筒将近发红,要等炮身冷却才能再打。一个下午仅打了两炮。又因炮弹是像秤砣一样的生铁珠,不会爆炸,只能把墙头打穿两个窟窿,守楼敌人用砖头把孔塞住,楼屋依然如故,形不成对敌人的大威胁。

经过仔细观察,董朗发现楼房四面的瓦檐突出墙外很长,决定用火攻。董朗发动群众割草、担禾秆,把柴草堆至瓦檐下,然后点火燃烧。顷刻,四檐着火,烧进楼屋内,钟汉平目睹再无藏身之处,到半夜,带领屋中男人由屋后挖墙垂绳逃走。裕福楼被攻破。

红二师围住德馨楼后,董朗将指挥部设在屋背的上寨岗,并迅速派兵攻占了德馨楼主屋左右两座馆子,分派两个连据守。

德馨楼三面铁壁,大门口围以大木头构筑的木栅,并以两挺机枪封锁。德馨楼成了瓮中之鳖。

董朗仍采用日围夜攻战术,并派人在左侧馆子内挖地道通向主屋,准备爆破。同时,仍发动群众担柴、担秆,填在屋背沟里,一面作烧屋准备、一面塞其枪眼,阻挡守敌放枪。由于德馨楼没有突出的屋檐,当柴火堆在墙根时,屋内守敌丢出火球将柴草烧毁,熊熊烈火威胁不到敌人。

1月31日下午,地道挖到墙根下,工兵迅速将装满火药的棺材放到墙根下(敌人为防止红军挖地道炸墙,在屋内墙根处挖下深沟,倒满污水,火药不装在棺材内,受潮就无法引爆),点燃导火线,一声巨响,天崩地裂,烟雾弥漫夜空,德馨楼的三间房墙塌下来。董朗指挥部队冲锋,敌人负隅顽抗,与红二师进行巷战,随后撤至右边的房子里,把通道塞死,作垂死挣扎。

半夜12时,钟坤记高价请亡命徒陈来兴把栅门打开,带全部男人从栅门出逃。

2月1日,德馨楼被攻破,捉获阿相等地主分子十多人。董朗抓住战机,指挥部队向溪口、东溪、天告、天锡楼的地主发起进攻,可是地主们早已弃屋逃走。至此,南岭战斗胜利结束。红二师控制了整个南岭。

接着,董朗又率部与中央政治局委员、东江特委书记彭湃亲率的红四师互相配合,先后取得了赤石、普宁、葵潭之战的胜利,使紫金、惠阳、海丰、陆丰、惠来和普宁等六县的红色区域连成一片,并打通了(东)与潮汕工农武装的联系。

……

1929年5月前后,撤离海陆丰抵达上海的董朗与陈赓同志并肩战斗,担负着保卫党中央的特殊使命。

6月,董朗以中央军委特派员身份离沪赴湘鄂西苏区,成为湘鄂西前敌委员会委员,负责军政训练工作。10月初,受命担任红四军参谋长,协助贺龙军长指挥游击战争。后又担任江左军总指挥、红三军教导一师师参谋长和湘鄂边独立团参谋长。

在湘鄂西,董朗与贺龙、周小康、陈协平、王炳南等同志一道带领红军浴血奋战,粉碎了蒋介石以洪湖为重点,分三期“围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阴谋。

1931年12月底,董朗协助王炳南总结了第三次反“围剿”初期,在军事上步步设防、处处被动的教训,决定采取长途奔袭、攻其不备、速战速决、“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术方针,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打击敌人。

董朗与各游击队紧密配合,于1932年1~2月,巧妙运用游击战打击敌人,接连取得了三战三捷的重大胜利。

首战首捷:1932年1月,王炳南与董朗率独立团主力前往长阳县,在枝柘坪与伍伯云部相遇(伍伯云原在长阳资丘团防当队长,曾与红军有过联系,但在第三次“围剿”中又与敌罗效之挂了钩,企图为消灭独立团卖力)。独立团争取他时,伍欣然答应,被任命为独立团警卫营营长,随独立团下资丘县城参加红军部署的战斗。后独立团查获罗效之任命伍伯云为“五峰、长阳、鹤峰三县剿共大队长”的委任状,董朗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在资丘处决了伍伯云,整编了伍部。

二战二捷:1932年2月初,董朗与王炳南率独立团在贺沛卿率领的湘鄂西第一游击纵队的配合下出征桑植,在仓关峪董朗派出侦察员化装混进敌营,待战斗打响后,内外夹攻,使敌周燮卿的主力团—李奇玉团摸不清我方实际兵力及攻击方向,全团溃败。独立团缴获敌迫击炮四门、重机枪两挺,还缴获了大量子弹。  

三战三捷:1932年2月8日,董朗、王炳南率独立团向南北镇进发,出发前全团集合,由政委陈协平作战前动员。这时周燮卿率队来到鹤峰县城附近的康家岭后山,并用迫击炮轰击县城。面对进攻之敌和密集的炮弹,大眼睛的董朗,目光炯炯地直视政委,眉毛都不皱一下,面色平和地听政委的动员。在董、王等领导的垂范下,独立团将士镇定自若,直到陈政委作完动员。全军置周部进攻于不顾,分兵两路向罗效之部进击。    

董朗与王炳南率第一、三营沿鹤峰至南北镇大道,正面进击;陈协平带二营由燕子坪、湾潭插入石门,打击罗部后方。两部紧密配合,猛打猛冲,击溃罗效之部两个营,缴获大量辎重、弹药。后来,周燮卿企图报复,带队进至燕子坪,就被董朗事先安排在那里的区游击队打得晕头转向,自相射击,死伤50余人,狼狈退回桑植。    

独立团的三次胜利,使湘鄂边在第三次“围剿”中失去的部分苏区得到恢复,还在桑植、慈利、鹤峰3县边界建立了一些新的区、乡苏维埃政府。历史已过去半个多世纪,龙泉人民记住了她的好儿子董朗的功德,为他在龙泉区塑了像,看着聂荣臻元帅“董朗烈士永垂不朽”的亲笔题词,龙泉人民感到无比自豪,他们将永远记住烈士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