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征粮剿匪中牺牲的刘建文

更新时间:2023-03-25 11:30:02点击:

刘建文(1920-1950)。双流县擦耳乡李家寺人。因伯祖父无子,过继为孙。他家原在擦耳岩金马河边开茶旅店,被洪水冲毁后,迁至李家寺住家。小学毕业后,随岳父王玉田(温江农校老师)在农校读书,与周继丰同学。农校毕业后,应聘到新津县搞农业指导。1948年,周龙威出任李家寺小学校长,他应周之邀,任该校教导主任。在周龙威的影响下,阅读了大量的革命书籍,接触到许多革命同志,进而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不久,经周龙威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他身为教导,既要组织教师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要团结教职员工做掩护地下党员彭先云等的革命活动,还要找各种机会传播革命思想。面对各种危险、重重困难,他从未动摇退缩。

1949年农历九月初三,地下党擦耳岩联络站和李家寺小学遭劫(史称“九三”事件,详见《双流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周龙威事略》)。周龙威机智脱险,刘建文却因身居街上无处躲避,不幸身陷囹圄。刘建文被捕后,被作为重犯,戴上脚镣手铐,关押在成都南门外衣冠庙狱中。擦耳乡乡长刘遐龄(与刘建义同宗还是侄子)之兄刘庸(特务)乘人之危进行敲诈。他假惺惺地跑到刘建文家对其妻子王俊卿说“婶子,你出钱我给你保出来。”王俊卿哪里知道他们逮捕了刘建文又来敲诈呢!救人心切,立即将仅有的几亩田低价出售,凑了二十几个大洋交给刘庸。刘庸得钱后跑到成都日嫖夜赌,保人之事根本就不管。至今王俊卿谈起此事仍悲愤不已。

在狱中,无论怎样严刑拷打,刘建文始终没有暴露身份和组织机密,一口咬定自己是教书匠。敌人无可奈何,只好于12月24日(农历10月25日)准予取保释放。50多天的“重犯”生活,残酷的肉体折磨,他的脚跺扎破、肉烂,不能站立,加之身体异常虚弱,出来时由难友、联络站地下党员陈威仪(今成都刃具厂负责人)同志背出。出狱后,因南门至双流沿途戒严,无法通行。刘建文与同时释放的联络站廖大明同志同行,不敢走大路,只得坐鸡公车朝双流方向绕牧马山回家。经过公兴场时天已黑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留他们住宿,第二天绕过应天寺下山,傍晚才到家。虽回家后到处是白色恐布,但他经过狱中的磨炼,却更加坚韧顽强,也更有斗争经验了。他很快找到周洛京等同志联系,继续战斗。

刚解放,在外打游击的周龙威回到家乡,与刘建文建立了工作关系(革命工作情况详见《周龙威事略》)。1949年12月28日,人民解放军进入成都市,军管会登记从狱中出来的同志,请他们帮助寻找下落不明的难友和迫害革命志士的敌特。刘建文在成都登记,几天后,于1950年元月8日回到双流,正值双流全县征粮干部大会在双流中学召开。周继丰要他留在双流工作,并说十二桥烈士中已找出岐阳小学老师王干青、学生徐海东,擦耳岩联络站徐茂森的遗体,寻找工作已告一个段落,留在双流工作和成都是一样的。刘建文服从组织的安排就留下了。

1950年2月13日,刘建文同周龙威一道深入匪穴劝说金马河东袍哥舵把子李致和、李善培、胡敬斋、李少武不要参加叛乱与人民为敌。然后又到河西去做江源大舵把子陈洪拐(鸣武)的工作,劝他识时务,知利害,放下屠刀,配合解放军剿匪。他们回擦耳岩的第二天早晨,绕小路经中元寺(彭镇六村)到桩桩麻柳树(彭镇三村)地界时,土匪王敬如认出了他们,并开枪射击。刘建文、周龙威虽举枪还击,但敌众我寡,刘建文饮弹倒下,周龙威跑到彭镇七村一院子边,正在翻篱笆时,被土匪击中,壮烈牺牲。

刘建文牺牲后,王俊卿将遗骸火化保存在家,朝夕相伴,并以此教育子女。在他牺牲时,妻子产后仅3天,留下6个儿女,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6个儿女都长大成人,参加了工作,并继承父志,为四化作贡献。其妻王俊卿虽然经磨历劫,仍然熬过了难关。现在她身体健康,儿孙满堂,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1990年4月,双流县民政局将刘建文烈士的骨灰安葬于双流县烈士陵园。清明时节,刘建文的亲属、战友在烈士墓前献上花圈、挽联。其上联为:“钢筋铁骨坐穿牢底”,下联为:“剿匪征粮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