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赵基梅烈士传略

更新时间:2023-01-08 11:30:05点击:

赵基梅烈士传略

李子瑞 徐振田

赵基梅,1909年出生于湖北麻城乘马岗乡沙子岗村一个贫雇农家庭。父母早逝,由大哥、大嫂领着二哥、姐姐和他租种了本村地主几亩瘠薄山地。一年忙到头,洒尽了汗水累弯了腰,交罢租粮后所剩无几。大哥为多挣几个买柴米的钱,带着二哥去河南挑“小盐”,还是不能维持这五口之家的半饱生活。万般无奈,大嫂只好领着赵基梅姐弟俩沿村乞讨。

赵基梅在苦难与辛酸中熬过了他的童年。他慢慢长大了,为减轻哥、嫂沉重的生活负担,他去割草、砍柴、推磨、放牛……一天到晚咬着牙苦干。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他磨练出一副勤劳倔强的性格,残酷的阶级压迫和剥削,使他从小就产生了强烈的反抗精神。

1923年,中共党员王幼安在麻城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火种,在赵基梅的家乡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发展农民武装。革命火种迅速在赵基梅一家人中点燃。赵基梅的大哥赵基松首先投身革命,成为董家畈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二哥赵基柏不久也参加了农民自卫队。在哥哥的影响和带动下,赵基梅也参加了红色少年团,扛起红缨枪,和小伙伴们一起站岗、放哨、送情报。

1927年10月6日(农历九月十一)晚,大哥赵基松率领的农民自卫军,在乘马岗区东仓村突遭敌人袭击,赵基松率队英勇拼杀,最后身负重伤被俘,第二天惨遭杀害。赵基梅悲痛万分,仇恨在胸,发誓要为死去的亲人报仇。1929年,他同二哥赵基柏一道报名参加了鄂豫皖红军。从此,他迈上了为劳苦大众翻身解放而奋斗的征途。

1930年,赵基梅加入了中共产党。是年末至1931年秋,蒋介石在向我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反革命“围剿”的同时,也向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三次“围剿”。在反“围剿”战斗中,赵基梅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拼杀,多次荣立战功,并升任为排长。

1932年6月,蒋介石对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新的“围剿”,并以进攻鄂豫皖根据地为重点。在反“围剿”的斗争中,赵基梅英勇顽强带领全排战士多次完成了伏击和阻击任务。可是,由于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和军委主席的张国焘错误地认为国民党正临近崩溃,其军队不过是“偏师”,没有什么大的力量,不继续做好反“围剿”准备。结果,当敌重新集结再次进攻时,仍仓促应战,使部队伤亡很大。同年10月,经黄柴畈会议决定,张国焘率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川陕边境转移,后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部队由入川时的15000人发展到80000人,根据地人口达到500万人。但由于张国焘继续犯错误,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后,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退却。从此,红四方面军开始了艰苦曲折的长征。

赵基梅,这位苦大仇深的贫雇农儿子,在长征途中,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自然界的无数次艰难险阻,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出一颗赤子之心。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8年初,赵基梅奉命率七七一团五连和教导队的部分干部开赴晋东南,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太南独立击支队。赵基梅任司令员,涂锡道任政治委员,称赵支队,亦称赵涂支队。

在晋东南广大地区,赵支队活动于白(圭)晋(城)公路以东、平汉路以西、漳河以南,宣传抗日救亡主张,唤起民众,组建抗日武装,打击日伪势力,建立抗日根据地。不久,晋东南潞城、平顺、壶关、陵川、高平、晋城和豫北林县、安阳、淇县、辉县、获嘉、修武等地的革命形势在飞速发展,抗日力量在迅猛扩大,赵支队以七七一团五连为基础,扩建为一大队。1938年4月下旬,晋冀鲁豫军区在太行山区正式成立,赵支队对内称第五军分区,对外仍称八路军太南独立游击支队。

为牵制敌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1938年夏、秋,在一二九师刘伯承师长指挥下,赵基梅率一大队、道清游击支队及一些县、区武装,配合三八六旅,破袭平汉、道清铁路,并多次袭击敌伪据点,狠狠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我抗日军民的斗志。

在行军作战中,赵基梅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特别是对小战士更是关怀备至。支队里殷群、王启壳、刘志德等几个战士年龄只有十三四岁。有时急行军,一夜要走百多里地,他们累得着实够呛,往往走着走着就打瞌睡。一到宿营地,小战士们常是抱来几把柴草倒下就睡。每逢这种情况,赵基梅总是将这些小战士一个个拉到屋里草铺上,再给他们盖上军毯或棉衣。为了能让战士们多睡会儿觉,赵基梅常是天不亮就起来淘米下锅,预先把饭做好。天亮了,再招呼同志们起床吃饭。

1938年秋,部队到辉县城郊打伏击,当部队行进在辉县通往新乡的公路上,赵基梅看到负责贴传单的小战士殷群,亲切地说:“小鬼,我来贴传单,你捧着浆糊罐。”赵基梅拿过刷子,在路旁的电线杆面向公路的一面,熟练地刷上浆糊,贴上两张传单,端详一会儿后对殷群说:“你看,传单要贴到让人容易看到的地方,才能发挥作用。别看事小,也要动脑筋啊!”

赵基梅生活简朴,不谋私利。1938年赵支队进行整编时,刘子超交出700块银元,赵基梅如数交给秘书郝从周,让其转交供给处,留作军用。

1940年2月,八路军总部为统一太南、豫北的作战指挥,决定将太南地区的八路军三四四旅、晋豫边游击支队、独立游击支队(赵支队)和华北抗日民军第一旅(旅长朱程)等合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合编后,为打退蒋介石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在一二九师首长组织指挥的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中,赵基梅率领部队参加了在林县南部讨伐国民党顽军九十七师朱怀冰的战斗,消灭了部分敌人,缴获了大批武器,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同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为加强冀鲁豫边区的对敌斗争和武装建设,命令二纵政委黄克诚率二纵直属队、三四四旅、赵支队和华北抗日民军第一旅等部,越过平汉路,挺进豫东平原。5月初,赵支队与六八九团三个连、豫北大队、独立大队等合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新三旅,韩光楚任旅长,赵基梅任副旅长,谭甫仁任政委。

6月上旬,日军对冀鲁豫边区进行大“扫荡”。农历端午节那天,日伪军出动8000兵力、170余汽车和坦克,配合大炮百余门,在飞机掩护下,兵分数路,向河南濮阳西南的桑村集一带合击。当时,新三旅和直属队在桑村集驻防。为牵制敌人支援兄弟部队作战,掩护部队和机关安全转移,赵基梅奉命率领特务连担任抗击强敌任务。只见几百名日伪军在坦克掩护下向我冲来。有一辆坦克越过村外的拦阻壕沟,冲到寨门前,形势万分危急。赵基梅镇定自如,指挥特务连用排子枪横扫在坦克后的敌步兵,命令连长熊承显带领两名战士,机敏地接近敌坦克,用集束手榴弹把敌坦克炸毁。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恶战,打退了日伪军数次进攻。直到我部队和机关安全撤后,敌人才战战兢兢地爬进桑村集。

反“扫荡”结束后,旅长韩光楚调离,赵基梅代理旅长。1940年6月底,赵基梅率八团进入鲁西南,协助地方党组织及独立团开展工作,很快恢复了拥有120多个自然村的根据地。

我主力部队北上后,鲁西南根据地一度空虚。同年9月,考城的马逢乐、民权的张盛泰、曹县的王子魁、定陶的王子杰、菏泽的张子刚等顽杂军,共约七八千人,联合向我根据地大举进犯,反动气焰十分嚣张,我大片根据地被敌分割、蚕食,只剩下曹县的刘岗、曹楼、伊庄三村。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三地委决定坚守“三村”迎击顽敌,收复失地。在三地委领导下,我不足200人的独立团和人民群众紧密团结,顽强战斗,死守“三村”,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一直坚持到11月下旬。这时,战士和群众穿不上棉衣,粮食和弹药又得不到补给,形势已非常危急。三地委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派地委书记戴晓东去河北向冀鲁豫区党委和军区求援。戴晓东带一名警卫员,深夜出发,巧妙地钻出敌包围圈,经过200余里敌占区,来到河北冀鲁豫区党委和军区驻地,汇报了坚持“三村”斗争的情况,并请求派主力部队速解“三村”之围。区党委和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当即决定,派新三旅重返鲁西南。

赵基梅率旅直属队一部和七、八两个团,从黄河北濮阳东南的徐镇地区出发,日夜兼程,奔赴鲁西南。12月31日拂晓,到达天王庙、王庄、大李寨一带。戴晓东回到“三村”后,立即发动独立团和群众支援主力部队作战。赵基梅率部于当日夜首战韩集告捷,继而奔袭围歼了驻申楼的石福启部,紧接着一个回马枪,歼灭了驻常刘庄、常乐集的王子魁部500余人。赵基梅率部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乘胜追击范胡同之敌,又歼敌250余人。至此,土顽杂军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残敌纷纷溃逃,战斗胜利结束。这次战斗共计毙、伤、俘敌1500余人,缴获枪支1000余支,进一步壮大了新三旅的战斗力,赵基梅在鲁西南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也名声大振。

赵基梅率领的部队之所以战斗力强,是因为有明确的作战目的和严明的军纪。部队里有个叫小牛的侦察员,随赵基梅从太行山战斗到鲁西南,打日伪,讨匪顽,虎穴侦察,捉敌除奸,一贯表现机警勇敢,功劳不小。但因他长期单独行动,沾染了一些坏习气,以至犯下了严重罪行,为军法所不容。当赵基梅签署枪决的批示后,含泪嘱咐战士一定把小牛的尸体掩埋好。感情真挚,执法如山,慈祥和威严融为一体,更使他成为军民爱戴与敬仰的首长和兄弟。

1941年4月,日军对沙区进行大“扫荡”。新三旅奉命配合反“扫荡”在鲁西南投入讨顽战斗,一举击溃顽杂军胡罗头部,毙、伤、俘敌近千人,开辟了白茅集一带新区,使鲁西南根据地进一步扩展。不久,建立了鲁西南专署和六个县的抗日政权。同年7月,新三旅的七团、八团和新二旅的四团,合编为一一五师教导第七旅,赵基梅任政治委员。10月中旬,赵基梅率旅部、十九团、二十团参加由二纵队统一指挥的巨(野)南讨伐顽军孙良诚部的战役。战役结束后,将巨野、成武、金乡、嘉祥、菏泽五县的各一部分划为第八军分区,赵基梅兼任司令员。

1942年春,为粉碎日伪对鲁西南地区的“扫荡”,赵基梅指挥部队对巨(野)菏(泽)公路进行破袭,赢得了时间,牵制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反“扫荡”。秋季,赵基梅率部再次于孙楼一带设伏,600余名日伪军被打得丢盔卸甲,仓皇逃回东明县城。

赵基梅不仅是战场上的虎将,而且是正确执行俘虏政策的模范。1943年,他率部在考城县东明集以北伏击国民党顽军石友三部战斗中,俘敌552人(内有副师长一人,旅参谋长一人,军官家属17人),缴获枪300余支,子弹万余发。俘虏深知罪行严重,无不战战兢兢,敌家属则皆抱头大哭。赵基梅耐心说服部下和群众,坚决执行优待俘虏政策。他耐心地对敌军官其讲解我党我军团结抗战的一贯主张,反复阐明革命必胜和一切反动派必败的道理,进行开导。敌军官大为感动,流着泪说:“贵军乃仁义之师,至为钦佩。在下罪该万死,反受此宽待,实是终生难忘!”

赵基梅一贯关心群众,爱护群众。1944年麦后,他随平原局党校转移至豫北林县。林县人民深受战乱之苦,当时又遭蝗灾,生活在极端困难之中。对此,他忧心如焚,坐卧不宁,火急发动和组织党校100多名同志,和当地群众一起,投入捕打蝗虫的战斗。为帮助群众度过灾荒,赵基梅和地委书记戴晓东提出用人力拉犁翻土,一定要抢时间搞好晚播种和补种,坚决把蝗虫造成的损失夺回来。烈日炎炎,暑气蒸腾,赵与戴弓身合拉一张犁,带头战斗在劳动第一线,同在田间劳动的战士和群众,无不为之感动,一致称赞道:“咱们的赵司令员、戴书记,为革命不怕流血,救灾荒甘洒汗水,真不愧人民的老黄牛!”

1945年9月18日,赵基梅指挥部队攻克被日伪军盘踞达7年之久的曹县城,汉奸头子朱晓堂和国民党曹县县长赵志青仓皇出逃。尔后,赵基梅挥师北进,于同年10月19日,一举强攻并解放了鲁西南重镇——菏泽城。12月,在攻打伪军刘本功部的济宁战役中,赵基梅亲临前沿阵地指挥,迅速组织起突击队,我军将士拼死向前,冒着密集的枪弹,手把云梯,迅猛登上城墙,突破敌人防御,使后续部队迅速冲进城去,会同友邻部队全歼顽抗之敌。

自1945年末至1947年初,赵基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其间,参与指挥了郓城战役、东明战役、聊城战役以及出击陇海、定陶歼敌等战斗。

1947年1月,赵基梅和杨勇司令员、张霖之政委率领七纵和六纵一部,在邓小平政委指挥下,再次出击陇海,一夜攻克五座车站,破袭了兰封、野鸡岗、柳河段铁路,并连克杞县、太康、柘城、鹿邑、亳县等县城,歼敌16000余人,取得了豫皖边战役的重大胜利。此后,刘、邓首长决定一、七纵队合并,赵基梅在合并后任一纵任副司令员。

1947年8月3日,赵基梅率部在山西晋城地区进行休整,休整结束后,改编为拥有8300余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二纵队,赵基梅任司令员,张才千任政委。改编后的第二天,赵基梅即率领十二纵从山西晋城出发,向大别山挺进。

十二纵经河南林县、鹤壁,在汤阴越过了平汉路。尔后,在华东野战军的指挥下,经清丰、南乐,于寿张以南夜渡黄河。9月23日,十二纵配合华东野战军围歼敌整编十一师,胜利完成了阻击敌整编十师和一一八旅的战斗任务。不久,为保证我十纵顺利进入大别山,赵基梅奉命率部接应,在信(阳)、潢(川)公路北向店击溃敌整编十师。战斗结束后,刘、邓首长给十二纵的任务是:创建江汉根据地。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还亲自到纵队驻地向营以上干部作报告,进行战斗动员。两位首长深入分析了自1947年以来,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之后的全国战争形势,并着重讲明了我军在大别山实施战略再展开的重大意义。

1947年12月6日,在黄安县(今红安县)西北之华家河,十二纵与中原独立旅合并,组成江汉军区,共11000余人,赵基梅任司令员,刘建勋任政委。12月14日,江汉军区部队根据陈家湾军区党委会议的部署,由礼山东南陈家湾地区出发,在广水、花园之间,分三路跨过平汉铁路,进入江汉地区。为了迷惑和调动敌人,掩护军区主力和一、二分区部队展开,过平汉铁路后,赵基梅司令员和刘建勋政委进行了周密的部署,由李人林、杨殿魁率三分区部队,连续急行军,浩浩荡荡直奔襄南地区。该部经安陵之赵家棚,过府河,攻占皂市、天门、岳口,随之又都放弃,于同月23日渡过襄河,解放潜江,直逼长江沿岸的沙市、荆州、监利等重镇。他们沿途写标语、贴布告、发传单,召开群众大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和主张,高呼“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摆出一副渡江作战的架势。与此同时,赵基梅命令齐勇等率军区独立旅向大洪山、白兆山地区挺进;又令杨唤民、刘西尧等率一分区部队向大洪山以北和李学先、文敏生等率二分区部队向白兆山以南地区展开。赵基梅、刘建勋等领导同志率军区党委机关和警卫团随独立旅行进。

我江汉军区部队所向披靡,横扫顽敌,占领广大农村,建立各级人民政权。至12月底,共歼敌4000余名。解放了桐柏、枣阳、泌阳、唐河、新野、京山、钟祥、天门、潜江等县城。这一重大胜利,严重威胁敌长江防线和大巴山防线,逼使蒋介石急从大别山抽调部队回援,从而有力地配合了我军主力在大别山的反围攻斗争。

在全国开始战略反攻的胜利形势下,我江汉军区部队发扬连续作战作风,于江河淮汉之间,继续实施战略展开。不料,赵基梅突发急性胃炎,经医治无效,于1947年12月27日病故,终年38岁。

中共中央、晋冀鲁豫中央局、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鄂豫皖中央局和人民解放鄂豫皖军区,为赵基梅不幸逝世分别发出讣告与唁电,高度评价了赵基梅战斗的一生,并号召广大军民,继承他的遗志,学习他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江汉军区为赵基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广大指战员决心化悲痛为力量,英勇战斗,夺取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