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碧血润广北 丹心谱春秋——记岳拙园烈士

更新时间:2022-12-05 11:30:51点击:

碧血润广北 丹心谱春秋

——记岳拙园烈士

东营市东营区民政局

岳拙园,又名岳桃令、岳朴令,东营市东营区岳家村人,1911年9月30日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里。他3岁丧父,17岁丧母,依靠异母兄供养,才得以入校学习。1928年岳拙园考入了青州十中。1929年10月,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当时,正值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之后、国民党新军阀之间争战不休的时期,举国上下兵连祸结,民生凋敝。寡言少语、刚直而富有正义感的岳拙园,深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忧虑。在学校里,他除了刻苦学习各门课程外,还参加了进步教师张揆一组织的学生读书会。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他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高尔基的作品尤为喜爱。通过读书,他的胸襟豁然开朗,学会了用审视的目光分析社会,观察人际关系,探讨国家民族兴衰的原因。透过许多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他终于认清了旧社会的黑暗本质,他痛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朽统治,憎恨尔虞我诈的金钱世界,盼望革命的暴风雨即刻到来。面对反动当局采取疯狂镇压的手段来禁锢人们思想的丑恶行径,他愤怒疾呼:“他们想维持现在的地位,就要想出许多法子来麻醉人们,束缚人们……我们青年人真是危险啊!要自己准备电灯棒照着走,不要掉在他们设下的陷阱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岳拙园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积极组织和参加了抗日游行示威活动,抗议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12月,他又遵照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奔走于济南各校之间,组织“赴南京学生抗日救亡请愿团”。他的革命行动,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和学校当局的不满。岳拙园的家兄唯恐他惹是生非,便多次来信劝导他“要以读书为本,莫要乱撞”,在国民党省政府做事的二侄子也前来劝他“要好自为之,莫问国事”然而岳拙园却不顾家庭的阻挠和权贵的压力,于1932年8月,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共青团山东省特委做宣传工作,成为山东学生运动的骨干。

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挠学生们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便采用大小会考的办法,企图把学生控制在校园内。岳拙园积极组织学生闹学潮反对会考。在一次学潮中,他痛打了阻挠学生开展救亡运动的校长。为此,国民党当局将他逮捕拘押70多天,释后即被解除学籍。

通过这次事件,岳拙园进一步看清了国民党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的反动本质,更加鼓足了斗争勇气,坚定了献身革命的坚强信念。1933年1月,岳拙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2月,岳拙园转入北平市立中学读书。在这里,他参加了反帝大同盟,并在北京市委宣传部作宣传工作。不久,山东省党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岳拙园奉命调回山东,负责到青州一带整顿和发展党组织,后又调入临时团省委负责宣传工作。

1933年7月2日,由于山东省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投敌,岳拙园在济南火车站被捕,从此开始了长达4年之久的铁窗生涯。

在国民党政府的高等法院,岳拙园多次被审讯。每次审讯,他都毫无惧色,慷慨陈词,申明自己反帝无罪,爱国无罪,反讥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弄得敌法官理屈词穷。最后以共产党员组织社团反对三民主义罪名,把他押入济南第一监狱。

“一监”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模范监狱”,以对待政治犯凶残而著称,在这里政治犯不被当人看,连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也得不到保证。岳拙园一进监狱,就被砸上大镣,几个人关在一间小屋子里,吃的是霉烂的食物,一天到晚不准讲话。至于读书、看报、写字,都完全被禁止,还时常无故遭到打骂体罚。为了改变这种非人的待遇,岳拙园等政治犯领导难友们开展了无数次斗争。在一次为争取生存权利、反对虐待犯人而进行的绝食中,他肺病复发,大口大口地吐血。但是,为了争取斗争的胜利,他视死如归,坚持绝食达5天之久,直到狱方答复了要求的条件,方才恢复进食。他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受到难友们的钦佩。

1937年1月,岳拙园被押送反省院,国民党政府规定,政治犯在获释前必须进反省院,被强制改变信仰,履行“悔过”“自首”手续。不然,则不会被释放。岳拙园和当时任中共山东省工委书记的张晔等人,识破了敌人的伎俩,组织领导难友们同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分头进行发动,教育鼓舞党员保持革命斗争气节,坚决不写叛党、出卖灵魂的宣言,同时孤立打击叛徒。敌人威逼政治犯每天写反省日记,借此腐蚀革命者的灵魂。岳拙园他们就釆取谈天说地、吟诗作赋、谈论风花雪月或记流水账的方式来应付。敌人无奈,最后将写好了的“反共宣言”摆在面前,谁只要在上面按个手印就可获释。岳拙园是多么渴望获得自由啊,但他清楚地知道,这个手印关系到自己的政治生命,他宁愿把牢底坐穿,也决不出卖灵魂。他怒斥敌人的卑劣行径,断然拒绝在“宣言”上按手印。敌人软硬兼施,毫无办法,只好将张晔、岳拙园等人五花大绑又押回监狱。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强大压力,不得不释放了部分在押政治犯。岳拙园始于当年10月获得自由。

出狱不久,岳拙园很快与党组织取得联系,随即便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戎马疆场。1938年2月,他到临淄县抗日三大队担任中队政治指导员。当时这支队伍建立伊始,国民党蓝衣社特务妄图控制和吞并这支武装。岳拙园、吕乙亭、任天纵等人,首先协助大队长李人风设立了政治部,在三大队中建立党的组织以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从而孤立了蓝衣社特务分子王尚志及其亲信。然后,岳拙园又协助李人风巧妙地解决了王尚志的特务大队和特务分队,端了王尚志设在寇家坞的司令部,彻底斩断了国民党蓝衣社的黑手,接着进行了三大队的整编,把这支队伍发展成为我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

1938年7月,临淄抗日三大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岳拙园曾担任该团组织股长。后又担任了三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

1940年9月,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将清河区主力部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三旅。许世友为旅长,杨国夫为副旅长,刘其人任政委。下辖七、八、九三个主力团和一个特务营。九团在政委岳拙园和团长赵寄舟的带领下转战在清河平原上,与日寇和伪顽展开了一次次的殊死战斗,为开辟垦区、扩大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1年6月,国民党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唆使其下属周胜芳、张景南、成建基、李青山等勾结日伪,组成7000余人的“剿共联军”南北夹击,妄图聚歼我军于广北地区。岳拙园率领的三旅九团在广饶东北的东、西水磨村,首先与敌接火,一举将进犯之敌击溃。接着,我八路军乘胜追击,将来犯之敌赶向黄河以北,此战消灭敌人650余人,狠狠打击了国民党顽军的反共气焰,巩固了广北根据地。

1941年7月,日军第六旅团山田部队,纠集广饶、潍县等地日伪军5000余人,实行“铁壁合围”,扫荡我清水泊根据地。岳拙园和团长许云轩率主力部队九团沉着应战,与敌周旋,后又及时调整部署,将部队化整为零,利用青纱帐和抗日沟掩护,巧妙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1942年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改编为清河军区。岳拙园被任命为清东军分区政委兼清东独立团政委。6月上旬,他和团长董西炳率部随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在牛头镇、孙家庄、北河一带开展工作。9月,日军第六混成旅团纠集青岛、潍坊、惠民、益都、广饶驻敌5000人,骑兵300人,动用汽车数十辆,采用“长途奔袭,分进合击”的战术,向清水泊根据地“扫荡”将我清东独立团重重包围。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岳拙园沉着冷静,带领清东独立团向牛头镇东北八棵树猛插,从敌包围圈的缝隙中的常、宋二庄突出重围,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敌人不甘失败,10月15日,日军第六混成旅团长幡井再次集结日伪军7000余人,分四路向我清水泊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将清东独立团、军区直属三营及寿光县大队包围。清东独立团在团长董西炳、政委岳拙园带领下,同仇敌忾,与敌人展开血战,全团官兵发扬刺刀见红的精神,与日寇展开肉搏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打死打伤日伪军200余人,并重伤敌酋幡井。在这场恶战中我军将士也有重大伤亡,政委岳拙园、政治处主任王林等在突围时身负重伤。

1943年1月,岳拙园伤愈出院不久,又奔赴反扫荡的战场。4月,清东独立团与昌潍独立团合并,岳拙园仍担任清东军分区政委兼清东独立团政委。他一面横刀立马搏杀于清东战场,率领根据地军民粉碎敌人的大扫荡,一面深入基层,动员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开展各种形式的敌后抗日斗争。他领导清东军民,三次粉碎过日军万人以上的大扫荡,多次打退敌人千人以上的蚕食掠夺;领导全体军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参军参战运动”,铲除了日伪军安在根据地周围近百个据点,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4年,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军区合并,岳拙园被任命为渤海区五地委书记兼五军分区政委,继续领导原清东地区军民完成大反攻的战略任务。日寇投降后,渤海区各地委、军分区及专署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岳拙园被任命为四地委书记兼四军分区政委。1946年5月28日,正当他带领全区人民迎接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时候,因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和严酷的斗争环境无情地摧残了他的健康,又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与休养,无情的病魔终于夺去了这位广北英杰、人民的好儿子的年仅35岁的生命。

1946年6月1日,渤海区军民近万人在广北岳家村举行追悼大会,隆重悼念广北人民的优秀儿子,渤海区四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岳拙园烈士,并将烈士家乡所在的广饶八区改名为“拙园区”,以缅怀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甘洒热血、鞠躬尽瘁斗争的英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