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二·一六革命烈士周尚明”

更新时间:2023-04-11 11:30:03点击:

1928年成都“二·一六”惨案中,中共成都市委委员、共青团川西特委书记兼成都市委书记周尚明被反动派杀害了!

周尚明,成都人,家住梓渣街。1908年4月1日出生。父亲周兴发起缝纫工,母亲周张氏。1922年暑期,周尚明从北城小学毕业,考入“宾萌公学”读了一个学年。当时,恽代英在这个学校执教,他以丰富的学识和革命理论,雄辩的教导激励青年,周尚明因之深受进步思想的熏陶。

1923年暑期,周尚明考入公费的省立第一师范,编在第十二班。这所学校,当时便有提倡新文学思想和倡导革命进步活动的张秀熟,袁诗荛等先后在这里执教。

周尚明如饥似渴地追求着新知识和革命思想。自入省师读书后,便住在学校,即使每次回家,也总是专心阅读带回的书刊,很少向姐妹闲谈。1924年“少城公园”的“通俗教育馆”成立,馆长卢作孚购置不少进步书刊。周尚明在学校办了通学证,以便课后去借书。他晚间也常去阅读一二小时。当时同卢作孚的弟弟要好的张子玉(恽代英在沪州介绍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团员,1924年初来到成都)就住在这个图书馆,常同图书馆的服务生和青年读者“摆龙门阵”,讲社会现状,指导阅读进步书刊。一次他提议组织起来学习,周尚明和大家都十分赞成,于是就组建了“少年俱乐部”。由于团组织的重视和革命人士的支持,很快筹集到一些活动经费和进步书刊,特别是得到李铁夫和吴景伯资助后,购置了不少书刊和体育用品,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其中尤以通俗教育馆的服务生和省一师、省一中的学生为多。省一师有周尚明、葛人高、陈平三、石邦榘等,省一中有高凌、程进思、陈初尧、彭文伯等,通俗教育馆的服务生有罗世盐(静予)、巫俊受,失学青年有李晓渔(宗林)等。由于他们接受革命思想比较早,不少人后来都成长为共青团员或共产党员了。

1924年冬,周尚明和张子玉谈到彼此都曾经受过恽代英老师教育和帮助,更加亲热。周尚明细谈了思想上的苦闷,说:“我父亲靠缝工度日,我童年饱受贫困和愁苦。常想到那些吃珍馐美味、穿绫罗绸缎、脑满肠肥不做正事的人,却耀武扬威;像我父亲如牛似马,终年劳动还不能供家糊口,受人轻贱;难道我们是天生的贱骨头?!什么博爱、自由、平等?全是骗人鬼话!这生活,这社会,这国家,这世界,要怎样才能改变得合理一点,正义一点?”张子玉说:“你想得深,问得好!除开你们在学校学的国文、算术、三角、几何等学科,还有讲国家和社会为什么有贫富悬殊的道理的书报杂志。学问还多,要多读点,多同明白道理的人议论探讨,慢慢就会弄清道理,解决问题的。”1925年,由张子玉介绍,周尚明参加了“S、Y”(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即“C、Y”)。由于他具备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组织才干,1926年中国共产党组织批准他由团转党,1927年担任了共青团成都市委书记。

周尚明在“少年俱乐部”和张子玉工作配合得较好。俱乐部最重要的是组织青年学习。一次他和高思伯读李季译的“通俗资本论”,对“先资本主义的外围”这个概念总搞不懂,先后曾找了张子玉、刘愿庵等讲解。由于他刻苦认真学习,进步十分显著。

1925,他在省师校内和葛人高、陈美生、周道钧等建立了共青团支部。他们积极为要求进步的同学创造条件,推动学习。组织家境清寒又渴求新知的同学用分买共读的办法、搜集革命进步读物。“中国青年”、“洪水”、“向导”、“新青年”、“少年中国”、“创造”、“莽原”以及“马克思主义入门”、“资本论浅释”、“共产主义ABC”等书刊,成了他们的主要读物。每到星期天,他们便到总府街昌福馆内的“华阳书报流通处”去。这个书店推销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全国的各种书报,但多系革命进步读物。在这广泛的群众基础上,1926年他们组建了“赤锋社”。社里由于有葛人高、陈平三、石邦榘、陈选、白贞瑞等积极活动,工作一直开展得很出色。

周尚明常说:“革命一定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实现,就是国际歌中唱的‘英特耐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各个民族要往来,没有共同语言大不方便。大家应该学习世界语。”1926年,他参加了高自性、吴先爱等组建的“成都世界语研究社”,在紫薇阁楼上,由吴先爱教他们。学习后回到学校.他组建了10多人参加的世界语学习小组”。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求学员在一起时要用世界语交谈,有错就要受罚。

周尚明兴趣广泛,爱好文艺、音乐、绘画、体育。一次他得到“国际歌”曲谱,急忙找同班同学冯棣研究,他觉得有些低音好象应是高音,接着又在学校找到一架破琴试弹片断,那庄严雄壮的音感立刻显示出来,他们也不禁为之振奋。“少年俱乐部”通过团组织请刚从苏联回国的蒋光赤撰写歌词,由“成都美专”学生李智等请音乐教师卜超人作谱。这首歌作好以后。李智弹琴,罗世盐、巫俊受教唱,周尚明练唱认真、纯熟、很有感情。从此,这首“少年俱乐部”部歌成了鼓舞全体成员战斗和前进的力量。周尚明特别爱好演剧,他的表演才华出众。在“少年俱乐部”他就参加过郭沫若的“聂姜”,哥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蒋光赤的“少年漂泊者”等的演出。1926年下半年,省一师校庆时。共青团支部和“赤锋社”是参加筹备的骨干力量。校庆前夕,他们就用壁报、标语、彩花、画幅、彩旗把学校装点得十分漂亮。周尚明和葛人高还把“少年漂泊者”搬到校庆舞台上演出,由他扮演张铁匠,葛演汪中,陈平三演玉梅。他还演了“盲哑配”中的哑人、“假洋鬼子”中的假洋鬼子。演出这些新剧,抨击了黑暗社会,号召人民起来革命,号召热血青年到革命军队中去。校庆后,校内外的老师、同学和群众还常谈论他的演出,学校邻近街道的男女老幼都高兴谈谈“张铁匠”、“哑巴”,特别是小朋友,还常常三五成群亲热的跟在身后叫喊:“假洋鬼子!阿Q要革命,不准摔打狗棍!”这次校庆活动的影响很大,有不少激进青年参加了“赤锋社”、共青团,个别的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校庆后,周尚明邀约班上同学办了个“砧声”壁报,出版几期,引起教务长张秀熟的重视,叫负责人到教务处询问情况,大加鼓励,还对壁报的发展方向、内容、文风、编排,以至插图,都给予了指导。从此,大家热情更高,决心要办得更好。由葛人高把“砧声”登载的自己写的长诗加以整理后,投稿到“四川日报”副刊编辑部去,经李劼人加上“编者按语”发表了。“砧声”影响更大,各班同学纷纷投稿。不久,各班自办壁报,杨朝熙(沙汀)班办的很精彩。当时能出现这样良好的风气,是张秀熟等老师关心进步思潮和文艺爱好的反映,也是周尚明等共青团员和“赤锋社”员积极工作的结果。

周尚明性情直爽随和,极富幽默感,饶有风趣,群众喜欢亲近他,因此团结了不少人靠近党、团组织。他的同班同学如刘尔钰、冯棣、傅天锡,低一班的如肖逸父等都和他很要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政治影响。

周尚明为党和团工作卓有成效。如他帮助张博诗进步就给人以深刻印象。张是1922年暑期考人省一师,编在第十一班,比周尚明高一班。当时同学中有种坏习气,新旧同学、高低班次之间都不结深交,不然必受讥嘲。但是,不到一学期,周尚明就冲破陋习,和张博诗很要好。到周尚明入团后,同“狮子狗”斗争更激烈,张博诗常态度鲜明地站在周尚明一边。他们的思想越来越接近,1925年,张博诗由周尚明介绍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还有一个华阳中学的学生,1925年由在省师读书的亲戚介绍,认识了周尚明。此后亦经常得到周尚明热情的帮助。周尚明带他跑“华阳书报流通处”,指导他阅读“中国青年”、“共产主义ABC”等,“五卅”运动中还给他讲了许多反帝的事理,并引导他参加许多工作,终于使他提高了认识和觉悟,于1927年8月参加了共青团。特别是对杨朝熙(沙汀)的帮助,使杨长记不忘,30多年后杨朝熙还回忆说:“这是一个革命和反革命之间斗争最尖锐的时期,也是考验和锻炼每一个革命青年的时期……我从尚明同志那里得到了不少鼓舞。”“1926年冬天……我们从北京回来,但我从他那里才真正认清了当时的革命形势,而且在他的帮助下参加了实际斗争”。1927年,由周尚明介绍,杨朝熙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周尚明和同志们在党和团领导下积极工作,使当时成都市的共青团工作开展得比较好,全市多数大专和中学都建立了团的支部、小组或革命社团。当时“赤锋社”等党所组织领导的成都“八大赤色社团”,就非常活跃。这一切和周尚明的积极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1928年初,他即被选为共青团特委书记。

1926年夏,党派张子玉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少年俱乐部”曾由省一中的高凌负责领导了一段时间,工作开展就较差了。这年底,改由周尚明负责,又才重新活跃起来。当时成都市工会成立,由于少年俱乐部成员高思伯在市工会工作,周尚明遂将尚无固定社址的少年俱乐部搬到市工会所在地“中山公园”(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内,还办了一张小字墙报“红英”由罗世盐负责,周尚明和高思伯为主要撰稿人。1927年反动派捣毁市工会,这个墙报被砸毁,“少年俱乐部”也被迫转入了地下。

按照中共成都市委的决定,周尚明曾组织省一师一些同学,以实习名义在省一师附近办了一所平民夜校,由陈平三,石邦榘负责。参加夜校学习的主要是南府街一带的长机工人,同时也有学校工人和邻近的劳动群众。程子健、龚堪慎等同志都来夜校讲过话。郭翼棠、李保鲁和一些党、团员同志都来教过课。李正恩也来讲过话,还找长机工人摆谈家常。另外,在南府街附近一个庙里还办过一个义务小学,只有二十几名学生,周尚明教得特别认真,有时他忙不过来,还请冯棣去代课。

1927年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后,原来同共青团和革命组织尖锐对立的国家主义派,攻击周尚明等进步同学更凶狠。他们的骨干有所谓“二李一肖”,加上教师杨叔明的支持,遇事总是针锋相对。周尚明以他幽默、锋利、机智的谈吐,常常驳得他们狼狈不堪。

1927年下半年,在党领导下成都掀起了大规模的革命群众运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教师罢教,学生罢课,争取教育经费独立和反对劣币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党、团领导的革命社团如“赤锋社”等都积极参加斗争。其中,省一中的择师运动进行得越来越激烈。1928年2月初,共青团成都市委召开部分团支部书记会议,周尚明传达了党对省一中择师运动的决定精神:“这次反动派在省一中武装进校,太不合理,己成教育界和社会上的丑闻。同志们要沉住气,团结群众,抓紧反动派在道理和道义上的弱点,从政治上狠狠给予打击。千万避免动武,以免反动派找借口反过来咬我们一口”。程进思、陈初尧都问:“斗争是两方面的事,敌人动武,我们怎办?”参加会议的龚堪慎说:“看来想动武是反动派的阴谋,他们有刀又有枪嘛。在省一中大打出手,也就向群众示威了。我们避免动武,是斗争的策略原则,我们不能上当嘛。思想上组织上作好准备,不能让反动派牵着我们走。我们不能那么蠢!一定要坚决避免动武!”会上大家的意见主要是修改补充这个说法,都同意照党的指示办事。周尚明再一次征询程进思、陈初尧的意见,他们说:“我们执行党的指示,只怕形势发展和群众情绪难掌握。”最后,周尚明又叮咛:“要坚决执行党的决定!”

2月5日,中共成都市委组织了一次支援省一中择师运动的示威游行。午前群众聚集在支矶石公园,周尚明又通知指挥这次行动的李正恩:“游行队伍不能进人省一中,谨防敌少、武装袭击!”

2月14日,省一中择师运动不幸发展到同学们失手打死杨廷铨的事件。周尚明得信,急到中共川西特委汇报,当时受到特委责问,并向周尚明分析了形势,认定反动派不会善罢干休,可能要借日进行全面镇压。特委研究了处理措施,紧急布置同志转移隐蔽,并当面指示周尚明:“迅速转移办公地点,隐蔽起来。”

2月14日午后和15日上午,不断有要好的同志和同学建议周尚明多加小心,要“有所准备”。“二·一六”当天黎明前不久,他因事跑回学校,当即遭到敌人抓捕。据有同志说,反动派抓走周尚明后,反复仔细搜查了他的寝室,没有得到什么重要东西。

2月16日午后,周尚明等14位同志英勇就义。

    “二.一六”惨案群雕位于成都市新南门府南河桥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