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29 11:30:50点击:
舍生忘死的共产主义战士
——记姚占岭烈士
陈育三
1969年7月17日夜晚,23岁的解放军战士、共产党员姚占岭,在满载旅客的列车即将与军马相撞的危急时刻,舍生忘死,奋力推开战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江西省军区为他追记了一等功。《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江西日报》等发表长篇通讯,称他是“舍生忘死干革命的共产主义战士”。
苦大仇深 感恩图报
姚占岭,1946年出生在利津县罗镇乡一个苦大仇深的贫苦农民家庭里。解放前,他家四代给地主扛活,受尽了欺压和凌辱。姚占岭的爷爷给地主当了一辈子长工,父亲被日寇抓去做苦力,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人祸未绝,又来天灾,黄河决口吞没了姚家唯一栖身的小土屋,全家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为了救活全家老小,父母忍痛把姚占岭的三哥卖给了人家。
姚占岭3岁那年,他的家乡解放了,全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他从小就深深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他从戴上红领巾起,就暗下决心,立誓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之人。
姚占岭读初中期间,有一次到海边去拾黄蓿菜种子,突然海潮飞涨,有两个儿童被潮水淹没,情况十分危急。姚占岭舍掉半天拾来的种子,忘记了自己的危险,冲过去救出了两位儿童,受到学校和村里人的夸奖。
中学毕业后,姚占岭回到村里。经常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热心为群众服务。大家看他忠诚老实,办事公道,选他当了会计。他没有辜负群众的厚望,一心一意为群众管家理财,深受群众信任和欢迎,被称为“红管家”、“好会计”。他把全村烈军属、五保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经常为他们挑水、扫地、干重活。村里人们都说姚占岭是个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热爱本职 成绩一流
1965年春天,姚占岭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到部队后,领导上分配他喂猪、喂马、当驭手。他在槽头上写下了“为革命养好军马”7个大字,以此激励自己干好本职工作。当时有的人说:“当兵喂马赶车,整天跟在马屁股后面转,真没意思。”姚占岭耐心地开导这些战友说:“过去,革命老前辈靠两条腿走路,靠骡驮马拉运送粮食弹药,打败了敌人的机械化。喂马驾车,这也是我军建设的需要,能说没意思吗?”战友们听着他的诚恳开导,情不自禁地点头钦佩。事后,他在日记上写道:一个革命战士,应该立足本职工作,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只要时时刻刻想着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始终朝气蓬勃、勤勤恳恳地为实现这个远大目标而工作、而斗争,那么,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做什么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1967年5月,姚占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光辉的党旗下,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庄严宣誓:努力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严格要求自己,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姚占岭当兵5年,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年年被选为学习积极分子、“爱马标兵”。
姚占岭对工作的爱和专,简直到了忘我的地步。数九寒冬,他把自己的大衣盖在马背上;酷暑盛夏,他经常彻夜不眠为军马驱赶蚊虫;雨中行军,他不怕风吹雨打,把雨衣披在战马身上。他把自己对工作的热爱都倾注到战马身上。
1967年夏天,姚占岭随部队来到江西“支左”。南方的盛夏,天气炎热,蚊子又大又多。当时,马厩没有盖好,战马暂时在外面露宿。晚上,为了给战马驱赶蚊子,姚占岭把席子往大车底下一推,睡在战马身旁。有的同志看到后对他说:“蚊子这么多,你值班可以到屋里去睡嘛。”姚占岭回答说:“不要紧,我要在这里体验一下。”他想出了“放烟驱蚊”的办法,在马的周围点起火堆,用烟熏走了蚊子。有时风向变了,他被蚊子咬醒,便立即起来,重新弄好火堆,然后再睡。这样,每天夜里他总要起来好几次,身上被咬起了许多大疙瘩。同志们见了很心疼,感动地说:“他关心的是战马,忘记的是自己啊!”
姚占岭爱马出了名,后来他当上军马卫生员。他给马治病像给人治病一样,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一次,运来了一匹多年有病的老马,瘦得不像样子。有的同志见了这匹老马,风趣地说:“这匹马已经‘革命到底’了。”姚占岭认真地对他说:“一匹马就是一份战斗力,哪能让这匹马轻易‘革命到底’呢?我要使这匹又老又病的战马‘继续革命’。”说完,他便立即动手给老马检查治疗,忙个不停。在他护理和治疗病马的日子里,姚占岭把心都用在了为马治病上。他为了观察马的病情,不怕脏,不怕臭,不怕蚊蝇叮咬,把床铺搬到马厩里,一边认真给马治病,一边精心地喂养。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和治疗,这匹又老又病的战马,一天天肥壮起来。同志们看见这匹马又恢复了青春活力,都疼爱地说:“唉!要是医生都像姚占岭这样该有多好呢?”后来,姚占岭又被晋升为军马医助。
姚占岭乐于助人,对人民群众和战友热心关爱。一天傍晚,姚占岭刚从外面值勤回来,又渴又饿,正想狼吞虎咽地吃个饱。恰巧,这时附近农民牵着一头水牛来求医。他撂下手中的饭碗,立即进行诊断治疗,一直忙到深夜,终于把水牛的病治好,感动得那位农民连声道谢称赞。
1969年春节,组织上批准他回家探亲,母亲见儿子回到家里,喜出望外地说:“岭啊,可盼回你来了。你年龄也不小了,听娘的话,这次回家来你就结婚吧。”为坚持晚婚,姚占岭对母亲耐心地讲着道理和自己的打算,终于说服了母亲。他在家19天就有14天出入在乡亲的家门,做社会调查工作,了解家乡情况,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战胜病魔 忘我工作
姚占岭长期患着严重的神经性头痛和丹毒病,头发脱落,头皮红肿。同志们都为他着急,劝他赶紧住院治疗。可他自己却很少想到这些,一直带病坚持工作。有一次,姚占岭到某部去学习军马的饲养和管理经验,当时,姚占岭丹毒病复发,剧烈头痛,正吃药治疗。他心里想:如果带着药罐子去会给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于是,他把药罐子甩在家里,拖着病重的身体学习、开会、调查研究,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钟头。有天晚上,已经深夜12点了,由于过度的疲劳,剧烈的神经性头痛,使他的丹毒病又复发了,并引起了全身发高烧,刚一站起来,眼前顿时发黑昏倒在地上。醒来之后,他以最大的毅力,支撑着身子,一步步挪到水管前,用冷水冲洗了一下头,抹了一把脸,咬紧牙关,一直坚持工作到天亮。
姚占岭经常说:“对于人来说,最大的威胁莫过是死。但只要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的痛苦,死,算得了什么!”“活着就干,死了就算。”有一次,部队6天行军,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姚占岭两只脚上打满了血泡,额上滚着豆大的汗珠。同志们看到他不仅忍受血泡的疼痛,而且忍受着病魔的折磨,劝他坐一段路的车。他非常感激大家的关心,笑着说:“坐车,那怎么行啊,现在坐惯了打起仗来不能坐在车上和敌人拼刺刀。我们要学习老前辈红军长征的精神,练就一双铁脚板。”他咬着牙挺起腰杆,硬是把6天的路程步行走完。
1969年7月14日,这是姚占岭同志牺牲的前3天。这天,姚占岭腿上的丹毒病复发,又加上发了几天疟疾,发着高烧。他以顽强惊人的毅力,写完了第八份关于做好军马工作的经验材料。下午,他又摊开纸,伏在桌子上聚精会神地起草今后军马工作的意见。军马科长走近他身边,无意中碰到了姚占岭的胳膊。“哎呀!”科长禁不住喊了起来,顿时觉得姚占岭身上像火炉般烫人,便以命令的口气“强迫”他住进了医院。
姚占岭人是住进了医院,心却一直在军马科。他想到科里还有一匹病马没有痊愈,坐卧不安。住院3天,他8次回到军马科。
保护战马 英勇献身
1969年7月17日夜晚,姚占岭忍着剧烈的神经性头痛,找一位刚写了入党申请书的新战友谈心。他列举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语重心长地告诉这位战友: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先锋战士。就在这天夜晚,姚占岭顽强地拖着40度高烧的病体,来到马厩,向同志们询问了病马的治疗情况。他忍着病痛,站在病马槽头,协助同志们为马打针、灌药忙个不停。快10点了,姚占岭才在同志们的多次催促下,迈着艰难的步伐,返回了医院。
当他还没走多远时,突然一团黑影从面前飞驰而过。“是军马!”素有高度责任心的姚占岭,一眼就认出,这匹马是医院供给排的。他忍着病痛跑步到供给排打了个招呼,马上又闯进了茫茫的夜幕之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姚占岭走过崎岖小道,越过荒丘土岗,终于把那匹战马找到了。这时,他也累坏了。他松了一口气,抓住战马的笼头,吃力地向医院走去。
当姚占岭牵着马即将接近公路与铁路的平行交叉道口时,开往南昌的475次满载旅客的列车飞驰而来。火车过了弯道,副司机和往常一样,拉响了汽笛。这时,战马听到刺耳的汽笛,看到强烈的机车灯光,突然受惊,猛地挣脱姚占岭的双手,直跃轨道。副司机探身窗外,突然发现前面30多米远的交叉道口上,有一匹大黑马横在路心,竖耳瞠目,僵直不动。副司机失声喊道:“不好!”便和司机同时板下了紧急制动闸。但是,巨大的惯力,推动着火车向前猛冲。就在列车和战马眼看相撞的一瞬间,姚占岭跃上轨道,拼尽全身力气,把烈马推向了轨外。这时,车头擦着烈马的毛梢飞奔而过。
列车停稳了,旅客脱险了,军马得救了,姚占岭却英勇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