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01 11:30:03点击:
优秀的地下工作者
——吴山烈士传略
唐士文
坐落在临沂市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烈纪念堂内的巨型碑碣上,镌刻着著名烈士、中共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工委书记吴山的英名。在日本侵略军“扫荡”鲁南战斗中,为掩护战友,这位致力于旧军队兵运工作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人为国捐躯。
吴山,原名伍世英,字孔学。1909年农历十月初一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伍家惧村。参加革命后,因从事的职业需要,常改换姓名,先后化名伍石夫、伍石甫、吴志刚、吴志钢等。青年时代在仁寿县华英中学读书时,因才华超群被称为该校的“三杰”之一。大革命以后,吴山到成都协和中学就读,与中共党员王景任等交往密切,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中学毕业后,吴山考取南京军需学校。次年,考入南京计政学院。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探索走上革命道路的方法。“九·一八”事变发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吴山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和对日消极政策极为愤慨,于1935年初和王景任、刘春、秦川等离开南京奔赴北平寻求抗日救国的道路。同年秋,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左联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团结和组织进步的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而建立的。左联根据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发展的经验,初步制定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文学理论纲领,提倡文艺大众化,宣传无产阶级文艺思想,提倡革命文艺创作,努力培养新人。吴山积极投身于左联文学社活动,主办文艺刊物《榴火》。是年冬,经邹恩绚(邹韬奋之弟)介绍,吴山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和左联组织委员谷牧(刘曼生)、沙滩党支部介绍的韩去非等接上了党的关系。
吴山除在《榴火》刊物上发表诗歌《铁流之歌》、《祖父的牛》,论文《中国现阶段文学之诸问题》,报告文学《满州的风》、《宣武门外之夜》和小说《年关》、《葬歌》等外,还在上海的《文学》,天津的《大公报》副刊等发表长诗《除夕三部曲》等诸作品。当《榴火》由段雪笙同志带到上海后,得到鲁迅先生的好评。
1936年秋,经中共中央北方局同意,吴山和韩去非等一批进步青年被派往西安,参加张学良将军的“学兵队”,开展党的工作。为保密起见,吴山等以东北大学(张学良任校长)学生向西安迁校为掩护,于10月19日乘张学良派到北平的军用专列起程。学兵队的队部设在张学良卫兵二营驻地——西安东城门楼上。吴山等编在学兵队第四连,他任四连中共党支部书记。
12月上旬,张学良为扩大抗日武装力量,新组建一支抗日义勇总队。贾国辅任副总队长,吴山在该部当兵,实为中共工委书记。
西安事变后,学兵队由西北抗日联军临时军事委员会领导军。事委员会将学兵队人员分配到东北军各师,吴山被任命为骑兵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并担任该师中共工委书记。
1937年2月,吴山和韩去非等从骑兵军第三师调到五十一军工作。此时,抗日义勇总队被改编为五十一军一一〇师,吴山任该师中共工委书记。一一〇师旋合编为五十一军三四二旅,吴山任中共东北军五十一军工作委员会书记、东北军中共工委宣传部长,仍以三四二旅少尉副官为掩护作兵运工作。
吴山在东北军中注意发展先进人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三四二旅中,先后介绍了三营八连连长李长汉,排长郭善儒、殷洪都,三营九连连长张玉璞,排长李嘉吉和班长、士兵等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6月下旬,国民党五十一军东上抗日,进驻山东临沂、费县等地。中共五十一军工作委员会随军到达临沂城。工委书记吴山通过中共山东省委,与在临沂专员公署教育科工作的地下党员崔介接上了组织关系。他向崔介传达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和党的任务。随后,吴山又派张岗、汪洋到崔介处,组成中共临沂军事工作小组,对外称五十一军三四二旅临沂留守上。根据临沂军事工作小组的安排,汪洋、韩去非到沂水城北宋家庄小学任教,开展山区工作;崔介利用在教育界的有利条件,在各学校进行抗日宣传。在吴山等积极工作下,1937年8月,莒县进步人士谢辉组建了“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队伍很快发展到200多人;赵昭等在兰陵北大寺组织了兰陵游击队,很快发展到150多人。
11月间,高密县人蔡晋康以抗日为号召组织起一支抗日游击队。吴山、邹鲁风和李欣等按照党组织的指示,为掌握、改造这支武装,带领青岛山东大学部分“民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和学生、工人等数十人,参加了蔡晋康的抗日游击队。中共地下工委在蔡部组成,吴山任书记,邹鲁风和李欣任工委委员。
1938年1月上旬,蔡晋康部抗日游击队开到诸诚。诸诚县党组织和吴山等发动党员、青年30多人,同蔡部原有党员、进步学生及青岛党组织率领前来汇合的崂山游击队,组成我党直接领导的新编第四中队。吴山分工部分党员作蔡晋康部士兵的政治思想工作。2月上旬,因蔡晋康部反动分子制造分裂,排斥进步人士,吴山、邹鲁风、李欣带领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100多人,离开诸诚南下徐州。3月初,在中共中央长江局安排下,吴山和李欣带领80多人来到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二师驻地江苏新浦,在长江局巡视员张文海的主持下,组成中共五十七军二师工作委员会,吴山任书记,谷牧(刘曼生)、李欣任委员。在吴山等领导下,工委首先发展了六六七团团长万毅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成立了六六七团第一期新兵队。
同年9月间,吴山随部队南下参加武汉会战。但部队行至合肥时,武汉沦陷,只好奉命返回。在合肥时,六六七团一营袭击了日军机场,烧毁敌机4架。在行军中,吴山时刻注意队伍基层党的建设。著名作家王希坚1982年回忆中曾写道:“他(吴山)曾组织我们学习马列主义基础,从很不完备的时事资料中,他能系统确切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在我们从苏北南下的行军路上,第一次看到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他组织我们逐段学习讨论,单从‘问题的提起’等开头两段中,他就从哲学角度详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使我们这些只会搬弄教条的学生出身的人深受启发。”正是由于有了吴山这样的共产党人的积极工作,使东北军这支旧军队成了当时坚持苏鲁敌后团结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八路军、新四军来到这一地区之前,吴山等同志起到了开辟这一地区党的工作的先行军的作用。
1939年4月,于学忠率东北军五十一军、五十七军进入鲁南,建立了苏鲁战区司令部。9月16日,吴山所在的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六六七团在费县鸡宝山遭到鲁南地区的日军合击。部队没来得及吃早饭,即仓促向南部山区转移。途中,又遭到敌人的埋伏。突围中,吴山因救护战友被敌炮弹击中,壮烈牺牲。
后来韩去非同志回忆吴山烈士牺牲情况时说:“在打扫战场时,只找到吴山同志的一把牙刷,别的物品什么也没有”。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品德!他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