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逃出林彪办公室的秘书——张云生(一)

更新时间:2018-12-14 10:09:30点击:

       林彪作为当时中国政坛的“第二把手”,专门有一个办公室,他的老婆叶群就是林彪办公室主任。毛泽东曾批评说:“我一向不赞成自己的老婆当自己工作单位的办公室主任。林彪那里,是叶群当办公室主任。他们四个人(指林彪的“四大金刚”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向林彪请示问题都要经过她。”林彪办公室有一批秘书人员专门为林彪和叶群服务。林彪和叶群是怎样对待和使用秘书人员的?林彪办公室的秘书们在那样特殊的政治环境中是怎样开展工作的?曾给林彪当过四年多秘书的张云生,有着奇特的经历。笔者只选取几个镜头,或许能使读者从中窥见一斑。
 
   为林彪“讲文件”
 
  1966年8月17日,吉林省军区干部处刘处长通知党委秘书张云生:“刚才接到沈阳军区干部部的电话通知,决定调你到林副主席办公室去当秘书。军区要求,你今天下午先到沈阳,明天去北京报到。”张云生虽然感到非常突然,但因任务重大而紧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来不及细想,便匆匆起程了。
 
  到了沈阳,张云生这个小人物却受到军区副司令员曾思玉的接见。曾副司令自我介绍说,长征时他在林彪手下当过参谋,因此,林彪很了解他。不久前林彪在大连疗养,叶群让他在东北部队中物色一名能讲文件的秘书。他责成军区政治部物色,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张云生。曾副司令员感慨地说:“给林办选秘书,比选状元还难呐!”
 
  曾副司令员的话并不过分。后来张云生才知道,叶群为“林办”选秘书规定了许多条件:不是林彪带过的部队,不能去选;在高级干部中,特别是北京高级干部中有熟人关系的,不能用;不会讲普通话的,不用;性格不随和的,不用;喜欢多嘴多舌的,不用;水平低的当然不行,但职级太高的也不能用。此外,还有一般机要秘书必须具备的政治条件、业务条件、身体条件等。这样苛刻的条件,能够到“林办”当秘书的人选就廖廖无几了。张云生能够被选为“林办”的秘书,当时他确实感到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8月19日,张云生乘发自沈阳的快车到达北京,先去军委办公厅报到,然后由办公厅秘书处的宋处长带路,来到林彪的临时住地——人民大会堂。宋处长把张云生介绍给“林办”秘书阳地,说:“你们和张秘书谈谈吧,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阳秘书点点头说“好”。宋处长走后,阳秘书和张云生坐在一个角落的沙发上,促膝交谈起来。
 
  “你来得好,我们这正需要人呢,现在有些拉不开栓了。”阳秘书介绍说,林彪办公室共有6名秘书,他本人兼“林办”党支部书记,主要精力放在支部建设上,经常在毛家湾(林彪住地)守摊;赵根深是负责讲文件的秘书,李春生是帮助林彪读书的秘书,李文普是负责警卫工作的秘书。此外,还有两名秘书正在陕西农村参加“四清”。以前林彪任国防部长时,大量的日常工作由军委办公会议在挡第一线,“林办”的工作量不大。八届十一中全会以后的情况变了,林彪一跃成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加上“文化大革命”开始进入高潮,林彪办公室的工作也就显得空前忙碌起来。光说讲文件,赵秘书一个人就忙得不可开交。因此,阳秘书说张云生的到职“正是时候”。
 
  根据叶群的安排,张云生到“林办”后的主要任务是给林彪“讲文件”。张云生虽然当过多年的秘书,但从来没听说过秘书要给首长讲文件。难道林彪自己不亲自看文件?秘书怎样讲文件?他这个新手只好向老秘书恭恭敬敬地请教。赵秘书告诉他,林彪自己从来不看文件,全听秘书讲。之所以如此,不仅是由于林彪眼睛不好,看文件吃力,而且这是林彪独特的工作方式。林彪认为,每天文件如山,如果把很多精力用在看文件上,那是最不上算的事。需要几小时看完的文件,听秘书讲几分钟或一、二十分钟,就够了。难怪叶群把它作为林彪的一条“先进经验”到处宣传呢!
 
  张云生问:“每天有多少文件?”“以前不多,但现在的文件看不完。中央收发电,军委收发电,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以及三总部的文件,还有外事文电、新华社内参,再加上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的文电,每天往少里说也有十来万字,多时可达到二、三十万字。”赵秘书介绍说。
 
  “这么多的文件,怎么看、怎么讲呢?”张云生又问。赵秘书说:“都看都讲是不可能的,只能从中选最重要的,抓住要点来讲。”张云生说:“我看都很重要,该怎么办呢?”赵秘书笑着说:“重要之中还有更重要的,不可能同样重要。比如关于人物,涉及中央和省级以上干部的,就比一般干部更重要;关于事件,涉及全党、全国、全军的,就比局部的问题重要;关于动向,涉及某种新的趋势、新的苗头的,或有可能引起重大后果的,就比一般动向重要。不是最重要的,可以不讲;有些可以积累起来,待材料丰富后再专题讲。”
 
  张云生接着问:“讲文件,是不是选几份重要文件,念给首长听呢?”“不!”赵秘书皱皱眉头:“要照念文件就坏事了。一念文件,首长听后就会紧张、出汗,那就砸锅了。以前有几个新来的秘书,就是由于照念文件,首长听后出了汗,被立即打发走了。”张云生不禁吃了一惊。又问道:“一天讲几次,一次讲多长时间?”“现在首长一天最多听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每次讲一、二十分钟,最多不超过半个小时。”听完赵秘书传授“讲文件”的要诀,张云生心中有数了。
 
  仅仅过了两天,林彪突然提出要听张云生讲文件,张云生当时的心情,比参加考试还紧张。赵秘书安慰他说:“沉住气。首长可能是想见见你,听听你的口齿怎么样。你找两份好讲的文件,赶快熟悉一下,讲几句就行了。”什么文件好讲,张云生一时辨认不出来。还是赵秘书帮他从文件堆里选出两份单页的动态性文件,说:“就讲这两份吧。一是比较短,容易看,容易讲。二是其中内容都与首长有关,首长比较感兴趣。三是最新的动向,与我讲过的内容不重复。”两份文件都是外电对于北京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百万红卫兵大会的反应和评论。张云生事先已看过,因为要给林彪讲,他又重新看了一遍,并在重要的语句下面划了铅笔线,以防讲时遗漏。
 
  时间到了。赵秘书领张云生来到西大厅叶群临时用的休息室,既不报告,也不敲门,很随便地就进去了。一进门,就见林彪和叶群都在里面坐着。“张云生同志来了。”赵秘书报告之后,就自动退出去了。
 
  “一零一(叶群对林彪的称呼),这是新从东北调来的张秘书。”叶群坐在里边的沙发上,微笑着向林彪介绍说。林彪坐在左边的沙发上,一动不动,一声不吭。他挥手示意让张云生坐在他对面的沙发上。
 
  “张秘书是东北人,说话容易懂。”叶群的用意是叫林彪先不要讨厌这位新来的张秘书。她接着对张云生说:“张秘书,你讲几份文件,让首长听听。”
 
  “我想着重讲一下外电对北京‘八·一八’天安门大会的反应。”张云生说。
 
  “好。”林彪点点头。
 
  “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百万红卫兵后,外电反应很强烈。”张云生尽量沉住气,压慢语调,显得自然,而不是在念文件。“外电普遍注意的是三点:一点是出场领导人名单的排列。首长被排在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位,我们报道时又称首长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外电认为这表明首长已处于毛主席接班人的地位。外电也很注意刘少奇从第二位降到了第八位,认为他现在已经失宠了。第二点,很注意首长在天安门大会上的讲话。认为这个讲话表明毛主席支持红卫兵造反,也是掀起对毛主席的新的个人崇拜。第三点,注意‘文化大革命’今后的动向。……”张云生讲了几分钟就收口了。
 
  林彪听后立即表示:“你讲的我听得懂。还有什么?”张云生说:“没有了。”叶群明白了林彪的意思,对张云生说:“行了,你可以回去了。”
 
  张云生回到办公室不久,叶群就走进来说:“小张,首长说对你讲文件很满意。现在咱们人手少,老赵一个人忙不开,从明天起你就正式上阵吧。”
  就这样,张云生成了给林彪讲文件的秘书。由于文件太多,张云生和赵根深作了进一步分工:张云生上午讲,着重讲“文革”动向;赵根深下午讲,着重讲军事和国际动态。为了给林彪讲文件,两位秘书每天都必须拼命阅读文件,把当天的文件都看完。林彪当时住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叶群规定,除特殊情况外,林彪听秘书讲文件,都是让内勤临时去叫。内勤不叫,秘书不能擅自闯进来。特别是林彪正在吃饭或吃饭后半小时内,是不能和任何人谈话的,更不能听文件。据说如不这样,林彪就会“出汗”,而林彪一旦“出汗”,那责任是谁也负不起的。一次,张云生进了浙江厅,见林彪正在厅内踱步散心。便向他敬了个军礼,他示意张云生坐下,而他自己却仍然踱来踱去。“以后你们来讲文件,不要敬礼。”林彪说,“我一见人敬礼,就紧张,就出汗。”张云生连声说“是”。
 
  张云生坐着讲文件,林彪却站着听文件。他一边听一边踱着步,手里摆弄着一盒特制的高级火柴。他擦着一根火柴后,立即将它吹灭,把刚熄灭了的还冒着白烟的火柴头放在鼻子底下嗅一嗅,就扔掉了。然后又擦第二根、第三根……。
 
  其实,林彪耐心听讲文件的机会并不很多,自己感兴趣的,听一听,不太感兴趣的,就把手一挥,秘书只好一翻而过。有的文件只能点个大意,有的只是点点题目,有的甚至连题目都没念完就被他挥手停讲了。不管怎样,当时他一天能听秘书讲一、两次文件还算是好的,到了后来,他几天才听一次,甚至一个多星期才听一次。林彪为什么对文件越来越不感兴趣?秘书们当时都摸不透。直到“9·13事件”发生后,人们才从林彪的整个行为中窥见了他阴暗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