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5 11:30:01点击:
1939年2月,李松霄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推举,荣任为武邑县的首位民选县长。在他的带领下,全县人民与日军展开了英勇无畏的斗争。某日,当日伪军肆虐武邑城,劫掠一番之后,李松霄与孙森甫、牟海秀、李玉珩四人毅然决定返回县城,探望那些深受战火蹂躏的民众。他们迅速组织了一场群众大会,李松霄站在台上,代表全县人民向受难的群众致以深深的慰问。他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愤怒地揭露了日军的残暴罪行,同时坚定了群众对抗战必胜的信念。
抗日英烈李松霄(1906—1942) 河北武邑人。冀南第5专署专员。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李松霄烈士照片
李松霄烈士简介
李松霄烈士是河北武邑人。193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期间阅读进步书刊,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参加赴南京要求抗日的学生请愿团。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和华北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后又发起组织武邑县旅平同学会,编辑出版进步刊物《纯泉》。七七事变后,返回家乡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组织乡民武装抗日。1937年秋,参加武强县青年抗日义勇军,任义勇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义勇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任政治部主任,赴曲周、广平一带,开展抗日工作。8月任武邑县战时工作委员会主任,发动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1939年1月任武邑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带领全县人民与日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40年1月任冀南第5专署专员。1942年5月,在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参加反“扫荡“斗争中牺牲。
李松霄烈士生平经历
李松霄生于1911年。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武邑县战地委员会主任。1939年任武邑县县长。1940年任冀南区五专署专员。1942年牺牲,时年31岁。
抗日战争时期,他是河北省武邑县首任民选县长,为宣传动员各界群众积极投身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名字叫李松霄。
李松霄,原名李冠英,1911年出生于河北武邑后南场村。1936年夏,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经同班同学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二九运动中,被北平学联推选为赴南京抗日请愿团代表,参加了赴南京向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请愿活动,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赢得了广大爱国学生的信赖。
七七事变爆发后, 李松霄辗转回到家乡,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到底,决不当亡国奴的主张,号召父老兄弟姐妹行动起来,武装抗日,保家卫国。李松霄和其他进步青年一道,收听广播,印刷防空、防毒知识及革命歌曲材料等,分发到各村学校。他们还对开明士绅进行统战宣传,动员上层人士出钱、出枪,组织青年农民成立了一支近百人的队伍,练习杀敌本领,保家卫国,对当时武邑县北部地区的抗日工作,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1937年秋,李松霄串连李子温、曹光岩、国伯刚等青年知识分子,赴武强县参加了段海洲领导的青年义勇军,被委任为宣传处长(后为政治部主任)。在他和其他进步青年的积极争取下,段海洲答应接受改编。青年义勇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李松霄被任命为青纵二团政治部主任。
1938年秋,李松霄受党组织派遣,到武邑县任战地委员会主任。他一面宣传发动群众,一面对原来的妇救会、农会、商会等组织进行团结改造,同时努力做好统战工作,团结争取开明士绅、进步人士一道抗日,建立了抗日政权,使武邑县的抗日工作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群众的抗战热情极为高涨,全县抗战局面为之一新。
李松霄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善于做群众工作。他心胸广阔,富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常常在危难或挫折时,循循善诱,给人以启发鼓励。他作风俭朴,平易近人,工作切合实际,办法多,建树多,在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1939年被武邑县人民公推为首任民选县长。1940年春任冀南区五专署专员。1941年夏,赴太行中央党校学习。1942年6月6日,在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
李松霄烈士故事
矢志不渝的革命者——李松霄
马友智
李松霄生于1911年。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武邑县战地委员会主任。1939年任武邑县县长。1940年任冀南区五专署专员。1942年牺牲,时年31岁。
抗日战争时期,李松霄是河北省武邑县首任民选县长,他努力做好统战工作,团结争取开明士绅、进步人士一道抗日,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使武邑县的抗日工作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李松霄,原名李冠英,1911年出生于武邑县后南场村,幼年在本村小学读书,后入冀县十四中学。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他阅读进步书刊,联系进步同学,讨论国家大事,开始接受进步思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国民党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李松霄无比愤慨,决心投入到抗日的行列中去。他积极参加北平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和华北抗日民族先锋队以及“赴南京请愿团“,发起组织的“武邑县旅平同学会“,编辑出版了震动全县的进步刊物《纯泉》,有力地抨击和揭露了国民党武邑县政府的腐朽、反动和黑暗。1936年夏,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李松霄大学毕业后,经学校党组织介绍以工程师的公开身份做掩护,到同蒲铁路进行地下党工作。但未及到任,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大好河山陷入日本铁蹄的蹂躏之下。当时土匪四起,司令如毛,人心惶惶,有钱人逃走远方,穷苦百姓只能带着无限忧郁和恐惧等候着不可预测的命运。在这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李松霄怀着满腔热血和激愤,毅然回到家乡,积极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号召父老兄弟组织起来,武装抗日,保卫家乡,保卫祖国。1937年秋,李松霄串联了李子温、曹光岩、国伯刚等青年知识分子,赴武强县参加了段海洲领导的青年义勇军,被委任为宣传处处长,后为政治部主任。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参与了对这支部队的改造工作。该部队成份复杂,有穷苦百姓,有土匪、国民党员,也有流亡的抗日青年,对抗日认识不一致,纪律性也差。李松霄与段部义勇军中的地下党员陈元龙等,团结以政治部为主体的进步知识青年,动员段抗日。经努力终于使段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陈元龙、李松霄陪同段亲赴南宫,拜见了邓小平、徐向前、宋任穷等师部领导,将青年义勇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李松霄被委任为青纵二团政治部主任。后来又改编为正规兵团新四旅,脱离地方开赴曲周、广平一带开展抗日工作。
1938年秋,李松霄受党组织的派遣,离开青纵二团,到武邑县任战地委员会主任,团结各群众团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战。他一面组织印刷宣传品,发动群众,统一抗日认识;一面对妇救会、农会、商会、青抗先等组织进行团结改造,使抗日政权和群众组织相继成立。男女青年和各界群众抗日热情极为高涨,纷纷投入抗战的行列,全县抗战局面为之一新,李松霄成了发动群众,带领群众抗日的核心人物。
李松霄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团结争取开明士绅、进步人士及国民党进步人物一道抗日。他耐心地做贾筱庭、国海亭、国桐梧、赵仲海等上层人物的争取工作,讲形势、讲抗战道理,争取他们出钱、出力支持抗战。他推荐国海亭参加抗日县政府,先当财政科长、秘书,后任县参议会参议长。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的成了县政府的工作人员,有的当了参议会参议员。
李松霄工作细致扎实。为了充分发动群众,他主持召开战委会和县、区各群众团体干部会议;召开区、村长会议,举办小学教师训练班。宣传动员,布置工作任务,明确要求,分片负责,组织工作队督促检查。干部群众热情很高,抗战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他骑车去各区检查,回来绕城检查拆城墙进度,对交通沟也抽查宽度和深度,看是否合乎标准,只要是对抗战有利,哪怕是一件小事,他也一抓到底。李松霄还善于通过演讲做宣传工作。他的生动演讲常常吸引站在雪地广场上的人们,人们聚精会神,侧耳静听,起到了很好的鼓动效果。
1939年2月,李松霄在全县人民的公推下被选为第一任武邑县民选县长。他积极带领全县人民与日军进行英勇的斗争。有一次日伪军进武邑城抢掠之后,李松霄、孙森甫、牟海秀、李玉珩4人回城看望受难的老百姓,召开了群众会。李松霄代表全县同胞慰问受难的群众,他登台演讲,愤怒揭露敌人的罪行,提高群众对抗战必胜的信心。他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三个记住“、“两条希望“,即:一要记住,日本鬼子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一定要失败;二要记住,我们是中国人,不要当伪军,不要为敌人真心办事。自己人不打自己人,齐心打鬼子。我们保家卫国打的是正义战争,一定会胜利;三要记住,我们出城是为了长期抗战,在县境内打游击,和老百姓同生死,共患难。终有一天日本鬼子会被打倒,县城会解放。两条希望:第一,希望大家要把眼光看远一点,战争是长期的,要有胜利信心。第二,希望同胞们要帮助县政府、县大队打击敌人,军民永远一条心。群众听了很受感动。
李松霄平易近人,善于做群众工作。他心胸宽阔,富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往往在遇到艰苦危机或重大挫折时,他总是循循善诱,予以启发鼓励。他主持大会能使会场活跃,他指挥大家唱革命歌曲,经常领唱的第一支歌是《大刀进行曲》。他打拍子也很风趣,常常引得大家发笑。1939年元旦,是游击战争生活中的第一个节日,县政府住在李小庄村一家大院里。清晨,突然接到通知:有敌情。县政府机关和县大队迅速到村西场地集合,等县长讲话。这时,老百姓有牵牲口的,背包袱的,抱孩子的,纷纷朝村外急走。大家也有点紧张,可李松霄表现得很沉着,和往常一样,面带笑容说:“同志们,日本鬼子给我们拜年来了,由县大队还礼,出发!“进入了交通沟,大家的脚步不由得加快。李松霄走在队伍的后面,有时加快脚步往前走,和队里的同志开两句玩笑:“吃了饺子,应该走走,消化、消化。“一会又站住往后看看,等着后面的人跟上来,就这样使大家不知不觉地到达了目的地。
李松霄作风俭朴,工作讲实际,办法多,在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1940年春,他被任命为五专署专员。1941年夏,李松霄赴太行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原期望通过深造,回来创造更多的成绩,却不幸在1942年5月太行山反“扫荡“中英勇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