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4 11:30:01点击:
何万祥,原名朱二满,于1915年出生于甘肃宁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他16岁那年,怀揣着对革命事业的向往,他毅然决定参加红军。然而,年迈的父母对他的决定深感忧虑,希望他能回家继续务农。
面对家庭的牵挂与革命的召唤,何万祥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为了坚定自己的革命信念,也为了避免家人因他的原名而找到他并阻止他继续革命,他鼓起勇气找到党代表,请求帮助更改名字。他诚恳地说:“请帮我改个名字吧,不然,家里人把我找回去,我就无法革命了。”
党代表理解了他的苦衷,经过慎重考虑,为他取了一个新名字——何万祥。这个名字寓意着他将拥有万分的决心和勇气,为实现革命目标而奋斗不息。
1936年,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何万祥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他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英勇奋斗。
1937年9月,何万祥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9年夏天,何万祥随部队挺进鲁南,任115师某连副连长。在攻打郯城战斗中,他带领53名战士,抵挡住300多个日本鬼子4次轮番冲锋,成功地掩护了大部队和群众转移。
何万祥作战骁勇,沉着机智。1940年11月,何万祥任115师教导2旅6团2连连长。12月,2连奉命到达山东滨海根据地。春节快到时,6团接到侦察员送来的情报,敌人将抢来的500多头肥猪集中在陇海路北一个叫做桥町的村子里,由20多名伪军在村子中央一个大炮楼上看守。团首长命令何万祥带2连去打掉炮楼,夺回肥猪给老百姓过年。当晚,何万祥带连队赶到桥町,指挥战士搭人梯翻过围墙,靠近炮楼。炮楼里的伪军在一名翻译官的指挥下负隅顽抗,并向附近阿湖据点的日军发出求救信号。何万祥顺枪眼向炮楼塞进几颗手榴弹,顿时火光四射,敌翻译官被炸死,几名伪军被炸伤,其余敌人举手投降。待阿湖据点的日军增援桥町时,2连早已押着俘虏,赶着肥猪离去。
1943年11月,为配合鲁中军区反“扫荡“,滨海军区决定先发制人,攻取赣榆城。该城是敌人“蚕食“沿海抗日根据地的前哨重地,墙高壕深,碉堡密布。11月19日,何万祥带领6团2连突击队攻城。夜里9时许,何万祥带领队员化装成送给养的老乡,刚进城门口,迎面碰上敌军的反冲锋部队,敌人用机枪、排子枪和炸弹轮番攻击,企图阻止2连攻城。何万祥带领战士们继续往前冲,并不断投掷手榴弹。在手榴弹爆炸的火光中,敌人的机枪手倒下了,何万祥冲过去,一把捞起机枪向敌人扫射。敌人溃不成军。战斗持续到第二天,伪独立71旅全体官兵缴械投降,何万祥带领突击队胜利完成攻城任务。
1944年3月25日夜,大泉山突击战打响,何万祥带领2连冒着疾风骤雨展开作战。为了驱除堵在围墙缺口的敌人,他奋勇当先,手持驳壳枪冲在最前面,把敌人打得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也吓跑了,战士们立即冲进缺口。就在何万祥扑进残敌固守的最后一个炮楼时,一颗子弹飞过来,打中了他。
何万祥在短短29年的生命中,参加革命13年,参加大小战斗400多次,屡立战功,曾5次负伤,3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1944年7月7日,山东军区通令把他生前所在的115师教导2旅6团2连命名为“何万祥连“,并授予何万祥“英雄连长“称号。何万祥是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