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王远音烈士 战日寇两名主官喋血沙场

更新时间:2024-06-02 11:30:02点击:

1942年6月8日,冀中八分区政委王远音(原名王鸿业,山西五台人)与司令员常德善携手,引领一群英勇的中华男儿,向日寇发起了一场悲壮的决战。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两位军队领导人不幸同时牺牲,这在我军八年抗战的历程中实属罕见,让延安高层深感痛惜。2014年9月,王远音将军被中华人民共和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的卓越贡献和英勇精神。

王远音烈士照片

  王远音烈士简介

王远音烈士是山西五台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在北平西郊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任国民抗日军中心队委书记。1938年1月,国民抗日军被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又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独立师,任师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调任冀中军区第3分区政治委员。1940年6月,冀中各分区与晋察冀军区统一编序,第3军分区改称第8分区,任第8分区政治委员。1942年5月,日、伪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扫荡“。6月,在肃宁县西张庄战斗中身负重伤,但仍然顽强地阻击敌人,在身陷重围时,自戕牺牲。

  王远音烈士平生经历

(1916---1942)

注:此材料根据近年来不断披露的相关史实和有关他的革命经历回忆录等书籍整理而成,并一直在不断更新,敬请知情者和熟悉那段历史的人提供材料并指正。(编者)

(一)1916----1930年:革命理想启蒙阶段

1、1916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镇泗阳村,原名王鸿业,幼名龙文,因革命工作需要,曾化名王二、王远因、王远音等。父亲王松秀是清末秀才,是村里的私塾先生,也是远近闻名的中医,号称“大先生“;母亲王双珍,解放后一直被尊称为“大老人“,活到了96岁;

2、5岁起,随父亲私塾学生一起学习写字、珠算、念三字经等,可以帮着父亲记账,因天资聪慧,被村进步人士高小校长看中,9岁时提前进入镇第五高小读书;

3、王远音胆识过人,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12岁时独自一人,到太原监狱赎回了因赌钱被抓的二叔;经常巧妙化解父亲和母亲之间的争执;经常想办法接济家境贫寒的外祖父;

(二)1931----1933年:开始从事学生运动

4、1931年夏,以优异成绩考入太原成成中学。这所学校成立于1924年9月,是由晋籍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的进步学生创办的一所私立中学,校名取自《中庸·自成章》中“成己成人“之意。上世纪20年代末,成成中学诞生了第一个中共学生支部。抗日战争初期,学校一度成为中共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中共山西工委的所在地,党的高级干部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同志都曾在这里居住、工作过,当时的成中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前线的指挥部。 “七七“事变后,成成中学师生举校投笔从戎,共赴国难,组成了四百人的“师生抗日击队“,转战晋西北,被誉为全国“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

5、1931年9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占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12月初,山西大学、并州大学、省立法政专科学校、商业专科学校、农业专科学校和教育学院等学校爱国学生发起成立“山西省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组织太原各大中学校学生到国民党山西省党部请愿,要求国民党中央取消不准学生抗日救国的法令和措施。王远音随所在的成成中学积极加入爱国学生运动行列;

6、1933年5月,阎锡山亲信李冠洋推荐其亲信段丽卿出任成成中学校长,对进步师生进行迫害。在成中地下党的指导下,由三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自治会秘密发起,学校爆发了驱逐反动校长的学生运动,二年级的王远音(时用名王鸿业)、张永清,三年级的龚允济等都是驱段积极分子。

7、驱段胜利后,除积极开展学生自治会工作外,王远音(时用名王鸿业)、张永清、龚允济、郭亮城等迅速组织起一个新的读书会“前夜研究社“,研究时事,学习社会科学和革命文艺等书刊,反对帝国主义、国名党,宣传抗日救国。“前夜“二字是指暴风雨的前夕。在1933年下半年,“前夜研究社“在成中公开社团中是最活跃的一个;

8、因常进行革命活动,结识了在山西日报社工作的白葆琪,1932年与其二姐白葆珠结婚,1933年生女儿王金兰。岳父白銮坡在当局任要职,在经济等各方面对王远音开展革命活动给予很大帮助,因支持共产党地下工作有功,解放后被定为“开明绅士“。

(三)1934年5月----1936年4月: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9、1934年5月,被选为“太原市中学学校应届毕业生同学会“代表,到山西省教育厅交涉,参加反对会考的斗争,并进行了游行示威;

10、1934年夏,考入太原进山高中部上学,这所学校创建于1922年,建校之初,学校就以“为救济天资聪慧学行皆优之贫寒之子“为办学宗旨,前全国政协副主席程子华也曾就读于此。建国后,进山中学改名为太原市六中,1985年恢复进山中学的原名。

11、1935年夏,代表本校高一年级学生出席了太原反对学生军训的会议;8月,正式参加党领导的外围组织“中国社会科学联盟“(简称“社联“),当选为“太原市学生联合会委员“;

12、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爱国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一二·九“运动获得了全国人民热烈的支持和声援,太原也组织联反,按“社联“指示,王远音在本校组织学生抗日救国会,并代表本校参加“学联“,成为校(班)学联代表之一。因思想积极上进,工作能力全面成为“学联“的中坚人物;

13、1936年2月红军东度黄河后,四校为主的“学联“活动由公开转为秘密进行,王远音当选为学联的主要负责人,带领学联成员艰难地开展工作;

14、1936年3月,阎锡山大肆屠杀和逮捕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王远音遭到当局通缉,王远音回老家避难。在家乡豆村高小继续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当地知识分子白佩之,段汝毅、王相业等在他宣传引导下先后都走上革命道路;

15、1936年4月间,阎锡山反动派追到豆村镇,王远音在家乡人民的掩护下,奔赴北平找到党的组织,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四)1936年10月---1937年5月:在东北军从事地下斗争

16、1936年10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党组织介绍他到西安张学良的学兵队受训,同时做东北军的地下工作。因工作需要,化名王远音。学兵队前后历时10个月,是我党掌握的一个半公开的短期军官训练学校,目的是培养一批进步的中、下级军官及爱国知识青年以充实到东北军各部队去,开展抗日宣传工作,这样我党就在东北军中又形成了一支新的进步力量;

17、1936年10月下旬,王远音作为第二批一百四十余名成员之一,来到学兵队,住在东城楼的西楼,编为第四连,开始了艰苦的训练生活。队员按照士兵的待遇,也按士兵来要求,军纪严格,但政治气氛很浓,思想活跃。上午学军事,下午学政治,晚上自习或讨论,宣传文艺活动也很活跃的,是一支有觉悟、有热情、有朝气的革命队伍;

18、11月中旬,日伪进犯绥远,全国各地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援绥运动,西安各救亡团体也纷纷响应。学兵队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发起援绥活动,并组织了报告会、讨论会。会上群情激昂,高呼“反对内战“、“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有人提出东北军假道山西开赴绥东直接对日作战。还有人提出绝食一日,将节余的伙食费作为支援捐献。王远音则提出到绥东晋北做战地群众工作的意见,大家讨论时情绪高涨。

19、1936年12月12日凌晨紧急集合,将一、四连和散兵线布置在东城墙上,面向城内构成简单的单个掩体,队员们担当了西安事变时东城墙的防务和夜间巡逻的任务;

20、西安事变后学兵队改编了五个抗日宣传队,军宣传大队成立党总支,师宣传中队成立党支部,团宣传小队成立党小组。王远音身份公开,被任命为战斗的宣传员,担任队长一职;为了工作方便,一律穿军衣,扎武装带,配紫边胸章,无军官阶衔。分配到东北军各部做抗日宣传工作,主要任务是向广大官兵宣传西安事变的意义,张、杨八大主张,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三位一体“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宣传党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等。主要目的是争取和团结军官和广大士兵。采取的方法是讲时事,开讲演会、座谈会,出墙报,写标语,教唱救亡歌曲等。东北军各级的主要官佐与士兵,对这些青年宣传员都很尊重;

22、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调整东北军和西北军,1937年春,东北军调驻安徽,王远音随军前往,编为军官差遣队第二队。同年4月,他回到北平,入北京私立国民大学读书(1914年5月19日,教育部核准私立国民大学、中华大学、明德大学、中国公学四校立案。),并在由北方局直接领导下成立的“东北特别工作委员会“(简称东特)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五)1937----1938年:在平西组织抗日游击队

23、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华民族存亡危急的关头,王远音接受党的指示,与汪之力、史进前等带领的一批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北平城郊区、敌人的心脏内,创建一支革命的武装。8月10日和8月18日,北平地下市委分两批派共产党员到赵侗的游击队中,负责重组这支部队。汪之力、史进前等是第一批,王远音、王建中、包乾等是第二批;

24、1937年8月22日,这支部队奇袭北平德胜门外第二监狱,救出被困群众700人,内有共产党员数十人,其中很多人成为这支抗日游击队的最初基础。同时,部队编成3个总队;为保护王远音地下党员身份,任命他为少儿队长;

25、1937年9月5日,部队定名“国民抗日军“,由于这支部队青年学生多,到处宣传,当地群众称他们为“学生军“;

26、1937年9月8日,黑山扈战斗,击落敌机一架,引发国内外巨大反响;为了加强党的领导,经过北方局批准,(此时“东特“取消)部队正式成立队委,汪之力任书记,陈大凡、王建中、王远音、尚英为委员;

27、1937年10月3日,日军“秋季合围“,国民抗日军向昌平西山转移,在昌宛山区立足。因党员增加,改队委为中心队委,汪之力任书记,各总队及直属队设队委,陈大凡、王建中、林一民、王远音任队委书记并兼中心队委委员;

28、1937年11月7日,王远音与汪之力、史进前等在河北尉县与八路军杨成武、邓华见面,商议国民抗日军改编问题;

29、1937年12月上旬,2000国民抗日军到达阜平;12月25日,八路军总部批准国民抗日军进入八路军序列;1938年1月5日,聂荣臻司令员宣布将国民抗日军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负责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任命赵同为支队司令员,汪之力为政治部主任,是部队中唯一公开的共产党员。中心队委改为总支,王远音任总支书记;

30、1938年3月,参加在五台县金刚库召开的晋察冀军区第一次党代会,没有回家探望,只是托人将在东北军做地下工作时的照片等送回家中;

31、1938年4月,整编后的第五支队奉命返回平西,建立宛平根据地。先后进行了二道河战斗,炸毁石景山发电厂战斗等,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32、1938年8月8日,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与第一军分区的部队合编为第一军分区第三团,纪亭谢任团长,王远音调任一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六)1939----1942年: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33、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日军逐渐加紧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为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争,中央军委决定120师挺进冀中,执行巩固冀中、帮助3纵队和扩大自己等三项任务。1939年1月中旬,八路军120师主力进入冀中,2月中旬成立八路军冀中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吕正操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冀中地区我党武装部队,120师和3纵队建制各保持独立。冀中部队人数多、成分复杂,缺少老红军战士做骨干,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还没有在部队中扎下根,整编工作急需干部,为此,晋察冀军区和120师从自己部队抽调了大批优秀干部给冀中部队,王远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调任冀中三分区政治委员,为部队正规化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34、1940年8月20---10月31日,参加“百团大战“,主攻任河大肃地区的各敌伪据点。王远音负责指挥23团中央部队,与司令员常德善一起,向敌伪据点发起猛烈进攻。共作战34次,打死打伤日伪军1127人,俘日伪军339人,缴获长短枪315支及其它武器,破坏铁路5公里,公路150公里,拔掉敌人据点29个。这次战役,打开了子牙河沿岸地区和任河大肃地区的局面,缩小了敌占区,扩大和巩固了根据地,奠定了继续开展工作与反扫荡的基础。

35、1940年8月,中共北方局和晋察冀军区决定,冀中军区各分区与晋察冀军区统一编序,其所辖一、二、三、四、五军分区改称六、七、八、九、十军分区,三分区改称八分区,继续担任八分区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