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香山探珠 杨匏安,对视莫潸然

更新时间:2021-07-14 22:50:05点击:

五月的清晨,一轮红日刚刚跃出海面,天光海色,浑然相融。金波闪烁的海浪拍击着停靠在岸边的一艘轮船,这是一艘东渡日本的远航轮。

岸上站着几位诉别的人,一位神态端庄、身穿蓝布衣裙的老妇人,慈爱地凝视着站在面前的儿子,一位秀雅的年青人,他叫杨匏安,1896年11月出生于珠海南屏镇北山村。

“匏安,到了日本要早日给娘来信,要听叔父的话。”老妇人叮嘱着,眼内透着慈爱。

“知道,娘!”杨匏安说。

站在杨匏安身边,前来送行的几位小学老师,看着母子依依惜别的状况也不禁流下了眼泪。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擦着泪水说:“放心去吧!你的娘,我们会照顾。”

“匏安,快上船吧!”伏在船舷边的一位中年人大声喊着,他是杨匏安的叔父杨章甫。

“母亲保重!儿走了。”在泪水朦胧中,杨匏安一步一回首地踏上了东渡日本的轮船。杨匏安跟着叔父杨章甫来到了日本横滨,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横滨在日本东京北面约20公里处,是日本最大的海港,也是世界第三大海港。坐落在横滨市的中华街,是日本最大的唐人街,已有140余年的历史,这里的居民大多数来自广东,专为不懂日语的欧美商人作中介。中华街上供奉着财神关羽的像,让人时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气息。杨匏安一边刻苦学习日语,一边帮助叔父打理生意。稍有空闲,他便到附近的一家大图书馆,广泛阅览欧美近代的哲学、美学和文学名著。这些进步书籍,让杨匏安不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他的心里革命的理论渐成系统。

1916年,时年20岁的杨匏安回到了家乡,1918年他和母亲及新婚妻子吴佩琪迁居广州,先后任教于广州时敏中学、南武中学和甲种工业学校,并在《广东中华新报》兼任记者,他以优美的文笔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反封建、锄恶除奸题材的小说,这些当时在文坛上罕见的小说,引起了社会广泛反响。那个时期,中国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他乘新文化之风,连续撰写了 “青年心理讲话”、“美学拾零”、“世界学说”等文章,并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到中国来。

1921年陈独秀任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杨匏安由谭平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青年和工人运动之中。

1925年,暑气蒸腾的夏天,香港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工人大罢工,斗争异常艰苦激烈,组织上决定派杨匏安以廖仲恺代表的身份前去香港支援。静幽幽的浓夜,处于罢工状态的香港仿佛断了火的烟囱,伫立在黑暗中。杨匏安和几个罢工代表坐在一间燠热的小屋中,就着昏暗的灯光,商讨着如何解决罢工工人的食宿、交通和回乡旅费等问题。突然门被撞开了,一群香港警察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不由分说就将杨匏安等人拉上了囚车,罪名是“煽动工潮”。面对港英警察杨匏安讥讽地一笑,质问道:“为饥饿,流落街头的工人解决食宿,何罪之有?”

港英警察被问得张口结舌,面面相觑。他们找不到杨匏安的犯罪证据,只好将他驱逐出境。杨匏安回到广州受到热烈欢迎,并兼任香港罢工学校的名誉校长。

1927年,由于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杨匏安也因涉嫌与谭平山组织所谓的第三党,被撤销中央监察委员的职务,留党察看,同时被派往南洋开展党的工作。1929年初,被调回上海,参与党中央报刊出版工作,他伏案运笔,辛勤耕耘,短短时间内编译成20余万字的《西洋史要》,主要阐明西欧各国革命史及国际共产主义革命史,文笔流畅,观点鲜明。举家迁入上海的杨匏安,一家十余口人,生活十分拮据艰难,他白天为党工作,夜晚还要写稿和译书,以帮补家用。

1931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罗绮园因私生活失检,被叛徒告密,连累杨匏安等十六人被捕,蒋介石多次派人劝降,杨匏安断然拒绝。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要杨匏安写自首书,杨匏安淡然笑道:“我从事革命之日,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死可以,变节不行。”这誓死如归的豪迈语言,吓得敌人心惊胆颤,也鼓舞了被捕同志的斗志。

在党组织通过何香凝,宋庆龄和周恩来出面营救的同时,蒋介石已下达了秘密处决杨匏安的指示,杨匏安在囚车中口诵了《示难友》一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此分手别,/对视莫潸然。”他将诗赠与罗绮园与狱中难友,要他们保持革命气节。

1931年8月,杨匏安遇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时年35岁。解放后,党和政府追认杨匏安为革命烈士。珠海人民在香炉湾畔耸立了杨匏安全身铜像,以纪念自己的英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