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护送陈毅过铁路 干掉日本特务

更新时间:2018-12-19 09:43:13点击:

       今晚,总政歌舞团排演的大型舞剧《铁道游击队》将在“长江日报之夜”亮相,在湖北剧院为江城观众再现“铁道游击队”英勇杀敌的光辉事迹。日前,本报接到了一位特殊观众的电话,这位观众要带着全家去看《铁道游击队》:“我和我父亲当年都是铁道队员!”
 
  这位特殊的观众名叫李德富,今年87岁。老人介绍,他在山东临城(今枣庄市薛城)长大,父亲李连生是铁道电务段上的工人。1938年,日军进犯鲁南,临城沦陷,铁路工人失业,生活无以为继,工人们自发组织了抗日武装临城铁道队(后发展成为枣庄铁道队、鲁南铁道队),破袭日军交通,截货车搞物资,李德富父子俩就加入了这支队伍,成为队伍中“父子兵”。“那时候队伍就叫铁道队,后来刘知侠写小说时加上游击两个字,也正是这支队伍的特点。”
 
  1943年,李德富出任鲁南铁道大队长枪队指导员,而留在家里的母亲宋安和姐姐李明也成为了铁道队的交通员,“做群众工作,发动群众为游击队、新四军做军装、军鞋,就和‘芳林嫂’一样。”
 
  1946年4月,鲁南铁道大队奉命撤销,李德富调回鲁南军区,后历任长江要塞区炮团团长,军委炮兵学院教务处处长等职务,并经历了淮海、渡江战役。1965年,老人随炮兵学院来汉。由于工作几度变迁,他身边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每天忙着唱歌、打拳、定时看《新闻联播》的老人,曾经是赫赫有名的“铁道游击队”队员。
 
  如今,老人退休多年,五个子女有三个从军,有着很深的“铁道”情节。老人透露,这次舞剧《铁道游击队》的上演也将成为全家的一个大集合,“在外地的孩子也会赶回来,一个都不会落下!” 记者 王娟
 
  听他讲“游击队”的那些事  
 
   铁道队中拼酒交心
 
  高小毕业的李德富,是队伍中少见的“知识分子”,他16岁就成为了部队中最年轻的共产党员,迅速成长。1943年10月,李德富被鲁南铁道大队任长枪一队指导员,这个队伍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铁道游击队”。当时,游击队员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性情豪爽,喜爱烟酒。而他有文化,不沾烟酒,队员们都觉得他是书生,不太亲近。政委杜季伟就特别交代,让他注意工作方式:“要注意言传身教,和他们打成一片。”为此,李德富特意学会了喝酒、划拳,和队员们在酒桌上交心。
  干掉了渡边一郎
 
  当时,日军高级特务渡边一郎在临城组织了“伪铁道队”,伪装成铁道队员乘夜窜到村里挨家挨户叫门,开门者均被视为铁道队情报人员遭到抓捕。铁道队因此无法在村里落脚,只能在高粱地里露营。渡边一郎还口出狂言,声称要“两个月之内消灭铁道队”。为此,队员们都发誓要除掉这个大祸害。
 
  经过多次侦察,铁道队摸清了“伪铁道队”的活动规律。一次,铁道队越过津浦铁路到了沙沟,在下殷庄附近发现了鬼子的行踪。“大队长刘金山让大队跟着鬼子往下殷庄方向,我和长枪队队长徐广田带着一个班埋伏在李家楼附近的小高地。果然,前面一开火,鬼子们就慌了,他们以为铁道游击队只在铁路西活动,搞不清我们到底有多少兵力,只能赶紧往回跑,正好跑进了埋伏圈。“俘虏说被干掉的正是渡边一郎,队员们都特别高兴!”
 
  战斗结束后,李德富果断命令战士迅速撤离,在天黑前离开了李家楼。天刚亮,日军就组织了反扑,结果扑了空。“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让日军没有‘吃上饺子’。打完这一仗,徐广田跟我说,没想到你这个书生还可以啊。”而渡边一郎被歼灭也大大打击了日军,日军高层曾震怒说:“一百个支那人死了也换不回渡边一郎!”
除了战斗,护送我党我军的重要领导人过铁路也是铁道队的重要任务,李德富老人就参与过一次护送陈毅的行动。陈毅时任新四军军长,从延安出发,跨越津浦铁路至山东军区。“游击队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在沙沟北边的小高地埋伏了一个班的力量掩护。陈毅同志骑着一匹白马,由大队长刘金山亲自护送。当时有个警卫员叫徐德喜,做得一手好菜,我们派他给陈毅同志做饭,陈毅同志兴致很高。”
        从1942年下半年至抗战胜利,铁道队出色地完成了开辟和保护秘密交通线的任务,先后安全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过往干部千余名,受到多次表彰。陈毅还在微山湖的船上触景生情,写下一首诗作:“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畔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沙沟受降”扬国威1945年10月“沙沟受降”,是日军在鲁南地区向共产党军队举行的最大规模的投降仪式。参与了前期谈判的李德富回忆,铁道队和鬼子们多次交锋,历时半个多月。“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向鬼子发出了一封警告信,命令鬼子们把武器交给游击队。我还记得信是副政委郑惕写的,他写的一手好柳体,非常漂亮。”可日军铁甲大队队长太田一郎抵赖说同意缴枪,但要交给国军。此举遭到了张光中司令员义正词严的还击:“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掳掠,欠下了无数血债,武器应该交给中国人民的军队,铁道队就是人民的军队!”第一个回合失利,太田一郎又想出花招,说日军交出武器后安全没有保障,无法回国。此举再次被张光中司令员驳斥,并为他们安排了回国路线。“最后鬼子再没有理由抵赖,只好答应交出武器,但一定要留下枪上的刺刀。正在谈判时,远处传来了枪声,鬼子们吓得顾不上谈条件了,赶紧缩回铁甲车,许多的行李都丢在铁路边上,到处都是。后来大家打开行李一看,全是机枪的零件。”有资料显示,沙沟受降后,铁道队缴获了日军的山炮两门、重机枪8挺、轻机枪130多挺、步枪1400多支、手枪数十箱、子弹百余箱,铁道队足足用了20辆牛车,才把这些武器运送到军区司令部。李德富老人回忆,当时队员们最高兴地就是缴获了日军的掷弹筒:“掷弹筒可以把手榴弹当子弹,射程200多米,是当时最好的武器,游击队从这一次受降后才装备上了。”“要球不要命”的铁道队铁道队留给李德富老人的记忆,不光是连天的炮火,还有一场难忘的球赛。这场球赛发生在敌占区郗山小学的操场上,对手是郗山小学的师生。“大队长刘金山、政委张鸿仪,副政委郑惕都是队员,我打的是前锋。张鸿仪人有点胖,但投篮一投一个准儿,郑惕就比较灵活,我还记得最后是我们赢了。”老人说,球场上看热闹的人很多,大家都知道他们是铁道队,说队员们“要球不要命”。“后来我才悟出来,在敌占区打球,也是给百姓一种暗示,我们自己的队伍就在身边,鬼子没什么好怕!”
除了球赛,游击队也经常给队员开文化课,组织演出,铁道队的两位政委张鸿仪和郑惕还合演过一出双簧《小放牛》。说到兴起,李德富大声唱起了当年风靡一时的《老乡上战场》:“夜半鸡飞狗跳墙,日本鬼子来抢庄,火光冲天哭声起,男女老少遭灾殃……妻离子散孩儿死,今后的日子怎么下场……叫老乡,快去把战场上,快去把兵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