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鞠躬尽瘁天地赞

更新时间:2022-11-23 11:30:50点击:

鞠躬尽瘁天地赞

死而后已为人民

——记杨新一烈士

张陈田

杨新一,山东省冠县郭庄人,1916年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他刻苦学习,阅读了许多进步书籍,并积极参加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为投身革命、从事革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矢志不渝的信念。

1936年2月,杨新一在山东省平原乡师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名字为杨庆臣。他和其他党员一起在平原乡师秘密组织了“西山草木社”和“社会科学研究会”。他们团结进步同学,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与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进行坚决的斗争。有一天,国民党的两个特务到学校抓他,恰好和他在学校门口相遇。杨新一立即识破了特务的阴谋,巧妙地避开了特务的追捕。由于杨新一工作认真,尽职尽责,这年的夏天担任了平原乡师的党小组组长。在他的带动影响下,许多进步师生都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平原乡师的大多数教师、学生在杨新一的发动下,积极参加抗日队伍,后来有的还成为抗日根据地的领导骨干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新一回到家乡冠县桑阿镇(当时他的村庄归桑阿镇区管辖)。这时冠县境内一片混乱,绿林武装蜂起,国民党从抗日前线溃退下来的散兵游勇到处抢劫,民不聊生。面对这种状况,杨新一向社会各阶层人士积极做抗日宣传工作,在鲁西北特委的帮助下,于1938年2月组建了冠县抗日游击中队,并任中队长。

1939年6月,杨新一担任鲁西北卫河支队组织科长。1940年6月鲁西北青年支队组建后,杨新一任青年支队政委。1941年冬调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春,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为加强对地方民兵的领导,与日寇展开游击战,鲁西北专署建立了武装科,杨新一任武装科长。这个时期,他组织民兵配合八路军主力和地方部队,粉碎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大扫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1943年,为进一步发挥民兵的作用,配合八路军主力和地方部队狠狠打击日伪军,以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鲁西北地委决定建立武委会,任命杨新一为鲁西北地委委员兼武委会主任。此后,他带领民兵在游击区内和敌伪封锁线边沿的交通要道埋放地雷,设置障碍,多方牵制敌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他和民兵们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敌人周旋,有力地打击了日寇,涌现出许多民兵战斗英雄和先进集体,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巩固了根据地,保卫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西北武委会在朝北南于庄召开了全地区的群英大会,鲁西北地区各县选出的民兵战斗英雄和先进集体代表出席了群英大会。大会在南于庄连续开了7天,有几十名战斗英雄和先进集体代表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杨新一向大会做了报告。通过这次大会的召开,极大地激发了民兵的斗志和坚定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

1944年5月至1945年5月,鲁西北专署专员周持衡同志到太行党校学习,杨新一代理专员。这时,抗日战争进入了反攻阶段,战斗任务十分频繁。他竭尽全力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加强我根据地政权建设,组织民兵配合主力部队围攻、封锁和拔除日伪军据点,迎头痛击日伪军对我抗日根据地的扫荡。1944年8月,我鲁西北地委、专署、分区机关驻扎在莘县西夹堤和南安头村,日伪军出动大批人马妄图对我地委、专署及分区机关进行合围,情况十分危急。在分区司令员赵健民、政委许梦侠、代理专员杨新一的指挥下,干部战士浴血奋战,终于胜利突围。专署秘书张化南在突围时受了重伤,杨新一立即把马交给警卫员,命令迅速护送张化南去后方医院,他则冒着危险,带领战士们冲出合围。由于抢救及时,张化南同志的伤很快就治愈了。杨新一这种关心同志,不顾个人安危的无私行为,在官兵中广为传颂。

1945年元月,鲁西北军分区部队的战士们在赵健民、许梦侠、杨新一的指挥下,攻打堂邑县城。杨新一组织冠县、堂邑和莘县三县民兵近千人积极参战,配合分区部队攻入了堂邑县城。这次战斗,迫使一个伪军中队投降,俘虏伪军600余人。

1945年夏天,周持衡从太行党校回鲁西北后,杨新一回到武委会,集中精力抓民兵的武装训练,他带领这支力量多次配合主力部队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1948年,杨新一调任地委办公室主任。上任后,他积极协助地委领导抓土改复查工作,动员群众参军支前,配合我军向国民党进行全面反攻,迎接全中国的解放。

杨新一在1937年至1948年的10余年间,组织和领导抗日游击队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袭击日伪军的据点,与敌周旋,夺取了许多枪支弹药,武装、壮大了我抗日队伍。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始终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身先士卒,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杨新一工作作风认真,组织观念强。1947年春,一天晚上10点多钟,冀南军区通知杨新一立即赶到军区参加紧急会议,并通知不准带人。当时有的同志劝他要警卫员送一下,杨新一坚持按规定办,他一个人骑着马连夜赶到军区参加会议。杨新一在工作中,始终都能顾全大局,团结同志,维护党的团结。

1949年2月,冀南区党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组织大批干部南下到新解放区开展工作,杨新一被任命为冀南南下一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针对当时流传的“宁向北走三千,不向南移一砖”的习惯思想,杨新一主动到南下干部中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劝导他们,很快使他们打消了顾虑,坚定了南下干部到新解放区做好工作的信心。1949年5、6月间,冀南南下干部在开封以南的村庄休整时,冀南南下六地委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撤销,一部分干部到湖北工作,一部分到湖南益阳、常德工作。杨新一所在的南下一地委确定到湖南的益阳地委工作。1949年8月中旬,杨新一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刚刚解放的益阳。作为地委副书记的杨新一和所有南下干部一样,住在益阳市一所学校门口小楼内一间小房子里,条件非常艰苦。他白天开会,晚上找人谈话了解思想情况,同志们知他身体不好,劝他早休息,他总是笑着回答:“没关系,革命军人是累不垮的!”当时的益阳,分散在农村的国民党游杂武装经常窜出来活动,国民党的飞机也不时前来空袭,各方面的条件比较艰苦,但杨新一毫不畏惧,经常到湘乡、安化、汉寿、宁乡等县找干部谈话,了解工作情况,安定大家的思想。1949年9、10月,为了支援人民解放军继续南下解放全中国,省委指示益阳地区迅速借征粮食,支援部队。接到任务后,杨新一带领地委工作组来到益阳县新市渡区搞借征粮食的试点。当时农村国民党的游杂武装还未肃清,住到农村安全难保,区委书记张志甫、区长聂益民同志都劝杨新一住到区上,但他坚持同南下干部一起住到新市渡的稻子坪。在他的带领下,工作组很快就开展工作,几天就圆满完成了借征粮食的任务。通过这次试点,杨新一总结了在解放区如何借征粮食的经验,在全区得到推广,受到省委领导的赞扬。

为了开展减租减息、退押和反霸斗争,1949年12月至1950年3月,杨新一又带领地委工作组进驻到益阳新市渡区邓石桥乡。他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同时成立了农会,废除了旧的保甲制度,斗倒了邓石桥乡最大的反动恶霸地主周学甲,使老百姓树立起了当家做主的信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工作组以邓石桥乡为中心,将周围几个乡的群众组织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恶霸斗争,取得了减租减息退押反霸斗争的胜利。

1950年5月,省委调杨新一任湖南省委秘书处处长,当时省委没有设办公厅,秘书处作为省委的办事机构,任务非常艰巨,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杨新一由于长期受战争艰苦生活的影响,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患有严重的胃病,经常在病痛中坚持工作到深夜。过度的劳累又使他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病情几度危急,但他一心扑在党的事业上,经常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有时甚至连续工作数日。1951年6月初,杨新一带病参加了省委召开的地委书记会议。半个月的会议中,他白天开会,晚上写材料。当时天气炎热,加之长期劳累,杨新一不幸于6月17日清晨突发脑溢血在长沙逝世,终年36岁。杨新一英年早逝令大家悲痛万分,省委机关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省委书记黄克诚、省军区政治委员会主席程潜等参加了追悼大会。黄克诚在悼词中,对杨新一短暂但不平凡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号召大家学习杨新一同志献身革命、献身人民的高尚品德。

1982年杨新一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骨灰安放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