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梁山好汉燕青最后的归宿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2-10-19 19:51:37点击:

小乙哥燕青的归宿,虽说算不得水浒好汉中最好的一个,但也足以羡煞旁人了。

“唇若涂朱,睛如点漆,仪表天然磊落,有英武凌云志气,风月丛中更是第一”,没错,这几句赞诗,说的就是《水浒传》中一个十分特别的好汉“浪子燕青”。

燕青出场于《水浒传》第六十一回,而在书中介绍燕青时,作者施耐庵毫不吝啬笔墨,足足用了近四百字,并且,这近四百字也均是对燕青的溢美之词。

比如,形容燕青长相俊美的“面似堆琼”、还有说他聪慧的“资禀聪明”,另外也不乏有像“仪表磊落”这类赞美之词。

由此可见,包括施耐庵老先生也对燕青这个人物十分喜爱,因此才会在他身上不惜笔墨。

那么,像燕青这种连作者都喜爱的人物,最终又是一个什么归宿和结局呢?总的来说,燕青的结局,既体现了作者施耐庵的良苦用心,也让几乎所有的读者,都由衷地发出一声“应当如此”的赞叹。

燕青有两大特点,第一是长得帅,第二则是聪明。

长得帅这一点就不做赘述,作者施耐庵已经把许多溢美之词用在了燕青身上,比如什么“唇若涂朱,睛如点漆”等,可以说,燕青的长相,就是一般的女人见到都觉得羡慕。

而除此之外,燕青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聪明劲儿。

在《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宋江为了让卢俊义上梁山,便设下一计,派军师吴用假扮成算命先生,然后接近卢俊义,同时称其有所谓的血光之灾。

对此,卢俊义深信不疑,甚至为了避祸,他还听从了吴用的建议,准备离家前往泰安。

但燕青却一眼看出了其中有问题,他对卢俊义提出,前往泰安的路上,刚好要经过梁山泊,而这个所谓的算命先生,极有可能是梁山泊的人,其目的就是为了诓骗卢俊义上梁山。

而经过事后的证明,燕青当时说的话几乎是分毫不差,只可惜,卢俊义执意不听。

所以,在卢俊义走到梁山泊的时候,恰好被“浪里白条”张顺捉到,而宋江也借此机会,将卢俊义留在了山上。

假如当时的卢俊义能听进去燕青的话,那么也不会最终落了一个身死的下场。

而燕青之所以能看透这一点,就是因为他从小混迹江湖,也见过各种各样的人,说白了就是社会经验丰富,因此他一眼就看出,吴用的目的并不单纯。

不仅在识人方面燕青很聪明之外,他还是一个很好的说客。

《水浒传》第八十一回,燕青奉命下山打探招安事宜,期间遇到了李师师,之后借助李师师的关系,又见到了宋徽宗本人,并成功的向宋徽宗表达了宋江愿意被招安的心思。

可以说,宋江能最终顺利被朝廷招安,燕青在其中功不可没。

招安这件事时好时坏暂且不论,但从燕青下山,到最终完成任务的过程来看,他的表现可谓是可圈可点。

不仅利用自身优势,成功吸引住了李师师,同时还在见到宋徽宗之后,所说之话不卑不亢,还顾及到了宋徽宗的感受,总之就是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同时又对人的心理把握的十分到位,这才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而在梁山好汉攻打方腊时,燕青颇具先见之明的一面,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梁山方面要攻打王庆,而卢俊义则要亲自上阵,对此燕青是百般劝说,但可惜卢俊义依旧不听。

在这种情况下,燕青只得尽最大努力保证卢俊义的安全,他安排士兵在两军交战的必经之路平泉桥一侧,搭建了一个浮桥,以备不时之需。

而卢俊义上场后,果然没多久就败下阵来,等到他慌里慌张地往回撤时,平泉桥早已被乱军踩踏。

这个时候,燕青搭建的浮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若是没有这个浮桥,那么卢俊义必然会交代于此。

种种例子,均表明燕青是一个聪明人,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对卢俊义忠心耿耿之人。

当初,燕青自幼父母上网,是卢俊义收养了他,因此,在燕青心中,卢俊义等同于他的再生父母,因此,保护卢俊义就成了燕青最重要的任务。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梁山征讨方腊之后,目光长远的燕青,第一时间劝说卢俊义抓紧隐退。

当时,在征讨方腊结束后,宋江带着众人准备前往京师,而在临幸之前,燕青找机会单独见了卢俊义一面。

他先是对卢俊义的恩情郑重的表达了一番,之后直截了当的提出,要和卢俊义隐姓埋名,以终天年。

“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水浒传》

燕青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提出退隐江湖的想法,是因为他早已看明白,朝廷将来必然是容不下梁山一干人等的。

为什么呢?很简单,当时朝廷之所以对梁山泊的人礼遇有加,是因为朝廷需要他们,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因此才会捏着鼻子同意招安。

但不管怎么说,梁山泊的人身上,始终有反贼的标签,而反贼早晚是要被消灭掉的。

燕青虽说从小没读过什么书,但“卸磨杀驴”的道理,他还是十分清楚的,以他的观点来看,朝廷早晚有一天会对梁山泊的人下手。

因此,他才会来劝卢俊义早点隐退,这样最起码能保住性命。

甚至,当时燕青还列举了历史上刘邦杀韩信、彭越等例子,就是想让卢俊义明白,梁山泊一干人等,是不会有什么好结局的。

只可惜,卢俊义还是不听,并表示自己绝不会就此隐退。

而在看到卢俊义死活不听之后,燕青也明白,自己是劝不动卢俊义了,他也开始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而通过他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再次证明,燕青是个心思极为缜密之人。

首先,在去意已绝的情况下,燕青并未对卢俊义明说。

当时,燕青见劝不动卢俊义,便萌生了自己远走高飞的念头,并且也顺嘴向卢俊义表达出了这个意思,但紧接着他的一句话,才是他能成功独自脱身的关键。

什么话呢?卢俊义在听到燕青想要离开后,当即就问他,你辞别我,要到哪里去?

而燕青说完自己想要离开后,也意识到这样说不行,于是,马上紧跟着说了一句“也只在主公前后”的话。

燕青为何会这么说呢?其实很简单,他深知卢俊义的性格,若是说明自己非要走,那么卢俊义必然会告诉宋江,而宋江也会进行阻拦,到时候,燕青就是想走,恐怕走走不脱。

尤其是到时候卢俊义再用主仆之情、收养之恩来道德绑架燕青,那么他真的就无法直接离开了。

所以,燕青就说了一句“也只在主公前后”,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向卢俊义传达,自己刚才所说想要离开的话,只不过是气话而已,以便让卢俊义放下戒心。

果然,卢俊义接下来就笑着说,“原来也只恁地,看你到哪里去?”

就在一句两句的功夫间,燕青的思路转了几个弯,他当时就考虑到了自己是否可以成功脱身的事情,足以说明,燕青心思缜密且目光长远。

而在当天夜里,燕青的所作所为,更是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在和卢俊义结束谈话时,燕青郑重地向卢俊义跪了下来,然后拜了几拜,之后起身离开,到了后半夜,燕青挑着早已准备好的一担珠宝,悄然离去,自此离开了梁山泊众人。

而这一担珠宝,正是燕青的高明之处。

为什么要挑走一担珠宝呢?很简单,燕青知道,往后的日子里,不管是他隐居起来,还是继续混迹江湖,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东西那就是钱。

没有钱,寸步难行,更别说生存了。

并且,从燕青临走时能挑走一担珠宝来看,明显就知道他早就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也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不得不说,燕青真是个会过日子的人。

不过,这里存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宋江等人得知燕青离开,并挑走一担珠宝后,为什么不派人去追,并将其拦回来呢?

答案有两个,第一是宋江不敢,第二是追上了也没用。

燕青手里,有一件特殊的东西,算是他的“护身法宝”,这件东西就是当初他在第一次见到宋徽宗时,托李师师的面子,请求宋徽宗为他写下的一道赦书。

有了这个,宋江自然不敢去拦燕青,他当时可算是朝廷命官,而要是拦截燕青的话,那就等同于抗旨。

这个罪名,宋江担待不起。

另外,就算宋江冒着风险追上了燕青,但也没有能力将他留下来或者带回去,燕青的功夫在梁山中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当初李逵都被燕青遛着玩儿,何况是其他人呢。

所以,又不敢又拦不回来,宋江也只能任由燕青挑着一担珠宝飘然而去。

那么,燕青在离开梁山众人后,又是什么结局和归宿呢?《水浒传》原书中并没有交代,仅知道他自此下落不明,但在一些衍生作品里,燕青的结局还是相当不错的。

比如在陈忱所著的《水浒后传》中,燕青几经辗转,期间,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冒死进入金兵大营,探视了已经被俘的宋徽宗。

之后,他又和关胜等人扬帆出海,投奔了已在暹罗国建立势力的混江龙李俊,并联合众人推举李俊为暹罗国国王,因此被封为了朝中重臣。

自此,燕青便在暹罗国生活,后来他还因为在海外救驾有功,被宋高宗册封为太子少师、文成侯。

除了这一种结局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说燕青和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女人李师师双宿双飞,过起了神仙眷侣般的日子。

不过,这种说法并未见于任何小说,只是一部分喜欢燕青的人,赋予他了一个美好结局,毕竟李师师曾经是让燕青心动过的女子,也对燕青的帮助极大,因此,不少人都希望他们两个能最终走到一起。

但很可惜的是,这种结局更多的是想象,燕青也不可能会和李师师在一起的。

为什么呢?要知道,当初燕青可是拜了李师师为姐姐,两人结下了姐弟关系,这样一来,燕青自然不会违背伦理和李师师在一起。

其二,按照时间上来说,在燕青离开梁山众人后没多久,金兵就大军入侵北宋,最终宋徽宗以及众多皇室被掳走,同时被掳走的,还包括大量的北宋女子。

而李师师自然也在此列,也就是被金兵掳走北上,而这么一来,燕青自然也就无法和李师师在一起了。

虽说在《水浒传》一书中,并没有交代燕青最终的下落,但不管怎么说,作者施耐庵对燕青最终的安排和处理,是让众多喜欢燕青的读者较为满意的,毕竟像燕青这么一个“百伶百俐”,且无可挑剔的出色人物,有这么一个结局也算是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