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沈阳万家灯火明 为英雄指引家的方向

更新时间:2022-09-16 11:34:50点击:

9月15日,夜幕降临。沈阳各主要街路挂上了鲜艳的国旗,室外大屏、楼体亮化设施、公交车站都在滚动播放红色的标语“英雄回家”、“忠魂不泯,缅怀英烈”……

这天上午,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在韩国仁川举行。88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即将于16日由中国空军运20接运回沈阳。

这一夜,沈阳点亮全城灯火,为英雄指引家的方向。

在这座英雄城市,这灯火似曾相识。

那是1950年,沈阳于洪、北陵、东塔3座军用机场建筑工地上的灯火。沈阳市总共动员民工78.3万人、汽车5000多台、大马车8.9万多辆,昼夜施工修建这三座机场。年轻的人民空军从这里起飞,创造了辉煌战绩,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

那是1952年,沈阳城北空军五厂(今航空工业沈飞集团公司)车间里的灯火。工人们经过努力,克服了工具短缺等各种困难,终于成功生产制造出第一个国产战机起落架。此后,又试制成功了机翼等大部件。这简陋的车间,由此成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那是沈阳“五三工厂”里的灯火,它照亮了“多生产一粒子弹,多消灭一个敌人”的标语。这里的工人们增加班次、延长工时,枪弹产量屡创历史新高。枪里有了子弹,战士们也有了保家卫国的底气;

那是铁路线上,列车探照灯射向黑暗的灯火。一趟趟满载军需物资的列车从沈阳驶出,奔赴朝鲜战场。为了建成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沈阳铁路局先后派出12200名职工赴朝参战,1800多人荣立战功,256名职工牺牲在异国他乡;

那还是沈阳重型机器厂里的灯火,这里用不到20天生产了10万把军镐,送往前线;

那还是沈阳医疗器械厂里的灯火,这里生产了100余万件手术医疗器械用来救护志愿军伤员;

那还是沈阳东北化学制药厂(今东北制药集团)里的灯火,这里生产的药品彻底粉碎敌人的细菌战。

那还是千家万户的灯火。

抗美援朝期间,沈阳连续接到加工军用被服的任务。沈阳市委组织动员10多万名妇女挑灯夜战、飞针走线,先后生产加工了棉衣、棉被、棉帽、袜子、手套等55万套,及时送往前线。

抗美援朝期间,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专门召开了“炒面煮肉会议”,要求一个月左右完成炒面和煮肉生产任务。沈阳城里家家户户炉火通红,炊烟四起,据不完全统计,辽宁地区共加工炒面33.13万公斤,占全国前线运送炒面总数的10%以上,其中,仅沈阳市就加工炒面20万公斤,占辽宁全省的60%。煮肉任务沈阳7天内超额完成,共交牛猪熟肉2.2255万公斤,1113箱。

为了志愿军战士穿暖、吃饱,无数沈阳人家里的灯火彻夜不熄。

这灯火之下,有汗也有泪。

1953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三位烈士的灵柩被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从白天到夜晚,,蜿蜒几公里长的送葬群众脚下踩着“嘎吱嘎吱”的积雪,冒着透骨的寒风,抬着数百个花圈,缓缓而行。大街两旁,还有几十万的群众肃立迎候。灵堂里灯火不熄,灵堂外泪水不止……

这是照亮英雄的灯火。

70多年来,这灯火照亮过沈阳八一剧场里作报告的雷锋;照亮过沈飞办公室里加紧攻关的罗阳;照亮过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姜妍面前的图纸;照亮过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能专家洪家光手中的车床……

70多年,英雄的精神已随着这不灭的灯火融入城市血脉,筑起城市品格。

从2014年3月28日开始到2021年9月,沈阳已经陆续迎回八批825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

这一夜,沈阳在等待,等待又一批英雄回家,看看这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