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张震:回忆彭雪枫同志

更新时间:2018-12-08 15:48:57点击:

        雪枫同志英勇殉国四十周年了。我在雪枫同志领导下工作了近十年,其中有七年与他朝夕相处,并肩战斗。每当我看到他赠我的照片和他的题字“战斗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不由地引起对他的无限怀念。

  雪枫同志逝世于1944年9月11日。他在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牺牲时只有三十七岁。雪枫同志短暂的一生,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战斗,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就已成为我党一位英勇善战的指挥员。1930年秋,红军第一次攻占长沙时,雪枫同志首先率队攻入城内,受到了彭德怀同志的口头奖励。1932年他任红军二师政委时,所部有一个团被敌隔断,原师长企图叛变投敌,雪枫同志不畏艰险深入敌后,同叛徒进行了坚决斗争,并突破重围把部队带回,保存了主力,受到党中央的奖励,授予红星奖章。红军在长征途中,攻克娄山关,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雪枫同志所指挥的部队屡为前锋,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赞扬。抗日战争前夕,为团结西北军、晋绥军共同抗日,雪枫同志奉党中央命令,不怕危险和困难,到华北各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统一战线工作。当蒋介石在日寇进攻面前仓惶失措,在花园口决堤放水、汤恩伯所部溃退时,雪枫同志奉命开辟豫东游击根据地,带领两个连的兵力、连同机关不到四百人,深入敌后,仅仅一年就发展成为一支万余人的强大抗日队伍,象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胸膛。1944年,他率领新四军四师奉命西进,经过三周战斗,全部恢复了豫皖苏革命根据地,使敌人溃不成军。为开辟新战场,他又率部队攻克河南夏邑八里庄伪军据点,直至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他牺牲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同志在挽词中赞扬他“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雪枫同志在山西、河南敌后工作期间,坚决执行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关于停止内战、共同对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并能把坚定的原则性和斗争策略的灵活性密切地结合起来。他不分昼夜地与各界人士进行长时间的交谈,以真诚的态度、令人悦服的言词,取得许多地方实力派对我党我军的同情和援助。早在西安事变前,他以党中央代表的身份,秘密前往太原,和阎锡山谈判。这对争取阎锡山在西安事变中保持中立和以后为我军进入敌后开辟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有一件事,1938年,蒋介石曾派一个团到被称为“小延安”的河南确山竹沟镇,企图与我兵戎相见。雪枫同志正在那里工作,他不畏强暴,与对方谈判,晓以大义,说明只有共同抗日中国才有出路,这个团长为雪枫同志的真诚所感,报告上级说,新四军竹沟办事处只进行抗日活动,没有不轨行为,随即自行撤走了。在他们撤走时,雪枫同志又组织热情欢送,从而与这支部队建立了友好关系。他这样做,不仅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争取教育了国民党军队中愿意抗日的士兵,而且在当地士绅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影响,提高了党的威信。在这期间,雪枫同志还针对一些同志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即认为某些人同我接近就是“投机”的片面看法,耐心地做工作说:“他们投革命之机、抗日之机,有什么不好呢?”在说服了这些同志之后,党在当地的统一战线工作有很大进展,确山一带各种抗日团体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当部队进入豫东之初,处于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险恶环境之中,雪枫同志正确地分析、判断形势,一手抓武装斗争,一手抓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争取各界爱国人士联合抗日,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发展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开辟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打开了中原抗战的新局面。

  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雪枫同志同样是十分重视的。他在山西临汾举办学兵队,在河南竹沟举办教导队,在新四军四师举办随营学校、抗大第四分校,广泛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并亲自授课,亲自兼任校长。他在工作中充分信任和大胆使用知识分子,使他们坚决革命,努力自我改造,积极参加实际斗争的锻炼。在他的主持下,新四军四师以老红军为骨干、大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较快地建成了一支富有朝气、非常活跃、新老干部团结好的坚强部队。当年参军的不少青年知识分子,现已成为党政军各方面的领导骨干。

  雪枫同志非常重视学习、研究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尤其重视研究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打歼灭战”的思想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他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学习心得,编写了《游击战的几个基本作战原则》的教材、讲义,写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文章,很受部队的欢迎。他经常教育部队,在敌人“扫荡”时要采取“敌退我进”的方针;敌人“蚕食”时,采取“蚕食反蚕食”的方针。由于我军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不仅粉碎了敌伪联合进攻的“扫荡”与“蚕食”淮北根据地的企图,而且又发展了沿津浦线和陇海线的游击区。他十分重视提高部队的机动性、突击力,根据平原作战的特点,亲自组建了骑兵团,成为四师在战斗中的一支重要突击力量。他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推广,进行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写工作总结、起草讲话稿他都亲自动手,从不假手他人。由于来自实践,他写的文稿通俗流畅,气势磅礴,他的讲话深入浅出,有声有色,人们都爱看彭师长写的文章,爱听彭师长的讲话。他把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作为自己工作中的首要任务,虽然身为军事指挥员,却在办好党报和剧团上面倾注了不少心血,当时人们熟知新四军四师有“三件宝”,即骑兵团、“拂晓剧团”和《拂晓报》。雪枫同志亲自参与《拂晓报》的编辑工作,使这张报纸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舞部队战斗意志方面起了重大作用,毛泽东同志曾表扬《拂晓报》办得好。“拂晓剧团”是淮北军民共同称赞的好宣传队。

  雪枫同志自幼家贫,以后又因参加革命,几次被迫停学。他曾对我说,未受过系统教育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但他具有高度的求知欲,刻苦读书,从不懈怠,即使在戎马倥偬、战斗紧张之际也没有中断过。1941年党中央委派邓子恢同志到四师任政委,雪枫同志的工作紧张程度稍稍缓和一些,他便利用时间,抓紧读书。他读的书很多,涉猎的方面很广,除马列著作、军事著作外,还看了不少文学著作和历史、地理书籍。他的记忆力很强,象《孙子兵法》他能成段地背诵。

  雪枫同志一生廉洁奉公,勤俭节约,生活简朴,公私分明。在国民党统治地区做上层工作时,尽管经常出入富豪之家,处于灯红酒绿之地,他始终粗衣布履,洁身自爱,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富贵不能淫”的革命本色。他担任指挥员时,按规定应吃小灶,但他却和干部战士一样吃高粱馍、白薯,并诙谐地说这是“牛肉干”和“香肠”。他有严重的胃病,有时工作到半夜,负责管理工作的同志给他送来个白面馒头,他不吃,给他加点菜他也严加批评,并立即把东西退回。他虽有马,行军时常常不骑,自己还背个包袱走路。他的衣服破了自己缝补,但十分整洁。他经常说,军人要威严整洁,只怕脏,不怕补。在河南竹沟时,同他分别多年的老父亲远道来看他。临走时河南省委负责同志送了二十元路费,雪枫同志拒不同意,经我们再三劝说,才收了十元。雪枫同志牺牲后,组织上清理他的遗物,发现只有两套军衣,一床补了又补的被子,全身上下没有分文。雪枫同志严于律己,但对干部战士和人民群众却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同志们非常热爱他,称他是“我们的好师长”。他经常利用战斗间隙参加劳动,为当地人民群众兴修水利。经常教育部队不得侵犯群众利益,当四师部队换防时,人民群众曾在街头摆上桌子,放上一碗水,一面镜子,以示我军“清如水”、“明如镜”。淮北人民给他送“德政碑”、“万民伞”。这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对自己的子弟兵所表达的热爱之情。但是,雪枫同志不同意给他个人立碑树伞,一再说明,帮助群众,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子弟兵应尽的责任。

  雪枫同志虚怀若谷,严于解剖自己,勇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他十分注意倾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每到一地都要召开座谈会或找人个别交谈,有时还拿着本子到同志们中去征求意见,直到别人把话谈完为止。1941年皖南事变后,汤恩伯大举进攻我豫皖苏边区,雪枫同志率部队进行了三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后,按党中央指示转移到津浦路以东。对路西反顽斗争的失利,尽管有其客观原因,雪枫同志却勇于承担责任,虚心检查,总结经验教训。他的自我批评发自肺腑,开诚布公,感人至深。陈毅同志在悼念彭雪枫同志的诗中写道:“整风事不易,自省为更难,洗濯冒冰雪,钦君不畏寒”,对雪枫同志的自我批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当同志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雪枫同志总是给予热情的安慰鼓励和耐心的启发。同样,每逢打了胜仗,他总是不失时机地表扬干部、鼓励部队;遇有战斗失利,他主动替下级承担责任。雪枫同志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这里,我只是挂一漏万地列举了这几点,与同志们、青年朋友们共同学习。

  今天,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正在党中央领导下,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进军。我们正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我们的任务是极其光荣而艰巨的。为了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我们要坚决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都应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做一个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的开拓者,在各行各业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用“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来纪念敬爱的雪枫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