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王学尧烈士 地下抗日被誉为哈尔滨的骄傲

更新时间:2024-06-04 11:30:01点击:

王学尧,被誉为“哈尔滨的骄傲”,他的一生与东北的抗日活动紧密相连。1910年2月,他出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县的一个普通小职员家庭。在幼年时期,他随父亲迁居至黑龙江省安达县,并在铁道西北二道街的一家私塾接受教育,那时他的学名是王道德。

随着岁月的流逝,王学尧进入了华俄小学校(后更名为兴安中学)深造,并开始学习俄语。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几岁便精通了俄文,这一技能为他日后的抗日斗争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中学毕业后,王学尧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国家的责任感,考入了哈尔滨法政大学经济系深造,并在此时期改名为王为公。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他不仅深入研究了经济学知识,还积极参与了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展现出了坚定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王学尧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东北的抗日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了哈尔滨乃至全国人民的骄傲。

抗日英雄王学尧烈士(1910-1936),乳名得运,原名王道德,黑龙江省阿城县人。中共密山县委书记。2015年8月24日,入选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王学尧照片

王学尧简历

王学尧烈士是黑龙江省阿城县人。1926年在哈尔滨市第二女中任教并从事俄文翻译工作。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负责哈尔滨市道里区委工作。1935年春,到三棵树机务段当扫车工人,建立发展共青团组织。同年秋,组织派他去密山县委工作。1936年6月,在哈尔滨被捕入狱,同年10月被敌人杀害。

王学尧平生经历

王学尧,乳名得运,1910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县一个小职员家里。幼年随父迁居到今黑龙江省安达市,在铁道西北二道街一家私塾读书,取学名王道 德。后进华俄小学校(后改为兴安中学)读书,并开始学习俄语,毕业后,考入哈尔滨法政大学经济系,改名王为公。

1926年王学尧离开法政大学,在哈尔滨第二女子中学任教,并在北满翻译社做俄文文字翻译工 作,此间,曾改名王道兹、王铁夫。

“九·一八“事变前夕,学尧一家搬到了哈尔滨市,住在新安埠(现在的道里街)安丰街31号。在 这里,他结识了地下党金剑啸同志,受他的影响,学尧读了一些马列主义的书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认识不断提高。1932年5月,学尧同志在中共哈市委组织部 长杨一辰、地下党金剑啸同志的不断培养教育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学尧同志入党后,以哈尔滨道里中国八道街(现西八道街)白宫饭店的翻译为公开职业,按照地下党 组织的部署,进行地下革命活动。1932年秋,地下党组织派学尧同志进入英国人开办的“英亚社“,参加“哈尔滨新闻“的编译工作,借机在《国防协报》、 《大北报》、《大北画刊》等报刊上发表带有革命性的文章或绘画。

1934年,学尧同志负责中共哈尔滨市道里区委的领导工作,具体负责学生工作。他在有的学校里 建立了地下党团组织,经常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和革命思想。1935年春天,他到三棵树铁路机务段开辟共青团的工作,不久,在那里就建立了团支部,吸 收了20多名铁路工人加入共青团。

学尧同志生活俭朴,为了革命工作,他省吃俭用,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更加坚定了为抗日救国、为 无产阶级革命奋斗终生的思想。1934年8月,他和一个无父无母的农村姑娘周占英结了婚,并成了他以后做地下工作的得力助手。

1935年春节过后,满洲省委派学尧同志去密山县工作。1936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在哈尔 滨市被日本宪兵逮捕,监押在哈尔滨日本特务机关。敌人对他施以严刑拷问,学尧同志挺刑拒供,表现顽强,始终没有说出组织和同志们的情况。敌人把他转押到道 里监狱,同年10月,判处他死刑,他视死如归,毫不惧懦。10月13日下午,他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并高唱《国际歌》昂 首挺胸赴南岗极乐寺刑场, 英勇就义,年仅25岁。

王学尧烈士故事

王学尧——为光明而战

1936年夏秋之交的一天,哈尔滨伪第四军管区司令部周围聚集着许多人,一群荷枪实弹的伪警察和日本宪兵警惕地巡视着人群。过了一会儿,几个警察押着一个伤痕累累的年轻人走了出来,他就是被日伪当局判处死刑的中共地下党员王学尧。他拖着沉重的镣铐,不时向路边的人群中张望,寻找着亲人。而在远处的人群中,妻子周占英拖着即将临盆的身子,早已是泪流满面,在心中呼喊着丈夫的名字。但是,为了腹中的孩子,她不能上前,只能目送着亲人的背影渐渐远去。

几十年前,新安埠(现道里区)的安丰街,是一个僻静的小街,没有高楼大厦,全是小平房,45号小院是共产党员王学尧的居所,也是掩护地下党开展革命工作的秘密联络点。在日伪统治时期,王学尧一家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过十几位地下党员开展革命工作,从未出过差错。

“九一八“事变前夕,王学尧一家从安达搬到哈尔滨定居,住在安丰街45号院内的两间简陋木板房里。同院还住着在报馆担任绘画编辑的金剑啸。在金剑啸的帮助下,王学尧不仅阅读了高尔基的《母亲》等俄国文学作品,还阅读了《唯物史观》等马列主义著作。

1932年初,日军铁蹄踏人哈尔滨。此时,受中共满洲省委的指派,杨一辰由沈阳来到哈尔滨,住在金剑啸家。王学尧通过金剑啸得知,杨一辰是在山东搞过地下工作的革命者,便主动接近杨一辰,并请他到家里作客。在谈话中,杨一辰知道王学尧懂得许多革命道理,参加过哈尔滨的学生运动。1932年四五月间,经金剑啸,杨一辰介绍,王学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年秋,位于道里中国九道街(今西九道街)的英亚社要办一份俄文报纸,请求哈尔滨地下党组织给推荐一个翻译,王学尧被派去。在那里,他接受了党组织的严格训练,逐渐具备了从事地下工作的本领。有一次,中共满洲省委派遣一些同志赴江北发展抗日武装,并带去一批宣传品,王学尧担任了与这些同志接头并移交宣传品的任务。据高成儒后来回忆,1932年3月,在道里中央大街秋林商场附近,王学尧与高成儒接头。王学尧把一个装满水果扎着花纸的蒲包交给他。高成儒原来与王学尧认识,但不知来接头的竟是王学尧,也不知道他的政治身份。高成儒拿到后只说了声“原来是你呀“,转身就走了。这蒲包装的是宣传品。

早在法大读书时,就有一位姓赵的纯贞少女对王学尧颇有情意。王学尧对这位少女说:“革命者随时都有被捕和杀头的危险,我不能给别人增添痛苦。“他拒绝了这位少女的纯真爱情,从此立下为革命终生不娶的思想。后来,经家里人和朋友劝说,才决定娶妻成家。有人给他介绍一位城市姑娘。他说:“不行,我要找一位没有听过火车叫的纯朴山村姑娘做自己的终身伴侣。“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娶一个农村姑娘,因为她大脑如白纸,没那么复杂,没有五颜六色,我能很快把她统一色调,染红就是正红,否则结什么婚?!“后来,他终于找了一位叫周占英的高个子农村姑娘。对于他们的结合,周占英回忆说:“我原是乡下人,没文化,家里很穷,因为父母死得早。15岁那年,我姐姐就把我送到王学尧家里,17岁那年,即1934年8月,与王学尧结婚。“在王学尧的教育和影响下,周占英为革命做了很多工作。地下党组织到她家开秘密会议,她就为大家烧火做饭,站岗放哨。后来,她还为王学尧收藏文件。王学尧叮嘱她说:“若是发生问题,就把文件吃掉或烧掉,千万不能让敌人得到。“她对此时刻记在心里,对保存文件非常用心,兜里还常常揣着一盒火柴。

由于王学尧的家安全可靠,党组织就把他家当做重要活动的联络点。先后有12位地下党同志在他家住过,其中有时任市委书记的杨一辰和省委书记杨光华,还有临时路过哈尔滨去抗日游击区的同志。赵尚志、夏尚志也在这里住过。杨一辰是山东人,爱吃稀饭,王学尧的母亲就经常让周占英给杨一辰熬稀粥喝。夏尚志在巴彦游击队打仗时腿被打伤,回到哈尔滨后被安排住王学尧家。经王学尧一家的经心护理,夏尚志的腿伤很快痊愈,投人战斗。

王学尧在工作中非常关心同志的安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有一次,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杨光华住处窗户上的暗号变了,同志们认为出了状况,没敢贸然进去。王学尧知道后,机智地去侦察。原来,杨光华住的是俄国人的房子,房东把窗帘摘下来洗了,还没来得及挂上。疑难排除了,联络工作正常进行。

王学尧在哈尔滨工作非常活跃,很快引起敌人的注意。1935年春节刚过不久,组织上决定让他离开哈尔滨去密山工作。此间,他曾多次为抗联筹划和运送物资。同年10月,王学尧因父亲病重和妻子将要临产,返回哈尔滨。他向省委汇报工作后,要求组织重新分配工作。考虑王学尧的安全,组织上暂时没有分配给他工作。可敌人最后还是探知了王学尧的下落。1936年6月,王学尧被捕。在狱中,他教难友们唱《国际歌》。同年10月,伪第四军管区军法会审,判处王学尧死刑。王学尧临危不惧,视死如归,10月10日被敌押赴刑场。临行前,他将自己穿的一件上衣送给同室的难友。他说:“这件衣服我穿不着了,送给你们吧。“一同被判处死刑还有20多名抗日志士。在圈河刑场,王学尧英勇殉难,年仅26岁。

《夜幕下的哈尔滨》王一民原型王学尧事迹揭秘

王绍梅

一部电视连续剧唤起一段旧记忆。

稍有一点年纪的人都会记得,20年前,根据鞍山著名作家陈玙的一部名为《夜幕下的哈尔滨》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哈放映时万人空巷的盛景,然而,您不知道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剧中王一民的原型就是曾在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树机务段从事地下党工作的王学尧。

前些日子,三棵树机务段的党史馆里,一幅摄于日伪统治时期的年轻人大幅照片给我带来了强烈震撼。该段的工作人员讲,他就是《夜幕下的哈尔滨》中主人公王一民的原型,曾在三棵树机务段从事地下党工作的王学尧。

那么,历史上那个真正的王学尧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据王学尧的遗腹女儿王烈遗讲,她仍健在的90多岁高龄的母亲常说,“剧中王一民身上有父亲的影子“。

王学尧曾参与东北抗日活动,被誉为“哈尔滨的骄傲“。王学尧,1910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县一个小职员家里。幼年随父迁居到黑龙江省安达县,在铁道西北二道街一家私塾读书,取学名王道德。后进华俄小学校(后改为兴安中学)读书,并开始学习俄语,十几岁便精通俄文。中学毕业后,考入哈尔滨法政大学经济系,改名王为公。

1926年,王学尧离开法政大学,在哈尔滨第二女子中学任教,并在北满翻译社从事俄文翻译工作,此间,曾改名王道兹、王铁夫。

“九·一八“事变前夕,王学尧一家住在新安埠(现在的道里区)安丰街31号。在这里,他结识了地下党员金剑啸同志。受他的影响,王学尧读了一些马列主义的书籍,对革命的认识不断提高。1932年5月,王学尧同志在中共哈市委组织部长杨一辰、地下党金剑啸同志的不断培养教育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他以哈尔滨道里中国八道街(现西八道街)白宫饭店翻译为公开职业,按照地下党组织的部署,进行地下革命活动。1932年秋,地下党组织派王学尧同志进入英国人开办的“英亚社“,参加“哈尔滨新闻“的编译工作,此间在《国防协报》、《大北报》、《大北画刊》等报刊上发表大量革命性的文章或绘画。

1934年,王学尧同志负责中共哈尔滨市道里区委的领导工作,具体负责学生工作。他在一些学校里建立了地下党团组织,经常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和革命思想。1935年春天,他到三棵树铁路机务段开辟共青团工作不久,便在那里建立了团支部,吸收了20多名铁路工人加入共青团。有一次,几名工人被伪铁路警护队抓去了,他组织工人进行请愿和谈判活动,最后取得胜利,被捕工人全都被放了出来。

1934年8月,大学毕业的革命者王学尧和一个17岁无父无母的农村姑娘周占英结为伉俪。在王学尧的教育和影响下,她为革命作出了许多工作。地下党在她家开会,她就会为大家烧火做饭,站岗放哨。后来,她为王学尧保存文件。当时,王学尧嘱咐她说:“若是发生问题,就把文件吃掉或烧掉,千万不能落入敌手。“她对此刻骨铭心,兜里还常常揣着一盒火柴。

王学尧的母亲冯氏经常穿着一条肥大的裤子,帮助传递传单。他的住处也成为地下党活动的重要据点。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杨光华,省市委领导赵尚志、杨一辰、张文藻等都在他家住过,省委还常在他家开会,妻子、母亲就分头在外面放哨。

1935年春节后,满洲省委派他去密山县工作。同年10月,因父亲患病和妻子临产,他回到哈尔滨家中。1936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他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在敌人的酷刑下,他视死如归,坚守党的秘密。同年10月,他被敌人判处死刑。10月13日,周占英拖着即将临盆的身子,到监狱门前只看到了王学尧的身影。王学尧于南岗极乐寺刑场壮烈牺牲时只有26岁。烈士牺牲后的第8天,周占英生下了一个女孩儿。

让人感动的是,王学尧的父亲强忍中年丧子的悲痛,在“领尸证“上写下“死在光明“四个大字。他对儿子为革命牺牲,感到无尚光荣。王学尧之父王茂原,曾在中东铁路工作过,后在丹麦王国驻哈尔滨做大豆生意的宝隆洋行做俄国通事,王茂原亲眼看到旧军阀混战,又经历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他向往祖国独立富强。

东北解放后,党组织找到王学尧的遗孤,给她取名王烈遗,送她上了烈士子弟学校。后来,王烈遗考上了北大历史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妻子周占英在1947年参军南下,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的1995年8月,回过哈尔滨。她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拜谒烈士,并找到了金剑啸烈士的女儿金伦。

身为哈尔滨人,我们为我们心目中的英烈王学尧骄傲!王学尧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