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王润波烈士 林彪的黄埔教官杀鬼子打到全团只剩5个人

更新时间:2024-05-08 11:30:02点击:

王润波在毕业时因为成绩优异,留校担任了第四、五、六期的教官。这意味着他曾经教导过黄埔军校的学员,其中包括林彪等人。刘登平对此表示赞同,并强调了这一点。因此,可以说王润波曾经当过第四期学员林彪等人的教官。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换言之”可能有些不太准确,因为它在这里并没有直接表达一个明确的等价关系或替代关系。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也就是说,他曾经是第四期学员林彪等人的教官。”或者“换句话说,他在黄埔军校担任过教职,并且教过像林彪这样的学生。”

抗日英雄王润波烈士(1892~1938)湖南嘉禾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军第二十三师少将师长,牺牲后追晋陆军中将。2015年8月24日,入选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王润波照片

王润波简历

王润波,四川开县(今重庆开县)汉丰镇西津坝人,1905年4月27日生,字启大。黄埔军校3期学员。国民革命军第25师第75旅第149团陆军上校团长。1933年3月9日在抗倭战争长城抗战中牺牲于河北省古北口。国民政府追晋王润波为陆军少将。 1987年4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王润波为革命烈士

王润波平生经历

王润波,字启大,1905年4月27日出生在开县县城汉丰镇西津坝。七岁启蒙于县城东街闽乡小学,后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堂,再后与其兄同赴成都读中学,1919年转学到巴中县中学,次年中学毕业,受民主革命思潮影响,经在上海的同乡友人介绍,于1924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1926年1月毕业,因学业优异,精明强干,被留校担任四、五、六期教官。后由军校派去重庆,任川军刘湘军官训练团大队长,1930年调往蒋介石嫡系部队,1932年升任国民党中央军第十七军二十五师七十五旅一四九团上校团长,驻徐州负责城防。

适值“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日本侵略者西侵热河,窥视关内。1933年1月1日深夜向山海关发起进攻,3日即占领了山海关,继之于2月25日向热河进犯。国民党政府自动放弃热河,日军于3月4日占领了热河省会承德,然后,日军又继续发起了对长城各口的攻击。企图一举侵占华北。

日军的侵略行径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抗。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在抗日救国运动的推动下,驻守长城线的中国军队爱国官兵和内外的义勇军,自动奋起抵抗。3月11日,驻守喜峰口的宋哲元部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师长张自忠、副师长冯治安率领部下,英勇抗击日军,取得了长城抗战的首捷。

为了守卫古北口,王润波所在的二十五师奉命由徐州星夜兼程急进驰援。部队在通县集结后即向古北口进发。王润波在出发前夕向全团官兵慷慨演讲:“我军即将开赴前线,日寇侵我河山,凡是中华儿女莫不切齿痛恨,保国卫民,人人有责。北上抗日,乃是军人神圣职责,我们决心效命疆场,愿为祖国洒热血,不让日寇进长城。“3月11日拂晓.古北口战役打响了,日军西羲一师团向古北口阵地全线进攻,并出动大批飞机轮番轰炸,又以重炮轰击,阵地一片火海,日军的进攻,使我军遭受到了重大伤亡,交通也被截断。此时王润波率一营官兵,随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征与敌激战,拟强占潮河支流北岸(干沟)高地,图复失去的将军楼阵地。王部出古北口东关推进至山腰时,即遭日军伏击,双方短兵相接,反复冲杀,极其惨烈。日军的一个火力点将一四九团将士压在谷底,在这危急之时,王润波执枪跃出掩体,率部冲去。当前进才数米时,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尸骨无存,时年28岁。战斗中,关师长亦受伤,后由杜聿明代师长职,覃异之继任一四九团团长,继续与日军作战,毙伤日军2000多人后,退守南天门。

王润波为国捐躯。举国悲伤,国民政府在北平、上海、南京等地举行追悼仪式。称为“国殇“,追赠王润波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蒋中正等23名国民党军政要员为王润波烈士题写了“血溅长城,心揄汉族“(蒋中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于右任)、“为国牺牲“(张治中)等挽。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两周年,他的家乡为祭奠烈士英灵。由开县抗敌后援会在县城内十字街口建立“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一座,在碑的背面镌有“古北口殉国烈士王润波团长永垂不朽。“是日,举行了纪念碑揭幕典礼和追悼大会。追悼大会在县城公园内举行,县长黄际英主持,各机关法团学校师生及民众参加,中午十二时鸣炮三响全体民众为阵亡将士起立默哀致敬,极为隆重。

1940年3月12日,在所修的忠烈祠中,又举行抗日阵亡将士官兵入祠典礼。可惜“文革“使碑、祠荡然无存。

1987年4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王润波为革命烈士,同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王润波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开县政协旋即7月31日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向王润波烈士的后裔王一枕转送了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

王润波烈士故事

壮士未埋荒草骨,书生犹剩少年头。他经刘伯承推荐考入黄埔军校,1933年率3000将士参加长城抗战

王润波,开县汉丰镇人,生于1905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1933年任陆军第17军25师149团上校团长,当年3月12日,在长城抗战中的古北口战役壮烈牺牲,时年28岁。

长城抗战是中日全面爆发战争前的一次著名抵抗战,始于1933年1月初,结束于5月15日,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毙伤日军5000余人,自己伤亡8000余人。战役结束后双方签订《塘沽协定》。王润波在战役中率官兵奋勇杀敌,用生命实践了生前誓言:“为救民族危亡,誓与日寇拼死斗争!“成为中华民族抵抗侵略英勇献身的典范,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少将。1987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他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本报记者两赴开县,首次披露这位巴渝儿子的故事。

延伸阅读

开县抗战英雄王润波:曾是林彪教官

“蜀出相,巴出将“,是民间对四川与重庆人文历史的一种概括。

开县古为开州。开县文史专家刘登平称,“巴出将“在开州具有典型性:开州自古就是秦巴走廊的“文化客栈“,是巴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巴人是世界上唯一用战争书写整个历史的民族,从春秋到秦统一的漫长时光中,战争几乎成了巴国的全部内容。开州自古出武将,现代战争史上的开国元帅刘伯承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开州的盛山文化自唐代就闻名遐迩,诗词歌赋盛极一时,但如果谁要是认为开州人只知道雅赏风花雪月,则大错。儒说“舍身取义“,民间说“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在开州人身上绝不含糊:戊戌变法公车上书时,开州6位举子毅然签名,占全川举人的六分之一,轰动京师;当中华民族遭遇最危险时刻,当时总人口仅50万的开州,就有61834名青壮汉子奔赴抗战前线,为国捐躯1396人!抗战时开州籍将校军官达多达70余名,其中王润波是全国最早牺牲的抗日将领之一;在重庆渣滓洞“11·27“牺牲的200多英烈中,开州占14位……

开州人尚武,民间多武林高手,它也是唐门武术的故乡之一。唐门武术善使用暗器与火器,威力惊人。历史上,曾有许多败落江湖的武将流落开州,带来丰富的武文化,如刘伯承的启蒙老师任贤书,就是石达开手下的著名战将,太平军兵败安顺场后,任侥幸逃脱,流浪开州,被刘伯承父亲刘文炳收留,“刘伯承跟任贤书学了6年诗文和武术。“

率团参加古北口大战全团打得只剩下五人

1933年早春,朔风从蒙古高原吹到长城古北口,四野冰天雪地,一片萧瑟。古北口,地处北平密云平原最北端,属燕山山脉的重要隘口,历史上它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咽喉要道。早在北齐时,这里就修筑起长城;明初,大将徐达把古北口选为重要关口,后由镇守蓟州的名将戚继光进一步修筑,成为冷兵器时代锁钥京师的金汤重镇。

1933年1月,武器精良的日本关东军以热河省属满洲国为由,挑起长城之战,其主力第8师团在师团长西义一中将率领下,从辽西一路南下,势如破竹;3月4日,第16旅团川原侃旅团长率128轻骑狂飙数百里,竟不发一枪攻占热河省省会承德,3月7日进抵长山峪,据古北口只剩20多公里!

这时,中日两军都将目光集中到古北口:日军妄图通过它进犯北平、天津;中国军队唯有守住它,才能保障华北安全!

危急时刻,增援古北口的中国陆军第17军迅速向古北口集结,“17军第25师是参战的主力,“开县黄埔军校同学会联络组长、原黄埔23期毕业生吴纯青告诉记者,“我研究这段战史已有30多年,并与承德实验中学长城科考队建立了固定联系,他们近年来一直在古北口进行抢救性考察。“

记者采访到承德实验中学长城科考队队长、物理教师李焕强。李在古北口已连续考察七八年,遍查当地史志和老人,“当年中方参战的是第67军(军长王以哲)和17军(军长徐庭瑶),投入兵力8万人;日军则以第8师团、骑兵第3旅团等为主力。由于1931年关东军制造的9·18事变激怒了中国人民,更让广大爱国军人义愤填膺,大家憋足了劲,准备与敌血战一场!“

全团打得只剩下五人

王润波率25师149团3000官兵于1933年2月底从驻地徐州乘军列星夜北驰,3月8日抵达密云县,在短暂的备战间隙,他给母亲陈今图写下最后一封信,“日寇占领了东三省,又来大肆进犯长城,为救民族危亡,儿率部北上,誓与日寇拼死斗争,与古北口共存亡!“随即,他召集全团官兵训话:“弟兄们,我们即将开赴前线,日寇侵我河山,凡我中华儿女莫不切齿痛恨,保国卫民,人人有责,我们决心效命疆场,为国流血,不让日寇进长城!“

3月9日,25师13000将士向古北口进发,沿途百姓争送茶水热汤,官兵士气高涨。

据吴纯青介绍,25师是当时中国陆军的精锐,其将领除牺牲的王润波外,均在八年全面抗战中成长为一代抗日名将,如师长关麟征,副师长兼73旅旅长杜聿明,75旅旅长张耀明、145团团长戴安澜、146团团长梁恺、150团团长张汉初等,“两强相遇,古北口必有一场死战!“

后来证明:从3月11日至5月12日,25师与敌浴血奋战60天,歼灭日寇2000余人,除师长关麟征身负重伤、团长王润波牺牲外,还有4000壮士血染沙场,其中149团打得只剩5人,但全师官兵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尊严,连日军西义一中将也不得不承认,是役为“激战中之激战“,日寇遭到自入侵热河以来最顽强的抵抗,近40天未敢轻举妄动。

被鬼子炸得尸骨无存

1933年的3月11日,枪声划破古北口的晨曦,血战拉开序幕。“事实上,鬼子是3月9日,雇用当地小苇子峪一个叫李长山的汉奸带路,绕道越过长城,从背后向古北口制高点将军楼进攻的。“李焕强告诉记者,“守军是东北军,面对日军凶悍进攻,渐渐难以支撑。危急关头,驰援的25师在关麟征师长率领下及时抵达,前卫团即王润波的149团!“

作为陆军满员师,25师的机关枪、迫击炮等轻武器与日军差距不大,并配备有山炮,但没有日军的重炮和轰炸机群,因此这场保卫战将是一场惨烈血战。

王润波牺牲在3月12日。据《开县志》、吴纯青的研究和李焕强的现场调查,记者将其牺牲过程还原如下:

3月12日上午,关麟征亲率149团,拟强攻潮河支流北岸(干沟)高地将军楼,当队伍推进至山腰时遭敌伏击,日军强大的火力将149团压在谷地。关师长果断指挥部队占领两旁高地,运动中,有3个鬼子在离关麟征不远的山头上投手榴弹,有一枚在关身边爆炸,弹片四散,关麟征用手一摸,竟满手鲜血,才知受了伤。王润波听说师长负伤,跑过来组织人包扎,关忍着剧痛下令:“别管我,赶快派人收拾鬼子!“

“是!“王润波接过卫兵手中的冲锋枪,匍匐、跳跃,接敌后一阵扫射,3个鬼子丧命。关麟征又对王润波下令:“王团长,前面这股敌人只有二三百,我们人多势众,要占领有利地形狠狠打,消灭这股鬼子!“

王润波立即组织部队抢占制高点,以猛烈火力压制敌军。鬼子伤亡很大,慌忙后撤,王岂肯放过,手一挥大喊:“弟兄们,追!“随即率先跃出阵地,边追边打,途中,鬼子扔下数枚威力巨大的手雷,冲在前面的王润波被硝烟烈焰湮没,硝烟散后,尸骨无存!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王团长牺牲时仅28岁,他的尸骨再也没回过故乡,因为已无尸骨可收!只能永远留在长城山地了。“熟知步兵武器的吴纯青说,“只有手雷才有那么大的威力,这也得到李焕强老师现场考证的确认。“

在黄埔当过林彪教官

深冬,记者第二次走进开县,去追寻英烈足迹。生养王润波的汉丰老城已沉江底,烟波浩渺的一潭大湖波澜不惊。在移民新城的一幢民宅里,记者寻找到烈士之子王一忱。

说起父亲,80高龄的王一忱眼圈红了。由于生病,他已不能完整讲述父亲的故事,由他女儿王剑英和开县文史专家、县政协文史办副主任刘登平来介绍:

1905年4月27日,王润波生于汉丰镇西津坝,7岁启蒙于东街闽乡小学,从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随父亲王崇德赴巴州。王崇德时任巴州知事,参加过反袁斗争,后因反对种鸦片,被军阀鲁平洲杀害。王润波在绥定联中毕业后,受民主革命思潮影响,国忧家恨让他隐痛日增,“壮士未埋荒草骨,书生犹剩少年头“(刘伯承诗),1924年冬,经刘伯承推荐,王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

“王润波毕业时因成绩优异,留校担任了第四、五、六期教官。“熟知黄埔历史的刘登平称,“换言之,他当过第四期学员林彪等人的教官呢!“

王剑英从记事起,就知道爷爷参加过抗战,“但那时谁也不敢说,怕遭追查。“她还记得,父亲王一忱当年在镇安乡丰泰小学教书时,将爷爷的瓷雕遗像藏在床底下,“后来又送到我大哥王燕凌插队当知青的乡下深藏,直到1987年才被四川省博物馆作为抗战文物收藏。“

“王润波牺牲后,北平、上海、南京等地,均先后为他举行隆重的公祭。“吴纯青记得,开县的公祭大会是1939年7月7日召开的,“当时我已读高小,四乡八镇的乡亲们都来了,人们为烈士修了一座高6米的纪念碑,就立在县城中心的十字街口;公祭大会后当场就有两百多青壮年报名参军打鬼子!“重庆某军事院校离休干部王承哲是北京人,他告诉记者,“1935年我在北平读小学时,正逢一二九学生运动,我听到游行的学生们曾高喊:王润波!王润波!当时不知他是谁,后来才知是出自重庆的抗战英雄!“

2005年8月22日,开县政府投资60万元,在盛山公园为王润波修建了一座纪念碑,“政府之所以出这笔钱,是为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同时也是为让后人们记住,在开县,曾涌现过成百上千为民族大义英勇牺牲的先烈!“刘登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