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刘子超:“华干”校长以笔为枪

更新时间:2024-02-07 11:30:09点击:

兴宁市新圩镇里湖村刘屋10号,一间普通的土木结构客家民居,却因门梁上方那块鲜红的“光荣烈属”牌匾显得与众不同。进门可见右方白墙贴着一张画,画中男子眉清目秀,身着军装,翘腿坐在椅子上,神情怡然。

刘子超是画中男子的名字,出现在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范宝俊、朱建华主编的《中华英烈大辞典》中,记者看到上面写着:“刘子超,1906年生于兴宁,共产党员,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宣传部长,1941年带领战友突出日军重围时,不幸以身殉国,时年36岁”。

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悦 发自梅州

兴宁市历史纪念馆一楼展厅,在介绍民国时期兴宁籍党政军要员窗口可见刘子超个人简介:刘子超,原名刘起亚,又名苏华,笔名梦非、王夫、辛民,1906年生于兴宁县(现为市)新圩镇里湖村。

回乡成立农会被“革退”出校

记者从刘子超侄子刘善思处得知,刘子超曾育有一子,但1岁时夭折,养子刘汉达也于2008年在香港离世,健在的家属后代中无人与伯父有直接接触,他们对刘子超的了解源于长辈的讲述和史料。

在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邓文庆的帮助下,记者得到了《梅州抗战英烈》一书,书中收录了原兴宁县党史办干部罗梅腾撰写的刘子超传记。

刘子超自幼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富于反抗精神,9岁时随父亲到粤北山区一间私塾念书。1926年春,中共兴宁县小组成立。在其领导下,兴宁县立中学的学生纷纷组织读书会。同年,刘子超进入兴宁县立中学就读,他积极参加读书会的活动,阅读了《共产主义abc》、《唯物史观浅说》等进步书刊,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1926年8月,刘子超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刘子超经常在课余、假期带领同学到农村宣传民主革命,并回到家乡主持成立了里湖乡农会。不久,国民党兴宁县政府和学校把刘子超定为“危险分子”,于同年冬天将他“革退”出校。

1927年春,刘子超到梅县东山中学就读,不料遭人告密而被捕,关在梅城监狱。“他用钱收买了狱警,然后借故上厕所逃脱。”刘子超侄孙刘赞成自小听爷爷讲述伯公的事迹,对伯公甚是敬佩。

逃出监狱后,刘子超回到兴宁,在党组织领导下于1927年10月成立了新圩党支部,他任宣传委员,与战友在新圩、水口一带宣传、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反文化“围剿”两度被捕

1928年12月,兴宁县共产党组织被破坏,刘子超辗转到上海,改名苏华,在上海艺术大学学习,逐渐成为党的理论家和活动家。

1929年春,刘子超任中共沪西区委宣传部长,秋后调任中共闸北区委书记,设法创办了浦江中学,以此作为阵地,开展党的工作。当时兴宁县党组织连续遭到破坏,张中、陈孤风等一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到了上海,都由他恢复组织关系并安排工作。

刘赞成告诉记者,伯公刘子超到上海后,陆续寄回书信与家里联系,但由于时间久远,书信早已丢失,内容亦不详。“至今还保存好的是一张他和妻子的合影,解放后还找人临摹贴在客厅墙上,以纪念他。”

据罗梅腾撰文,1932年后,刘子超已成为上海社联的主要骨干,经常以国际共运研究专家的身份到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和社团发表演讲,并积极参加关于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当时,中国的托派及一些反动文人在上海炮制了一场“中国社会史论战”,他们从当时的社会性质、革命任务等根本问题上否定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刘子超撰写了《胡适哲学史大纲批判的批判》和《唯物辩证法与严灵峰》等文章一一给予理论性的回击,捍卫了党的正确路线。

1933年,国民党在上海继续加紧文化“围剿”,极力破坏共产党的地下活动。刘子超曾两次被捕,第一次无证释放,第二次被判处徒刑,关押于苏州反省院。次年受监期满释放。出狱后,他一度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他依旧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以“漆雕华”为笔名写了许多文章在《读书生活》等杂志发表。

1936年,刘子超恢复组织关系,成为“特别党员”,隐蔽地投身于新的战斗。

带领战友突围时以身殉国

1937年,朱瑞、刘子超根据党的指示,开办了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刘子超任党组成员、训练所主任。训练所第一期招收学员200人,教授学员政治常识、游击战术等课程。12月,迁山西晋城,易名“华北军政干部学校”,刘子超任校长。

1938年4月,豫北、太原、临汾相继沦陷。为了适应形势需要,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决定建立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刘子超任司令员,统辖多个支队,共有3000多人民武装,活动在豫北修武一带。

1939年,刘子超随徐向前到山东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宣传部部长。同年10月,第一纵队机关与山东纵队机关合并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刘子超任山东纵队宣传部长。期间,刘子超主持创办了山东纵队《前卫报》,组建了鲁迅艺术宣传大队,还撰写了《山东纵队队歌》歌词。

据了解,刘子超对文化工作非常重视,不仅具体抓《大众日报》的宣传报道,还亲自撰写了《汪逆兆铭卖国事敌的罪恶种种》、《日寇指挥下的万仙会》、《粉碎日寇文化侵略政策与发展抗战的文化教育运动》等数十篇文章在《大众日报》上发表。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在山东疯狂实行“铁壁合围”的大扫荡。12月11日,山东纵队领导机关遭敌包围,形势异常险恶。刘子超镇静地隐藏好保密笔记本后,在带领几十位战友突出重围时不幸以身殉国,时年36岁。

刘善思说,刘子超1928年离开兴宁后再未返回家乡,书信中断后家人再无其音讯,直至1950年。“当时兴宁县县长李戈伦来到家里,告诉我父亲刘子超牺牲了,家人才知道。”

如今,刘子超安葬在山东省蒙阴县垛庄孟良崮烈士陵园。刘赞成说,由于路途遥远,去山东拜祭伯公的计划迟迟未能实施。每当缅怀伯公时,他会选择到位于兴宁市合水镇的合水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在碑上,他能找到伯公的名字——刘起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