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11:30:01点击:
1933年,关外义勇军的烽火如火如荼,日军在频繁的抵抗中疲于奔命。在这股抗日浪潮中,孙永勤的壮举尤为引人注目。原本,孙永勤是关外一个生活殷实的农民,然而,当日本侵略者践踏他深爱的东北大地时,他内心的愤怒和不平如同火山般爆发。
一日,孙永勤坐在家中的客厅内,与妻子相对而坐,商讨关于抗日的事情。他面露忧虑,轻声问道:“老母年事已高,仍在堂上,我如何能忍心弃她而去,奔赴战场呢?”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挣扎,但眼中的坚定和决然却从未消退。
孙永勤烈士(1893—1935) ,河北省兴隆县。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孙永勤烈士简介
民众抗日救国军军长
孙永勤是我国抗战早期著名的民族英雄,是我国华北地区最早点燃民众抗日烽火的爱国将领。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人民书》中,赞扬孙永勤为民族英雄,
孙永勤出生于原热河省兴隆县孙杖子黄花川的一户农民家庭,他自幼习武,为人仗义。一次,土匪集结200余人来袭,18岁的孙永勤带队迎战,打退了土匪的进攻。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片片蚕食我国领土,蒋介石卖国政府步步退让并压制人民救国。在抗日则生、不抗日则亡的生死关头,一九三三年四月,孙永勤率领十六名农民,勇敢地树起了“天下第一军,均富又济贫“的大旗,宣告成立民众军。民众军誓言“头可断,血可流,敌不死,志不屈“,在长城以北的深山大川里与日伪展开了殊死斗争。
到一九三四年三月,民众军已发展到了一千多人。民众军适时在五凤楼山进行了第二次改编,孙永勤任军长。五月上旬,孙永勤召集各路民众军集中于五指山双塘子一带举行会议。中共遵化县委秘密派中共京东特委委员王平陆赶来参加,讲明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后孙永勤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把“民众军“改称“抗日救国军“,孙永勤继续担任军长。整编后的抗日救国军出现了新气象。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四日,日伪军1.5万人,将救国军围困在大茅山、十里铺、吴家沟一带。拂晓日寇用飞机在空中指示目标,用大量炮火摧毁救国军阵地,附近村屯皆成灰烬。接着敌人用毒气弹、机枪开路发起总攻。孙永勤旧伤未愈,又挂新伤,仍镇定指挥全军英勇反击。茅山四麓,敌尸遍野。有人提出:“我们掩护军长率全军向南突围,能从保安队那里打开一条路“。孙永勤当机立断:“不,不能向南突围。如果南去,日贼又将借口追击,进扰华北了。我们一定打回热河去。“下午4时,救国军发起反击,杀声震天,决战至深夜,终于掩护张福义、年焕兴、李连贵等突出重围。到12时15分,孙永勤、壮烈殉国。
孙永勤率领抗日救国军将士与日伪作战二百多次,攻克敌人据点一百余处,毙伤俘日伪军五千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决心,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赞扬。
孙永勤烈士生平经历
孙永勤,1893年生于河北省兴隆县黄花川孙杖子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少年时读过几年私塾,受爱国思想的影响,他敬仰岳飞,崇尚忠义,秉性刚直,自幼习武,练就一身精良武艺,枪法出众,又助弱抑强,扶危济困,在黄花川一带颇有威望。
国民党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统治热河时,横征暴敛,匪患丛生。各地群众为保身家性命,素多藏枪自卫,并纷纷出钱买枪,成立自卫团。黄花川一带也成立了自卫团,孙永勤出任团总。他恪尽职守,消弭匪患,保家安邦,使乡亲们能过上较为安稳的日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民族危机加深,滦河沿岸匪患日重,民心浮动,防匪战事繁重。1933年2月,日军进攻热河,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将冀东拱手相让。春季,承德、兴隆相继沦陷。孙永勤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惨遭杀戮,极为愤慨。
1933年夏,日军为维护其统治,在兴隆县城设立伪满热河省兴隆办事处,推行“铳器回收“政策,强令农民将枪弹全部无偿缴出。稍有迟误,即指为“匪“,轻则毒打,重则坐牢。伪上板城警察署几次派人到黄花川孙杖子,收缴自卫团和孙永勤的枪支,并笼络他归顺日本人。孙永勤严正地说:“人是中国人,枪是中国枪,要我缴枪当汉奸,那是痴心妄想!“伪警察几次派人抓他,虽得逃脱,但在家已实难存身。乡亲们找孙永勤商量,孙永勤义愤填膺地说:“听说朝鲜被日本灭亡后,三家一把菜刀。亡国的人不如狗,怎么忍气吞声也没有活路,不如趁着手里有枪和鬼子拼了!“
正当孙永勤急于寻找出路之际,一天,从关里来了一位“卖水鞋“的人在他家落脚。这人与孙永勤彻夜长谈,谈到共产党,谈到红军,谈到迁安、遵化农民暴动,谈到开滦工人罢工。孙永勤听后激动得一夜没合眼,犹如茫茫黑夜,眼前豁然开了一条路。他立即串联了16位志同道合的农民兄弟,于1933年12月11日夜在自家共议暴动大计,并歃血宣誓:“见贼就杀,毫不留情;有死无降,向前拼命;爱护百姓,不害好人;精忠报国,永无二心!“次日天明,在村中揭竿树起一面大旗,上写“天下第一军,均富又济贫“。
孙永勤英姿勃勃地站在旗下的碾盘上向群众宣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活下去,只能甩老子,抛妻子,扔儿子,打鬼子,先保国,后治家了。“随即宣布暴动,成立民众军。他和民众军战士宣誓:“敌不灭,怒不休,头可断,志不屈。“消息传开,群起响应,很快组成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孙永勤被众人推举为军长。
民众军建立后,迅速收缴车河川、黑河川一带各村民团、富户的枪弹武装自己。接着,攻据点,砸局子,消灭伪军警匪汉奸,开仓济贫。12月下旬的一天夜里,孙永勤率军首克张杖子伪军据点,缴枪百余支,获子弹5000发,并开仓济贫。接着关元友率百余人在大彭杖子南山又歼伪军50多人。民众军声威大振,群众称孙永勤是“及时雨“。当地爱国青年纷纷参加民众军,队伍很快发展到500余人,编为3个(中)队,每队150人左右,关元友、王殿臣、赵四川分别任各队队长。军部建立了军法(稽查)处,专管部队纪律,制定了“不贪财,不扰民,不奸淫“的军纪。
1934年2月初的一天夜里,孙永勤得知车河口伪军外出“扫荡“,只留下50人守据点,即率200余人连夜奔袭,不到半小时,全歼守敌,活捉汉奸岳荫臣(后放回),随即开仓济贫。民众军连战连捷,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抗日斗志。
由于民众军的影响越来越大,苇子峪自卫团总李连贵,承德县八桂岭张福义,下板城铁路工人单忠英,蓝旗营村的年焕兴等先后率部与孙永勤会合。队伍很快发展到2000多人,编为9个队,孙永勤继任军长,抗日烽火在热南地区熊熊燃烧起来。
同年3月,承德县上板城警察署长“马扒皮“、日伪讨伐队长李海山和汉奸岳荫臣等在车河口声言要与孙永勤决战。孙永勤率部隐伏深山,寻机歼敌。3月15日,民众军在迁安滦河沿一带活动,袭击日船3艘,毙日军10余人,缴获大米、白面1500多公斤,衣服350多件。3月20日夜袭潘家口,毙日军7人,缴获大枪十余支。3月25日夜,围歼伪警察队及队长等100余人,活捉并处决岳荫臣、任凤阁两个汉奸。4月初,克承德县上谷车站,歼伪军30多人。民众军节节胜利,日伪当局极为震惊。先后调动1000多名伪军合击孙部。孙永勤率领民众军从东西两处设下埋伏,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民众军合力夹击,打得敌人落花流水,伤亡过半,狼狈逃窜。
至4月,民众军已猛增至5000余人,声威远震。中共京东特委书记李葆华派特委委员王平陆与孙永勤联系,向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政策,提出“团结一切力量抗日,与日寇血战到底“的纲领。孙永勤积极接受建议,将民众军改编为抗日救国军。孙永勤继任军长,赵四川任副军长,关元友任参谋长,下设4个总队(大队)。张福义、年焕兴、王殿臣、李连贵分别任大队长。总队下设中队(连)、分队(排)和班。每个总队有1000至1200人。改编后的抗日救国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质的飞跃,革命觉悟和部队士气进一步提高。
整编后,抗日救国军巧妙运用灵活战术,分兵三路战斗在长城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