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廖承志:风范垂世的杰出社会活动家

更新时间:2018-12-20 21:07:26点击:

引言
 
  他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儿子,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人,并为统战工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是个“日本通”,但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则毫不犹豫的投入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战斗。在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他通过独特的渠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给蒋经国写了封文采斐
 
  然、语重心长的公开信,在两岸关系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有众多的海外亲戚,因此格外了解华侨,在团结华侨共同促进祖国建设方面功勋卓著。他数次被冤入狱,却从不消沉彷徨,每次脱得囹圄,就迅速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廖承志出生在一个特殊且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家庭,一个多世纪以来,廖承志一家三代出了5位革命家。廖承志的祖父廖竹宾是反清革命志士,父亲廖仲恺、母亲何香凝是孙中山的革命战友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朋友。廖承志则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的姐姐廖梦醒则被誉为“红色翻译家”。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一家先后又出现了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何香凝曾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曾担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和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的儿子廖晖则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
 
  世事变幻、家庭沉浮,但廖家爱国、争取民族解放、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不曾中断……
 
  多次身陷囹圄
  斗志依然不改
 
  廖承志一生中的许多时光是在监狱中度过的。有人统计,他平均7天中,就有1天是在坐牢。头四次坐牢是在国外,其中三次在日本,一次在荷兰。后两次是在国内被国民党逮捕的。还有一次是被张国焘迫害,被内定“枪决”,但因情况特殊被铐着随同行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次则是在1967年秋,“四人帮”把廖承志隔离审查,对他“监管”长达3年。
 
  1933年3月28日夜晚,上海市春寒料峭。22时许,街上行人稀少,两辆汽车风驰电掣般往英租界疾驰。前面一辆车上七八名英国巡捕押着一位穿旧西装的青年,一位巡捕大声吆喝着:“放老实些!”他们个个凶神恶煞,如临大敌。汽车七拐八弯,穿过法租界抵达英租界何香凝寓所时,年轻人叫着:“停!”两辆汽车戛然而止。巡捕们随即鱼贯下车,青年人带着巡捕前往何宅去敲门。开门的是廖仲恺先生的夫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何香凝。她看见爱子廖承志被手铐扣住,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她大声嚷道:“我儿子究竟犯了什么罪,你们为什么要逮捕他?”这是廖承志亲手导演的一起“带巡捕抓同党”的活剧。他于3月28日下午4时,在上海山西路五福弄9号,被国民党上海当局串通上海工部局所拘捕。他巧妙地利用以上办法,让家人知道他被捕的消息。何香凝顾不得染病在身,马上叫了一辆出租汽车,和柳亚子一起赶到江湾,叩响了市长吴铁城官邸的大门。在何香凝的责问下,吴铁城抓耳挠腮,不知所措,赶紧打电话给宋子文讨救策。宋子文觉得事情很棘手,转而把电话直接挂给了蒋介石。最后在党组织、宋庆龄等合力营救下,廖承志终于获释了。
 
  1934年12月,川陕省委召开扩大会议。因为当时大部分红军官兵都是穷苦人出身,为了挑起他们对出身不同的廖承志的敌意,省委负责人周纯全受张国焘指使,在会上大造舆论,说他的父亲是国民党中央常委,母亲是国民党中央执委,他的家庭出身是资本家,这样的人够格当共产党员吗?如果不够格应该怎么办?结果会议决定开除廖承志的党籍,从此,廖承志开始了长达两年被羁押的生活。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西进川西北,开始长征。廖承志被张国焘派人押解着,随部队一起爬雪山,过草地,历尽磨难。
  长征开始后不久,他负责为“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社”前身)新闻电台翻译外语新闻电讯,还要每天把外电译成中文,编成《新闻简报》,供领导参考。1935年夏天,红四方面军西进至汶川、理番(今理县)一带时,廖承志遇到了曾和他一起被张国焘囚禁的吴瑞林。当时廖承志和罗世文由张国焘控制的警卫排押解着行军。廖承志见到吴瑞林时,做了个鬼脸,笑了笑。吴瑞林见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便通过警卫排长叶声询问廖承志需要什么帮助,廖承志要求给他弄点盐巴。吴瑞林当即解下身上的两个干粮袋叫叶声转交给他。廖承志跟随红四方面军多次过雪山、草地,有时没有吃的,他就以帮别人画像为条件,换取盐巴和炒面。有时没有纸,他就把庙里的帐幔当纸,在帐幔上画像。廖承志在被关押的近两年期间,不论爬雪山、过草地多么艰苦,不论饥寒交迫的折磨,他都以共产党人的顽强毅力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一一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