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屹立萌山两青松——于己午、于一心烈士传略

更新时间:2022-12-06 11:31:16点击:

屹立萌山两青松

——于己午、于一心烈士传略

都兴华 常毅传 陈守俊

于己午和于一心是同胞弟兄,出生在牟平县上庄镇的一户书香人家。于己午生于1915年,原名于纪武,字志新。于一心生于1910年,名纪敏,字一心。他们的父亲于立仁是清末秀才,当了一辈子私塾先生,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兼通医道。兄弟二人幼年时代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1924年,于己午在本村上学,1930考入烟台八中。从上庄镇到学校路程90华里,他来往都是步行。在班里数他年龄最小,但他天资聪颖,又很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九·一八”事变后,我东北三省沦于日本帝国主义之手,人民惨遭蹂躏。胶东大地也是军阀混战,兵匪横行,人民群众啼饥号寒。于己午十分同情多灾多难的劳动人民,对社会产生了强烈不满。他常常默默地思索着“中国的前途何在?”“青年一代的出路在哪里?”他开始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1934年,于己午考入济南师范学校。

这所师范学校,在20年代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进步力量很强。于己午入学后,由当时担任该校党支部书记的牟平同乡刘清禄(安波)介绍,于193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于己午入党后,在党的教育下,思想觉悟提高很快。他认真阅读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青年》等文章和书刊,并将读书的心得体会,写信告诉在威海教书的胞兄于一心。兄弟二人,书信往来,共同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36年7月,于己午在济南师范毕业后,到济宁“乡村建设研究院”受训。受训结束后,被分配到黄县北马乡校任校长。“七·七”事变后,日寇很快占领华北,逼近山东。大片国土沦于敌手,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于己午与上级党组织派回胶东的林一山取得联系,积极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因时局动荡,北马乡校被迫解散。于己午回到牟平县,在县城东关租了一所小屋作为活动场所,联系青年学生,开展抗日活动。

1938年2月,烟台、牟平相继沦陷。2月13日,我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举攻克牟平城,接着又与日军激战雷神庙,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于己午听到这些消息,振奋不已。他看到了抗战的光明前途,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他把这胜利消息和自己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全家人听。他与于一心及新婚不久的妻子商议,响应中共中央北方局“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决心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第一线。1938年3月17日,于己午告别亲人,踏上了抗日救国的征途。不久,他又写信给于一心和妻子,动员他们一起参加到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之中。

于一心9岁入本村小学读书。后因地方不靖,便随其父到养马岛读私塾。1932年于威海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威海太平庵小学任教。由于受于己午的影响,经常阅读《生活》和《萍踪寄语》等进步书刊,思想提高很快。1938年3月,日军侵占威海。于一心返回原籍,安抚了家人,于同年4月加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中共胶东区委军事部军事科长。1940年4月,调任东海指挥部参谋长。是年底,山东纵队五支队二团成立,他任团参谋长。1942年秋,调北海军分区任参谋长,不久,调任西海军分区参谋长。

1938年11月,于己午到东海特委执行任务。路经家门,便将妻子也带出来参加革命。当他们回到部队时,大家见他妻子是个弱不禁风的大家闺秀,对她能否经受住艰苦斗争的考验感到担心,就跟于己午开玩笑地说:“你老婆是青岛圣公教会学校的学生,只配做贤妻良母,哪能到前线来受这份苦?”于己午听后收敛了笑容,严肃认真地回答道:“狼闯进了屋子,咬伤了母亲,孩子不拿起枪来反抗,行吗?”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于己午一家,在抗战初期,有三人参加革命,引起汉奸的注意。他们经常到于家“搜八路”,制造麻烦,搅得于家不得安宁。但是,敌人的迫害,却丝毫没有动摇于己午一家人抗日保国的决心。在这最困难的时刻,于己午的父亲虽已到了垂暮之年,毅然重新开业行医,以解决全家的生活问题。

于己午入伍以后,开始在胶东特委工作。1939年夏,任胶东区党委秘书长兼政府工作部长。

1940年12月,于己午任西海地委书记,并先后兼任西海指挥部和西海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

西海地委是1940年9月建立的,至1940年底,西海根据地仍处于开创时期。主力部队东去牙山,只留少量地方武装坚持斗争。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互相勾结,乘机向我西海根据地频繁进攻。由于一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漠,不按党的政策办事,机关需要的料、油、柴等,都要群众送上门来,有时还要拉伕、派差,群众意见很大。军民之间产生了隔阂。于已午到西海后,针对这种情况,召开了西海干部会议,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泽东主席的有关论述,使大家认识到:人心的背向,决定着战争的胜负。能否取得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这是能否建成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的关键。他还带领干部深入到群众之中,宣传党的政策,听取群众的呼声。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地委作出了“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决议”,并召开群众大会。于己午亲自宣布了地委的决议,他强调,以后任何人不准随意动用民伕和乱摊派,尽量减轻群众的负担。在会上,他还揭露了敌人制造谣言,企图破坏我军民关系的阴谋,号召大家提高警惕。会后,又将大会的主要精神明文公布,让广大群众监督执行。不久,西海地委就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军民关系、干群关系很快融洽了。

1941年秋,西海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痛击了投降派高玉璞部。又一鼓作气,接连打了几次胜仗,拔除了几个日伪据点,打开了西海和掖北抗日根据地的通道,并与清河区根据地连成了一片,扭转了西海地区孤立被动的局面。

1942年春,于己午领导西海区人民开展减租减息和改善雇工生活的群众运动。这次运动减轻了贫雇农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群众参加抗日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西海地区出现了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团结抗日保国家的大好形势。

在西海创业的艰苦斗争中,于己午非常重视党的宣传工作。他到西海不久,就提出创办《西海导报》以及《团结》党刊,并为报刊撰写了发刊词。他还亲自审阅、修改重要文稿。

在西海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活中,于己午多次给地委机关干部讲党课教,唱抗战歌曲。在他的指挥下,同志们曾放声歌唱:“毛泽东能文又能武,神机妙算赛孔明……”许多在西海工作的同志回忆说:“于政委这一手真出色,他教唱歌曲,不仅活跃了大家的文娱生活,而且加深了同志间的感情,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于己午虽出身书香门第,但生活朴素,平易近人,谦虚谨慎,受到西海地区干部和群众的尊敬和爱戴。1940年5月,于己午任胶东区党委秘书长时,曾带领巡视团到掖县巡视工作。在20多天的时间里,他和大家一样跋山涉水,不辞艰辛,深入农民家中,问寒问暖,认真检查党的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他以第一手资料,对县的工作提出中肯意见。他这种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给在县里工作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0年底,于己午从胶东区党委调往西海地委时,妇女干部李桂枝也同时调往西海。一路上,于己午让李桂枝骑马,自己步行在后。由于他平易近人,战斗间隙和工作之余,下级都喜欢跟他学文化,和他聊天。每逢传统节日,他都和大家一起过。西海区的干部战士们说:“于政委就像一团火,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温暖。”

于己午是个乐观而又风趣的人。在西海时,由于敌人的频繁进攻,有时一天要转移数次,生活环境很不安定。有一次,管理员好不容易搞到一点牛肉,刚要动手包包子,敌人就来了。大家只好收拾起来,跟敌人转山头,一转就是好几天。牛肉馅变酸了,同志们还是舍不得扔掉。于己午和大家席地而坐,一块吃着酸馅包子,风趣幽默地说:“真该感谢敌人的这次进攻,我们吃包子用不着花钱买醋了。”大家在一片欢笑声中,忘掉了几天奔波的疲劳。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这年秋天,日军纠集了两万多人,由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在投降派赵保原的配合下,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大扫荡”。敌人疯狂地叫嚣“逢山必梳,遇匪必剿,土八路插翅难逃。”

11月中旬,日寇在牟海地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紧接着,敌人又转移兵力,向我西海地区进行合击。

当时,我西海党、政、军领导机关活动在大泽山区一带。日伪车由东向西推进,顽固派王尚志部在平西与日伪军遥相呼应,加紧向我根据地进犯,对我西海地区形成包围态势。于己午率领西海军民配合主力部队多次出击烟潍公路,威胁敌人后方,牵制敌人,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地区的反“扫荡”斗争。

日伪军不断推进,西海领导机关为了摆脱敌人的包围,决定向东转移,与我主力部队靠拢。

12月21日夜,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于己午率领西海领导机关的同志,从平度满家出发,经过一夜急行军,于第二天拂晓到达夏甸附近的柳连庄(今属莱西县)时,我主力部队已经转移。他们未能立足,即与大批敌人相遇。由于敌我众寡悬殊,于己午率领大家向萌山撤退。这时天已大亮,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我军处境异常险恶。于己午与军分区司令员赵一萍、参谋长于一心研究决定,由他们各带一个排的兵力,掩护机关人员分别突围。

自反“扫荡”以来,部队连续行军作战,同志们已疲惫不堪。尤其是于己午,体质弱,又有病,走路都需人搀扶。当走到一个旧窑洞时,有的同志建议于己午暂到窑洞里躲一躲,等敌人过去后,晚上再来接他。于己午听后立即拒绝说:“我是地委书记、军区政委,大敌当前,我的岗位是和同志们在一起,同生死、共战斗!”敌人像蝗虫一样从四面扑了上来,敌机低空盘旋,轮番轰炸、扫射、密集的枪炮声响成一片。突围已不可能了。于己午率领机关人员和警卫部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刚刚打退了前面的敌人,另一群敌人又从背后冲了上来。于己午指挥大家英勇战斗,接连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小小的萌山,子弹呼啸,硝烟弥漫。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终因敌众我寡,于己午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在这次战斗中,于一心及胶东区青委书记林江等同志,也未突出重围,为中华民族献出了生命。

英雄们倒下了,他们的鲜血洒在了萌山上,他们的英雄形象留在了人民心中,他们的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人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不息!

(本文原载《牟平英烈》第一集。编入本书时参照《牟平党史资料》1986年第14期作了补充。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