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诺门坎战役当时日本是怎么个惨状?

更新时间:2022-04-03 14:46:10点击:

诺门坎战役,日本被苏联揍得老惨了,日军投入了70000兵力,而战后,死伤及被俘的日军高达六万多人,战损率一度超过了80%,以至于到了二战,诺门坎还是日本的噩梦。

诺门坎战役,是指发生在1939年5月至9月,日军在中蒙边境诺门罕地区的武装挑衅事件,战争的起因,是日本与苏联意图争夺诺门坎以西地区的归属问题。

而这场战役的诡异之处,在于开战前自信心爆棚的日本,却在战争过程中越打越惨,从最初认为自己能横扫一切,到最后几乎把所有能用的兵力全部用完,甚至连关东军的精锐都派了上去,但最终,还是输掉了这场战争。

正是因为在诺门坎战役中的惨败,让日本不得不放弃了曾经对苏联的强硬态度,而在此之后,但凡有苏联参与的战役,日本是有多远躲多远。

战争起因和背景:争夺诺门坎以西一块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同时向苏联挑衅

在诺门坎战役发生之前,日本对待苏联,一向秉承着相当强硬的态度,当然,日本在当时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近代以来,日本与俄国就经常干仗,双方有胜有负,但谁也不服气谁。

而到了1904年前后,随着俄国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势力急剧扩张,并且还意图独霸满洲,这让同为列强的日本、英国和美国极为不满。

之后,为了遏制俄国的势力,英国与日本结成同盟,美国虽说没进行参与,但其处处表示愿意支持日本,由此,日本信心暴涨,大有要和俄国开战的趋势。

最终,在日本的野心家促使下,日俄战争爆发,而在此战的过程中,日本是有备而来,俄国则是疏于防备,因此,日俄战争的结果,是以日本全面胜利而告终。

而日俄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持续侵略扩张的野心,与此同时,日本对于俄国的外交态度,也逐渐开始变得强硬起来。

因此,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有日本和苏联同时出现的地方,日本总是有事没事儿主动挑衅,比如,在1935年前后,日本关东军就经常以“界限不明地区”为由,在中蒙边境发动侵扰,以试探苏联的反应和军事实力。

除此之外,在1934年时,苏联国内发生的大规模“肃反运动”,也是日本轻视苏联的原因之一,当时这场运动导致苏联不少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被捕或被杀,原有十五个集团军司令只剩下两个,八十五个军长也只剩下了二十多个。

苏联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损失,让日本人认为,目前的苏联军队,战斗力是前所未有的低。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对待苏联军队更是打心眼里瞧不起,当时担任关东军司令的植田谦吉就口出狂言,说日本的士兵一个人就能打十个俄国老毛子,而日本的一个师团,也必须能打苏联三个师团。

俗话说趁他病要他命,秉承着这种思想,日本人决定要找个机会好好教训一下苏联人。

1938年7月,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浩浩荡荡地开进海拉尔,抵达之后,日军故技重施,还是以界限问题为由,指责苏军在张鼓峰一带越界,同时对苏军展开了小规模进攻。

这次进攻,日军成功地将占据在张鼓峰一带的少量苏军赶跑,吃了哑巴亏的苏联人自然不乐意,马上调集三个步兵营,火炮以及坦克几十辆前来报仇,由于日军仅有四个步兵大队,因此,在苏军连续三天的狂轰乱炸下,不得不撤离张鼓峰,由此,苏军重新夺回了曾经的阵地。

按理说,日本在这次冲突中失败,理应是睚眦必报才对,但在不久后,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日本人害怕苏军,而是因为当时日本在筹备武汉会战,因此不想在这里过多的投入精力。

也就是说,日本只是暂时把这口气咽了下去,将来肯定还会找机会报复的。

而时间到了1939年,抽出手来的日本,终于有机会开始实施报复行动,就在当月11日,一场震惊世界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在诺门坎地区展开。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最早引发诺门坎战役的,居然是因为苏联和日本各自的小弟相互之间的掐架。

1939年5月11日,外蒙警备队的一支马队,跨过诺门坎不远处的哈拉哈河,来到河东进行放牧,但过河没多久,就遭到了驻守在这里的伪兴安警备骑兵连士兵的开枪阻止。

之所以伪兴安骑兵连要阻止,并不是他们无理取闹,而是从历史渊源上,河东一带就属于他们的牧场,当年大清朝还在的时候,他们就经常与河西一代的蒙古牧民,因为放牧问题发生冲突,到了大清亡了依然如此。

因此,本着保护自家牧场的宗旨,伪兴安骑兵连当然要阻止别人在自己家地盘上放牧。

而经过他们的阻止,成功地将外蒙的马队赶走,落荒而逃的外蒙马队,在回到自己地盘后越想越气不过,于是,他们就向自己的老大哥苏联告状,说他们被伪兴安骑兵连欺负了。

小弟被欺负,做老大的自然要出头,当天夜里,苏联人调来坦克,带上几十名外蒙骑兵,趁着夜色将伪兴安骑兵连的人胖揍一顿,然后赶走了。

而伪兴安骑兵连,他们背后是日本人,因此,当他们鼻青脸肿地找到驻守在海拉尔地区的日本关东23师团时,日本人当然也要出面管一管这事儿了。

开玩笑,你苏联人居然敢打我的小弟,正愁没机会收拾你们呢,一个字,打。

就这样,随着关东军23师团团长小松原道太郎的一声令下,200名日本骑兵和几辆轻型坦克,浩浩荡荡地扑向哈拉哈河东岸。

负责这次行动的,是关东军第23师团搜索队队长东八百藏,他在抵达距离目的地还有80公里的甘珠尔庙时,为了稳妥起见,特意先派出了侦察兵前去侦查。

与此同时,小松原道太郎将这一行动计划上报,得到了关东军司令部的大力支持,从齐齐哈尔调派来两支飞行战队,以配合小松原道太郎的军事行动。

一切准备就绪后,在当月14日,日军发动攻击,由于日军先后投入了坦克、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因此战斗过程极快,仅用了几个小时,就攻下哈拉哈河东岸的哨所,外蒙和苏联人惨败收场。

这个结果,让小松原十分开心,同时也验证了他之前对于苏军力量薄弱的猜想,因此,接下来他一鼓作气,再次发动进攻,彻底将哈拉哈河东岸的苏军和外蒙古联军消灭。

那么,苏联方面对这场战役是什么态度呢?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也知道在诺门坎地区,与日本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事件,但当时的苏联高层都不认为会扩大,顶多也就是小打小闹而已。

因此,抱着这种思想,莫斯科方面给出的指示是看情况再说,不过,必要的防备还是要有的,万一日本人玩命呢?所以,在当月20日前后,苏联方面秘密调集了一个步兵师,一个坦克旅的兵力抵达哈拉哈河一带,以备不测。

事后证明,苏联的这种有备无患,是造成日军损失严重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呢?因为苏联兵力的集结,都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并且瞒过了日本人,而日本人前期的侦查结果,是苏联驻守在这里的兵力只有几百人,但实际上当时已经有约三千人,这个信息差,让日本吃了大亏。

5月28日凌晨,信心满满的日军,在中佐东八百藏和大佐山县武光的带领下,分三个方向朝苏蒙联军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东八百藏共带领两百多人,山县武光则带领一千余人。

而此次战役的结果,着实出乎日军的意料,由于不知道苏联已经集结了数千兵力,因此,日军一头就扎进了重重包围之中,最后,东八百藏本人被击毙,其部下几乎全军覆没,而山县武光在损失了大约百分之二十的兵力后,仓皇而逃。

可以说,这次日本人是乘兴而去,结果却铩羽而归,不仅没能达到战略目的,反而被苏联教训了一顿,关键还损失了一个中佐和击败兵力,这个结果,让小松原勃然大怒。

如果日军就此停止对苏联的下一步行动,还不至于在后来败得那么惨,但小松原却始终认为,这次失败是自己轻敌导致的,因此,他在给关东军司令部上报时,同样把问题归结于轻敌。

结果呢,小松原这种轻敌的理论,在关东军司令部得到了支持,就连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也认可小松原的说法,并且,他考虑到小松原争强好胜的性格,决定利用他不服气的情绪,准备好好地和苏联人打一仗。

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日本关东军上下,始终是抱着对苏军轻视的情绪,纵然是小松原的这次失败,依然没能改变他们的这种看法,而这也是为后来他们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不过,在当时可没人觉得自己会失败,自信的情绪蔓延了整个关东军上下,在这种情况下,经过植田谦吉的详细考虑,最终决定,加大在诺门坎地区兵力的投入,趁机一举击败苏联。

于是,从当年6月上半旬,日军开始了频繁的军事调动,先后有一个师团和三个联队赶赴诺门坎一线,另外,日军第二飞行集团也前往海拉尔地区集结,同时,驻扎在公主岭一带的第一战车团,也开赴诺门坎。

如此一来,集结在诺门坎一线以及附近的日军兵力达到了40000人上下,其中仅步兵就有36000人,另外,还有182辆坦克、180架飞机、112门大炮以及51辆装甲车等。

可以说,当时关东军的整个家底,基本上都弄到诺门坎这里来了。

面对日军的频繁调动和集结,苏联方面自然也看在眼里,他们意识到,原本不在意的诺门坎,也许会发生一场规模庞大的战斗,这就让苏联高层不得不重视起来。

为了确保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苏联高层考虑良久,最终决定,把这场与日军的战役,交给朱可夫负责。

在此之前,朱可夫还在白俄罗斯担任特别军区副司令员,而在刚接到莫斯科发来的电报时,不明就里的朱可夫相当忐忑,因为电报上没说明要他做什么,只交代了让他火速赶回莫斯科。

带着不安的情绪,朱可夫回到了莫斯科,让他没想到的是,接见他的居然是伏罗希洛夫元帅,这就更让朱可夫不安的情绪加深了几分。

不过,伏罗希洛夫元帅接下来的谈话内容,却让朱可夫喜笑颜开。

为什么呢?首先伏罗希洛夫元帅简要的介绍了诺门坎前线的情况,之后开门见山的问朱可夫愿不愿意前往一线,最重要的是,他告诉朱可夫,你将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

这句话的意义十分重大,这就意味着,朱可夫不仅在前线的权力能最大化,同时他也能通过此次战役,建功立业,甚至功成名就。

有这样的机会,哪一个在战场上混迹了几十年的将军会放弃呢?

带着伏罗希洛夫元帅的殷殷嘱托,以及对未来前途的美好憧憬,朱可夫来到了诺门坎前线,而他的到来,也让日军开始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1939年6月18日,朱可夫抵达诺门坎,接管了第五十七特别军团,一番视察和了解情况后,主课后开始了有条不紊的部署工作,他首先下令储备军需,同时开始集结兵力,大量飞机坦克源源不断的从国内运到了诺门坎一线,另外,在桑贝斯(今乔巴山)地区,朱可夫又命人开辟了野战军用机场,以方便苏联空军在这里作战。

朱可夫的到来和大张旗鼓的军事调动,让日军十分着急,经过商议,日军决定先发制人,在当月20日,小松原下令关东军集体出动,同时带上日军第二飞行集团,先给朱可夫一个下马威尝尝。

就在小松原纠集兵力前去攻击苏军的同时,朱可夫也没闲着,侦察到日军倾巢而出后,朱可夫下令出动苏军150架战机,对甘珠尔庙、阿木古郎将军庙一带的日军集结地和野战机场进行空袭。

这次空袭,共持续了三天时间,双方从6月22日交火开始,一直打到了6月24日,当时整个诺门坎和海拉尔地区的上空,布满了苏日双方的战机,用遮天蔽日来形容都不为过。

不过,在最开始,苏军的空袭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战果,反而被日军击落击毁了多达60多架战机,究其原因,是苏军在前期投入战斗的战机多为老旧机型,因此才会落了下风。

但在刚开始的失败后,苏军很快意识到问题所在,于是,大量新式战机加入了战斗,由此,日军逐渐失利,制空权一度被苏军掌握。

为了扳回局面,在当月26日晚,经过小松原等人的秘密商议,决定对苏军的空军基地实施一次偷袭,按照小松原的计划,如果偷袭成功的话,苏军在制空方面将大打折扣。

说干就干,在没有得到关东军司令部批准的情况下,小松原来了个先斩后奏,他安排137架战机,在27日凌晨三点起飞,趁着夜色的掩盖,在三个小时后,抵达苏军的空军基地塔木察格布拉格机场上空。

一声令下,日军开始了对塔木察格布拉格机场的狂轰滥炸,这一炸,苏联的飞机算是遭了殃,据记载,仅在此次日军轰炸中损毁的飞机,就多达几十架,另外,因为仓促迎战,苏军又被击落近百架战机。

总之,这次日军的突然偷袭,着实让朱可夫吃了一个大亏,但很快,他就从懊丧的情绪中调整过来,开始着手部署,应对日军接下来的进攻。

日军这边呢,在偷袭取得“辉煌”的战果后,上下均十分兴奋,关东军司令部发电报要求马上组织地面进攻,在当月月底,关东军23军团共计两万余人,加上84辆坦克、180架飞机,气势汹汹的扑向苏军阵地。

但日军的这次进攻,却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由于朱可夫已经做好了相应部署,加上当时战场地形等因素,胜利的天平开始往苏军一方倾斜。

7月3日,苏联部队利用开阔的地形,动用轰炸机和歼击机率先发起了对日军的轰炸,紧接着,苏蒙联军的大炮也加入战场,两股火力交叉之下,硬是把日军打的无法抬头。

由于苏联火力太猛,日军只能被迫停止了继续推进的计划,在此之后,连续有十天的时间,双方都陷入了胶着的状态。

到了7月12日,为了改变这一胶着状态,也为了快速压制苏军,日军想出了一个毫无人道可言的主意,那就是细菌战。

其实,早在此次战役开战之前,关东军司令部就拟定了细菌战的计划,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也在开战的同时,赶赴诺门坎战场,做好了随时发动细菌战的准备。

因此,在看到战局不利后,负责发动细菌战的少佐碇常重,带着731部队的军医以及二十多名敢死队员,在7月13日,将22.5公斤伤寒、霍乱、鼠疫、鼻疽等细菌撒入河流之中,借此寄希望让苏蒙联军出现大面积死伤。

结果,不知是日本保密工作做得太好,还是操作不慎,苏蒙联军倒是没什么事,反而日军不少士兵被感染,最终造成大约有1340名日军染上疾病,因细菌导致死亡的同样也不少。

什么叫做偷鸡不成蚀把米?日军妄图发动细菌战的这种行为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次意外事件,让日军足足消停了小半个月,直到7月23日,才重新纠集兵力对苏军发起进攻,不过,进攻并不顺利,打来打去,始终未能继续往前推进,而在数次进攻中,被苏联打掉了不少兵力。

到了7月28日,看到丝毫占不到便宜的前线,关东军司令部不得不下达了“停止进攻,构筑阵地”的指示。

仗打到如今的阶段,可以说是已经完全出乎关东军司令部的意料,毕竟从最开始的时候,日军上下都认为苏军不堪一击,他们也会轻轻松松的打赢这场仗,但没想到的是,苏军越打越难打,尤其是朱可夫加入后,更是让日军连连吃亏。

痛定思痛,关东军方面总结出自己失利的原因主要在于指挥不统一,因此才会导致失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8月初,日军在海拉尔成立第六军,兵力25000人,由荻州立兵中将担任司令,负责全局指挥。

就在日军调整战略的时候,苏联方面也没闲着,由于诺门坎战役周期拉得有些长,因此,莫斯科要求尽快结束战役,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在原有第57军的基础上进行扩军,加入了摩托摩托化第36师、机械化第5旅等多个兵种的部队。

最终,第57军经过扩充,成为了拥有6万兵力,且包含多个兵种的大兵团,单是飞机就高达515架。

从日军和苏军双方的动作就能够看出,他们都在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毕竟对于双方来说,都在考虑如何快速结束这场战役。

那么,既然都准备到位了,最后的大决战就开始吧。

8月20日凌晨,苏军率先发动了攻击,当时还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由于当天是星期天,因此按照惯例,日军方面有一半左右的军官,都前往海拉尔度假去了,所以,在面对苏军的突然进攻时,很快就被打的晕头转向。

而当时苏军的攻势也确实相当凌厉,飞机大炮齐上阵,硬是将日军阵地上所有的土木机构工事全部摧毁,逼的日军不得不躲进战壕中以避其锋芒。

到了8月23日,日军在苏军连续不断的攻击下,已经初现颓势,其实当时日军作战颇为拼命,但奈何苏军的炮火充沛,仿佛不要钱似的狂轰滥炸,日军根本就无法前进一步。

至于说为何苏军的炮火会如此充沛,这还得感谢朱可夫刚来的时候,下达的那个储备军需的命令,这道命令让苏军在后期根本不用为弹药等问题担忧,据记载,在大决战开始前,苏军方面仅存储的炮弹,就足足有18000吨。

如此充沛的炮火,正是苏军最大的底气,同时也是日军的噩梦。

打到8月26日,随着苏军的前进,关东军第23师团基本上被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两三万人的部队,在经受了苏军毫无间隙的轰炸后,晋升两千多人。

而到了8月31日,整个关东军第二十三师团,前后足足承受了苏军11天的轰炸,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在这11天里,苏军一共投放了接近一万吨的炮弹。

换来的结果,是关东军23师团基本上全军覆没,大量高级军官被击毙,同时各种重型武器接近全部损毁,最终弹尽粮绝。

不得已之下,23师团仅剩的千余名日军,手持手榴弹开始自杀式突围,但效果着实不怎么样,活着突围成功的寥寥无几。

这其中,原23师团团长小松原,在部下的保护下,突围成功,但回到团部后,因不愿面对失败,在团部切腹自尽。

诺门坎战役的巨大失利,引起了日本方面极大的震动,为了一雪前耻,当时日本就计划从我国青岛、开封等地调集驻扎在此的部队赶往诺门坎,企图进行复仇。

同时,关东军还计划调集第2师团、第4师团以及第7师团的三万余人继续投入战斗,但最终,在日本方面经过权衡之后,放弃了这一计划,复仇行动在9月3日被紧急叫停。

之后,经过日本高层的商议,决定向苏联提出停战请求,而苏联方面也有意停战,最终,在9月15日,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诺门坎战役由此画上了句号。

小结:

诺门坎战役,是日方挑起、苏联应战的一次战役,但结果却让日本大呼意外,原本胸有成竹的一次战役,却越打越惨,根据相关资料披露,日军在此次战役中,共投入兵力约7万人,而阵亡人数就超过四万,另外还有两万多人或是受伤或是被俘,整体战损率达到了80%。

就连日本史学家都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也正是因为这次惨败,让日本真正认识到了苏联的实力,自此再也不敢对苏联强硬,而朱可夫则通过此战一战成名,开启了他通往元帅的道路。